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惊蛰过后,雄安新区工委党校副校长牛景峰加完半宿班,就地睡了一会,走出门,发现空气里有了泥土和草木复苏的气息。他猛然意识到:“快一年了!”想起新区成立以来人人抓紧干、天天往前赶的状态,他忍不住掏出手机,写下了一首诗。
春潮
脉脉馨风吐秀
柔柔细雨含羞
白洋淀上涌春潮
一堤两岸烟柳
且将豪情付酒
撸起袖子加油
雄安大地起宏图
千秋伟业筑就
——写于雄安新区第二个春天来临之际
2017年4月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从那时到今天,时间走过了一个年轮。千年大计第一年,雄安新区怎样了?
一座蓝绿城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建设新城就有了一幅固定的画面:高耸的塔吊、林立的钢筋、轰鸣的机器、忙碌的工人,鼓荡着热气腾腾、拔地而起的力量。
但在雄安,看不到这些。
雄安很安静。街道有些空旷;楼房有些陈旧;汽车不多,很少按喇叭;行人不多,走得悠然闲适。舆论场上有一个炙手可热的雄安,物理空间里的雄安却如此静谧。
这得益于从2016年筹划新区开始就出台的管控措施——新区不允许出现抢搭抢建、抢栽抢种,要严格依法管控,不允许增加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雄安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宝玲参加了2016年5月28日河北省委有关新区成立的第一个小范围会议,6月初正式接到通知参与新区筹划,“将近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20多万人口,3个县,29个乡镇,557个村,说停就真的停了。”
人、地、房的管控,都是为了“留下白纸好作画”,保住新区这片原生态。在雄安新区的规划出台之前,唯有一件事可以干,就是环境建设。
这才是大手笔所在——先治理环境,后建设。
10万亩造林计划在雄县铺开了。它是造林项目,也是民生项目。雄县县委常委、农工委书记刘玉峰说:“腾退10万亩土地用于造林,这涉及1.2万多户家庭、8万多名村民的生计,补偿政策怎么办?有的土地还在承包期限內,土地政策怎么办?最后拿出的办法是:村民每腾退1亩土地,有1500元保底收益金,这是第一笔直接收入;腾退之后,村民出工参加造林,女工90元一天,男工120元一天,这是第二笔间接收入;林造好了,优先吸纳村民就业,从事管护、旅游、餐饮、服务工作,这是第三笔长远收入。”
造林项目还是民心项目。这10万亩土地上密布着4万多座祖祖辈辈的坟墓。迁居不易,迁坟更难。刘玉峰等人拿出了三种方式供村民选择:“第一种是年代久远的,自愿放弃,这占了相当大一部分;第二种是自愿不迁的,平坟深埋,种上树,让亲人永远安息在大森林里;第三种是愿意迁到统一规划的公墓里的,一口棺补偿1500元。”干部们带头迁坟或平坟,雄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副队长王中生就主动迁走了岳父的坟;然后把工作做细,做到一家一户。整个腾退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纠纷。“我们的乡亲勤劳朴实、深明大义,用实际行动支持新区建设。”刘宝玲说。
如今,10万亩平整的土地已在眼前,春风吹起,便能万物生长。今年一年之内,57种苗木将满栽于此,10万亩土地将披上绿色新装。而未来,雄安的森林面积将达到近百万亩。
8条白洋淀上游河流的治理在进行,1万多家“散乱污企业”一家不留地关停了;557个村庄和河道上的几百万吨陈年垃圾被清理出来,农民当上了环卫工人,垃圾日产日清,农村干净了;冬季取暖用洁净煤、用电、用气、用地热,再也不用劣质散煤……雄安的变化一目了然——不在高楼,而在天地,天变蓝了,地变绿了。
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这就是雄安要构建的城市之美。
盛夏,安新县大王镇,雄安新区的核心地块,地质工作者顶着烈日施工。每10平方公里有一个200米深的钻孔,还有若干个100米深的钻孔。他们要调查地下水、浅层水温、地下空间、地质结构……建立一个四维地质模型,让雄安的地下变得“透明”,把水、电、煤气供应,灾害防护系统都放到地下去,把地面还给绿化、还给行人。
冬日的一大早,白洋淀湖畔的旅游东路上,一辆造型奇怪的扫路车悄然出现了,环卫工人老孙好奇地打量着它——车前面戴着几个摄像头,车头上顶着一个“小转盘”,车里面空无一人。老孙心想:它是怎么开的?怎么干活的?能扫得干净吗?这就是名叫“蜗小白”的无人驾驶扫路车,自动驾驶,自动清扫道路,效果毫不逊色于老孙的扫帚。 春天,一辆红白相间的小轿车驶上了空旷的马路,启动、加速、减速、转向。车开得如行云流水,而驾驶座上没有人。操作人远在20公里外,通过中国移动的5G网络“驾驶”着车辆。
