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开展课程教育和社会服务,能够在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基础上,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具有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的职业素质人才。以“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性为导向,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期望在不断完善社会服务、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增加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服务实践机会,提升高职青年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与职业素养水平。
[关 键 词] “双高计划”;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社会服务能力;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5-0198-02
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提升高职院校以及青年教师职员的服务能力与发展水平,能够在充分实现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基础上,适应现代化社会环境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变革形势。作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从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需求出发,探寻不断提升自身教育能力与社会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能够在不断提升自身社会服务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同时,强化自身社会责任感与服务意识水平的不断成长与进步。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特点分析
(一)行业通用能力
社会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就职教师需要具备的基础性和共性能力。良好的思想价值观念和清晰的社会服务责任意识,是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主要能力与职业素养。在学校环境中做好以人为本、教书育人的教育工作,做好本职义务;在校园环境之外积极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并根据行业发展需求积极学习先进教育工作技术和教学观念,做好自我提升;有条件的情况下通过不同渠道积极与企业、行业从业者交流互动,研究科研项目、解决问题,做好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与实践期间可以根据不同实践活动类型与情况积累相应的实践经验,全面提升自己,同时,根据自己对专业发展的理解和认知,积极总结和发现当前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集中做好观察、总结和反思工作,并将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应用到实践情景中,发挥其有效作用与实效性价值[1]。另外,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实践也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机会,清晰未来发展规划目标,合理运用和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和实战服务经验,能够在深入了解和感受行業发展情况与变化需求的同时,不断更新和调整自身的教育和服务观念,进而达到全方位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观察、沟通、问题判断等综合能力的目的。
(二)职业技术与个人核心能力
社会服务能力不仅是基础性工作能力,还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本身需要具有的职业技术能力与个人核心能力之一。作为不可迁移的能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社会服务与教学工作期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特点与个性情况做好相应的创新调整与操作安排。例如,在和企业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直接结合自身的专业实力和理论实践、科研等能力情况,协商安排社会服务工作思路与任务处理方案。面对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和情况,科学、合理地开展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够处理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与不足,同时积极搜索和汇总最新数据信息,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选择性创新解决方法与完善改革措施,也能够保障社会服务实践效果。另外,积极同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互动交流与科研探讨,能够在迅速分析问题原因并找到问题解决办法的同时,顺势了解和探索当前行业发展的变化规律以及发展趋势,以便于不断积累行业发展经验和知识基础。明确社会服务能力发展与提升目标,多方面完善自身现有的理论知识基础和专业技术操作能力,能够在不断提升自身问题处理能力、积累问题实践解决经验和服务等能力的基础上,全方位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水平。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发展现状反思
相对于在院校任职教学,多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实际参与社会服务活动项目的时间与机会比较有限,尤其是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数量急速扩充的发展形势下,学生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一些高职院校本就有限的教师资源更显得捉襟见肘。作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本身应对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院校安排的教改项目已经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想要抽出更多时间投入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中,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个人能力突出,还需要院校等各方面条件和资源支持。受到传统教育形式和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没有太多主动参与社会服务与科研发展的热情,一方面不被外界认可是很多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内心比较煎熬的感受,想要不断服务社会和反馈社会,也需要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肯定。不被大众看好或者自身的成果和努力不被认可,不仅严重打击教师自身的参与积极性,也让很多本就积极性不高的教师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心理和负面想法[2]。另外,提升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需要耗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成本,并且需要根据不同的服务项目与发展需求,做好相应的创新与调整改革,这对于教师来说存在众多挑战与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师社会服务情况的关注度不足,并没有直接将社会服务纳入职称评审、绩效考核以及职位聘用中,进而很多教师只是将论文发表和课题参与当作是主要完成社会服务任务的目标。部分院校局限性的监督管理与服务意识,不仅导致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缺乏明确的社会服务精神与意识观念,还让很多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没有机会和平台展示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只能够将论文发表和课题活动当作是提升自身社会服务能力的主要平台,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高职青年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与责任意识的提升与进步。 三、“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路径分析
