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培养

来源 :河南教育·职成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y_su26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初入职的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水平不能获得较高的社会满意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幼师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养成教育不够重视。在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中,“专业理念与师德”是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包含“职业的理解与认同、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对幼儿教育和保育的认识与表现、职业修养与品质”四领域、二十项基本要求,实质是从幼儿教师的职业观、儿童观、保教观与个人修养观等方面作出详细的规定,这是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大部分学生初次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时动机不明确,明显缺乏职业理想,幼师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摇篮,必须以《专业标准》为主要依据,从源头抓起,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职前培养,使他们正确认识幼儿教师职业,逐步形成专业认同感,这将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幼儿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职前培养现状分析
  (一)定位偏差,课程缺失
  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来看,包括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拓展课等四大模块。除了必须开设的思政、计算机等通识课程外,为保证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的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程和艺体技能课程比重很大,学生也愿意花大量时间学习这些学科。学校一般不开设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这样的课程。另外,当前的社会评价和人们的关注点均在教师的教育技能和教学水平上,幼师院校无暇顾及与专业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的专业理念和师德课程,致使专业理念与师德课程不受重视,缺乏较深入的开发和研讨。这反映出幼师教育对这类课程定位的偏差。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行不一
  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理性熏陶,忽视教育实践对师德教育的独特价值,可以说是师德教育缺失的突出表现。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和师德教育都是在幼师院校的课堂中完成,主要是通过课堂讲授和笔试来进行,教师也会列举一些师德模范的例子来提高教学的生动性,然而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十分严重。学生往往能掌握一些相关的师德规范,但是在幼儿园实践中却没有真正付诸实践,知行不一。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幼儿园中的实践主要是传统的“课堂教学” 和“班级管理”, 而对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的实践重视不够。例如学生在幼儿园中的实践存在重教轻保的倾向,许多学生缺少幼儿保育的意识,认为保育是保育员做的事情。处理幼儿的“违规行为”时态度粗暴、方式简单,甚至会出现变相体罚幼儿的行为。由于在见习或实习过程中没有将对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认识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并不能完全体会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内涵,导致职业道德的实践效果不佳。
  (三)师德榜样示范不够
  专业教师和幼儿园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并不充分,其作为“榜样”的示范性影响未能有效发挥出来。由于高校扩招使学生人数增多,教师的教学任务加重,有的学生反映“老师上课来,下课走”,师生关系有一定程度的疏离。而有些教师的不良行为也在学生的心里留下阴影,从而影响学生的职业观和道德观。幼儿园指导教师对实习生更多的是“功利性指导”,以学生是否制作了大量教具和玩具、是否具备教育教学能力等为考查标准,在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的示范不够。
  (四)灌输教育,途径单一
  许多幼师院校将专业理念与师德教育只作为品德教育的一个部分,经常是合班或者是大班集中授课,其主要教学方法为灌输教育,缺乏其他的教学渠道和途径,没有针对性,学生学习的效果不理想,使学生缺乏职业规范。单方的灌输教育,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利于学生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形成与发展,最终导致他们在进入教师岗位后,对自身的道德责任处于“无知”或者“不自觉”的状态,对工作中的各种关系和矛盾缺乏深入的理解,在处理教师专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暴露出缺乏教师专业道德素养的问题。
  二、加强幼儿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职前培养的途径
  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较长时期的培养,可以通过理论学习、实践反思、合作研究、榜样模仿等途径生成。幼师院校要采取各种策略开展学生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教育。
  (一)加强专业理念与师德教育,让专业理念与师德在理论引领下生成
  1.充实师德教育的相关课程
