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不仅是声音的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方面音乐是文化的表达形式,受特定社会文化影响;另一方面,特定音乐类型和现象,也会反过来影响社会文化的某些方面,形成特定的社会文化风潮,这种具有爵士乐特定风格的现象,本文将其称之为“爵士风”。在本文研究过程中,比较文学变异学将发挥重要的理论启发作用。因为在某种意义上,由爵士乐形成的“爵士风”,进而继续席卷和蔓延至其它领域,正是爵士乐的跨文化交流在跨越了音乐文化领域的基础之上,在更大范围的社会文化领域中引发文化“变异”的一种重要现象。这一现象也是笔者亲身感悟、力图进行理论梳理和归纳的一种大胆尝试。
【关键词】变异学;创意产业;爵士乐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在不断发展、更新的音乐艺术研究领域中,不仅要关注音乐本身的发展规律,更要注意音乐与平行学科之间的交叉影响,特别是在艺术创意产业领域。近年来,音乐艺术品市场的产业规模不断创新、不断扩大,孕育了许多音乐与其它学科跨学科研究以及音乐艺术创意产业研究的课题。音乐产业已经逐渐突破自身发展的区域,正在活跃地尝试着和其它学科,甚至社会文化紧密相关。“尤其是中央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主要内容,文化艺术产业发展进入国家发展的政策视野之中。”
作为一种新兴、独特的音乐,爵士乐从开始就与其他音乐形式有着若即若离的联系。它所具有的包容性、自由性等特性影响着世界各地的音乐形式。如果说爵士乐对音乐专业领域的影响不足为奇的话,在更为广阔的艺术类型层面上,爵士乐的艺术风格不断影响、辐射到美术、文学、服饰、电影等相关领域,爵士乐与这些不同艺术的对话与交融,也催生了各种新的艺术文化风尚。
一、爵士乐与艺术设计
平面设计大师尼古拉斯·卓斯勒和金特·凯泽正是受到爵士乐的即兴演奏、爵士日常表达语言的特征和“Lick”的影响激发的创作灵感。“Lick”是一个来自于爵士乐演奏领域的专用术语,指某种较为固定的爵士乐演奏片段,既可作为即兴演奏的基本素材单位,也可以作为两个乐句之间的连接单位。而在卓斯勒凯泽的平面设计当中,成为了承载平面视觉符号表达的基本结构形式。
如下面三幅平面设计作品,均为尼古拉斯·卓斯勒利用“Lick”结构模块设计方式所创作出的杰作。
下图是凯泽与1978 年在法兰克福爵士音乐节上创作的作品。图中一把小号被树皮包裹着,象征着爵士乐的主体。旁边的嫩绿色枝叶象征着新兴的爵士乐发展分支,这既是爵士乐包容、自由、平等的崇高精神的象征,也是对传统爵士乐与爵士乐前辈们的尊重和敬仰。
以上两位设计大师因为有着深厚的爵士乐背景,所以他们都能很自然地将爵士乐中的点点滴滴作为其创作的灵感。他们不仅懂得如何欣赏爵士乐,更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诠释爵士乐的内涵,为爵士乐迷以及艺术爱好者提供视觉、听觉的双重享受。
二、爵士乐与文学艺术
在古希腊神话中,欧忒尔佩女神是诗歌之神也是音乐之神。由此,我们不难想象,在远古时期文学与音乐就是同气连枝。发展至今,它们仍然保持着十分“亲密”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二者的交叉性上,即音乐的文学性和文学的音乐性。
所谓音乐的文学性,匈牙利伟大的音乐家李斯特就已经作出过类似的解释:当代文学巨著中的形象可以通过音乐来完成。归根到底,是因为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依靠并合理运用这种联系,人们的思想、感情、意志等都能通过音乐将其汇聚在一起。而文学的音乐性,主要指的是文学作品表达时声音(并不仅仅是指朗读声,还包括文字在读者内心产生的回音和共鸣)所形成的丰富、和谐的节奏和优美、婉转的旋律。而旋律和节奏正是构成语言音韵美的基本因素,它们分别在语言的表达过程中起着各自重要的作用。
古今中外,有不少音乐作品是根据文学作品创作的。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小仲马的《茶花女》、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当代诗人张继的名诗《枫桥夜泊》和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等。虽然传统爵士乐作品的曲式结构不复杂,篇幅大多也不长,也不曾借鉴某位大师的文学作品创作。然而,爵士乐曲框架内的即兴创作思想却被很多文学创作者运用到文学作品的架构和写作中。其中,美国黑人小说家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正是在这方面取得突破和成功的典型之一。
作为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她巧妙地将爵士乐中的“重复、即兴创作、和声和对位技巧等元素在小说《爵士乐》的结构、人物、叙述内容和叙述主体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巧妙融合,展现一个摆脱了历史重负、富于爵士乐精神的黑人文化新视野。并且,有人还认为在莫里森的这部作品中,能够充分体现出文本与音乐的结合,是有史以来第一位把黑人爵士乐作为小说创作结构的作家。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研究者从哪个分析角度入手,均无法回避莫里森运用爵士乐的元素进行文学创作的事实。作为非洲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自我追寻”是莫里森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而爵士乐作为体现黑人精神内涵的音乐形式,一直是黑人的精神寄托。莫里森就像个魔术师,神奇地将每个声音变为和声织体,并通过这些织体的交叉、构筑形成不同的人物形象。借助爵士乐的音乐叙事方式,不仅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展开,同时也让小说的结构、措辞以及内涵都形成了旋律的线条。 三、爵士乐与电影