这一年,种种新创意在雄安的街头巷尾露面了。从种下第一棵树开始,就给每棵树一个二维码,记录它有多高,是什么树种,从什么地方来的,什么时候种下去的;从设计第一栋建筑开始,就产生一个三维模型,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后期施工时,可以按照三维模型监督大家严格执行规划;智慧金融,刷刷脸,几十秒,钱就取到手了;还有智慧路灯、智慧井盖、智能停车……见得多了,雄安人对这些新创意也变得淡定了。
就连新区管委会的临时办公楼里,都有一个新鲜的岗位负责人:首席信息官张强。他和他的团队负责处理与雄安有关的所有大数据。一座智慧城市,已能看到雏形。
甚至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进入雄安,就能嵌入它的智慧网络中。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玉鑫描述了一个未来场景:“你来到雄安工作和生活,自然而然地被‘智慧’录入并有了属于你自己的身份码。你的工作、生活、学习、社交、守法、公益等都可以参加积分,分值会有许多用处。”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雄安变了,变化太大、太彻底了。这不再是工业时代里肉眼可见、轰轰烈烈的造城,而是数字时代里润物无声、日新月异的造城。
虽不见高楼起,但新区每天在成长。
雄安新区有120多万人口,人人都可以跟主要干部直接联系。2017年国庆期间,刘宝玲对新区管委会领导干部和三县的县委书记、县长及一大批基层干部先后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同时告知大家:由于日常工作很多,接电话忙不过来,请大家以发短信为主,尽量少打电话。新区专门出台了群众短信办理制度和规范,各级干部共同参与建起了“民意直通车”。
从公开手机号至今,刘宝玲接到了2.4万多条短信,其中60%是有效信息。“第一类是提建议的,我们新区应该如何建设,眼下哪些事情应该怎么做;第二类是提诉求的,老百姓希望政府或者我本人帮他们解决什么困难;第三类是举报的,特别是举报基层干部、农村干部的。”这些短信,各级部门积极办理办结率在94%以上。
无论有多忙,刘宝玲每天都看短信,找重要信息。在接受我们采访的前一天晚上,他看到深夜两点多,抱着手机就睡着了。
也有人说,一名领导干部老是看手机短信,这样的工作方法科学吗?刘宝玲说,看短信解决一大批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从办理这些事的过程中举一反三,提升新区的管理水平。
如今,来自群众的海量短信,正成为新区干部和群众沟通的重要渠道。
在这120多万人口里,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不增加一砖一瓦”的管控措施,关停1万多家“散乱污企业”的治污措施,使得很多人的就业受到了影响。他们的短信,纷纷涌进了刘宝玲的手机。
管委会开始组织大规模的职业培训,不同的人群、性别、年龄,设置不同的培训项目,累计培训了5万多人。管委会又联系了保定、石家庄的大企业,提供了将近9万个就业岗位。然而,奇怪的事发生了,大家高高兴兴签了协议,最后去上班的不超过5000人。
“他们为什么不去?”管委会开始调研雄安人的就业习惯,发现92.6%的人在本乡打工,一年五六万元的收入,不必跑到异地他乡那么辛苦。而且,他们期待着新区的红利,就想在新区干活。
管委会马上换了套方法。让劳动部门牵头,把现有的开工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都动员起来,挖掘他们的岗位需要,优先聘用当地的员工。再把培训课程改成新区日后需要的现代服务业,家政、月嫂、美容、美发、养生、茶艺、园艺……
这一年,人们的就业机会少了,收入也相对少了,但刑事发案率反而下降了37.4%,治安发案率也下降40%多,信访量更是大大下降。雄安的气氛是乐观、理性的,雄安的百姓是有情怀的。
在管委会的临时办公楼里走上一圈,能听到北京的口音、石家庄的口音、保定的口音、县里的口音——管委会的工作人员,许多是从全国各地抽调来的。创新管理方式,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是新区的必由之路。
雄安新区管委会的架构有三大特点:大部门制、扁平化、聘任制。记者在跟管委会工作人员打交道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了“精简、高效、统一”。
这正是国家为雄安新区顶层设计里的重要一环。