(一)转变思想观念,强化社会服务责任感
“双高计划”背景下,青年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不再局限于传统时期知识传播者的身份,而是以服务社会、回馈社会为中心思想,将自身掌握的权威知识和理论基础等技能传播给学生和社会,让国家更多有需求的人和群体掌握相关实践操作技能与能力。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开发、转让、培训等服务,能够在为社会主动提供服务技术的同时,为企业培养更多专业化技能人才。良好的服务意识与工作技能,能够在未来步入社会服务岗位后,快速适应岗位工作需求与服务目标,积极运用到自己所学和所掌握到的知识和操作技术,为行业和社会带来更多高质量教育和技术服务[3]。
(二)完善评估机制,增强社会服务内驱力
提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从根源上提升社会服务效果与质量。作为高职院校管理者和项目负责人,可以结合高职院校现有的绩效考核机制与评估体系进行细化升级,完善评估管理机制,在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奠定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高素质的社会服务能力。首先,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与院校发展的实际目标,制订完善的院校扶持政策与考核评价规范,确保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能够明确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重要工作任务目标来落实;其次,完善考核激励内容与细节。源源不断的内动力需要配合科学、合理的考核奖励机制,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教师人才时,可以通过考查其社会能力水平与综合素养等方式,了解该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4]。
(三)搭建服务平台,增加实践锻炼的机会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实际工作与任职期间需要完成的任务较多,社会实践与服务任务并不是教师工作发展的全部工作,合理协调工作的时间与精力,能够缓解高职教师的任职压力与服务负担。为此,构建完善的社会服务平台与渠道,能够在有效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的基础上,解决高职院校由于教师数量不足、工作任务重、社会服务能力不足以及实践锻炼机会少等问题情况[5]。首先,与政府部门、企业单位等机构搭建完善的社会服务平台,让院校青年教师能够拥有选择权和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其次,利用薪资补贴、工作福利等待遇吸引更多符合社会服务标准需求的社会专业人才与服务责任感的任职教师,参与和承担社会服务实践任务。对于院校教师可以直接参考绩效考核与奖励机制来调动其积极性,对于被吸引过来的企业优秀人才和社会就职人才,可以通过和企业合作渠道和其他形式聘请,或者根据相关服务任务目标与企业对象需求来制订合适的补贴奖励和绩效工资,确保其获得良好工作參与体验与实践感受。
四、结语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想要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社会服务职能水平,需要做好引导和资源投入工作,能够有效完善社会服务实践工作任务制度体系与实践目标。落实以人为本的能力提升与培养目标,促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与职业核心素养不断提升与进步,也能够在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水平的基础上,为社会和行业提供更多专业化技术和服务支持。
参考文献:
[1]胡丽娜,孟莉,金明盛.“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20(3):77-83.
[2]陈叶,胡小桃.“双高计划”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路径[J].大视野,2019(6).
[3]鲍珊珊,杨成兵,郑歆.“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策略探析[J].内江科技,2020,311(10):114-115,152.
[4]吴显嵘.“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6):71-74.
[5]朱爱文,赵旭庭,秦豪荣,等.“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18).
◎编辑 栗国花
[关 键 词] “双高计划”;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社会服务能力;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5-0198-02
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提升高职院校以及青年教师职员的服务能力与发展水平,能够在充分实现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基础上,适应现代化社会环境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变革形势。作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从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需求出发,探寻不断提升自身教育能力与社会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能够在不断提升自身社会服务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同时,强化自身社会责任感与服务意识水平的不断成长与进步。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特点分析
(一)行业通用能力
社会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就职教师需要具备的基础性和共性能力。良好的思想价值观念和清晰的社会服务责任意识,是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主要能力与职业素养。在学校环境中做好以人为本、教书育人的教育工作,做好本职义务;在校园环境之外积极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并根据行业发展需求积极学习先进教育工作技术和教学观念,做好自我提升;有条件的情况下通过不同渠道积极与企业、行业从业者交流互动,研究科研项目、解决问题,做好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与实践期间可以根据不同实践活动类型与情况积累相应的实践经验,全面提升自己,同时,根据自己对专业发展的理解和认知,积极总结和发现当前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集中做好观察、总结和反思工作,并将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应用到实践情景中,发挥其有效作用与实效性价值[1]。另外,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实践也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机会,清晰未来发展规划目标,合理运用和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和实战服务经验,能够在深入了解和感受行業发展情况与变化需求的同时,不断更新和调整自身的教育和服务观念,进而达到全方位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观察、沟通、问题判断等综合能力的目的。
(二)职业技术与个人核心能力