从1927年的《爵士歌王》至今,爵士乐在电影领域中的巅峰之作当属《海上钢琴师》。这是由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根据《1900:独白》改编而成。本片于1999年曾获得第57届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电影音乐奖。在国内某知名搜索引擎中输入“海上钢琴师”,得到下图所显示的结果。从中我们可以轻易看出,关心这部影片的总体观看效果的反馈信息数所占比例为26.8%,而关心其中钢琴的爵士演奏的占73.2%。
在国内研究该部电影的文章和评论中绝大多数是针对电影音乐的。有对其中的经典乐曲做个案分析的;有分析音乐在电影主题、人物性格和形象、剧情发展、创造情感体验、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等方面的作用;也有对经典场面——斗琴作剖析的……
作为一门视听结合的艺术,电影音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暗示人物内心、烘托环境、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作为特殊的语言,电影音乐在电影中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而爵士乐作为音乐的一种特殊形式,将它融合到电影中,其内部的自由、抗争精神会潜移默化地改变电影的内涵。正如《海上钢琴师》中的爵士乐,它既为电影“服务”,同时又是电影的一部分。
四、爵士乐与软件开发、游戏设计
在互联网时代,与传统的音乐、绘画、设计艺术相比,艺术领域的娱乐化、消费化趋势使其经验方式更强调互动、参与、对话的嵌入式娱乐体验方式。因此,软件与游戏设计领域也成为爵士乐可以一试身手的地方。
IBM公司基于爵士乐平台开发的软件RTC(Rational Team Concert)就要求团队成员在工作时应相互了解、相互协作,这样才能符合团队开发的需求。即在爵士乐队演奏中,每位乐手除了要将自己负责的部分精彩呈现外,还需要与乐队保持默契的配合。软件开发也是如此。在一个团队小组中,每个成员在认真完成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还必须根据团队的需求而不断地微调,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完成的部分与整体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出IBM公司的研发团队深知爵士乐和爵士乐队之间的关系,他们以此为研发灵感和动力,在他们设计的软件中既充分展示了成员的个人能力,又从团队的高度将成员间的配合提到了一个相当重视的高度。
爵士乐除了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在近几年的游戏设计中也频繁出现。《辐射》系列的游戏中,从《辐射1》开始,游戏中的爵士乐就成为故事情节的一部分。墨点乐队(The Ink Spots)于1997年9月与游戏制作商合作創作第一首爵士歌曲——《也许》,让游戏玩家印象深刻。《辐射2》《辐射3》中,更是加入了包括爵士歌后比莉·哈乐黛和艾拉·菲兹杰拉德在内的多为爵士名人的经典作品。更是为游戏迷们提供了一次视、听、操作的立体游戏体验。因为《辐射3》在游戏画面、故事情节、细节处理和音乐表现等方面的优异表现,一举夺得2008年世界游戏排名的第三名。另外,《侠盗飞车》系列、《马克思佩恩》系列、《黑色洛城》《荒野大镖客》等知名游戏中,都能找到爵士乐的旋律。而以上大多数游戏中的游戏音乐都随游戏发行的同时,出版了游戏音乐原声大碟。有相当一部分的游戏迷是冲着其中的音乐才决定玩这款游戏的。
总之,从视觉艺术——美术领域到文学,再从视听艺术——电影到软件开发、游戏设计,作为音乐艺术家族中的一员——爵士乐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与其它艺术类型的对话和交融也十分活跃。“音乐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载体形式,无论是对文化的传播还是对创意的表达,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各类艺术形式的不断发展,在多元文化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大背景下,爵士乐与各种艺术形式均在不断追求改变和突破。
一方面,近年来和音乐艺术相关的创意产业凭借自身的魅力不断创造社会财富;另一方面,在音乐艺术创意产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使得每位接受者的艺术情操能够得以熏陶和提升。正如徐耀东和邵晓峰在《创意人才培养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为例》一文中提到的文化创意产业和人才的素质是密不可分,文中以艺术高校人才培养为案例剖析了艺术创意产业与艺术人才培养相互促进、相互成就。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大致看出,爵士乐与身俱来的自由、不受约束、不断创新等特性不仅在自身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甚至在其他艺术领域也能找到与其对话、融合的机会。一股“爵士风”正慢慢在艺术领域中形成。
参考文献及注释:
[1]周星.探究和历清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的核心观念[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4).