在这一年里,没有什么比顶层设计更重要了。刘宝玲介绍说:“顶层设计主要是三件事,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谁来干?要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招募人才,构架新区的现代化管理机构。”目前,管委会总共只有7个内设机构:党政办公室,管协调;党群工作部,管党务;改革发展局,管经济;规划建设局,管规划;公共服务局,管社会事务;综合执法局,管执法;安全监管局,管安全。
第二个问题,干什么?张玉鑫介绍说:“这就要编制好规划,‘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充分体现总书记说的那四句话,‘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现在,新区上下都在翘首期盼规划的出台。
第三个问题:怎么干?新区临时党委委员、筹委会副主任于振海介绍说:“雄安新区面对很多新问题,要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去破解。‘把土地牢牢地掌握在政府手里’‘不搞土地財政’‘不走房地产主导的城市发展老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新区建设钱从哪里来’……城市发展的现实问题必须靠改革创新去回答。”
大好山河,坐标已定。
犹记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在考察雄安时说:“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划定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 ,实现两线合一,着力建设绿色、森林、智慧、水城一体的新区。”
千年大计,志在千年。
“千年大计,不是建筑千年不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永续发展、优秀传统永远传承,是党的基业万古长青。”雄县县委常委、农工委书记刘玉峰如此说道。
“千年大计,不是为了一座史书上的丰碑,是为千万人的美好生活。”雄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金锁如此说道。
刘宝玲畅想着一座理想城:“在不远的将来,这座城市社会管理有序,生态环境优美,公共服务优质,科技领先,产业发达,宜居宜业,文明和谐,安全稳定。这座城市一定是活力之城!”
春潮
脉脉馨风吐秀
柔柔细雨含羞
白洋淀上涌春潮
一堤两岸烟柳
且将豪情付酒
撸起袖子加油
雄安大地起宏图
千秋伟业筑就
——写于雄安新区第二个春天来临之际
2017年4月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从那时到今天,时间走过了一个年轮。千年大计第一年,雄安新区怎样了?
一座蓝绿城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建设新城就有了一幅固定的画面:高耸的塔吊、林立的钢筋、轰鸣的机器、忙碌的工人,鼓荡着热气腾腾、拔地而起的力量。
但在雄安,看不到这些。
雄安很安静。街道有些空旷;楼房有些陈旧;汽车不多,很少按喇叭;行人不多,走得悠然闲适。舆论场上有一个炙手可热的雄安,物理空间里的雄安却如此静谧。
这得益于从2016年筹划新区开始就出台的管控措施——新区不允许出现抢搭抢建、抢栽抢种,要严格依法管控,不允许增加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雄安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宝玲参加了2016年5月28日河北省委有关新区成立的第一个小范围会议,6月初正式接到通知参与新区筹划,“将近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20多万人口,3个县,29个乡镇,557个村,说停就真的停了。”
人、地、房的管控,都是为了“留下白纸好作画”,保住新区这片原生态。在雄安新区的规划出台之前,唯有一件事可以干,就是环境建设。
这才是大手笔所在——先治理环境,后建设。
10万亩造林计划在雄县铺开了。它是造林项目,也是民生项目。雄县县委常委、农工委书记刘玉峰说:“腾退10万亩土地用于造林,这涉及1.2万多户家庭、8万多名村民的生计,补偿政策怎么办?有的土地还在承包期限內,土地政策怎么办?最后拿出的办法是:村民每腾退1亩土地,有1500元保底收益金,这是第一笔直接收入;腾退之后,村民出工参加造林,女工90元一天,男工120元一天,这是第二笔间接收入;林造好了,优先吸纳村民就业,从事管护、旅游、餐饮、服务工作,这是第三笔长远收入。”