  为使学生找准未来所要从事职业的定位,更好地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职业转换,树立起正确的职业道德观,需要加强教育理论和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学习。为此,学前教育专业要专门开设教师职业道德、幼儿教育政策法规、幼儿教师职业规划等师德教育的相关课程,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前景,认识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教师职业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道德,了解职业道德的内涵、原则和基本内容等。一方面,要客观地将学前教育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声望和薪酬转变情况告诉学生,以此激发学生投身学前教育事业的热情;另一方面,要将学前教育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凸显出来,让学生理解自身专业的独特性和必要性,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专业认知。通过对学生的职业引导和相关政策宣传,改变学生对幼儿教师原有的认识和发展预期,从单纯关注经济收入过渡到自我职业发展,不仅仅把幼儿教师职业当作一种谋生手段,而是当作一种事业来经营,使其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有正确期望,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自信心。
  2.加强专业课程中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渗透
  专业课程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必须重新梳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儿童观、保教观的教育,在专业课程中渗透专业理念与师德教育。《专业标准》中对儿童观、保教观的要求分别是“关爱幼儿、尊重幼儿、注重生活对幼儿成长的价值”以及“坚持保教结合、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重视环境和游戏与实现家园共育”。各门专业课程要着重达成上述要求,如通过“学前卫生学”使学生明了儿童生理发展特点及其保健,通过“儿童发展心理学”让学生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知道儿童的需要,通过“学前教育学”使学生明确如何才能使儿童有一个幸福的现在和未来。通过五大领域教学法、幼儿园游戏等专业技能课程,教会学生如何以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去教化儿童,始终贯穿儿童中心理念,以“备幼儿”作为教学活动设计的基础和起点,使学生将对儿童的认识从“概念化、模式化儿童”转变为“具体化、个性化儿童”。专业教师应结合各科知识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强调幼儿保育的意义和价值,应把充分“关注幼儿主体,以幼儿为本”的保育观念渗透到这些课程每一章内容的教学中,每章节知识点的学习最终都要以怎样促进幼儿的健康为最终目的,使学生在思想上接纳并重视起来。   (二)保证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质量,让专业理念与师德在实践体悟中生成
  幼师院校要强化教育实践环节,保证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时间和质量,引导学生在教育实践中体悟、生成专业理念和师德。教育实践活动要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所有时间:第一阶段,学生入学之初开展入门教育,重点是职业感受活动,带领学生到幼儿园第一线参观以获得直观经验,渗透职业道德教育;配合“学前卫生学”“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教育类基础学科的学习,组织学生到幼儿园与儿童交朋友,了解儿童的特点,当老师的助手,全面了解幼儿园教师生活的各个方面,帮助学生尽早熟悉学前教育职业环境,体验职业情感,领略职业精神。第二阶段,在五大领域教学法、游戏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备课、制订教案、试教、说课、见习、调查等活动,到幼儿园进行听课观摩、评课,并尝试自己独立带班一次,组织一次教学活动或游戏活动,感受如何组织和开展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真实体验教师角色,增强实践情感和实践观念。在见习和实习中,把保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如指导学生怎样照料幼儿进餐、组织幼儿入睡、护理生病的幼儿等。第三阶段,集中实习。集中实习安排在实践基地园,时间一般是5周,实习生、学校专业教师和幼儿园指导教师组成“实践共同体”。“实践共同体”中的教师通过实习工作中的活动进程为学生提供反思和自省的内容示范,提供一些具体方法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如对教育实践中的一些价值性问题进行反思:“我认为的学前教育是什么样子?”“我采取这种行动的原因是什么?”“作为一名教师,我的根本职责是什么?”“我是否有权力这么做?”等,这些价值性问题常常关系到幼儿教师对学前教育的整体看法,涉及的是教师对学前教育的基本态度,这些都属于幼儿教师基本的专业理念与师德范畴。第四阶段,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可由学生自主联系有就业意向的幼儿园。通过实习激发学生的“四心”: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学会自己调节情绪和心态,做到保教合一、为人师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教师专业理念及师德的内涵。学校和幼儿园要根据《专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对学生的专业理念和师德进行检查、考核与评价,督促这些未来的教师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注重自身师德的养成和专业理念的生成。
  (三)发挥师德榜样的示范作用,让专业理念与师德在体察习得中生成
  学生时期所遇到的重要人物和关键事件都会在入职前对教师专业认同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幼师院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言传身教,有助于学生在模仿、体察习得中生成专业理念与师德。一方面,要发挥幼师院校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教师,除了需要具备一般大学教师必备的素质外,还需拥有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特色,如热爱幼教事业、拥有爱心与耐心、开朗乐观、富有表现力等,这会对学生立志从教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从教师的言行中能看到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和价值,也能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发挥学前教育名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学前教育名师有三种:一是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如陶行知、陈鹤琴等,他们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幼教人;二是全国知名的幼教专家,如上海的应彩云,是许多学生和新手教师的崇拜对象;三是学生身边接触到的幼儿园教师,她们真实可感。事实证明,幼教名师通过行动引领学生,可以激发他们对幼教职业和事业的热爱,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及专业能力。