[2] An improvised phrase that has entered the veryday language of jazz,often used descriptively as in “a Joe Henderson lick.”Mark Levine. Jazz Theory Book.Petaluma:Sher Music Co,1995(12).
[3]“尼古拉斯·卓斯乐作品(一)”[OL].新浪网.
[4]赵璐.爵士音乐三十年——尼古拉斯·卓斯乐平面设计作品[J].装饰,2006(2).
[5]金特·凯泽作品赏析[OL].百度图片.
[6][匈]李斯特著,张洪岛,张洪模,张宁译.论柏辽兹与舒曼[M].北京:北京音乐出版社,1962.
[7]成伟均.修辞通鉴[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
[8]王维倩.托尼·莫里森<爵士乐>的音乐性[J].当代外国文学,2009(3).
[9]张赛.论托尼·莫里森《爵士乐》中音乐与文本的互动[J].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08.
[10] Alan Crosland Dominant Picture Corp.D电影:The Jazz Singer[Z].美国,1927(10).
[11]“海上钢琴师”[OL].百度.
[12]王敏.电影音乐的作用及运用——以海上钢琴师为例[J].电影文学,2012.
[13]杨大林.海上爵士乐精彩竞赛[J].音乐周报,2001.
[14]刘琦琳.开发“爵士乐”[J].互联网周刊,2008(18).
[15]李艳.创意城市与艺术产业的关系[J].文艺争鸣,2011(8).
[16]徐耀东,邵晓峰.创意人才培养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
作者简介:魏登攀(1981-),男,四川人,博士,现为四川音乐学院教务科副科长,助理研究员。
【关键词】变异学;创意产业;爵士乐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在不断发展、更新的音乐艺术研究领域中,不仅要关注音乐本身的发展规律,更要注意音乐与平行学科之间的交叉影响,特别是在艺术创意产业领域。近年来,音乐艺术品市场的产业规模不断创新、不断扩大,孕育了许多音乐与其它学科跨学科研究以及音乐艺术创意产业研究的课题。音乐产业已经逐渐突破自身发展的区域,正在活跃地尝试着和其它学科,甚至社会文化紧密相关。“尤其是中央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主要内容,文化艺术产业发展进入国家发展的政策视野之中。”
作为一种新兴、独特的音乐,爵士乐从开始就与其他音乐形式有着若即若离的联系。它所具有的包容性、自由性等特性影响着世界各地的音乐形式。如果说爵士乐对音乐专业领域的影响不足为奇的话,在更为广阔的艺术类型层面上,爵士乐的艺术风格不断影响、辐射到美术、文学、服饰、电影等相关领域,爵士乐与这些不同艺术的对话与交融,也催生了各种新的艺术文化风尚。
一、爵士乐与艺术设计
平面设计大师尼古拉斯·卓斯勒和金特·凯泽正是受到爵士乐的即兴演奏、爵士日常表达语言的特征和“Lick”的影响激发的创作灵感。“Lick”是一个来自于爵士乐演奏领域的专用术语,指某种较为固定的爵士乐演奏片段,既可作为即兴演奏的基本素材单位,也可以作为两个乐句之间的连接单位。而在卓斯勒凯泽的平面设计当中,成为了承载平面视觉符号表达的基本结构形式。
如下面三幅平面设计作品,均为尼古拉斯·卓斯勒利用“Lick”结构模块设计方式所创作出的杰作。
下图是凯泽与1978 年在法兰克福爵士音乐节上创作的作品。图中一把小号被树皮包裹着,象征着爵士乐的主体。旁边的嫩绿色枝叶象征着新兴的爵士乐发展分支,这既是爵士乐包容、自由、平等的崇高精神的象征,也是对传统爵士乐与爵士乐前辈们的尊重和敬仰。
以上两位设计大师因为有着深厚的爵士乐背景,所以他们都能很自然地将爵士乐中的点点滴滴作为其创作的灵感。他们不仅懂得如何欣赏爵士乐,更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诠释爵士乐的内涵,为爵士乐迷以及艺术爱好者提供视觉、听觉的双重享受。
二、爵士乐与文学艺术
在古希腊神话中,欧忒尔佩女神是诗歌之神也是音乐之神。由此,我们不难想象,在远古时期文学与音乐就是同气连枝。发展至今,它们仍然保持着十分“亲密”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二者的交叉性上,即音乐的文学性和文学的音乐性。
所谓音乐的文学性,匈牙利伟大的音乐家李斯特就已经作出过类似的解释:当代文学巨著中的形象可以通过音乐来完成。归根到底,是因为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依靠并合理运用这种联系,人们的思想、感情、意志等都能通过音乐将其汇聚在一起。而文学的音乐性,主要指的是文学作品表达时声音(并不仅仅是指朗读声,还包括文字在读者内心产生的回音和共鸣)所形成的丰富、和谐的节奏和优美、婉转的旋律。而旋律和节奏正是构成语言音韵美的基本因素,它们分别在语言的表达过程中起着各自重要的作用。
