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期课改”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转换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关注学生的体验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教学行为的优化,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体验。通过合理的创设情境可以激活课堂,唤醒学生内心的体验需求。
【关键词】教师行为 创设情境 体验生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的体验生成和教师的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激励和鼓舞将学生内心的体验之火点燃。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合理的创设情境,会使得学生的体验更加的自然、深刻。笔者现就根据自己平时的教学谈一谈如何合理的多角度创设情境,促使学生情感体验的生成。
一、因时制宜,亲临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现在选入课本的很多教材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当我们在教授的时候,可以适当适时的让学生走进课本中的情境,真正的感受作者所描述的世界。体会课文,必须建立在开启个人体验的基石之上。作为语文老师就是要善于在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中,进行多方引导、点拨,将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各种体验调于前台。如《为少年轻唱》一文中的“一树清辉”部分,讲述的是开家长会的时候学生的内心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观察家长会时教师和家长们的神情,再将自己惴惴不安的心理表达出来。这样的情境不仅让学生熟悉了文本,体验了作者的矛盾的内心,更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
二、 虚拟情境,激发情感
1.巧妙利用多媒体。文字给人带来的更多的理性的认识,而声音和图片则给人以更加直观的体验。如在《马来的雨》的教学中,其中有一段关于在高脚屋“听雨”的精彩描写,这已经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更无法体会到那种听雨的享受,而我在教学过程中配以马来的图片,更插入各种雨的音效。当我请学生们闭上眼睛用耳朵倾听时,学生们带着疑惑和期待进入了神秘的世界。雨疏雨骤,“我喜欢雨敲打在树叶上的滴答声。”“我喜欢哗哗的水帘声。”“我觉得比乐器还好听,真神奇。”学生们纷纷发出惊叹。那一刻有些学生才明白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味。原来在高脚屋听雨是如此的享受,这样的效果是我们单纯从文字中体验不到的。
2.进行角色转换。我们经常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让学生来分角色朗读,通过这一形式学生可以更好的重塑人物形象,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这样的训练对学生的综合要求很高,要有较好的朗读功底,要全面理解人物角色。此外,在学生复述课文的时候也有讲究。人称的转换有利于学生的角色转换,从而让学生的体验得以重整。比如,在《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从描写爸爸的语句中概括: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如果简单的提问,那么学生的回答则会集中在:爸爸是个有学问,关心孩子,捍卫和平的人。但是,我的问题是:假如你是雷利,介绍一下自己的爸爸,以“我的爸爸是……”这样的句式开头,结果学生非常的投入。第一人称的表达效果也出来了,很多学生在介绍的时候,文中的爸爸不再是一个陌生的人,而仿佛是自己的亲人。失去亲人的痛苦和悲伤也在言语中流露出来,这时再来体会小主人公的心情,再来感受他的呼声,是何等的痛彻心扉?
