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作文评讲课教学实录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抒情地)爱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主题,是一首永唱不衰的赞歌。因为爱,我们便默契地形成了每年四月一个不变的话题——扫墓。
  扫墓,是人们对先辈的一份敬重,是对爱的一种告慰。在这个永恒的话题中,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观察、用自己的笔触,展现了生活中的真、善、美。如卢安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道——
  生1:(朗读)……在家里,奶奶早就把拜祭的东西准备好了。到了墓前,奶奶默默地把祭品拿出,爸爸、姑姑让奶奶在一旁休息并指点就行,我不会做,在一旁照顾小堂妹……到许愿时,虽然我不大乐意,但也顺着奶奶。虽然爷爷不在,但奶奶看到儿孙们如此孝顺,也心满意足了。看到此景此情,我想:长大后我一定像爸爸、姑姑那样,尊老爱幼,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师:在作文里,卢安同学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其乐融融的生活画面,令人感动。而陈翔同学,用他敏锐的目光,观察到了生活的另一面:假、恶、丑。在评析作文前,谁先来说说写记叙文要注意哪些问题?
  生2:写记叙文要交代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生3:写人记事要注意记叙的顺序:如顺叙、倒叙、插叙。
  生4:作文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注意详略得当。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现在评析陈翔同学的作文《扫墓有感》。
  生(众):这篇作文是以时间为顺叙进行记叙的。
  生(众):文中交代清楚了记叙的六要素。
  生5:题目与作文的内容不是很相符。
  师:(欣赏地)很好,你发现问题了,请具体说一说。
  生6:“扫墓有感”应该是写怎样扫墓,或对扫墓产生的种种感想,可是文章里没有具体写扫墓的情况,而是写在扫墓中所见到的一件事。
  师:(微笑)说得很好,那你说怎么办?
  生7:(部分学生抢着说)改为“扫墓见闻”。
  生8:(笑)是的,把“有感”改为“见闻”。
  师:很好,“有感”限定的内容是扫墓,“见闻”所写的范围比较广,既可以写扫墓的事,又可以写扫墓中见到的事。根据“作文要有一个与题目相符合的中心”的要求,这篇文章的题目用“扫墓见闻”适当多了。
  生9:这样改题目后,文章就详略得当了。
  生10:不对的,文章详略不得当。
  师:(笑)哦,意见完全相反了。我们来听听他们的理由。你们俩谁先说?
  生9:我先说,文章详略得当!他详写停车场发生的事,略写扫墓的事,或者说几乎没写,只写:(朗读)
  “……山还是那座山,路也还是那条路。上山了,路虽然不远,可是路并不是那么好走。这里的树很多,在城市很少能见到。但我不会像弟弟妹妹们那么兴奋,因为我毕竟有近十年的扫墓经验。数小时后,我们下了山,准备拿车回家,这时……”
  生10:是呀,该详写停车场发生的事。可是他却没有写哦!最精彩的应该是在:“中年人的‘舌战群雄’和我们的‘据理力争’”之处,可惜他却略写了。
  师:(赞赏地)两位同学说得真是太棒了!综合同学们的见解,我们发现了这篇作文的优点与不足!
