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学生文化品格素养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当今学生具备21世纪国际视野的必要一环。文章以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八·高二下学期)》Unit4 Reading板块“Important film events around the world”一课为例,通过借助传统阅读,高效获取跨文化知识;比较不同文化现象,培养文化鉴赏能力;辐射文化现象,内化辩证的文化观等教学策略,探索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挖掘教材文本中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英语教材;跨文化意识;实践路径
跨文化意识是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指学生对特定文化现象的认知,还指学生以语篇为媒介,洞察、解释、评价其中包含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背景,比较本国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的异同点,建构个体化的文化态度和文化认同感,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1]。显然,跨文化意识是学生文化品格素养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当今学生具备21世纪国际视野的重要一环。
由于高中英语课堂中缺少完全真实的英语交际语境,因此教师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最直接、最主要的媒介是教材文本材料。现行的高中英语教材充分考虑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文化认知的重要性,同时注重培养语境创设下的语用能力。以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为例,Reading板块能让学生学习到优美、真实、地道的英语,了解英语国家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等跨文化知识。Task板块为学生设置了仿真的语言情境,有助于增强学生在特定文化语境中使用所学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的能力。
在选材方面,《牛津高中英语》从文化渗透角度出发,选择英语国家作者写的英文文本,并对较难文本做适当改写。教材中的文化主题丰富多样,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新时期英语国家在经济、科技、人文等方面的最新动态,也可以习得英语国家论事观点、看待事物的思维和视角,获得更深层次的文化认知。
基于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实践,教师应认真研读文本、挖掘文本中显性和隐性的文化价值,除了让学生通过传统阅读教学环节和策略获取文化知识,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鉴赏、甄别、比较获取文化知识,形成专属于学生个体的“文化认知”,甚至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表达出来,构建阅读教学的“文化输入”和“文化输出”循环一体的完整过程[2]。下面笔者以《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八·高二下学期)》Unit 4 Reading板块“Important film events around the world”一课为例,探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挖掘教材文本中的文化价值和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有效路径。
一、借助传统阅读,高效获取跨文化知识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使用扫读、跳读、细读、深入阅读等常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多次阅读分析文本,获取文本提供的浅层信息,并为深层次的思考活动做好充足的铺垫和准备。基于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阅读教学课,教师可以借助传统阅读教学的环节和策略帮助学生快速高效获取关键的文化信息,并对获取的文化信息进行简单、浅层的横向和纵向对比。这一环节需要教师事先研读文本、探究文本,并基于文本的文化信息和文化价值设计精准有效的阅读问题和阅读任务,以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高效、全面地获取文化知识。
“Important film events around the world”一课是关于电影节的电视节目对话稿,来自六大电影节的代表分别谈论了电影节的特征。通过阅读,学生应能准确获取六大电影节的信息,并进行浅层信息的比较。本课的重点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了解六大电影节的基本信息,难点是学生能基于基本信息对有关电影和电影节进行更深层次探究。
【教学片段1】
Step 1 Skimming and scanning
In a bid to help you understand the transcript better, you shoul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fter reading the passage.
Q1:How did the Sundance Film Festival gain its worldwide reputation?
Q2:What was the initial purpose/cause of the Cannes Film Festival?
Q3:What i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and the Cannes Film Festival?
Q4:Which film festival gives out the Golden Cup Award?
Q5:Which film festival regards film as a type of contemporary art?
在处理阅读理解这一教学环节时,有些教师的做法往往拖沓低效,经常会设置一些无意义的问题,如文本介绍了几个电影节等。为了让学生高效获取关于六大电影节的有用信息,笔者设计了上述五道问题。这五道问题并不难回答,大部分学生通过一到两遍的文本阅读都能回答出来,但每道问题都直击文化要点。Q1看似是问Sundance电影节是如何成名的,实则是让学生了解Sundance电影节所经历的一段神奇的发展历程。在寻找Q2答案时,文本并没有直接给出Cannes电影节创办的目的,而是先呈现了两个人对于Cannes电影节的不同看法及支撑各自观点的理由,最后才引出了Cannes电影节创办的初衷。这个问题的设置,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电影节深层次的背景故事,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如何表达不同观点的极佳范例。Q3直击文化差异,旨在引导学生在日常阅读中养成鉴别和比较不同文化及文化现象的思维习惯。Q5由国外电影节轉向了国内电影节,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 二、比较不同文化,培养文化鉴赏能力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并不完全等同于跨文化知识的传授,还应包括培养学生对目标语言文化的比较、评价、筛选、认同等能力,这些能力中很重要的一项能力是对不同文化的鉴赏能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文化鉴赏能力的培养应更多地落实到文化鉴赏的方法引导和文化鉴赏的视角训练上,通过长时间的系统训练,使学生的文化鉴赏意识归于“自觉”,能力达到“娴熟”。
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多次阅读,对必要的文化信息和文化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设置创造性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文化现象进行鉴赏和比较。在初始阶段,教师应为学生审视文化现象提供对比视角或方式,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待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文化鉴赏能力都达到一定高度时,教师就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独特的视角进行创造性的文化鉴赏。
【教学片段2】
Step 2 In-depth reading
Task A:Compare the six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s and fill in the table below.