古今中外,有不少音乐作品是根据文学作品创作的。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小仲马的《茶花女》、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当代诗人张继的名诗《枫桥夜泊》和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等。虽然传统爵士乐作品的曲式结构不复杂,篇幅大多也不长,也不曾借鉴某位大师的文学作品创作。然而,爵士乐曲框架内的即兴创作思想却被很多文学创作者运用到文学作品的架构和写作中。其中,美国黑人小说家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正是在这方面取得突破和成功的典型之一。
作为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她巧妙地将爵士乐中的“重复、即兴创作、和声和对位技巧等元素在小说《爵士乐》的结构、人物、叙述内容和叙述主体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巧妙融合,展现一个摆脱了历史重负、富于爵士乐精神的黑人文化新视野。并且,有人还认为在莫里森的这部作品中,能够充分体现出文本与音乐的结合,是有史以来第一位把黑人爵士乐作为小说创作结构的作家。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研究者从哪个分析角度入手,均无法回避莫里森运用爵士乐的元素进行文学创作的事实。作为非洲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自我追寻”是莫里森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而爵士乐作为体现黑人精神内涵的音乐形式,一直是黑人的精神寄托。莫里森就像个魔术师,神奇地将每个声音变为和声织体,并通过这些织体的交叉、构筑形成不同的人物形象。借助爵士乐的音乐叙事方式,不仅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展开,同时也让小说的结构、措辞以及内涵都形成了旋律的线条。 三、爵士乐与电影
从1927年的《爵士歌王》至今,爵士乐在电影领域中的巅峰之作当属《海上钢琴师》。这是由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根据《1900:独白》改编而成。本片于1999年曾获得第57届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电影音乐奖。在国内某知名搜索引擎中输入“海上钢琴师”,得到下图所显示的结果。从中我们可以轻易看出,关心这部影片的总体观看效果的反馈信息数所占比例为26.8%,而关心其中钢琴的爵士演奏的占73.2%。
在国内研究该部电影的文章和评论中绝大多数是针对电影音乐的。有对其中的经典乐曲做个案分析的;有分析音乐在电影主题、人物性格和形象、剧情发展、创造情感体验、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等方面的作用;也有对经典场面——斗琴作剖析的……
作为一门视听结合的艺术,电影音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暗示人物内心、烘托环境、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作为特殊的语言,电影音乐在电影中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而爵士乐作为音乐的一种特殊形式,将它融合到电影中,其内部的自由、抗争精神会潜移默化地改变电影的内涵。正如《海上钢琴师》中的爵士乐,它既为电影“服务”,同时又是电影的一部分。
四、爵士乐与软件开发、游戏设计
在互联网时代,与传统的音乐、绘画、设计艺术相比,艺术领域的娱乐化、消费化趋势使其经验方式更强调互动、参与、对话的嵌入式娱乐体验方式。因此,软件与游戏设计领域也成为爵士乐可以一试身手的地方。
IBM公司基于爵士乐平台开发的软件RTC(Rational Team Concert)就要求团队成员在工作时应相互了解、相互协作,这样才能符合团队开发的需求。即在爵士乐队演奏中,每位乐手除了要将自己负责的部分精彩呈现外,还需要与乐队保持默契的配合。软件开发也是如此。在一个团队小组中,每个成员在认真完成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还必须根据团队的需求而不断地微调,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完成的部分与整体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出IBM公司的研发团队深知爵士乐和爵士乐队之间的关系,他们以此为研发灵感和动力,在他们设计的软件中既充分展示了成员的个人能力,又从团队的高度将成员间的配合提到了一个相当重视的高度。
