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训练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262648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说读写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老话题了,早在二十多年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多次著文、一再强调,但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升反降,出现了诸如语言不规范、汉语水平差、写作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近年来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弊端。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听说读写紧密结合,切实搞好能力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笔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将经验总结如下:
  
  一、用耳朵读——听
  
  听是人们重要的交际形式,它是人脑对被叙述对象的形象再现,听得真、听得好,便会形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这是用耳“读”取外界信息的一个信息输入过程。能听、会听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适应快节奏生活的需要,更是民族素质提升的体现。所谓能听就是能认真听完别人的讲话,不随便打断,会听就是能领会说话人的意图,并听出话外音,作出积极的反映。“说话听声,锣鼓听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听力训练单靠课上进行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充分挖掘听力材料,利用听广播、看电视、听演讲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听的耐心,使其能集中精力地认真听是教师要做的第一项工作,训练之初可先找些学生感兴趣的短小的听力材料进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加难度,培养其良好的听的习惯;其次,利用典范的听力材料如课文录音、配乐诗朗诵等多媒体材料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不断感染、诱导、熏陶学生,激发其听的兴趣和仿的欲望。再次,有目的地让学生通过仿读、复述来分析总结听的内容,使其能根据材料中语音、语调的变化听出话外音、言外义,使学生达到听得进、听得懂、听得好的目的。
  
  二、用嘴巴写——说
  
  说是人类重要的信息输出方式,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敢说、能说、会说则是该能力的更高追求。敢说就是敢于在任何场所。自然得体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能有条理地,重点突出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即为能说;创造性地利用固有经验和当前材料阐述独到的见解则为会道。
  一些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出现词不达意、丢三落四、语无伦次等现象,与其缺乏说话训练有关。所以教师首先应为学生创造宽松的语言环境,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使其克服胆怯心理,树立表达信心,如有意识地和学生谈心,让学生主持班会,讨论班级管理的方法,并利用演讲赛、故事会、辩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口才,给他们以自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还应让学生在多看、多听、多练的过程中积累说话的素材,总结说话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为做到心中有数,表达前可先让学生针对训练题目列出提纲,并留足时间,让学生利用手中材料和生活经验,通过大脑的思维和想象对叙述对象进行再创造,直至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说话境界。
  
  三、用眼睛听——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书读得多,其中的形象自然就呼之欲出,对书中的思想也就有所感悟,语言感觉自然也就找到了。阅读是读者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则是培养语感的手段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爆炸也对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
  1 创设阅读情境。做好示范引导工作,通过课堂上的听录音,范读,仿读活动,为学生树立典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使其感受阅读的魅力,接受心灵的洗礼。
  2 培养阅读习惯。阅读需要坚持,那种头脑发热一阵狂读。热度过后放任自流的习惯是要不得的,所以教师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的同时还应做好监督检查工作,规范学生的阅读行为。
  3 变阅读为“悦”读。课上的仿读、默读、齐读、分角色读。课下的整体概读、批划自读、小组议读、品评析读。都为学生提供了思维发展的空间和才华展示的舞台,使他们在阅读中增长了知识,看到了自身的长处,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我快乐我阅读,我阅读我快乐”的理念也便深植于学生的内心。
  