Task B:Based on the knowledge we have acquired about the six film festivals, form your own unique ways of expression and introduce the film festivals.
在该环节中,笔者认为对文本中介绍的六大电影节进行多维度的比较很有必要,因此设置了上面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从六大电影节的创办时间和各自的特点两方面进行比较。高二学生尽管在词汇、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层面有了较多的积累,但对更高层次的能力如总结概括、推理判断、比较赏析等方面依然比较欠缺。为了让学生的阅读更具目的性、比较更具针对性,笔者搭建并限定了文化现象比较的角度,即创设的时间和各自的特征两个角度。这两个任务的设置,有助于引导学生挖掘和探索文化对比的视角和价值。学生通过多角度的对比,既拓宽了文化认知的广度,也增加了文化鉴赏的深度。
Task B是对Task A的巩固和延伸,充分体现了语言和文化的不可分割。该任务要求学生在已有的文化认知和文化鉴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逻辑和语言介绍六大电影节。这个阅读任务既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复述能力,也能激发学生结合已有材料进行再创造的能力。复述的过程也是已有信息在学生头脑中进行文化整合的过程,最终通过直观的口语表达形成关于某一文化现象的个性化“文化图式”。
三、辐射文化现象,内化辩证的文化观
英语阅读文本所展现的文化知识往往是琐碎的、浅层的、抽象的。这些文化知识不成系统,学生学完文本后对这些文化知识印象也不够深刻,不足以支持学生在英语国家环境中运用。此外,教材中所罗列的文化知识只是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一角,太过局限,也太过浅显。鉴于此,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把文本中体现的文化知识当作切入点,通过设计有趣、有意义的话题和活动,引导学生透过文化点辐射文化现象,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回归情境,服务语用[3]。例如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高一上学期)》的阅读文本“School life in the UK”介绍了英国的学校生活,教师可以“学校生活”的话题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比较英国高中生的学校生活和自己高中生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思考这些不同之处各有哪些优缺点。通过一系列针对“学校生活”文化现象的讨论,学生对此进行了多维度的对比,并最终形成了辩证的文化价值取向即文化观。
对于文化现象的辐射和分析活动,既要考虑活动和话题的深度,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动机,这对教师的前期备课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深度挖掘文本中的文化知识,并进行评估、权衡哪些值得讨论而哪些可以一带而过。在设置讨论问题时,教师也要找准所设问题的“发展点”。换而言之,设置的问题要能使学生在跨文化意识的某些方面得到发展。同时,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话题和活动是否符合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是否能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文化认知动机[4]。笔者认为,针对文化现象的辐射和讨论设计的活动,一方面应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学片段3】
Task 1:Discuss the questions below with a partner.