  前一位同学是从作文的整体来说的,作者是注意到了详略的问题,详写见闻,即停车场发生的事,略写扫墓。
  后一位同学是从作文的局部方面来说的,即停车场发生的事应该详写,特别是中年人的“舌战群雄”和我们的“据理力争”更需要重笔浓彩,细致刻画。
  如在《背影》中,描写父亲爬铁道买橘子的场面——
  生(众):(全体背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了下来”。
  师:在这个场面中,作者对父亲“蹒跚”、“慢慢地探身”、“攀”、“缩”、“微倾”、“努力”等一系列细节描写,表现父亲行动不便和买橘子的艰难,爱子之心的中心就突出了。
  由此可见细致刻画能使人物形象丰满,文章内容充实,中心突出。
  现在为陈翔同学的作文,补写“中年人的‘舌战群雄’和我们的‘据理力争’”的场面。
  (分小组:讨论——归纳——整理成文,最后选出写得好的组上讲台宣读)
  生11:(朗读场面描写)那中年人也不甘示弱——舌战群雄。我们也不是省油的灯——据理力争。那中年人见情势不利于他,就说:“上级规定的,我有什么办法。”妈妈问:“有证件么?没有就是乱收费,犯法的。”就这样,你一言我两语过去了几分钟。扫墓的人陆续下山了,听到这个价位,便和我们家一起进行了轮番“轰炸”。最后,中年人再也无话可说,亮出了最后一张王牌;“你们不给钱就不能走!”说完,他一屁股坐在车上,跷起了二郎腿。我们这伙人中有个年轻人冲进来,说:“你讲不讲理,不讲理要动手了!”说罢,又有几位年轻人走出来,个个摩拳擦掌,像要打人的样子。那中年人见这种架势,吓得出不了声。这时,有一个人慢慢地走出来,老态龙钟的,说:“我看这事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现在是建设文明城市,需要我们大家协助啊!”
  中年人见这位老人出来说情,便灵机一动,说:“我是看在这位老人的面子上,你们走吧。”我们一拥而上,拿了车走了。我回头一看,那中年人也灰溜溜地走了。
  在回家的路上,回想起刚才那件事,我觉得这种用拜祭先人的日子赚不义之财的人太没道德了。(顾聪、宋冰)
  师:很好,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的描写,一方面突现了中年人不道德的思想,揭示了社会上一些不良的现象;另一方面通过众人的说理,表现了邪不敌众,弘扬了正气之风,这不正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正气吗?!
  师:(总结)世界是个多元的组合体,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真善美,明辨假恶丑,弘扬正气,让我们的世界多些洁净,创文明城市正是我们迫切的需要,如果我们大家都能化需要为行动,那我们的生活将会无限美好。不是有一首歌这样唱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生12:是《爱的奉献》。
  师:对,现在我们来合唱《爱的奉献》。(以歌声作结)
  附学生习作:扫墓有感(陈翔)
  清明节又要到了,随之而来的就是要去扫墓。
  汽车开过了拥挤的人群,不久便到了墓地。山还是那座山,路也是那条路,上山了,路虽然不远,可是并不是那么好走。这里的树很多,在城市很少能见到。但我不会像弟弟、妹妹们那么兴奋。因为毕竟我也有近十年的扫墓经验。
  数小时过后,我们下了山,准备拿车回家,这时过来了一个中年人,从他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中,可马马虎虎听出他是来收车子保管费的。他看了看我们说:“自行车收一元,摩托车要三元,汽车要五元。”待他说完,我睁大了眼睛,心想:你还不如去抢呢。家里的人便上前去评论。
  那中年人也不甘示弱、“舌战群雄”。这时,扫墓的人陆续下山了,听到这个价位,也和我们家人一起据理力争,最后,中年人被说得哑口无言。于是我们拿了车走了。
  在回家的路上,回想起刚才那件事,我觉得这种用拜祭先人的日子赚不义之财的人太没道德了。
  (责任编辑 吕 行)
其他文献
守住“廉关”过“年關”  1月5日,武钢资源集团鄂州球团有限公司为了打好“两节”期间防腐、反腐主动仗,以民主生活会为契机,深入联挂支部和分管系统,与党员干部、敏感岗位人员面对面谈心。节日期间每名纪委委员要100%与责任区域党员干部、敏感岗位人员谈话,以达到警钟长鸣的效果。在学习中,把“丑话说在了前头”,明确指出党员干部、敏感岗位人员春节期间“哪些场所不能进、哪些饭局不能去、哪些人上门不能开”,并强
和很多90后年轻人喜欢打游戏、看漫画、玩自拍不同,24岁的江紫辰的爱好有些“高冷”,他喜欢钻入故纸堆中研究中国军队的抗战史。这些年,他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把所有的工资收入都用在了收集侵华日军的罪行史料上。  “很多人问我,你是不是学历史的?”当我告诉他们,我在电力系统工作,本科学的是机械时,他们都不信。”说起自己,江紫辰忍不住乐了。  2009年,15岁的江紫辰在电视上偶然看到一档揭秘中国抗日战争
