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2-000-02
摘 要 篮球运动是一项由若干个体参与的集体性运动项目,其攻防技战术是通过各个体互相配合来实现的,个体的防守水平直接影响着全队防守的成效。依据篮球运动的规律,结合有关资料分析研究。阐明了篮球比赛中个人防守的位置选择、脚步站位方法、移动步法、盯人防守以及紧逼防守等基本技术的运用,以此促进提高队员防守基本技术运用能力。
关键词 篮球比赛 个人防守 基本技术 防守篮板
篮球比赛中,进攻与防守是篮球比赛的两大组成部分。进攻与防守之间,即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随着现代篮球运动的告诉发展,防守对抗日趋激烈,比赛的节奏逐渐加快,转换回合增加,特别是进攻区域的扩大,进攻点增多,逼使个人防守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而合理运用防守基本技术,是提高个人防守能力的重要因素。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沈阳市市体校男子篮球队30人。
(二)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防守位置的选择
篮球比赛中防守位置的选择,是防守者的基本要素,是决定防守成效的关键。现代篮球的防守应以人为主,人与球兼顾,根据球的情况和强侧,弱侧的防守原则,选择有利的防守位置。积极防守,争取主动是体现进攻性防守和完成集体配合的首要条件。
1.防无球队员的位置选择
从篮球运动发展规律来看:进攻最具威胁的队员是无球队员。70%以上的投篮机会是无球队员在移动中创造的,而防守无球队员的时间占防守总时间的75%以上。在篮球比赛中,无球队员的基本任务:接球;摆脱后切入;策应和掩护。防守者应始终使自己处于动态中“球-篮-我-他”的有利位置上,这叫错位防守。与对手的防守距离要根据对手与持球者以及篮的距离不定。比赛中要想完全控制无球进攻队员的行动是不可能的,主要是不能失去防守的有利位置。尤其要阻挠对手在习惯的位置上或威胁较大的攻击点、区域内接球。要保持人球兼顾,以人为主,要用眼睛的余光观察场上的变化,要在动态中积极调整自己的防守位置。
2.防持球队员的位置选择
篮球比赛中持球队员的三项任务是:投篮;传球;运球突破。防守者根据持球进攻队员的三项任务,主动选择有利的防守位置,站在对手与球篮之间,防止对手投篮或运球突破。防守的距离要根据战术的要求、对手的特点和习惯,以及自己的情况决定。如对手突破能力差,而中远距离投篮很准,又在对手的投篮点上,防守的距离要近;如对手习惯从右侧突破,防守位置可以偏重于对手的右侧,保持一臂左右距离。由于对象的不同,比赛时运用战术的不同等诸多原因,具体情况当具体对待。
(二)防守的脚步站位方法
防守时运用合理的脚步站位方法,可以抑制对手的习惯和特点的发挥,也有利于自己的起动速度,提高防守的效率。防守脚步站位方法常用的有:“平步”防守步法及斜步防守步法。前后站位步法用的较多,也易掌握。
1.前后站位法防无球队员
采用前后站位法防守进攻队员,同样要根据无球进攻队员的三项基本任务为防守任务。一般情况下“以人为主”的防守以内侧脚在前,让出外侧使对手职能以边线或向低线移动;“以球为主”的防守以外侧脚在前,让出外侧,用眼睛余光观察持球者传球,伺机抢断、干扰对方接球。随着场上对手移动的变化,防守者要及时更换左右脚的站位方法,要积极抢占有利的防守位置,克制对手在习惯区域接球和特点的发挥。
2.前后脚站位防持球队员
采用前后站位法防持球队员时,也主要考虑持球队员的三项任务作为防守依据。要把防对手投篮、上篮作为主要任务。防守时要根据对手持球点决定前后脚站位,也可以采用左脚在前位于进攻队员右脚侧前方的近身防守,迫使对手向自己右边移动,破坏对手习惯。如进攻球员位于防守一方端线两角区域,防守者应内侧脚在前,外侧脚位于侧后,这样便于向侧后移动堵住对手向底线突破,干扰对方,降低对方命中率。
3.两脚平行站位防守