在Task 1中,教师将关注点从国际电影节过渡到电影上。两个问题的设计风格极其相似,都是由易到难、由浅层事实到深度思考。Q1问的是你喜欢哪个国家的电影并请阐述原因,Q2问的是你最喜欢的电影是哪部,并请陈述你喜欢这部电影的哪些方面。这两个问题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很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会生成这样的对话,因此很好地体现了课堂活动的“真实情境”原则。
此外,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文化现象时既要探寻“是什么”(what)也要深究“为什么”(why),而对于“为什么”的深入思考正是学生对于该文化现象进行的深层次、多维度的审视。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学生想要回答好并没有那么容易,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足够的文化积累。首先,学生需要涉猎不同国家的电影,才能在自己的文化储备库中进行筛选。其次,学生还得了解从哪些角度评判一部电影,如主题、台词、摄影、主题曲等。可见,评价文化现象的过程是深入了解这一文化现象的过程,同时也是跨文化意识思维积累和训练的过程。
Task 2:Continue the discussion by asking student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Task 2将文化现象的辐射又提高了几个层次,将学生的关注点从评价个别电影又重新拉回对电影节和电影的宏观评价上来。Q1问学生什么样的电影值得获奖,实质上是让学生思考一部获奖电影需要满足哪些条件。这个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是否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品鉴能力,也能反映出學生针对“电影”这一文化现象所持有的文化价值观。 Q2问学生一部电影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这与Q1有交叉点,但也有不同。Q2需要学生在对电影的文化认知基础上进行发散性思维,实质上是让学生对“成功的电影”这一文化现象绘制思维导图,这能较好地拓宽学生跨文化思维和跨文化意识的广度。
Q3最具深度,学生需要回答六大重要的电影节对电影产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很明显,这个问题的设置旨在提升学生跨文化思维和跨文化意识的深度。学生一开始的回答难免会比较肤浅,有学生可能会说电影节使我们更加关注电影,也有学生可能会说电影节可以增加电影的票房收入带来经济上的益处等。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发展的“助推者”的作用,给学生足够的启发和引导。如引导学生从办电影节的目的去思考,也可以启发学生电影节不仅是颁奖和介绍新影片,还有举办电影节论坛的目的,从而引导学生思考电影节论坛可能要讨论的话题。这些启发和引导看似不与所要解决的问题直接相关,但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考方向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学会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既是对有意义学习的充分阐释,也是学生在面对特定的跨文化现象时必须具备的跨文化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英语教材是教师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主要抓手和依托点。经典英语教材中的文化话题丰富、涉及面广,值得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其中的跨文化价值。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传统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高效率地捕捉有价值的文化信息,并将捕捉到的文化信息进行新信息之间、新信息和舊知识之间多维度的比较,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文化鉴赏能力。教师也应拓宽文化教学视野,深入分析、讨论相关的文化现象,帮助学生树立辩证的文化价值观,并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的跨文化思维方式和辩证的文化意识趋于内化、趋于自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张安德,张翔.论外语教学的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导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6):25-27.
[3]涂志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基于Y市第E高级中学现状[D].苏州:苏州大学,2015.
[4]王晓明.培养跨文化意识,提升英语阅读能力[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8(2):58.
【关键词】英语教材;跨文化意识;实践路径
跨文化意识是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指学生对特定文化现象的认知,还指学生以语篇为媒介,洞察、解释、评价其中包含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背景,比较本国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的异同点,建构个体化的文化态度和文化认同感,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1]。显然,跨文化意识是学生文化品格素养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当今学生具备21世纪国际视野的重要一环。
由于高中英语课堂中缺少完全真实的英语交际语境,因此教师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最直接、最主要的媒介是教材文本材料。现行的高中英语教材充分考虑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文化认知的重要性,同时注重培养语境创设下的语用能力。以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为例,Reading板块能让学生学习到优美、真实、地道的英语,了解英语国家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等跨文化知识。Task板块为学生设置了仿真的语言情境,有助于增强学生在特定文化语境中使用所学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的能力。
在选材方面,《牛津高中英语》从文化渗透角度出发,选择英语国家作者写的英文文本,并对较难文本做适当改写。教材中的文化主题丰富多样,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新时期英语国家在经济、科技、人文等方面的最新动态,也可以习得英语国家论事观点、看待事物的思维和视角,获得更深层次的文化认知。
基于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实践,教师应认真研读文本、挖掘文本中显性和隐性的文化价值,除了让学生通过传统阅读教学环节和策略获取文化知识,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鉴赏、甄别、比较获取文化知识,形成专属于学生个体的“文化认知”,甚至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表达出来,构建阅读教学的“文化输入”和“文化输出”循环一体的完整过程[2]。下面笔者以《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八·高二下学期)》Unit 4 Reading板块“Important film events around the world”一课为例,探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挖掘教材文本中的文化价值和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有效路径。
一、借助传统阅读,高效获取跨文化知识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使用扫读、跳读、细读、深入阅读等常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多次阅读分析文本,获取文本提供的浅层信息,并为深层次的思考活动做好充足的铺垫和准备。基于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阅读教学课,教师可以借助传统阅读教学的环节和策略帮助学生快速高效获取关键的文化信息,并对获取的文化信息进行简单、浅层的横向和纵向对比。这一环节需要教师事先研读文本、探究文本,并基于文本的文化信息和文化价值设计精准有效的阅读问题和阅读任务,以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高效、全面地获取文化知识。
“Important film events around the world”一课是关于电影节的电视节目对话稿,来自六大电影节的代表分别谈论了电影节的特征。通过阅读,学生应能准确获取六大电影节的信息,并进行浅层信息的比较。本课的重点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了解六大电影节的基本信息,难点是学生能基于基本信息对有关电影和电影节进行更深层次探究。
【教学片段1】
Step 1 Skimming and scanning
In a bid to help you understand the transcript better, you shoul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fter reading the passage.
