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的语文教师是一座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在教学中,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迁移,运用到自身发展中去,教师这座桥就是为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汲取知识养分而铺设的一条通道。那么,教师如何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我想,首先,要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首要条件。只有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否则,桥就搭不成,或者就是桥搭成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材是砖,要用来引玉,而不是作为单纯的任务来完成。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要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他们需要的新知识并加以运用,以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标。
好的语文教师是一把钥匙。的确,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是无限的,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学生光学会教材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日后自身发展的需要,这在语文教学上就是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拓展课外阅读,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就要求我们不能整天围着课本转,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课外学习,进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怎样才能做好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的钥匙呢?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给学生阅读自由,比如阅读内容,除了某些不健康的书籍之外不管是历史、哲学,还是科技读物、人物传记都可以读。在这一点上,我们宁愿让学生成为博而不精的杂家,不一定非要使之成为专家。其次,做好阅读指导,如怎樣选书,怎样看书等都要做认真指导。再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每天定时阅读的习惯,记读书笔记的习惯,阅读中提问题的习惯等语文教师做好学生课外阅读工作,不仅对课堂教学有帮助,而且对学生自身发展也是一种促进,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语文教师的这个引导者的角色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据调查,很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并不熟悉,尤其是对新课程倡导的全新理念并未牢固树立,因此,其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呈现出定势化、惰性化倾向,墨守陈规、安于现状者较为普遍。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定位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语文教师应成为新课改的先锋。
要当好新课程改革的践行者,应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1.语文教师要永葆童心、充满爱心,要富有激情,有丰富的语言素养,而且要善用启发式,才能与学生平等交流。否则,就难以让学生学得轻松活泼。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对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求应该更高。如果教师的语言老是干巴巴的,没有文采,没有情调,没有生活气息,或不适合少年儿童,那么课堂教学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语文教师要通过经常阅读诗词歌赋、成语词典、名家名篇来丰富自己的语言,同时还要吸收民间日常生活用语,去粗取精,活学活用。叶圣陶先生从一个教师成长为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可以说,其语言艺术水平功不可没。
2.课堂必须要有问题情境的生成,要有学生智慧和情感的生成,不能一切都“顺理成章”。按特级教师华应龙的话来说,“课堂因差错而精彩”,那种一呼百应,顺利通行,缺乏波澜和曲折的课堂教学是不成功的。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心灵碰撞,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条件下自然生成的。通常情况下,很多教师都是按自己的预设方案进行教学,生怕时间不够,故而缺少问题情境的产生,或未曾料到的问题情境出现后,却懒得去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讨论、探究。笔者认为,课堂问题情境的生成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师应把它作为重头戏。新课标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别强,教师应注意保护 学生的童真、童趣、童心,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愫,使之不受践踏和破坏,因为这是形成健全人格和心理素质的重要基础。
3.必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习。对学生来说,重要的不是学什么,而是怎样学,教会学生学习比学习本身更为重要。对学生来讲,重要的不是已经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是否学会了自觉、主动地学习,是否有了随时提取信息的习惯和能力,这些是新时代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 优秀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曾听过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家魏书生的一堂课,他让初二的学生上高一的课,教学内容是《诗经·硕鼠》,全场的观摩者无不为之叹服。他只用了一课时近50分钟,就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领悟了诗的艺术风格,学习兴趣十分浓厚,有很多同学竟然能够当场背诵。魏老师没有像一般教师那样以讲解为主,而是以指导学生自学为主,学生质疑、教师点拨为辅,这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设若魏老师受传统的教学观念支配,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而是一味地让学生被动接受,那么一节课时间不但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初二学生学习《诗经》势必感到晦涩难懂,索然无味。语文新教材对学生阅读量要求大,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因此语文教师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兴趣。
4.语文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这一理念已被写入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切都在不停地变化,以至变化成了我们生活本身。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历史性变化,如果我们不变就无法适应变化的世界,就将被无情地淘汰。学习就是我们本身变化的法宝,学习已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语文教师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较丰富的人文素养和生活知识、生活情趣,还要广积课程资源,而这些都离不开学习。很多语文名师不仅专业水平高,而且对音乐、戏曲、评书、相声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广泛的爱好。
语文,它反映的是我们生活的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它包罗万象,所承载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有时,我深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有一种难以承受之重。
语文有这些承载,当好一个语文老师何其艰辛!当好一个语文老师又何其艰难!
我常常羡慕那些造诣高深的老师,也常常追寻他们上课的路踪轨迹,我总能发现,他们都有一手非常自然而又巧妙的引导技巧,课堂上,学生在他们的引领下,仿佛在天地之间遨游,身心得到锻炼,精神得到陶冶,眼界得到拓展,知识得以提升。听他们的课,感觉他们与学生似在一起聊天,似在一起游戏,轻松简约,但却十分高效。所以我在想,语文老师该怎样做?大概就是要当好一个引领者的角色:挥动着你的双手,引领孩子们走进知识的殿堂,到五彩园中采摘鲜花,到广阔的海边拾取贝壳,引导他们去观察,启发他们去感受,引领他去体验……知识的汲取在默默中进行,语文的素养在不觉中提升。莫非这就是一个语文老师角色的基本定位?