社会服务能力不仅是基础性工作能力,还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本身需要具有的职业技术能力与个人核心能力之一。作为不可迁移的能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社会服务与教学工作期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特点与个性情况做好相应的创新调整与操作安排。例如,在和企业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直接结合自身的专业实力和理论实践、科研等能力情况,协商安排社会服务工作思路与任务处理方案。面对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和情况,科学、合理地开展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够处理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与不足,同时积极搜索和汇总最新数据信息,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选择性创新解决方法与完善改革措施,也能够保障社会服务实践效果。另外,积极同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互动交流与科研探讨,能够在迅速分析问题原因并找到问题解决办法的同时,顺势了解和探索当前行业发展的变化规律以及发展趋势,以便于不断积累行业发展经验和知识基础。明确社会服务能力发展与提升目标,多方面完善自身现有的理论知识基础和专业技术操作能力,能够在不断提升自身问题处理能力、积累问题实践解决经验和服务等能力的基础上,全方位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水平。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发展现状反思
相对于在院校任职教学,多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实际参与社会服务活动项目的时间与机会比较有限,尤其是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数量急速扩充的发展形势下,学生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一些高职院校本就有限的教师资源更显得捉襟见肘。作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本身应对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院校安排的教改项目已经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想要抽出更多时间投入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中,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个人能力突出,还需要院校等各方面条件和资源支持。受到传统教育形式和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没有太多主动参与社会服务与科研发展的热情,一方面不被外界认可是很多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内心比较煎熬的感受,想要不断服务社会和反馈社会,也需要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肯定。不被大众看好或者自身的成果和努力不被认可,不仅严重打击教师自身的参与积极性,也让很多本就积极性不高的教师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心理和负面想法[2]。另外,提升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需要耗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成本,并且需要根据不同的服务项目与发展需求,做好相应的创新与调整改革,这对于教师来说存在众多挑战与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师社会服务情况的关注度不足,并没有直接将社会服务纳入职称评审、绩效考核以及职位聘用中,进而很多教师只是将论文发表和课题参与当作是主要完成社会服务任务的目标。部分院校局限性的监督管理与服务意识,不仅导致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缺乏明确的社会服务精神与意识观念,还让很多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没有机会和平台展示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只能够将论文发表和课题活动当作是提升自身社会服务能力的主要平台,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高职青年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与责任意识的提升与进步。 三、“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路径分析
(一)转变思想观念,强化社会服务责任感
“双高计划”背景下,青年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不再局限于传统时期知识传播者的身份,而是以服务社会、回馈社会为中心思想,将自身掌握的权威知识和理论基础等技能传播给学生和社会,让国家更多有需求的人和群体掌握相关实践操作技能与能力。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开发、转让、培训等服务,能够在为社会主动提供服务技术的同时,为企业培养更多专业化技能人才。良好的服务意识与工作技能,能够在未来步入社会服务岗位后,快速适应岗位工作需求与服务目标,积极运用到自己所学和所掌握到的知识和操作技术,为行业和社会带来更多高质量教育和技术服务[3]。
(二)完善评估机制,增强社会服务内驱力
提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从根源上提升社会服务效果与质量。作为高职院校管理者和项目负责人,可以结合高职院校现有的绩效考核机制与评估体系进行细化升级,完善评估管理机制,在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奠定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高素质的社会服务能力。首先,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与院校发展的实际目标,制订完善的院校扶持政策与考核评价规范,确保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能够明确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重要工作任务目标来落实;其次,完善考核激励内容与细节。源源不断的内动力需要配合科学、合理的考核奖励机制,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教师人才时,可以通过考查其社会能力水平与综合素养等方式,了解该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4]。
(三)搭建服务平台,增加实践锻炼的机会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实际工作与任职期间需要完成的任务较多,社会实践与服务任务并不是教师工作发展的全部工作,合理协调工作的时间与精力,能够缓解高职教师的任职压力与服务负担。为此,构建完善的社会服务平台与渠道,能够在有效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的基础上,解决高职院校由于教师数量不足、工作任务重、社会服务能力不足以及实践锻炼机会少等问题情况[5]。首先,与政府部门、企业单位等机构搭建完善的社会服务平台,让院校青年教师能够拥有选择权和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其次,利用薪资补贴、工作福利等待遇吸引更多符合社会服务标准需求的社会专业人才与服务责任感的任职教师,参与和承担社会服务实践任务。对于院校教师可以直接参考绩效考核与奖励机制来调动其积极性,对于被吸引过来的企业优秀人才和社会就职人才,可以通过和企业合作渠道和其他形式聘请,或者根据相关服务任务目标与企业对象需求来制订合适的补贴奖励和绩效工资,确保其获得良好工作參与体验与实践感受。
四、结语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想要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社会服务职能水平,需要做好引导和资源投入工作,能够有效完善社会服务实践工作任务制度体系与实践目标。落实以人为本的能力提升与培养目标,促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与职业核心素养不断提升与进步,也能够在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水平的基础上,为社会和行业提供更多专业化技术和服务支持。
参考文献:
[1]胡丽娜,孟莉,金明盛.“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20(3):77-83.
[2]陈叶,胡小桃.“双高计划”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路径[J].大视野,2019(6).
[3]鲍珊珊,杨成兵,郑歆.“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策略探析[J].内江科技,2020,311(10):114-115,152.
[4]吴显嵘.“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6):71-74.
[5]朱爱文,赵旭庭,秦豪荣,等.“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18).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