Q1:How did the Sundance Film Festival gain its worldwide reputation?
Q2:What was the initial purpose/cause of the Cannes Film Festival?
Q3:What i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and the Cannes Film Festival?
Q4:Which film festival gives out the Golden Cup Award?
Q5:Which film festival regards film as a type of contemporary art?
在处理阅读理解这一教学环节时,有些教师的做法往往拖沓低效,经常会设置一些无意义的问题,如文本介绍了几个电影节等。为了让学生高效获取关于六大电影节的有用信息,笔者设计了上述五道问题。这五道问题并不难回答,大部分学生通过一到两遍的文本阅读都能回答出来,但每道问题都直击文化要点。Q1看似是问Sundance电影节是如何成名的,实则是让学生了解Sundance电影节所经历的一段神奇的发展历程。在寻找Q2答案时,文本并没有直接给出Cannes电影节创办的目的,而是先呈现了两个人对于Cannes电影节的不同看法及支撑各自观点的理由,最后才引出了Cannes电影节创办的初衷。这个问题的设置,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电影节深层次的背景故事,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如何表达不同观点的极佳范例。Q3直击文化差异,旨在引导学生在日常阅读中养成鉴别和比较不同文化及文化现象的思维习惯。Q5由国外电影节轉向了国内电影节,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 二、比较不同文化,培养文化鉴赏能力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并不完全等同于跨文化知识的传授,还应包括培养学生对目标语言文化的比较、评价、筛选、认同等能力,这些能力中很重要的一项能力是对不同文化的鉴赏能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文化鉴赏能力的培养应更多地落实到文化鉴赏的方法引导和文化鉴赏的视角训练上,通过长时间的系统训练,使学生的文化鉴赏意识归于“自觉”,能力达到“娴熟”。
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多次阅读,对必要的文化信息和文化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设置创造性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文化现象进行鉴赏和比较。在初始阶段,教师应为学生审视文化现象提供对比视角或方式,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待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文化鉴赏能力都达到一定高度时,教师就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独特的视角进行创造性的文化鉴赏。
【教学片段2】
Step 2 In-depth reading
Task A:Compare the six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s and fill in the table below.
Task B:Based on the knowledge we have acquired about the six film festivals, form your own unique ways of expression and introduce the film festivals.
在该环节中,笔者认为对文本中介绍的六大电影节进行多维度的比较很有必要,因此设置了上面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从六大电影节的创办时间和各自的特点两方面进行比较。高二学生尽管在词汇、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层面有了较多的积累,但对更高层次的能力如总结概括、推理判断、比较赏析等方面依然比较欠缺。为了让学生的阅读更具目的性、比较更具针对性,笔者搭建并限定了文化现象比较的角度,即创设的时间和各自的特征两个角度。这两个任务的设置,有助于引导学生挖掘和探索文化对比的视角和价值。学生通过多角度的对比,既拓宽了文化认知的广度,也增加了文化鉴赏的深度。
Task B是对Task A的巩固和延伸,充分体现了语言和文化的不可分割。该任务要求学生在已有的文化认知和文化鉴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逻辑和语言介绍六大电影节。这个阅读任务既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复述能力,也能激发学生结合已有材料进行再创造的能力。复述的过程也是已有信息在学生头脑中进行文化整合的过程,最终通过直观的口语表达形成关于某一文化现象的个性化“文化图式”。
三、辐射文化现象,内化辩证的文化观
英语阅读文本所展现的文化知识往往是琐碎的、浅层的、抽象的。这些文化知识不成系统,学生学完文本后对这些文化知识印象也不够深刻,不足以支持学生在英语国家环境中运用。此外,教材中所罗列的文化知识只是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一角,太过局限,也太过浅显。鉴于此,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把文本中体现的文化知识当作切入点,通过设计有趣、有意义的话题和活动,引导学生透过文化点辐射文化现象,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回归情境,服务语用[3]。例如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高一上学期)》的阅读文本“School life in the UK”介绍了英国的学校生活,教师可以“学校生活”的话题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比较英国高中生的学校生活和自己高中生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思考这些不同之处各有哪些优缺点。通过一系列针对“学校生活”文化现象的讨论,学生对此进行了多维度的对比,并最终形成了辩证的文化价值取向即文化观。
对于文化现象的辐射和分析活动,既要考虑活动和话题的深度,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动机,这对教师的前期备课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深度挖掘文本中的文化知识,并进行评估、权衡哪些值得讨论而哪些可以一带而过。在设置讨论问题时,教师也要找准所设问题的“发展点”。换而言之,设置的问题要能使学生在跨文化意识的某些方面得到发展。同时,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话题和活动是否符合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是否能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文化认知动机[4]。笔者认为,针对文化现象的辐射和讨论设计的活动,一方面应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学片段3】
Task 1:Discuss the questions below with a partner.
