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微课教学采用因特网作为教学辅助,以多媒体为辅助,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进行预习指导、释疑解惑、拓展延伸、反馈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微课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要实现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必须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教学资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是形成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
一、“互联网+”环境下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的背景分析
1.微课教学顺应地理课改实施的需要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中,地理教学融入到“网络+”教学思维中,可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利用微课,实施无边界学习,可提高地理教学的开放性。如何把课程改革的重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上来,微课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思维空间,从而促进高中地理学的深层学习。
2.微课教学支持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地理微课教学中充分发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就是要让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中,获得知识、探索奥秘、认识环境、掌握技术方法等不同的学习需求,最终提升核心素养。根据地理课程目标,微课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切实做到满足学生高中升学考试需要,同时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因兴趣爱好、学业发展或生涯规划等方面的选课需要。
3.微课教学满足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需求
随着智能终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面临着变革,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微课堂教学,是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依托移动终端接收或发布学习内容,进行互动与交流,是高中生乐于接受有趣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微课堂教学是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依托移动终端接收或发布学习内容。因此,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高中地理微课教学,正是顺应时代变化,应运而生,也带来了教育信息化的新变化。
二、“互联网+”环境下高中地理课堂的微课教学策略
1.激趣導读,自主预习
通过事先备课,通过网络收集图片、音频、动画等方式,整合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形成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抽象地理概念具体化、生动化。与此同时,按照教学目标把学习内容细化为一系列小知识,在设计“学习目标”时,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课堂教学中的某一环节或某一知识点传达给学生。并在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人人通网络空间发布微课资源,引导学生在家自主预习,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与地理原理,让学生真正掌握地理知识与地理原理,形成知识体系。
通过对教材《植被》这门课的学习,我们可以把设计好的微视频《山河秋色,人间值得》发布在网络空间,让学生在家长指导下自由下载观看,并在家长指导下进行学习,有效地了解课堂知识,分清学习重点,提高听课效率。
2.创设情境,释疑解惑
我们要考虑的是,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地理课堂教学将给学生带来怎样的体验?根据课堂学习目标,设计微课小视频,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在情景中更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向学生展示新的地理材料,适时进行指导,适当扩展和补充知识点,学生则需要将自己的理解,表达给其他同学听。小组讨论,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分享多种解题思路,生动描述复杂地理现象,扫除盲点。通过微课堂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链,使学生在调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通过微课,播报城市新闻《城市病》,让学生了解城市现状,发现城市所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例如新德里拥挤的交通、伦敦的光化学烟雾、纽约的内城衰落等现象,对城市病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问题,我们要如何做?使我们所居住的城市更健康地发展。深思极恐,老师特意设计了“请为晋江城市化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活动,同学们在网络平台上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意见,通过这次活动,加强了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3.延伸拓展,提升思维
如何在有限时间、有限空间、有限资源的边界条件下,运用教学手段延伸拓展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进行批判创新学习。微课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解决时间、空间等资源不足的问题。微课堂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地理高阶思维,微课与延伸教材相结合,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体验探究,激发学生思考,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和发展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最终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差异》的研究,运用微课视频展示,清代高鼎的《村居》和宋代欧阳修的《戏答元珍》,询问学生们从两首古诗中是否发现二月份,各处自然景观是否存在差异?从诗与诗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生动地把握出我国南北朝春到来的时间和早、晚,我国南北气候在同一时间互有差异,表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教室里播放着唐代张敬忠的《边词》微视频:“五原春色旧来晚,二月垂杨未挂,即今河畔冰开,正是长安花落”,学生分析说:“五原春色旧来晚,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呢?分析它的地理原因?本教学过程中,将微课与扩展资料扩展相结合,对案例和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归纳,让学生得出自然带的规律及成因,提高思维能力。
4.测评反馈,精准辅导
借助于网络技术平台和测评反馈,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理解所学的内容。运用微课教学,可以构建新型的精确辅导模式,提高地理教学效率。教员首先拟好试题,依托学校研发的“小蜜蜂”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在线测评,获取测评相关信息,进行错误题目分类重组,生成个人学习报告,最后教师将相应的复习内容制作成简短的小视频,通过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在线测评,进行分类重组,生成学习报告。
老师设计好必修教材《土壤》试题,让学生登陆网络平台,独立完成答题,“小蜜蜂”平台自动生成测评统计表,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掌握学生答题情况,如:土壤问题分析、土壤问题分析等问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编写测评问卷,并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结语
网络+高中地理微课教学对地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学生对客观世界有了真切的了解,适应新的途径,实现高中地理的个性化学习。以网络+高中地理微课教学为基础,实现了高中地理教学中“教”资源与学生“学”的有效补充,促进教师自我发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齐本莹.基于学科融合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以“语文阅读与地理教学融合”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1(28):1-2+105.
[2]李艳菊.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中地理复习策略——基于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的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2021(28):95-96.
[3]林琪,衣华鹏,叶萌.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活动方案设计——以芝罘岛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1(27):2-4.
[4]张传玉.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地理考试命题情境研究——以2015年全国Ⅰ卷非选择题农业产业为例[J].试题与研究,2021(27):19-20.
[5]李积鑫.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教学为例[J].青海教育,2021(Z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