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食品已经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转基因食品安全性也成为关注的热点。该文基于转基因食品的现状,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正确对待转基因食品提出建议。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
一、转基因食品概述
所谓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GMF),是基因修饰生物体中的一类,又称基因修饰食品。与传统的食品相比,转基因独特之处就在于物种发生本质性改变。传统食品是通过自然选择或人为的杂交育种来进行,虽然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以及新近发展的亚种间杂交技术相比,在基本原则并无实质差别,但转基因技术着眼于从分子水平上,进行基因操作(通过重组DNA技术做基因的修饰或转移),并且这种操作是在不同类无中间进行。因此,转基因食品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包括遗传生物学专家在内多领域学者的争议[1]。
从转基因食品特点来看,第一,转基因食品成本低、产量高。成本是传统产品的50%,产量至少增加20%,有的增加几倍甚至几十倍;第二,转基因食品具有抗草、抗虫、抗逆境等特征。这不仅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第三,转基因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提高。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谷物食品赖氨酸含量以增加其营养价值,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小麦中谷蛋白的含量比以提高烘焙性能的研究也取得一定的成果;第四,转基因保鲜性能增强。例如,利用反义DNA技术抑制酶活力来延迟成熟和软化的反义RAN转基因番茄,延长贮藏和保鲜时间[2]。
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
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中得以广泛推广,有它自己的发展优势,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同时它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危险,这些危险不是短时间内能证明的,也许需要几代人的时间,这也是转基因食品安全争议的焦点。
(一)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转基因食品可能产生毒素。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这些毒素可引起人类急、慢性中毒或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3]。
转基因食品可能产生人体过敏。作物中的免役或致敏物质可使人类机体产生变态或过敏反应。对于一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一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如科学家将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麦和贝类动物的基因中,蛋白质也随基因加了进去,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就可能对这些核桃、小麦和贝类食品过敏。转基因食品可能破坏食品营养成分。转基因食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微量营养素及抗营养因子的变化,会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使其营养结构失衡。科学家们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目前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4]。转基因食品可能使人体产生抗药性。当科学家把一个外来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细菌中去,这个基因会与别的基因连接在一起。人们在服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的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二)转基因食品可能对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在许多基因改良品种中包含有从杆菌中提取出来的细菌基因,这种基因会产生一种对昆虫和害虫有毒的蛋白质。生物学家们担心为了培养一些更具优良特性,比如说具有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和抗旱能力等,而对农作物进行的改良,其特性很可能会通过花粉等媒介传播给野生物种[5]。
三、评价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主要包括:有无毒性,有无过敏性,以及抗生素抗性等标记基因的安全性。然而,FDA的科学家们担心,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带来新的毒素和过敏原,利用简单的“实质等同性原则”并不能发现这些新出现的问题。WHO的专家门还建议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要考虑消费者的类型、暴露水平、食品加工过程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和潜在的食物营养和成份的改变[6]。
转基因的安全检测检测急性中毒,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可用短期的动物饲喂实验。而检测其它有害物质,就必须在人的志愿参加者中进行[7]。假如其物质不是致死性的,它仅能引起头痛,动物试验是不可能得出结果的,兔是不能告诉研究者患头痛。变态反应在动物体中也不能得到结果。WHO建议加强检测方法学和动物试验方法的研究[9]。
四、正確对待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的潜在伤害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已有超过35个国家通过了法令,强制要求基因改造食物必须标识,让消费者有知情权与选择权。不可否认,转基因技术作为尖端生物技术被投入到食品生产中,在提高粮食产量、减少农药使用、生产含有更多营养成分的健康食物方面的确具有较大潜力[9]。严格来讲,转基因食品作为食品的一种,也必须要与其他食品一样,从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慎重对待和严格管理,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是否产生不可逆性影响也需要投入更多的跟踪研究。面对转基因食品,需要的是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不是简单地给予偏见或排斥[10]。当国外反对转基因食品的运动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就其安全问题已经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我国的大多数消费者尚没有明白过来“转基因”为何物。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国人了解转基因食品,尽快建立我国的《生物安全法》,让中国人或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进行有关转基因食品方面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能够有法可依,科学有序,避免“先发展、后治理”的恶果。
参考文献:
[1]一民.转基因食品:天使还是魔鬼[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刘亚洲.浅析转基因食品的特点和安全性[J].硅谷,2008(10):172-172.
[3]朱世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8):56-57.
[4]杨文友.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测与评价[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1,24(1):49-53.
[5]罗云波.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J].食品工业科技,2000,21(5):5-7.
[6]贺小贤,齐香君.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讨论[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3,21(1):110-114.
[7]刘恺,张占吉,牛树启等.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综述[J].保定学院学报,2006,19(4):18-20.
[8]宋欢,王坤立,许文涛等.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4,35(15):295-303
[9]秦伟闻,邢莲莲.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研究进展[J].北方农业学,2006(1):51-54.
[10]包琪,贺晓云,黄昆仑.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J].生物安全学报,2014,23(4):248-252.