  (四)打造校园文化氛围,让专业理念与师德在潜移默化中生成
  专业理念与师德的教育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可把学生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教育从课堂中扩展到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学生在切实感受到幼儿教师职业乐趣的同时,又锻炼了实践能力,以便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快地进入幼儿教师角色。在这种校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其职业认同感必定较高。具体建议如下:第一,学校可邀请优秀在职幼儿教师为学生做讲座;组织学习优秀幼儿教师校友的事迹;各年级学生之间进行座谈或者结对子互助;开展幼教志愿者服务,等等。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多组织与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活动,如幼儿舞蹈大赛、模拟授课比赛、幼儿歌曲弹唱比赛、玩具教具手工作品展览等,这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使学生专业技能有了施展的舞台,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第三,利用校园网络、橱窗、广播、标识牌等营造富有文化内涵的环境,定期开展文艺汇演、书画展览、演讲比赛,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地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责编 周继平)
其他文献
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的贫困生数量仍呈上升趋势。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贫困生家庭情况以父母务农或下岗、单亲家庭、家庭出现重大变故居多,贫困生在上学期间面临着经济
山东电视台一记者采访全国优秀班主任王文英,问怎样做好班主任。王老师说,第一,学生喜欢什么老师,我就做什么样的老师;第二,妈妈怎么对自己的孩子,我就怎么对待我的学生;第三
意向对话是在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这一技术创造性地吸取了心理分析技术、催眠技术、人本心理学等理论。意向对话心理辅导技术多用在一对一辅导的情形,而在中职德育课堂的团体心理辅导中运用意向对话,无疑是一种新的尝试,需要心理辅导者兼顾团体内每个学生的心理差异,避免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对个别学生产生伤害。实践证明,意向对话在中职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运用,不仅简单、方便,而且具有开放性和实效
高技能、专业型、应用型的职高毕业生受到社会各行业的欢迎和认可。这与职业学校的培养和职高生的个人努力分不开,与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也紧密相关。因此,帮助职高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职校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  “人岗匹配”是很多企业在岗位设置与人员招聘时的基本原则,它指的是企业所设置的岗位是根据企业实际需要而来的,所招聘的人员各方面的能力与特点也必须是与该岗位的要求相匹配的。
当前,在职业教育快速改革发展的背景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核心任务,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是关键环节,这就需要职业学校建立一支稳定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本文结合驻
我曾经有过数次应聘的经历,印象最深的就是应聘记者了。做一名记者,这是我十几岁时就有的心愿。第一次应骋记者是在冬天,下着雨。备了厚厚的材料胸有成竹地去上海一家娱乐性
期刊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于日前举行首届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双师型”职教师资博十研究牛开学典礼,这标志着我国“双师掣”职教师资培养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一、 现有职业技能培养模式及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主要有课内培养和课外培养两种途径,课内培养是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培养的主要途径。  课内培养:中职学校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般根据岗位的要求开发课程或课程模块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对中职学校而言,职业技能课作为学生赖以就业谋生的“饭碗课”,在各专业的课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课外培养:限于当前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以及某些专业或职业
学生的职业生涯掌握在学生手中,老师设计不了学生的职业生涯。要使学生的人生大放异彩,最重要的是给学生注入不懈奋斗的动力,使其时时关注形势的变化,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书写自己的人生。  张存军是南阳幼儿师范学校1998届的毕业生,笔者当了他3年的班主任。  那时候,我们学校不叫“南阳幼儿师范学校”,而是叫“南阳第四师范学校”。学校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张存军是班长,也是笔者的同乡,
2000多年前,汉代把宫内藏书之处称为兰台,一批著名学者先后任兰台令史,班固就是其中之一,他们的主要工作是管理档案。兰台从此被打上神圣而高尚的烙印。今天,在拥有着悠悠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