造林项目还是民心项目。这10万亩土地上密布着4万多座祖祖辈辈的坟墓。迁居不易,迁坟更难。刘玉峰等人拿出了三种方式供村民选择:“第一种是年代久远的,自愿放弃,这占了相当大一部分;第二种是自愿不迁的,平坟深埋,种上树,让亲人永远安息在大森林里;第三种是愿意迁到统一规划的公墓里的,一口棺补偿1500元。”干部们带头迁坟或平坟,雄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副队长王中生就主动迁走了岳父的坟;然后把工作做细,做到一家一户。整个腾退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纠纷。“我们的乡亲勤劳朴实、深明大义,用实际行动支持新区建设。”刘宝玲说。
如今,10万亩平整的土地已在眼前,春风吹起,便能万物生长。今年一年之内,57种苗木将满栽于此,10万亩土地将披上绿色新装。而未来,雄安的森林面积将达到近百万亩。
8条白洋淀上游河流的治理在进行,1万多家“散乱污企业”一家不留地关停了;557个村庄和河道上的几百万吨陈年垃圾被清理出来,农民当上了环卫工人,垃圾日产日清,农村干净了;冬季取暖用洁净煤、用电、用气、用地热,再也不用劣质散煤……雄安的变化一目了然——不在高楼,而在天地,天变蓝了,地变绿了。
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这就是雄安要构建的城市之美。
一座智慧城
盛夏,安新县大王镇,雄安新区的核心地块,地质工作者顶着烈日施工。每10平方公里有一个200米深的钻孔,还有若干个100米深的钻孔。他们要调查地下水、浅层水温、地下空间、地质结构……建立一个四维地质模型,让雄安的地下变得“透明”,把水、电、煤气供应,灾害防护系统都放到地下去,把地面还给绿化、还给行人。
冬日的一大早,白洋淀湖畔的旅游东路上,一辆造型奇怪的扫路车悄然出现了,环卫工人老孙好奇地打量着它——车前面戴着几个摄像头,车头上顶着一个“小转盘”,车里面空无一人。老孙心想:它是怎么开的?怎么干活的?能扫得干净吗?这就是名叫“蜗小白”的无人驾驶扫路车,自动驾驶,自动清扫道路,效果毫不逊色于老孙的扫帚。 春天,一辆红白相间的小轿车驶上了空旷的马路,启动、加速、减速、转向。车开得如行云流水,而驾驶座上没有人。操作人远在20公里外,通过中国移动的5G网络“驾驶”着车辆。
这一年,种种新创意在雄安的街头巷尾露面了。从种下第一棵树开始,就给每棵树一个二维码,记录它有多高,是什么树种,从什么地方来的,什么时候种下去的;从设计第一栋建筑开始,就产生一个三维模型,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后期施工时,可以按照三维模型监督大家严格执行规划;智慧金融,刷刷脸,几十秒,钱就取到手了;还有智慧路灯、智慧井盖、智能停车……见得多了,雄安人对这些新创意也变得淡定了。
就连新区管委会的临时办公楼里,都有一个新鲜的岗位负责人:首席信息官张强。他和他的团队负责处理与雄安有关的所有大数据。一座智慧城市,已能看到雏形。
甚至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进入雄安,就能嵌入它的智慧网络中。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玉鑫描述了一个未来场景:“你来到雄安工作和生活,自然而然地被‘智慧’录入并有了属于你自己的身份码。你的工作、生活、学习、社交、守法、公益等都可以参加积分,分值会有许多用处。”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雄安变了,变化太大、太彻底了。这不再是工业时代里肉眼可见、轰轰烈烈的造城,而是数字时代里润物无声、日新月异的造城。
虽不见高楼起,但新区每天在成长。
一座管理城
雄安新区有120多万人口,人人都可以跟主要干部直接联系。2017年国庆期间,刘宝玲对新区管委会领导干部和三县的县委书记、县长及一大批基层干部先后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同时告知大家:由于日常工作很多,接电话忙不过来,请大家以发短信为主,尽量少打电话。新区专门出台了群众短信办理制度和规范,各级干部共同参与建起了“民意直通车”。
从公开手机号至今,刘宝玲接到了2.4万多条短信,其中60%是有效信息。“第一类是提建议的,我们新区应该如何建设,眼下哪些事情应该怎么做;第二类是提诉求的,老百姓希望政府或者我本人帮他们解决什么困难;第三类是举报的,特别是举报基层干部、农村干部的。”这些短信,各级部门积极办理办结率在94%以上。
无论有多忙,刘宝玲每天都看短信,找重要信息。在接受我们采访的前一天晚上,他看到深夜两点多,抱着手机就睡着了。
也有人说,一名领导干部老是看手机短信,这样的工作方法科学吗?刘宝玲说,看短信解决一大批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从办理这些事的过程中举一反三,提升新区的管理水平。
