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进行历史课程设置时,存在很多不适合的内容,如开设课程需要逐渐完成等。为了提高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历史课程方面的教学水平,必须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教育部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扶持了330多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以此来提高我国教学的整体水平。在此基础上,社会和其他方面也都给予了很高的关注,教师积极投身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转型、改革的事业上来,可以预见在以后的中等职业教学中,其教学效果会有显著的提升。
一、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历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存在不适合的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没有自己独立的历史教学大纲,其教学纲要都是参考普通高中教学。例如,在设置知识体系时,需要让学生掌握中国近代历史、中国古代历史以及世界近代历史,但是由于历史教学课时有限,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教师也没有足够的课时进行教授,通常都是讲到哪里就学到哪里。例如,本地的职业教学在学习前只学了一年的中国近代史,只有极少数人学习过世界近代史,而且课时还没有保证,有些学习到第三、第四节课的时候,其他年级都已经学到第三、第四册了,这主要在于教师的任课情况。如果让所有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其学习内容会在“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之间,历史知识根本形成不了体系,甚至是残缺凌乱的,也基本上是重新温习了一遍初中历史。
2.课程开设难度大
目前中职历史教材也是用的普通高中教材,教学大纲也参考的是普通高中大纲。第一年,每周两个课时;到了第二年,改为每周四到六个课时,文班学生每周两节,没有固定的学制,通常是一年,但是有时变成一个学期;其他班没有历史课,但是由于后来教学目标强调劳动技能,减少了文化历史课程,甚至有些学校完全取消了这些课程,因此课程开设难度非常大,而且不固定。
二、解决中等职业教育历史课程设置问题的策略分析
(1)以通史的形式设置历史课程。在历史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形成系统,必须让学生了解历史通史,按照这个理念进行课程设计,这样学生的历史教学水平才能提高。下表就是沈炼之编写的《法国通史简编》目录内容,希望能有一些启发和参考作用。
这些内容虽然只能称之为法国简史,更准确地说是法国某个阶段的简史,但是这些内容比较系统,而且有时间顺序,有一定的条理性和系统性,如果课程内容这样设置下去,可以很好地弥补学生在历史知识方面的不足,除此之外,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以后的自我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授课之前要多准备一些资料,一定要图文并茂,还可以引入一些纪录片和影视作品。如果学校教学条件良好,可以尝试一些开放性的教学,例如,聘请外语老师和外教,使用外语进行这些课程的教学,这样整个课程教学更加形象具体,而学生在学习后,作业形式最好以论文的形式呈现,检验学生的具体学习效果。
(2)以专门史的形式设置历史课程。开设历史选修课程的时候,必须重视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因为历史是有时间顺序的,而且历史就是事件的发展过程,其前后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1],为了让历史教学更具特色,从时间纵向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可以设置专门史。专题史教学也是一种对学生能力的补充,和专业理论不会出现冲突,授课要重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情况[2],从而在专业建设方面有更加全面的教学。另外,在中等职业教学中没有百科式的教学模式,学校所开设的专业数量有限,基本上都着力发展几个热门专业,这样导致师资力量分配不合理,因此设置时要考察学校的整体情况。
(3)以地方史的形式设置历史课程。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了,其对文化的要求也变高了,因此,当地政府会加强地方的文化建设,以此来提高该地区人们的文化内涵,打造有文化、有思想、有特色的地方文化。针对政府在这方面的策略,地方院校在历史教学中,也可以以地方史的形式进行教学,编写地方史的时候可以参考地方党史、地方志以及地方年鉴。在地方史的教学内容选择上,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这些课程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家乡的感情[3],而且有些历史人物是口口相传的,非常有现实感和自豪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现存的历史遗迹、名人故居,参观和观摩以名人命名的历史博物馆、图书馆,无论以什么形式教学,也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能很好地熏陶学生的品格。例如,桐乡位于浙江省杭嘉湖平原中部,有很深的古运河文化底蕴,再加上有很好的园林景观以及特色的人文景观,是很好的历史课堂资源。
(4)鼓励学生参加课程设置。在职业教学中教学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由于学生文化基础、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因此深入探讨理论是没有必要的,在历史课程教学中,一定要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能使用应试教育的模式。职业教学归根结底要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着力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学生参加课程设置后,在这个过程中既联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以及需求,也把学生的一些特长变成课程资源。如果学校设有幼师专业,该课程可以开设书法、手工制作、民乐、舞蹈、声乐、演讲等内容,渗透各种文化艺术史,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相关的历史知识,也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整个课程教学也更丰富、更具有活力,也能增加师生的互动,更好地进行知识交流,开发了课程,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中也应注意到学生中有一部分有娱乐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的倾向,其认为历史科目不重要,教师要阻止这种学习风气的蔓延。
三、总结
现如今,国家十分重视职业教育事业,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希望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水平。设置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中,必须开设能够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质的课程,其中历史课程就是非常有必要的。历史课程要围绕职业教学的特点开展,不能完全照搬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如果不进行这种改革,历史课程也会陷入教学困境,更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诸葛宏.试论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历史课程设置[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段曹钢.中高职“3 2”文秘专业课程衔接实施途径探索[J].秘书之友,2012,(12):37—42.