3.注重语言描绘。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文本的内容绘声绘色的描绘出来,再现情境,进而引起情感共鸣。如在古诗教学中,面对简短的文字,学生一时很难理解其中的意蕴,通过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则会达到穿越时空的效果。如《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句,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红美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学生看到了在春雨的滋润下,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再来感受作者的“喜”就顺其自然。
三、 平等交流,营造氛围
教师面对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应营造一个平等宽松的氛围,给予鼓励和引导,通过交流,使之迸发生命的、情感的、智慧的,人性的火花,让学生的体验得以重建。尊重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从课堂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笔者在讲授《花的话》一文时,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则提出了教师充当旁白的建议,笔者的及时参与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师生共同合作的快乐。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首先教师要身临其境,进而在交流合作中诱发学生的体验生成。
创设语文阅读教学情境,优化教师行为,能有效地促使学生的体验生成,创设语文阅读教学情境选用何种方法,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因学生而异。只要合理创设,倾心投入,终究能开启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的独特情感得以萌发。
参考文献:
[1]吴伟民.胡庆雯.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行为优化[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7).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娄塘学校)
编辑/李文亮
【关键词】教师行为 创设情境 体验生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的体验生成和教师的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激励和鼓舞将学生内心的体验之火点燃。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合理的创设情境,会使得学生的体验更加的自然、深刻。笔者现就根据自己平时的教学谈一谈如何合理的多角度创设情境,促使学生情感体验的生成。
一、因时制宜,亲临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现在选入课本的很多教材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当我们在教授的时候,可以适当适时的让学生走进课本中的情境,真正的感受作者所描述的世界。体会课文,必须建立在开启个人体验的基石之上。作为语文老师就是要善于在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中,进行多方引导、点拨,将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各种体验调于前台。如《为少年轻唱》一文中的“一树清辉”部分,讲述的是开家长会的时候学生的内心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观察家长会时教师和家长们的神情,再将自己惴惴不安的心理表达出来。这样的情境不仅让学生熟悉了文本,体验了作者的矛盾的内心,更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
二、 虚拟情境,激发情感
1.巧妙利用多媒体。文字给人带来的更多的理性的认识,而声音和图片则给人以更加直观的体验。如在《马来的雨》的教学中,其中有一段关于在高脚屋“听雨”的精彩描写,这已经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更无法体会到那种听雨的享受,而我在教学过程中配以马来的图片,更插入各种雨的音效。当我请学生们闭上眼睛用耳朵倾听时,学生们带着疑惑和期待进入了神秘的世界。雨疏雨骤,“我喜欢雨敲打在树叶上的滴答声。”“我喜欢哗哗的水帘声。”“我觉得比乐器还好听,真神奇。”学生们纷纷发出惊叹。那一刻有些学生才明白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味。原来在高脚屋听雨是如此的享受,这样的效果是我们单纯从文字中体验不到的。
2.进行角色转换。我们经常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让学生来分角色朗读,通过这一形式学生可以更好的重塑人物形象,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这样的训练对学生的综合要求很高,要有较好的朗读功底,要全面理解人物角色。此外,在学生复述课文的时候也有讲究。人称的转换有利于学生的角色转换,从而让学生的体验得以重整。比如,在《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从描写爸爸的语句中概括: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如果简单的提问,那么学生的回答则会集中在:爸爸是个有学问,关心孩子,捍卫和平的人。但是,我的问题是:假如你是雷利,介绍一下自己的爸爸,以“我的爸爸是……”这样的句式开头,结果学生非常的投入。第一人称的表达效果也出来了,很多学生在介绍的时候,文中的爸爸不再是一个陌生的人,而仿佛是自己的亲人。失去亲人的痛苦和悲伤也在言语中流露出来,这时再来体会小主人公的心情,再来感受他的呼声,是何等的痛彻心扉?
3.注重语言描绘。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文本的内容绘声绘色的描绘出来,再现情境,进而引起情感共鸣。如在古诗教学中,面对简短的文字,学生一时很难理解其中的意蕴,通过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则会达到穿越时空的效果。如《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句,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红美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学生看到了在春雨的滋润下,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再来感受作者的“喜”就顺其自然。
三、 平等交流,营造氛围
教师面对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应营造一个平等宽松的氛围,给予鼓励和引导,通过交流,使之迸发生命的、情感的、智慧的,人性的火花,让学生的体验得以重建。尊重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从课堂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笔者在讲授《花的话》一文时,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则提出了教师充当旁白的建议,笔者的及时参与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师生共同合作的快乐。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首先教师要身临其境,进而在交流合作中诱发学生的体验生成。
创设语文阅读教学情境,优化教师行为,能有效地促使学生的体验生成,创设语文阅读教学情境选用何种方法,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因学生而异。只要合理创设,倾心投入,终究能开启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的独特情感得以萌发。
参考文献:
[1]吴伟民.胡庆雯.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行为优化[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7).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娄塘学校)
编辑/李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