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使课堂气氛活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营造师生互动、民主、融洽、活跃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研究中学习,培养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 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主体意识
新课改强调教学过程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的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上好思想品德課,使课堂气氛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一)营造师生互动、民主、融洽、活跃的教学氛围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交流的表现形式是通过“生疑”和“质疑”来实现的。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据此可把课堂教学中的“生疑”分为“教师设疑”和“学生质疑”。 “教师设疑”即通常所说的教师提问;学生质疑”,简单地说就是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以学生质疑为主的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宽松、和谐、合作、沟通,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无疑也会产生重大影响。而鼓励、提倡学生质疑无疑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如果学生没有质疑的权利和机会,那么希望学生能够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很可能是缘木求鱼。”因此,教师设疑和学生质疑对于课堂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十分必要。例如:在讲《竞争合作谋发展》这一框题时,首先,课前先请学生预习本框题内容,事先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预习本,并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跟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写在笔记上。其次,教学中,教师就本课内容依据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提问:(1)生活中竞争与合作的表现有哪些?(2)竞争的积极意义有哪些?(3)如何正确认识竞争?(4)合作的重要意义有哪些?(5)竞争与合作有什么关系?然后,请学生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待学生阅读和思考完后,教师请学生作答上述问题,学生一边作答,教师在旁启发和纠正,并板书。然后,再让学生就本课内容中有哪些不明白和想知道的跟性格有关的问题进行提问。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放开了,顿时有很多同学马上举手要提问题了,问题出来后,很多学生要作答,教师则尽量让学生们畅所欲言。教师则在旁点拨。对于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帮他们解答。难的,学生答不出来的问题则由教师启发学生作答,很难的问题就由教师解答。最后请两到三个学生起来小结本课内容,结束本课。一节课下来,教师只是在旁指导和引导,主要参与者是学生。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既培养了学生们的自学能力、理解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因为每次回答问题,老师和同学们都很认可,并投去赞扬的目光给予肯定,学生们也有种成就感,学习劲头很足。
(二)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现代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强调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开发学生的个体的潜能,从而提高学生个体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个性素质。而要实现创新教学的目标,就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古人说:“成功是自信心的动力源泉”。因此,学生成功的机会越多,信心就越大,创造力就越强。在教学中,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研究怎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让学生走上讲台,客串教师的角色,使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等内在能量得以释放,使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演水平得以充分发挥,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成就感,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例如,在学习《努力塑造良好性格》一框时,当讲到“养成良好习惯”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和所在班级的实际情况谈谈该如何去养成良好习惯时,学生们立即从学习、纪律、卫生、接人待物,仪容仪表等方面展开自己的设想,尽情在课堂上发挥。同时,也给老师们提供了班级管理的有益的建议,配合了老师的班级管理,为创建文明班集体出谋献策,活跃了课堂,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明辨是非,扬善弃恶》一节时,课前先选定四个同学,让他们互扮正直的人和丑恶的人,再请另外一个同学在旁解说,学生们根据教师的指导和自己对课文及概念的理解,表现得很从容和自信,生动地阐述了课文内容,使学生们很快就理解了是非、善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另外,在学习中有意地选择一些理论性较浅,情节性较强的课文,放手让学生充当教师,走上讲台,分析课文,解决问题,教师再对学生讲解分析不透的内容再加以补充和说明。同时,对他们进行多一些鼓励和表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三)在研究中学习,培养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树立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把在研究中学习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先预习,自己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教材内容,找出教材的重点和解决的办法,提出自己在预习中的疑问。分析问题时,关键性问题要经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讨研究后,然后在全班交流。例如,在学习《在社会生活中陶冶高雅情趣》一框题时,先让同学们预习,并找出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生活情趣,于是同学们从书上、杂志和网上去了解查找。同时对本课提出疑问。课堂上,创造和谐融洽的自由讨论氛围。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在课下翻阅的大量资料,在班上交流。对于学生中存在的不良情趣问题进行辩论,如,同学们用电脑上网好不好?将学生分成正反两组,各组同学须要共同讨论,共同合作共同探讨,教师在旁启发引导进行讨论,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见解和集体讨论结果,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经过讨论后,同学们正确认识了用电脑上网的利弊,明白了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庸俗的生活情趣的区别!在生活中努力使自己具有高雅的情趣。课后,让学生将收集到的信息制成情趣手抄报,在班上张贴交流。学生们把自己的才艺充分地展示在手抄报上,可漂亮了!这样一堂课下来,培养了研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只有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主体意识