在篮球比赛中采用双脚平行站位防守,我国运用的不是很多,在NBA中,高大的球员通常都采用此方法。因为自身的身高加上臂长,在防守区域内可以使自己的“合理防守位置”增大,对造成对手犯规,使防守区内没有过多的空间给对手利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般在以下三中情况下采用:进攻队员没有确定移动方向时;进攻队员横向移动时;持球者没有球权只能选择投篮或传球时。可以双脚平行站位,干扰对手或伺机抢断。这种方法需要很快的移动速度,防守面积广,便于策应,造成对手带球撞人犯规等优点。缺点是一旦被对方突破,很难赶上,建议中锋或大前锋使用。
(三)防守移动步法的运用
在防守的个人基本技术中,移动步法是防守者的重要技术。防守是否能够成功,很大程度取决防守者的合理移动和移动速度的快慢。合理地运用移动步法是现代篮球防守中的一个重要理念。
1.滑步运用
滑步是篮球比赛中运用最好的一种步法,也是防守持球队员的主要步法。滑步时应以小步快速移动,运用前滑步时运动不要太猛注意避免犯规,用后滑步时应该注意向侧后方的滑行,堵截对手的进攻路线。
2.交叉步运用
防守时运用交叉步,一般是进攻时进攻队员为了摆脱防守队员时,突然变换突破方向时,为了及时转变防守方向而采用交叉步。做交叉步时,应放低重心,避免失误。
3.攻击后撤步的运用
攻击后撤步顾名思义,就是要求防守者先进攻然后再后撤变为防守,进攻主要是突然抢断,在抢断不成的情况下,马上变为防守状态。这种步法的好处体现在突然性,打乱进攻队员的思路。坏处是一旦被对手识破意图,会很容易被对方突破。
(四)防守中手臂的运用
在篮球防守基本技术中,手臂动作是防守中不可缺少的技术动作。手臂的挥动姿势是根据对手所担任的角色而不断变换的。防守持球突破时,防守者应一只手前伸朝向球,干扰对方习惯持球动作,另一只手与后脚一样,封住边线或底线,防止对方突破;防运球时,贴近运球方向一侧的手与肩平齐,另一只手稍低,一旦对手运球停止,防守者要立即逼近对手,扬手挥臂封堵传球和投篮路线;防篮下高中锋时,防守者一臂弯曲,用手轻摸对方腰部,以感觉对方动向为目的,另一手臂前伸,手掌处于球一侧。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篮球比赛中,无论是一防一,还是区域、半场,全长紧逼或是联防中不同类型的防守,队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防守的基本技术,了解其技术的作用和运用的方法。并能根据进攻队员的不同位置的任务以及习惯、特点,并结合自己的特点,合理运用防守基本技术、主动控制对手的进攻,以积极防守的气势,迫使对手改变进攻的习惯,压制对手的特长,以达到有效的防守。
(二)建议
整体比赛的精彩程度取决于整个球队技战术的合理运用,能把这些发挥和运用的淋漓尽致的前提,是由个人的攻守技术来决定的。因此建议在训练过程中,不要厌倦反复基本步伐训练,按照防守要领,灵活运用到比赛中去,对球队整体有着决定性的帮助作用。在赛事或个人训练中,当自己个人水平呈低靡状态时,不能因为一时的不利而垂头丧气。遇到类似的事情,建议大家与教练沟通,以制定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案,尽快的走出状态低谷。
参考文献:
[1] 体育系通用教材.篮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2.
[2]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
[3] 徐淑玲,等.破紧逼人盯人防守方法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01.4.
[4] 王守恒.篮球防守战术概念诠释[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6.
[5] 刘鲁君.篮球防守技战术新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3.