作者简介:尚晨倩,宁波大红鹰学院。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
一、转基因食品概述
所谓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GMF),是基因修饰生物体中的一类,又称基因修饰食品。与传统的食品相比,转基因独特之处就在于物种发生本质性改变。传统食品是通过自然选择或人为的杂交育种来进行,虽然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以及新近发展的亚种间杂交技术相比,在基本原则并无实质差别,但转基因技术着眼于从分子水平上,进行基因操作(通过重组DNA技术做基因的修饰或转移),并且这种操作是在不同类无中间进行。因此,转基因食品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包括遗传生物学专家在内多领域学者的争议[1]。
从转基因食品特点来看,第一,转基因食品成本低、产量高。成本是传统产品的50%,产量至少增加20%,有的增加几倍甚至几十倍;第二,转基因食品具有抗草、抗虫、抗逆境等特征。这不仅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第三,转基因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提高。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谷物食品赖氨酸含量以增加其营养价值,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小麦中谷蛋白的含量比以提高烘焙性能的研究也取得一定的成果;第四,转基因保鲜性能增强。例如,利用反义DNA技术抑制酶活力来延迟成熟和软化的反义RAN转基因番茄,延长贮藏和保鲜时间[2]。
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
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中得以广泛推广,有它自己的发展优势,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同时它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危险,这些危险不是短时间内能证明的,也许需要几代人的时间,这也是转基因食品安全争议的焦点。
(一)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转基因食品可能产生毒素。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这些毒素可引起人类急、慢性中毒或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3]。
转基因食品可能产生人体过敏。作物中的免役或致敏物质可使人类机体产生变态或过敏反应。对于一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一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如科学家将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麦和贝类动物的基因中,蛋白质也随基因加了进去,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就可能对这些核桃、小麦和贝类食品过敏。转基因食品可能破坏食品营养成分。转基因食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微量营养素及抗营养因子的变化,会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使其营养结构失衡。科学家们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目前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4]。转基因食品可能使人体产生抗药性。当科学家把一个外来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细菌中去,这个基因会与别的基因连接在一起。人们在服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的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二)转基因食品可能对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在许多基因改良品种中包含有从杆菌中提取出来的细菌基因,这种基因会产生一种对昆虫和害虫有毒的蛋白质。生物学家们担心为了培养一些更具优良特性,比如说具有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和抗旱能力等,而对农作物进行的改良,其特性很可能会通过花粉等媒介传播给野生物种[5]。
三、评价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主要包括:有无毒性,有无过敏性,以及抗生素抗性等标记基因的安全性。然而,FDA的科学家们担心,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带来新的毒素和过敏原,利用简单的“实质等同性原则”并不能发现这些新出现的问题。WHO的专家门还建议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要考虑消费者的类型、暴露水平、食品加工过程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和潜在的食物营养和成份的改变[6]。
转基因的安全检测检测急性中毒,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可用短期的动物饲喂实验。而检测其它有害物质,就必须在人的志愿参加者中进行[7]。假如其物质不是致死性的,它仅能引起头痛,动物试验是不可能得出结果的,兔是不能告诉研究者患头痛。变态反应在动物体中也不能得到结果。WHO建议加强检测方法学和动物试验方法的研究[9]。
四、正確对待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的潜在伤害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已有超过35个国家通过了法令,强制要求基因改造食物必须标识,让消费者有知情权与选择权。不可否认,转基因技术作为尖端生物技术被投入到食品生产中,在提高粮食产量、减少农药使用、生产含有更多营养成分的健康食物方面的确具有较大潜力[9]。严格来讲,转基因食品作为食品的一种,也必须要与其他食品一样,从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慎重对待和严格管理,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是否产生不可逆性影响也需要投入更多的跟踪研究。面对转基因食品,需要的是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不是简单地给予偏见或排斥[10]。当国外反对转基因食品的运动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就其安全问题已经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我国的大多数消费者尚没有明白过来“转基因”为何物。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国人了解转基因食品,尽快建立我国的《生物安全法》,让中国人或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进行有关转基因食品方面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能够有法可依,科学有序,避免“先发展、后治理”的恶果。
参考文献:
[1]一民.转基因食品:天使还是魔鬼[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刘亚洲.浅析转基因食品的特点和安全性[J].硅谷,2008(10):172-172.
[3]朱世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8):56-57.
[4]杨文友.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测与评价[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1,24(1):49-53.
[5]罗云波.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J].食品工业科技,2000,21(5):5-7.
[6]贺小贤,齐香君.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讨论[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3,21(1):110-114.
[7]刘恺,张占吉,牛树启等.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综述[J].保定学院学报,2006,19(4):18-20.
[8]宋欢,王坤立,许文涛等.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4,35(15):295-303
[9]秦伟闻,邢莲莲.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研究进展[J].北方农业学,2006(1):51-54.
[10]包琪,贺晓云,黄昆仑.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J].生物安全学报,2014,23(4):248-252.
作者简介:尚晨倩,宁波大红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