  四、用笔头说——写
  
  写作是生活经验、形象思维、语言运用的统一,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以笔代口,以笔抒情的“说”。而作文课上所出现的学生搜肠刮肚地写,老师煞费苦心地改,而再写时还是空话连篇、抄袭严生、敷衍塞责的现象,无形中在不少学生心灵上投下了阴影,甚至演变成其从事创作的心理障碍。
  为避免步入怪圈,写作训练可从以下方面做起:
  1 提倡写作文自序,每学期学生的第一篇作文就是为自己的“大作”写序,这既调动了其写作的热情,又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才智,进行大胆创作,写出真我。
  2 做好批改工作,切忌千篇一律的如“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等空洞批语出现,要做到精批细改,对优缺点明确地进行标示,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真的尊重他们的创造性劳动。
  3 写作是没有诀窍的,勤写、多练才能提高写作水平,“三天不练口生,三天不写手生”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养成随时动笔的习惯,写作时才能文思如泉涌,才能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说”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4 “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所以教师应重视作文的修改,为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以改促写的目的,修改可采用自读自改、互读互改、同读共改等方式进行。
  总之,听说读写作为语文的基本功,不但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核心,也是其获得新知进行再创造的重要途径,并且在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意志品格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教师应多动脑筋,多下功夫,使学生在“得法于课内”的基础上,“得益于课外”,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交际的需要。
其他文献
在信息化突飞猛进的今天,如何使学生学好和运用好英语这一对外交流的工具是摆在我们高中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对大纲、教材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已步入了良性的轨道。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英语教学日趋完善,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多媒体运用技术,更重要的是要理解现代教育的本质,利用多媒体教学要在“辅助”二字下工夫,要明白,多媒体教学只能发挥其辅助作用,而不是用
期刊
在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科学素质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因此,生物教学的任务是不仅要使学生具有生物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获得探索观察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的初步能力以及掌握一般的科学思维方法。为实施上述目标,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探讨一下教学中具体实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设疑,是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争取良好课堂效果的主要教学手段。在导课时设疑。旨在快引学生入“境”;在教材的重、难点处设疑,旨在快速突破中心:在无疑处设疑,起“石击波起”之功;在课堂的结尾处设疑,旨在起升华之妙。  关键词:语文 课堂 设疑 时机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就是说,在学习的过程中,贵在寻求疑问。对疑问挖掘得愈深,学习的进步
期刊
摘要:探究性教学是教学改革背景下提出的教学模式,在各学科教学中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文章论述了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意义,并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 教学改革 高中地理    在应试教育当道的今天,学科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地理也不例外。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一直是依赖教师的灌输,背很多的概念、经验总结,做数不清的习题,与教师共同研究奇形怪状的文字
期刊
摘要: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是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毫无自主性,学生的问题意识处于压抑状态。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语文 问题意识 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语文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践表明,
期刊
摘要:主题校本教研的主题来自于一线教师在实施课程改革中教学中的困惑,问题的来源成就了教师研究的积极态度与内在动力;主题校本教研活动的核心思想体现三个为“主”,即:主题是主线,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主体。  关键词:主题校本教研 新课程改革    一、是什么引起了我们对“教研是否需要主题”的思考?    由于工作需要,笔者常去学校调研听课,参加教研组活动。我们发现教研活动的“听课、评课”,往往是就课论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提问”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问什么”和“怎样问”,即提问内容和提问方法,把握好这两个方面内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关键词:提问内容 提问方法 瞄靶心 扔石子 巧迁移    思维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和认识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明代学者陈献章说:
期刊
信息点的储备就是对在阅读中文本信息和生活信息的不断积累的过程,让学生产生大量的信息储备,是为学生习作提供丰富源泉的关键。因此,指导学生做好信息点的储备对学生习作是有促进作用的。那么如何做好信息点的储备呢?根据长期的实验与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关注。    一、储备来自阅读中的信息    (一)储备大量的语言信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习作中丰富的语言材料从何而来,当然离不开
期刊
摘要:新教材实施的过程中,特别注重认知、体验、感悟等生活形式的统一。本文从实际问题切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兴趣,从几个案例出发,进一步诠释数学教育的灵活性和应用性。  关键词:数学 生活 教育 实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它表明了“行-知-行”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学生能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会用数学
期刊
数学课堂教学既要依赖于科学理论的指导,也要讲究合理的教学方法。在众多教学方法中,比较法最为常见,笔者在此进行总结探讨。  一、个例比较,概括一般  引导学生对某类事物中的一些特殊个例进行分析、比较,把这些事物间共同的本质属性抽象出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一般规律。这种比较方法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例如:在分式的教学时,教师可给出有理式,,,,,并指出只有前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