摘 要 篮球运动是一项由若干个体参与的集体性运动项目,其攻防技战术是通过各个体互相配合来实现的,个体的防守水平直接影响着全队防守的成效。依据篮球运动的规律,结合有关资料分析研究。阐明了篮球比赛中个人防守的位置选择、脚步站位方法、移动步法、盯人防守以及紧逼防守等基本技术的运用,以此促进提高队员防守基本技术运用能力。
关键词 篮球比赛 个人防守 基本技术 防守篮板
篮球比赛中,进攻与防守是篮球比赛的两大组成部分。进攻与防守之间,即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随着现代篮球运动的告诉发展,防守对抗日趋激烈,比赛的节奏逐渐加快,转换回合增加,特别是进攻区域的扩大,进攻点增多,逼使个人防守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而合理运用防守基本技术,是提高个人防守能力的重要因素。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沈阳市市体校男子篮球队30人。
(二)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防守位置的选择
篮球比赛中防守位置的选择,是防守者的基本要素,是决定防守成效的关键。现代篮球的防守应以人为主,人与球兼顾,根据球的情况和强侧,弱侧的防守原则,选择有利的防守位置。积极防守,争取主动是体现进攻性防守和完成集体配合的首要条件。
1.防无球队员的位置选择
从篮球运动发展规律来看:进攻最具威胁的队员是无球队员。70%以上的投篮机会是无球队员在移动中创造的,而防守无球队员的时间占防守总时间的75%以上。在篮球比赛中,无球队员的基本任务:接球;摆脱后切入;策应和掩护。防守者应始终使自己处于动态中“球-篮-我-他”的有利位置上,这叫错位防守。与对手的防守距离要根据对手与持球者以及篮的距离不定。比赛中要想完全控制无球进攻队员的行动是不可能的,主要是不能失去防守的有利位置。尤其要阻挠对手在习惯的位置上或威胁较大的攻击点、区域内接球。要保持人球兼顾,以人为主,要用眼睛的余光观察场上的变化,要在动态中积极调整自己的防守位置。
2.防持球队员的位置选择
篮球比赛中持球队员的三项任务是:投篮;传球;运球突破。防守者根据持球进攻队员的三项任务,主动选择有利的防守位置,站在对手与球篮之间,防止对手投篮或运球突破。防守的距离要根据战术的要求、对手的特点和习惯,以及自己的情况决定。如对手突破能力差,而中远距离投篮很准,又在对手的投篮点上,防守的距离要近;如对手习惯从右侧突破,防守位置可以偏重于对手的右侧,保持一臂左右距离。由于对象的不同,比赛时运用战术的不同等诸多原因,具体情况当具体对待。
(二)防守的脚步站位方法
防守时运用合理的脚步站位方法,可以抑制对手的习惯和特点的发挥,也有利于自己的起动速度,提高防守的效率。防守脚步站位方法常用的有:“平步”防守步法及斜步防守步法。前后站位步法用的较多,也易掌握。
1.前后站位法防无球队员
采用前后站位法防守进攻队员,同样要根据无球进攻队员的三项基本任务为防守任务。一般情况下“以人为主”的防守以内侧脚在前,让出外侧使对手职能以边线或向低线移动;“以球为主”的防守以外侧脚在前,让出外侧,用眼睛余光观察持球者传球,伺机抢断、干扰对方接球。随着场上对手移动的变化,防守者要及时更换左右脚的站位方法,要积极抢占有利的防守位置,克制对手在习惯区域接球和特点的发挥。
2.前后脚站位防持球队员
采用前后站位法防持球队员时,也主要考虑持球队员的三项任务作为防守依据。要把防对手投篮、上篮作为主要任务。防守时要根据对手持球点决定前后脚站位,也可以采用左脚在前位于进攻队员右脚侧前方的近身防守,迫使对手向自己右边移动,破坏对手习惯。如进攻球员位于防守一方端线两角区域,防守者应内侧脚在前,外侧脚位于侧后,这样便于向侧后移动堵住对手向底线突破,干扰对方,降低对方命中率。
3.两脚平行站位防守
