淡化海水的动物

来源 :阅读(科学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hdrea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人喝了海水,会越喝越渴,最后甚至渴死。可是生活在海洋中的鱼却不会有这种危险。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海水淡化“装置”。
  科学家已陆续揭开了海洋鱼类淡化海水的秘密。我们知道,鱼只要一张嘴,海水就灌满了口腔。但是,这些海水大多数会通过鱼的鳃缝流出去,不会进入腹中。鱼在吃东西的时候,部分海水会随着食物进入腹中,那么,鱼是如何将喝进去的海水变成淡水的呢?原来,鱼是利用将血液中过多盐分排出的“装置”达到这一目的的。这一“装置”不是靠肾脏来排出过多盐分,因为肾脏只能排除低度盐水。另外肾脏排除盐分的同时,还要排除大量的水,这对于鱼来说是很不合适的。
  鱼是利用鳃里的特种细胞,叫排盐细胞,把大量的盐分从血液中不间断地提取出来,随同粘液以高浓度状态流到鳃腔里,再流出体外。因此,尽管鱼体内的淡水不断通过皮肤往外渗,但是它可以不断喝进大量海水,通过鳃里的排盐细胞将海水变成淡水,达到“解渴”的目的。
  生活在海洋或海边的爬行动物,如龟、蛇、鳄鱼等,也有盐腺,但它们的排出口在眼角上。人们早就发现,鳄鱼在吃东西时,眼中会流出大滴晶亮的眼泪。
  其实鳄鱼的眼泪就是从盐腺中排出的含盐量很高的溶液而已。所以,“鳄鱼的眼泪”是自身排盐的需要,而不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假慈悲”。
其他文献
【摘要】 教育以素质教育为主,将素质教育落实是教学最基本的任务,生物教学要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教师需要将教学方法进行完善,培养出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需要加强,还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型,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变完善是当前最主要的问题。  【关键词】 提高 初中 生物 教学 质量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
2007年初到9月份,记者跟踪了一所南岭山脉深处希望小学的建设全程。自1999年始,相关部门便做出了希望小学由硬件建设向教师培训等软件建设为主的战略转移,可是,转移显然并不顺利……    从广州到乐昌市遑洞村,开车翻山越岭需要近7个小时,站在村里最高的山头,能清晰地看到湖南郴州的乡镇。这里是湘粤交界的贫困山区,而乐昌全市有80多所希望小学,是一个典型的“希望小学”聚集地。  村里唯一的一条水泥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