新课改强调教学过程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的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上好思想品德課,使课堂气氛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一)营造师生互动、民主、融洽、活跃的教学氛围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交流的表现形式是通过“生疑”和“质疑”来实现的。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据此可把课堂教学中的“生疑”分为“教师设疑”和“学生质疑”。 “教师设疑”即通常所说的教师提问;学生质疑”,简单地说就是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以学生质疑为主的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宽松、和谐、合作、沟通,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无疑也会产生重大影响。而鼓励、提倡学生质疑无疑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如果学生没有质疑的权利和机会,那么希望学生能够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很可能是缘木求鱼。”因此,教师设疑和学生质疑对于课堂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十分必要。例如:在讲《竞争合作谋发展》这一框题时,首先,课前先请学生预习本框题内容,事先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预习本,并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跟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写在笔记上。其次,教学中,教师就本课内容依据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提问:(1)生活中竞争与合作的表现有哪些?(2)竞争的积极意义有哪些?(3)如何正确认识竞争?(4)合作的重要意义有哪些?(5)竞争与合作有什么关系?然后,请学生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待学生阅读和思考完后,教师请学生作答上述问题,学生一边作答,教师在旁启发和纠正,并板书。然后,再让学生就本课内容中有哪些不明白和想知道的跟性格有关的问题进行提问。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放开了,顿时有很多同学马上举手要提问题了,问题出来后,很多学生要作答,教师则尽量让学生们畅所欲言。教师则在旁点拨。对于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帮他们解答。难的,学生答不出来的问题则由教师启发学生作答,很难的问题就由教师解答。最后请两到三个学生起来小结本课内容,结束本课。一节课下来,教师只是在旁指导和引导,主要参与者是学生。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既培养了学生们的自学能力、理解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因为每次回答问题,老师和同学们都很认可,并投去赞扬的目光给予肯定,学生们也有种成就感,学习劲头很足。
(二)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现代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强调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开发学生的个体的潜能,从而提高学生个体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个性素质。而要实现创新教学的目标,就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古人说:“成功是自信心的动力源泉”。因此,学生成功的机会越多,信心就越大,创造力就越强。在教学中,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研究怎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让学生走上讲台,客串教师的角色,使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等内在能量得以释放,使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演水平得以充分发挥,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成就感,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例如,在学习《努力塑造良好性格》一框时,当讲到“养成良好习惯”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和所在班级的实际情况谈谈该如何去养成良好习惯时,学生们立即从学习、纪律、卫生、接人待物,仪容仪表等方面展开自己的设想,尽情在课堂上发挥。同时,也给老师们提供了班级管理的有益的建议,配合了老师的班级管理,为创建文明班集体出谋献策,活跃了课堂,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明辨是非,扬善弃恶》一节时,课前先选定四个同学,让他们互扮正直的人和丑恶的人,再请另外一个同学在旁解说,学生们根据教师的指导和自己对课文及概念的理解,表现得很从容和自信,生动地阐述了课文内容,使学生们很快就理解了是非、善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另外,在学习中有意地选择一些理论性较浅,情节性较强的课文,放手让学生充当教师,走上讲台,分析课文,解决问题,教师再对学生讲解分析不透的内容再加以补充和说明。同时,对他们进行多一些鼓励和表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三)在研究中学习,培养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树立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把在研究中学习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先预习,自己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教材内容,找出教材的重点和解决的办法,提出自己在预习中的疑问。分析问题时,关键性问题要经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讨研究后,然后在全班交流。例如,在学习《在社会生活中陶冶高雅情趣》一框题时,先让同学们预习,并找出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生活情趣,于是同学们从书上、杂志和网上去了解查找。同时对本课提出疑问。课堂上,创造和谐融洽的自由讨论氛围。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在课下翻阅的大量资料,在班上交流。对于学生中存在的不良情趣问题进行辩论,如,同学们用电脑上网好不好?将学生分成正反两组,各组同学须要共同讨论,共同合作共同探讨,教师在旁启发引导进行讨论,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见解和集体讨论结果,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经过讨论后,同学们正确认识了用电脑上网的利弊,明白了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庸俗的生活情趣的区别!在生活中努力使自己具有高雅的情趣。课后,让学生将收集到的信息制成情趣手抄报,在班上张贴交流。学生们把自己的才艺充分地展示在手抄报上,可漂亮了!这样一堂课下来,培养了研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只有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