如今,来自群众的海量短信,正成为新区干部和群众沟通的重要渠道。
在这120多万人口里,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不增加一砖一瓦”的管控措施,关停1万多家“散乱污企业”的治污措施,使得很多人的就业受到了影响。他们的短信,纷纷涌进了刘宝玲的手机。
管委会开始组织大规模的职业培训,不同的人群、性别、年龄,设置不同的培训项目,累计培训了5万多人。管委会又联系了保定、石家庄的大企业,提供了将近9万个就业岗位。然而,奇怪的事发生了,大家高高兴兴签了协议,最后去上班的不超过5000人。
“他们为什么不去?”管委会开始调研雄安人的就业习惯,发现92.6%的人在本乡打工,一年五六万元的收入,不必跑到异地他乡那么辛苦。而且,他们期待着新区的红利,就想在新区干活。
管委会马上换了套方法。让劳动部门牵头,把现有的开工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都动员起来,挖掘他们的岗位需要,优先聘用当地的员工。再把培训课程改成新区日后需要的现代服务业,家政、月嫂、美容、美发、养生、茶艺、园艺……
这一年,人们的就业机会少了,收入也相对少了,但刑事发案率反而下降了37.4%,治安发案率也下降40%多,信访量更是大大下降。雄安的气氛是乐观、理性的,雄安的百姓是有情怀的。
在管委会的临时办公楼里走上一圈,能听到北京的口音、石家庄的口音、保定的口音、县里的口音——管委会的工作人员,许多是从全国各地抽调来的。创新管理方式,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是新区的必由之路。
一座理想城
雄安新区管委会的架构有三大特点:大部门制、扁平化、聘任制。记者在跟管委会工作人员打交道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了“精简、高效、统一”。
这正是国家为雄安新区顶层设计里的重要一环。
在这一年里,没有什么比顶层设计更重要了。刘宝玲介绍说:“顶层设计主要是三件事,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谁来干?要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招募人才,构架新区的现代化管理机构。”目前,管委会总共只有7个内设机构:党政办公室,管协调;党群工作部,管党务;改革发展局,管经济;规划建设局,管规划;公共服务局,管社会事务;综合执法局,管执法;安全监管局,管安全。
第二个问题,干什么?张玉鑫介绍说:“这就要编制好规划,‘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充分体现总书记说的那四句话,‘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现在,新区上下都在翘首期盼规划的出台。
第三个问题:怎么干?新区临时党委委员、筹委会副主任于振海介绍说:“雄安新区面对很多新问题,要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去破解。‘把土地牢牢地掌握在政府手里’‘不搞土地財政’‘不走房地产主导的城市发展老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新区建设钱从哪里来’……城市发展的现实问题必须靠改革创新去回答。”
大好山河,坐标已定。
犹记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在考察雄安时说:“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划定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 ,实现两线合一,着力建设绿色、森林、智慧、水城一体的新区。”
千年大计,志在千年。
“千年大计,不是建筑千年不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永续发展、优秀传统永远传承,是党的基业万古长青。”雄县县委常委、农工委书记刘玉峰如此说道。
“千年大计,不是为了一座史书上的丰碑,是为千万人的美好生活。”雄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金锁如此说道。
刘宝玲畅想着一座理想城:“在不远的将来,这座城市社会管理有序,生态环境优美,公共服务优质,科技领先,产业发达,宜居宜业,文明和谐,安全稳定。这座城市一定是活力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