在篮球比赛中采用双脚平行站位防守,我国运用的不是很多,在NBA中,高大的球员通常都采用此方法。因为自身的身高加上臂长,在防守区域内可以使自己的“合理防守位置”增大,对造成对手犯规,使防守区内没有过多的空间给对手利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般在以下三中情况下采用:进攻队员没有确定移动方向时;进攻队员横向移动时;持球者没有球权只能选择投篮或传球时。可以双脚平行站位,干扰对手或伺机抢断。这种方法需要很快的移动速度,防守面积广,便于策应,造成对手带球撞人犯规等优点。缺点是一旦被对方突破,很难赶上,建议中锋或大前锋使用。
(三)防守移动步法的运用
在防守的个人基本技术中,移动步法是防守者的重要技术。防守是否能够成功,很大程度取决防守者的合理移动和移动速度的快慢。合理地运用移动步法是现代篮球防守中的一个重要理念。
1.滑步运用
滑步是篮球比赛中运用最好的一种步法,也是防守持球队员的主要步法。滑步时应以小步快速移动,运用前滑步时运动不要太猛注意避免犯规,用后滑步时应该注意向侧后方的滑行,堵截对手的进攻路线。
2.交叉步运用
防守时运用交叉步,一般是进攻时进攻队员为了摆脱防守队员时,突然变换突破方向时,为了及时转变防守方向而采用交叉步。做交叉步时,应放低重心,避免失误。
3.攻击后撤步的运用
攻击后撤步顾名思义,就是要求防守者先进攻然后再后撤变为防守,进攻主要是突然抢断,在抢断不成的情况下,马上变为防守状态。这种步法的好处体现在突然性,打乱进攻队员的思路。坏处是一旦被对手识破意图,会很容易被对方突破。
(四)防守中手臂的运用
在篮球防守基本技术中,手臂动作是防守中不可缺少的技术动作。手臂的挥动姿势是根据对手所担任的角色而不断变换的。防守持球突破时,防守者应一只手前伸朝向球,干扰对方习惯持球动作,另一只手与后脚一样,封住边线或底线,防止对方突破;防运球时,贴近运球方向一侧的手与肩平齐,另一只手稍低,一旦对手运球停止,防守者要立即逼近对手,扬手挥臂封堵传球和投篮路线;防篮下高中锋时,防守者一臂弯曲,用手轻摸对方腰部,以感觉对方动向为目的,另一手臂前伸,手掌处于球一侧。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篮球比赛中,无论是一防一,还是区域、半场,全长紧逼或是联防中不同类型的防守,队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防守的基本技术,了解其技术的作用和运用的方法。并能根据进攻队员的不同位置的任务以及习惯、特点,并结合自己的特点,合理运用防守基本技术、主动控制对手的进攻,以积极防守的气势,迫使对手改变进攻的习惯,压制对手的特长,以达到有效的防守。
(二)建议
整体比赛的精彩程度取决于整个球队技战术的合理运用,能把这些发挥和运用的淋漓尽致的前提,是由个人的攻守技术来决定的。因此建议在训练过程中,不要厌倦反复基本步伐训练,按照防守要领,灵活运用到比赛中去,对球队整体有着决定性的帮助作用。在赛事或个人训练中,当自己个人水平呈低靡状态时,不能因为一时的不利而垂头丧气。遇到类似的事情,建议大家与教练沟通,以制定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案,尽快的走出状态低谷。
参考文献:
[1] 体育系通用教材.篮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2.
[2]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
[3] 徐淑玲,等.破紧逼人盯人防守方法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01.4.
[4] 王守恒.篮球防守战术概念诠释[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6.
[5] 刘鲁君.篮球防守技战术新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