在Task 1中,教师将关注点从国际电影节过渡到电影上。两个问题的设计风格极其相似,都是由易到难、由浅层事实到深度思考。Q1问的是你喜欢哪个国家的电影并请阐述原因,Q2问的是你最喜欢的电影是哪部,并请陈述你喜欢这部电影的哪些方面。这两个问题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很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会生成这样的对话,因此很好地体现了课堂活动的“真实情境”原则。
此外,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文化现象时既要探寻“是什么”(what)也要深究“为什么”(why),而对于“为什么”的深入思考正是学生对于该文化现象进行的深层次、多维度的审视。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学生想要回答好并没有那么容易,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足够的文化积累。首先,学生需要涉猎不同国家的电影,才能在自己的文化储备库中进行筛选。其次,学生还得了解从哪些角度评判一部电影,如主题、台词、摄影、主题曲等。可见,评价文化现象的过程是深入了解这一文化现象的过程,同时也是跨文化意识思维积累和训练的过程。
Task 2:Continue the discussion by asking student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Task 2将文化现象的辐射又提高了几个层次,将学生的关注点从评价个别电影又重新拉回对电影节和电影的宏观评价上来。Q1问学生什么样的电影值得获奖,实质上是让学生思考一部获奖电影需要满足哪些条件。这个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是否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品鉴能力,也能反映出學生针对“电影”这一文化现象所持有的文化价值观。 Q2问学生一部电影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这与Q1有交叉点,但也有不同。Q2需要学生在对电影的文化认知基础上进行发散性思维,实质上是让学生对“成功的电影”这一文化现象绘制思维导图,这能较好地拓宽学生跨文化思维和跨文化意识的广度。
Q3最具深度,学生需要回答六大重要的电影节对电影产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很明显,这个问题的设置旨在提升学生跨文化思维和跨文化意识的深度。学生一开始的回答难免会比较肤浅,有学生可能会说电影节使我们更加关注电影,也有学生可能会说电影节可以增加电影的票房收入带来经济上的益处等。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发展的“助推者”的作用,给学生足够的启发和引导。如引导学生从办电影节的目的去思考,也可以启发学生电影节不仅是颁奖和介绍新影片,还有举办电影节论坛的目的,从而引导学生思考电影节论坛可能要讨论的话题。这些启发和引导看似不与所要解决的问题直接相关,但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考方向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学会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既是对有意义学习的充分阐释,也是学生在面对特定的跨文化现象时必须具备的跨文化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英语教材是教师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主要抓手和依托点。经典英语教材中的文化话题丰富、涉及面广,值得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其中的跨文化价值。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传统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高效率地捕捉有价值的文化信息,并将捕捉到的文化信息进行新信息之间、新信息和舊知识之间多维度的比较,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文化鉴赏能力。教师也应拓宽文化教学视野,深入分析、讨论相关的文化现象,帮助学生树立辩证的文化价值观,并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的跨文化思维方式和辩证的文化意识趋于内化、趋于自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张安德,张翔.论外语教学的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导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6):25-27.
[3]涂志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基于Y市第E高级中学现状[D].苏州:苏州大学,2015.
[4]王晓明.培养跨文化意识,提升英语阅读能力[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8(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