一节精彩的语文课堪称一件即时即地创作的精妙的艺术作品,既可以给学生以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的启迪和学法的指导,也可以给观摩教师一种高品位的艺术审美享受和典型课例的示范借鉴。下面我想通过张喜春老师执教的《扬州慢》一课来谈谈语文课“于无声处浸润心灵”的特点。  一、鲜明的文本意识  文本是学生阅读的基础,是学生解除疑惑的有效载体,张老师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教学中紧紧围绕文本提问,也紧紧围绕文本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问题教学应该是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教学过程中不应看设计问题的多少,而应看问题的有效性,不应总关注问题的结论,而应多关注探究的过程,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强调师生的平等对话,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新的问题。这里笔者以人民版必修Ⅱ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一节《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的高三复习课为例,阐述我对问题教学的管窥之见。  一
一个月色溶溶的晚上,刺猬马克斯路过狐狸的窗口时,突然听到从小木屋传出悦耳的音乐声。  唉,这一定是天底下最美妙的乐曲吧?  马克斯完全被吸引住了,直到听完音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小木屋。一路上,他觉得自己好像是在梦中一样。  “太美妙了!”马克斯想。要是我也能唱出这么动听的歌来该有多好啊。为什么不试一试啊?  就这样,马克斯站在月光下,他清了清嗓子,然后張开双臂,高唱了起来。  突然,马克斯听到有人在
阅读作为信息的载体,从语篇中获取信息;作为知识的载体,从篇章中学习语言知识。(程晓堂、刘兆义,2008)在实际教学中,阅读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获取信息并掌握一些获取信息的方法;阅读第二课时通常关注的是篇章中的语言知识。笔者多次参与学校公开教学活动发现:英语教师喜欢选择阅读课的第一课时作为公开教学的内容,很少挑战阅读课的第二课时。究其原因,阅读课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很难出彩,一般都是局限于呈现课文中的
摘要:澳大利亚当代著名作家亚历克斯·米勒在其代表性作品《祖先游戏》《安娜贝尔和博》以及《别了,那道风景》中分别刻画了华裔、英裔和土著在二态性的生活下的错位心理及他们对待祖先情结的不同态度。作品中的华裔、英裔、土著是澳大利亚多元种群的代表,虽同是澳大利亚人但又分属不同的种族,即便态度相异又都无法与自己的祖先情结完全切割。本文拟通过对这三者的比较分析得出在现代多元社会下传播与继承祖先情结的真谛及多元共
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形成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动力。然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一问齐答,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有的发问不少,却收效甚微。课堂提问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如何构建高效轻负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成了当前语文教学研究关注的一个焦点。那么,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
文作者简介:  哲夫。1955年生人。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  系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协副主席、太原市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太原市文学院院长、《都市》文学主编、一级作家,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山西省分会太原市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山西省环境文化促进会副会长,连续6年参加全国人大“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采访团活动。2007年“6·5”世界环境日被评选为2007年环保“绿色卫士”,在人民大会堂受
多少次望见你拘谨的笑容映在镜子上,真的,我心中早想说一句:其实,你很美!  妈妈给你买条碎花裙,你推脱着不要,面颊微红,露出小姑娘般的为难之色,你打趣说自己这么大年纪了,穿出去怕人笑话。  你忸怩地站在镜子前,转了转,红润的脸颊,泛着点点粉红。你用手指在腰間比划着,说这儿少了一寸,那儿多了一寸。你执拗不过妈妈的盛情,还是买了那条印着碎花的裙子。  外婆呀,你似乎包揽了我的小衣裳、软布鞋。黑底上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