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主题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pdg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题校本教研的主题来自于一线教师在实施课程改革中教学中的困惑,问题的来源成就了教师研究的积极态度与内在动力;主题校本教研活动的核心思想体现三个为“主”,即:主题是主线,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主体。
  关键词:主题校本教研 新课程改革
  
  一、是什么引起了我们对“教研是否需要主题”的思考?
  
  由于工作需要,笔者常去学校调研听课,参加教研组活动。我们发现教研活动的“听课、评课”,往往是就课论课,无法和日常教学联系起来,经常纠缠于一些抽象概念和具体做法,可谓是“形散神也散”。尽管我们有一度教研和二度教研,但实际上,不少教师在“二度教研”之后,有时还会感到“后者还不如前者”,原因是一度教研中那些关于教学技巧和教学细节的方法在二度的课堂上往往因为学生的不同而不再适用。这种零敲碎打、形散神也散的教研耗时多、收获少,使我们想到了问题在于没有明确的研究主题。
  
  二、教研主题来哪里?是怎样炼成的?
  
  研究始于问题,问题来源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来源于调研中的普遍问题。问题是主题产生的前提,但问题不一定是研究主题。因为问题不是谁让我们做什么,而是我们在向着课程标准前进的过程中,出现了与预期的教学目标有很大落差的教学现象。而主题是我们“通过怎样的行为策略改进来实现部分或总体的目标落实”的一种预设的方向和策略。因此主题的产生需要对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归类,把发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分析、综合,经过聚焦、提炼后形成的中心议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有不少教师对新课程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课堂教学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用二元对立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有的甚至完全舍弃了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方法,盲目“跟风”,追求“时髦”,致使课堂教学虚假繁荣;有的教师谈“讲”色变等等,使教学改革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通过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和相关解决策略的分析,我们确立了“课改中我们到底改什么”这样一个教研主题,在这个教研主题下有三个相关的教研点,并成为一个完整的教研序列。这三个教研点是:
  ①新课程教材中变化最明显的是哪几个方面;
  ②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哪些是屏弃和继承的;
  ③课改中的课堂我们应该怎么上。
  由此可见,从问题生成主题,需要教师对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对相关教育理论的学习、对问题现象的深入地、比较贴近本质的分析),找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然后提炼出主题。
  
  三、主题教研活动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主题校本教研活动的基本框架为三个“一”,体现三个为“主”。一个主题即一个来自于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研究主题:一组实践课一即一组能反映该主题的研究思想、解决其中的问题的教学探索课;一个系列的教研活动——即一个系列围绕主题的、有教研组和教研员共同参与的教学研讨活动。
  三个为“主”即研究主题是主线,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研究主体。主题为主线:教师的上课——说课——评课都围绕着主题进行:“上”一节与主题关联的探究课,“说”与主题关联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和策略,“评”与主题达成度相关的课堂教学及其教学反思。课堂为主阵地:主题校本教研的着眼点聚焦课堂教学,从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到教学策略实施,从教与学多元素整合到课堂教学多元评价,诸多问题都围绕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都需要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试金石和实验阵地。教师的主体作用表现在:主动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点、切入口,主动获取最新教育教学理论;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营造教学研究的团队精神,共同探索,共同发展。
  
  四、收获
  
  以主题为主的教研活动使听课的教师在课前有准备,带着问题听课并进行针对性的思考;在交流中。每个教师感到不仅有话可说,而且逐渐做到了有话会说;正如一位普通教师所说的:“搞研究原来不是深奥的,与我们每天的工作息息相关……”教师们朴实的语言、真实的感受使我们相信主题校本教研会给我区的课堂教学带来质的飞跃。会使教师由“教书匠”向“教育研究者”成功转轨。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难,农村学校的作文教学尤其难。因为农村的学生生活面狭窄、见识少、读书少,大多数农村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一个闭塞、循规蹈矩的小空间中,加上孩子的父母文化水平低,给孩子的启蒙教育不够,说话训练、语言积累、表达练习缺乏,使得他们在写作方面从入学就已落在城市学生的后面。教师的作文训练也是选材窄、内容浅、立意旧。如何克服这些难题?如何充分利用农村的现有条件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值得教师认真研究。笔者长期在
期刊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推动社会进入了一个信息画的时代,以多媒体技术为灵魂的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赋予传统教育新的内涵。回顾几年来多媒体技术运用的曲折历程,对这一现代化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和和推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从眼花缭乱中开始    起初看到的多媒体运用在教学中时,有一种深深的被震撼的感觉。看到历来沉默僵化的黑板被多彩的屏幕取代,课堂上只能描述的许多画面竟然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听到同
期刊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以基础知识教学为主,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初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视传授知识、忽视能力培养的现象。因此加强能力的培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学工作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一、把握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观察能力是指人们运用观察方法,全面、深入、正确地认知事物的能力。化学实验中主要是观察化学中的实验现象、仪器的使用及装置组装,学生
期刊
数学是中学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负有重要责任。创新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引领着创新的方向,是思维创新的起点。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经常使学生意识到一些难于解决的、疑惑的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探索的心理状态,即问题意识。数学教学中必须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形成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
期刊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语文教师要努力开掘语文课程的人文因素,在教学融入人文理念,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用人文理念指导朗读    语文具有工具性之外,还具有鲜明而强烈的人文性。打开文本,揭开语言的外壳,一个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就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这里,读者会穿越历史时空,亲身感受中华民族语世界各国人民博大的人文积淀,与作家、诗人、文学名家进行精神上的交流、心
期刊
在信息化突飞猛进的今天,如何使学生学好和运用好英语这一对外交流的工具是摆在我们高中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对大纲、教材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已步入了良性的轨道。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英语教学日趋完善,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多媒体运用技术,更重要的是要理解现代教育的本质,利用多媒体教学要在“辅助”二字下工夫,要明白,多媒体教学只能发挥其辅助作用,而不是用
期刊
在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科学素质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因此,生物教学的任务是不仅要使学生具有生物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获得探索观察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的初步能力以及掌握一般的科学思维方法。为实施上述目标,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探讨一下教学中具体实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设疑,是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争取良好课堂效果的主要教学手段。在导课时设疑。旨在快引学生入“境”;在教材的重、难点处设疑,旨在快速突破中心:在无疑处设疑,起“石击波起”之功;在课堂的结尾处设疑,旨在起升华之妙。  关键词:语文 课堂 设疑 时机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就是说,在学习的过程中,贵在寻求疑问。对疑问挖掘得愈深,学习的进步
期刊
摘要:探究性教学是教学改革背景下提出的教学模式,在各学科教学中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文章论述了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意义,并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 教学改革 高中地理    在应试教育当道的今天,学科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地理也不例外。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一直是依赖教师的灌输,背很多的概念、经验总结,做数不清的习题,与教师共同研究奇形怪状的文字
期刊
摘要: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是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毫无自主性,学生的问题意识处于压抑状态。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语文 问题意识 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语文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践表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