爵士乐除了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在近几年的游戏设计中也频繁出现。《辐射》系列的游戏中,从《辐射1》开始,游戏中的爵士乐就成为故事情节的一部分。墨点乐队(The Ink Spots)于1997年9月与游戏制作商合作創作第一首爵士歌曲——《也许》,让游戏玩家印象深刻。《辐射2》《辐射3》中,更是加入了包括爵士歌后比莉·哈乐黛和艾拉·菲兹杰拉德在内的多为爵士名人的经典作品。更是为游戏迷们提供了一次视、听、操作的立体游戏体验。因为《辐射3》在游戏画面、故事情节、细节处理和音乐表现等方面的优异表现,一举夺得2008年世界游戏排名的第三名。另外,《侠盗飞车》系列、《马克思佩恩》系列、《黑色洛城》《荒野大镖客》等知名游戏中,都能找到爵士乐的旋律。而以上大多数游戏中的游戏音乐都随游戏发行的同时,出版了游戏音乐原声大碟。有相当一部分的游戏迷是冲着其中的音乐才决定玩这款游戏的。
总之,从视觉艺术——美术领域到文学,再从视听艺术——电影到软件开发、游戏设计,作为音乐艺术家族中的一员——爵士乐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与其它艺术类型的对话和交融也十分活跃。“音乐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载体形式,无论是对文化的传播还是对创意的表达,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各类艺术形式的不断发展,在多元文化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大背景下,爵士乐与各种艺术形式均在不断追求改变和突破。
一方面,近年来和音乐艺术相关的创意产业凭借自身的魅力不断创造社会财富;另一方面,在音乐艺术创意产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使得每位接受者的艺术情操能够得以熏陶和提升。正如徐耀东和邵晓峰在《创意人才培养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为例》一文中提到的文化创意产业和人才的素质是密不可分,文中以艺术高校人才培养为案例剖析了艺术创意产业与艺术人才培养相互促进、相互成就。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大致看出,爵士乐与身俱来的自由、不受约束、不断创新等特性不仅在自身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甚至在其他艺术领域也能找到与其对话、融合的机会。一股“爵士风”正慢慢在艺术领域中形成。
参考文献及注释:
[1]周星.探究和历清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的核心观念[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4).
[2] An improvised phrase that has entered the veryday language of jazz,often used descriptively as in “a Joe Henderson lick.”Mark Levine. Jazz Theory Book.Petaluma:Sher Music Co,1995(12).
[3]“尼古拉斯·卓斯乐作品(一)”[OL].新浪网.
[4]赵璐.爵士音乐三十年——尼古拉斯·卓斯乐平面设计作品[J].装饰,2006(2).
[5]金特·凯泽作品赏析[OL].百度图片.
[6][匈]李斯特著,张洪岛,张洪模,张宁译.论柏辽兹与舒曼[M].北京:北京音乐出版社,1962.
[7]成伟均.修辞通鉴[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
[8]王维倩.托尼·莫里森<爵士乐>的音乐性[J].当代外国文学,2009(3).
[9]张赛.论托尼·莫里森《爵士乐》中音乐与文本的互动[J].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08.
[10] Alan Crosland Dominant Picture Corp.D电影:The Jazz Singer[Z].美国,1927(10).
[11]“海上钢琴师”[OL].百度.
[12]王敏.电影音乐的作用及运用——以海上钢琴师为例[J].电影文学,2012.
[13]杨大林.海上爵士乐精彩竞赛[J].音乐周报,2001.
[14]刘琦琳.开发“爵士乐”[J].互联网周刊,2008(18).
[15]李艳.创意城市与艺术产业的关系[J].文艺争鸣,2011(8).
[16]徐耀东,邵晓峰.创意人才培养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
作者简介:魏登攀(1981-),男,四川人,博士,现为四川音乐学院教务科副科长,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