我一直信仰这句评价:“赤子之心,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孩子,这种纯粹的精神犹为可贵,学生喜欢上我的语文课,是我永远的追求”。
好的语文教师是一把钥匙。的确,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是无限的,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学生光学会教材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日后自身发展的需要,这在语文教学上就是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拓展课外阅读,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就要求我们不能整天围着课本转,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课外学习,进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怎样才能做好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的钥匙呢?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给学生阅读自由,比如阅读内容,除了某些不健康的书籍之外不管是历史、哲学,还是科技读物、人物传记都可以读。在这一点上,我们宁愿让学生成为博而不精的杂家,不一定非要使之成为专家。其次,做好阅读指导,如怎樣选书,怎样看书等都要做认真指导。再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每天定时阅读的习惯,记读书笔记的习惯,阅读中提问题的习惯等语文教师做好学生课外阅读工作,不仅对课堂教学有帮助,而且对学生自身发展也是一种促进,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语文教师的这个引导者的角色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据调查,很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并不熟悉,尤其是对新课程倡导的全新理念并未牢固树立,因此,其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呈现出定势化、惰性化倾向,墨守陈规、安于现状者较为普遍。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定位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语文教师应成为新课改的先锋。
要当好新课程改革的践行者,应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1.语文教师要永葆童心、充满爱心,要富有激情,有丰富的语言素养,而且要善用启发式,才能与学生平等交流。否则,就难以让学生学得轻松活泼。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对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求应该更高。如果教师的语言老是干巴巴的,没有文采,没有情调,没有生活气息,或不适合少年儿童,那么课堂教学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语文教师要通过经常阅读诗词歌赋、成语词典、名家名篇来丰富自己的语言,同时还要吸收民间日常生活用语,去粗取精,活学活用。叶圣陶先生从一个教师成长为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可以说,其语言艺术水平功不可没。
2.课堂必须要有问题情境的生成,要有学生智慧和情感的生成,不能一切都“顺理成章”。按特级教师华应龙的话来说,“课堂因差错而精彩”,那种一呼百应,顺利通行,缺乏波澜和曲折的课堂教学是不成功的。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心灵碰撞,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条件下自然生成的。通常情况下,很多教师都是按自己的预设方案进行教学,生怕时间不够,故而缺少问题情境的产生,或未曾料到的问题情境出现后,却懒得去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讨论、探究。笔者认为,课堂问题情境的生成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师应把它作为重头戏。新课标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别强,教师应注意保护 学生的童真、童趣、童心,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愫,使之不受践踏和破坏,因为这是形成健全人格和心理素质的重要基础。
3.必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习。对学生来说,重要的不是学什么,而是怎样学,教会学生学习比学习本身更为重要。对学生来讲,重要的不是已经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是否学会了自觉、主动地学习,是否有了随时提取信息的习惯和能力,这些是新时代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 优秀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曾听过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家魏书生的一堂课,他让初二的学生上高一的课,教学内容是《诗经·硕鼠》,全场的观摩者无不为之叹服。他只用了一课时近50分钟,就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领悟了诗的艺术风格,学习兴趣十分浓厚,有很多同学竟然能够当场背诵。魏老师没有像一般教师那样以讲解为主,而是以指导学生自学为主,学生质疑、教师点拨为辅,这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设若魏老师受传统的教学观念支配,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而是一味地让学生被动接受,那么一节课时间不但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初二学生学习《诗经》势必感到晦涩难懂,索然无味。语文新教材对学生阅读量要求大,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因此语文教师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兴趣。
4.语文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这一理念已被写入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切都在不停地变化,以至变化成了我们生活本身。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历史性变化,如果我们不变就无法适应变化的世界,就将被无情地淘汰。学习就是我们本身变化的法宝,学习已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语文教师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较丰富的人文素养和生活知识、生活情趣,还要广积课程资源,而这些都离不开学习。很多语文名师不仅专业水平高,而且对音乐、戏曲、评书、相声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广泛的爱好。
语文,它反映的是我们生活的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它包罗万象,所承载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有时,我深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有一种难以承受之重。
语文有这些承载,当好一个语文老师何其艰辛!当好一个语文老师又何其艰难!
我常常羡慕那些造诣高深的老师,也常常追寻他们上课的路踪轨迹,我总能发现,他们都有一手非常自然而又巧妙的引导技巧,课堂上,学生在他们的引领下,仿佛在天地之间遨游,身心得到锻炼,精神得到陶冶,眼界得到拓展,知识得以提升。听他们的课,感觉他们与学生似在一起聊天,似在一起游戏,轻松简约,但却十分高效。所以我在想,语文老师该怎样做?大概就是要当好一个引领者的角色:挥动着你的双手,引领孩子们走进知识的殿堂,到五彩园中采摘鲜花,到广阔的海边拾取贝壳,引导他们去观察,启发他们去感受,引领他去体验……知识的汲取在默默中进行,语文的素养在不觉中提升。莫非这就是一个语文老师角色的基本定位?
我一直信仰这句评价:“赤子之心,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孩子,这种纯粹的精神犹为可贵,学生喜欢上我的语文课,是我永远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