[3]周 钧.农村学校教师流动及流失问题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教师教育研究,2015,27(1):60—67.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教育部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扶持了330多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以此来提高我国教学的整体水平。在此基础上,社会和其他方面也都给予了很高的关注,教师积极投身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转型、改革的事业上来,可以预见在以后的中等职业教学中,其教学效果会有显著的提升。
一、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历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存在不适合的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没有自己独立的历史教学大纲,其教学纲要都是参考普通高中教学。例如,在设置知识体系时,需要让学生掌握中国近代历史、中国古代历史以及世界近代历史,但是由于历史教学课时有限,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教师也没有足够的课时进行教授,通常都是讲到哪里就学到哪里。例如,本地的职业教学在学习前只学了一年的中国近代史,只有极少数人学习过世界近代史,而且课时还没有保证,有些学习到第三、第四节课的时候,其他年级都已经学到第三、第四册了,这主要在于教师的任课情况。如果让所有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其学习内容会在“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之间,历史知识根本形成不了体系,甚至是残缺凌乱的,也基本上是重新温习了一遍初中历史。
2.课程开设难度大
目前中职历史教材也是用的普通高中教材,教学大纲也参考的是普通高中大纲。第一年,每周两个课时;到了第二年,改为每周四到六个课时,文班学生每周两节,没有固定的学制,通常是一年,但是有时变成一个学期;其他班没有历史课,但是由于后来教学目标强调劳动技能,减少了文化历史课程,甚至有些学校完全取消了这些课程,因此课程开设难度非常大,而且不固定。
二、解决中等职业教育历史课程设置问题的策略分析
(1)以通史的形式设置历史课程。在历史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形成系统,必须让学生了解历史通史,按照这个理念进行课程设计,这样学生的历史教学水平才能提高。下表就是沈炼之编写的《法国通史简编》目录内容,希望能有一些启发和参考作用。
这些内容虽然只能称之为法国简史,更准确地说是法国某个阶段的简史,但是这些内容比较系统,而且有时间顺序,有一定的条理性和系统性,如果课程内容这样设置下去,可以很好地弥补学生在历史知识方面的不足,除此之外,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以后的自我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授课之前要多准备一些资料,一定要图文并茂,还可以引入一些纪录片和影视作品。如果学校教学条件良好,可以尝试一些开放性的教学,例如,聘请外语老师和外教,使用外语进行这些课程的教学,这样整个课程教学更加形象具体,而学生在学习后,作业形式最好以论文的形式呈现,检验学生的具体学习效果。
(2)以专门史的形式设置历史课程。开设历史选修课程的时候,必须重视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因为历史是有时间顺序的,而且历史就是事件的发展过程,其前后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1],为了让历史教学更具特色,从时间纵向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可以设置专门史。专题史教学也是一种对学生能力的补充,和专业理论不会出现冲突,授课要重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情况[2],从而在专业建设方面有更加全面的教学。另外,在中等职业教学中没有百科式的教学模式,学校所开设的专业数量有限,基本上都着力发展几个热门专业,这样导致师资力量分配不合理,因此设置时要考察学校的整体情况。
(3)以地方史的形式设置历史课程。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了,其对文化的要求也变高了,因此,当地政府会加强地方的文化建设,以此来提高该地区人们的文化内涵,打造有文化、有思想、有特色的地方文化。针对政府在这方面的策略,地方院校在历史教学中,也可以以地方史的形式进行教学,编写地方史的时候可以参考地方党史、地方志以及地方年鉴。在地方史的教学内容选择上,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这些课程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家乡的感情[3],而且有些历史人物是口口相传的,非常有现实感和自豪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现存的历史遗迹、名人故居,参观和观摩以名人命名的历史博物馆、图书馆,无论以什么形式教学,也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能很好地熏陶学生的品格。例如,桐乡位于浙江省杭嘉湖平原中部,有很深的古运河文化底蕴,再加上有很好的园林景观以及特色的人文景观,是很好的历史课堂资源。
(4)鼓励学生参加课程设置。在职业教学中教学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由于学生文化基础、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因此深入探讨理论是没有必要的,在历史课程教学中,一定要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能使用应试教育的模式。职业教学归根结底要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着力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学生参加课程设置后,在这个过程中既联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以及需求,也把学生的一些特长变成课程资源。如果学校设有幼师专业,该课程可以开设书法、手工制作、民乐、舞蹈、声乐、演讲等内容,渗透各种文化艺术史,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相关的历史知识,也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整个课程教学也更丰富、更具有活力,也能增加师生的互动,更好地进行知识交流,开发了课程,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中也应注意到学生中有一部分有娱乐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的倾向,其认为历史科目不重要,教师要阻止这种学习风气的蔓延。
三、总结
现如今,国家十分重视职业教育事业,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希望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水平。设置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中,必须开设能够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质的课程,其中历史课程就是非常有必要的。历史课程要围绕职业教学的特点开展,不能完全照搬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如果不进行这种改革,历史课程也会陷入教学困境,更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诸葛宏.试论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历史课程设置[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段曹钢.中高职“3 2”文秘专业课程衔接实施途径探索[J].秘书之友,2012,(12):37—42.
[3]周 钧.农村学校教师流动及流失问题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教师教育研究,2015,27(1):60—67.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