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比较的思维看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362613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各版教材、教师及网络表述各异,造成了学生思维混淆。以比较的思维进行有效梳理,有利于教师突破历史概念,也有助于学生综合比较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 农业经济特点 比较思维
  
  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个避无可避的问题,结合多版教材的论述,从耕作方式、经营方式、生产模式等多角度探讨,通过比较的思维进行分析,帮助大家厘清思路。
  1 研究思路
  什么是基本特点。特点是指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特别或特殊之处,这势必要有参照物,即“与……相比,该事物的特征”;基本即主要。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就是指它的主要特点。
  确定比较角度。应该抓住影响农业经济的基本要素进行探讨,如耕作技术、经营方式、土地制度等。
  确定参照物。从纵横两个方向同性质比较,横向是跟世界其他地区对比,纵向是跟近现代中国比较。
  2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1 耕作方式、耕作技术、生产模式
  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偏重于使用什么样的生产工具,原始农业刀耕火种,传统农业铁犁牛耕,现代农业机械化生产。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三个阶段:远古社会的刀耕火种,夏商周的石器锄耕,春秋战国开始的铁犁牛耕。耕作方式也可理解为以什么单位进行耕作,同于经营方式。
  耕作技术:耕作技术不断进步。广义的耕作技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工具,二是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三是具体农业生产技术和方法,含土地使用(休耕、轮作、套作)、田间管理、节气、选种、收获、晾晒、储藏等。狭义上是指在同一种耕作方式上进行的具体技术创新,如从西汉藕犁到东汉一牛挽犁,耕作方式还是铁犁牛耕,但耕作技术却在不断进步。
  生产模式:精耕细作。随着农业耕作技术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它区别于原始农业粗放型的生产模式,特征有①拥有较高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比较发达的水利设施 ②小农户个体经营,农民采取集约的土地利用方式,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投入了较多时间和劳动力 ③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当然,生产模式也可理解为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或自然经济形态。
  2.2 土地制度: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主要形式
  原始社会是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商周井田制是土地国有制,春秋战国开始的土地私有制是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有别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土地公有制。
  2.3 经济形式、经济形态、经营方式
  经济形式: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农业是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基础,高度发达的工商业只是农耕经济的补充。农业被统治者看做立国之本,农业税成为封建王朝的主要经济来源。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经济形态: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经济形态包括三种: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商品经济(产品交换)、产品经济(共产主义设想中的按需分配)。很显然,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生产出来的产品绝大部分用于自己消费,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经营方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经营方式是经济单位经营的具体形式,商周时期是奴隶大规模集体耕作,封建社会时期是小农户个体经营,近代资本主义则采取大规模农场经营。小农经济伴随着耕作技术进步和土地私有制确立而形成,它的特点是①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②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交换少。③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④脆弱性:易受天灾人祸的影响。
  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封建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小农经济是指经营方式,自然经济是指经济形态,封建经济是指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三者其实都是指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因此古代小农经济也叫封建经济。
  2.4 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广义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四种产业形式,狭义农业指种植业,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在农业文明的古代中国,种植业在第一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中均占主体地位。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种植业在整个国民经济比例中所占据的比重已经明显下降,数据显示早在2002年,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是15.4%,第二产业占51.1%,第三产业占33.5%。
  2.5 农业起源和生产水平:历史悠久、独立发展、技术领先
  从世界范围来看,存在三个农业起源中心,西亚、东南美洲和东亚,东亚的起源中心主要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古代农业历史悠久、独立发展、自成体系,耕作方式先进,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2.6 地域分布: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地域特征鲜明、经济重心呈现南移过程
  经过先民创造性的劳动,原始农业很早就在黄河、长江流域一带出现,逐渐形成南稻北粟的地域特征。中国农耕文明首先在中原地区达到很高水平,而后伴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从魏晋南北朝到南宋时期,逐渐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 结束语
  很多历史概念和问题本身复杂甚至存在争议,不同教材也是自成体系,教师自身理解上必须整合课程资源,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对于实际教学,与其百般纠结不如潇洒放开,建议按照本省教学要求和教材,立足于学情,必要的时候采用模糊处理,甚至不讲,使知识体系主干化清晰化,减轻学生的负担。
  
  【参考文献】
  [1]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岳麓出版社,2006.
  [2]历史2(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历史必修第二册.人民出版社,2009.
  [4]中国统计年鉴(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引言石英砂作为异密度流化床锅炉媒体床料,在特种流化床锅炉与装置中得到应用。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磨损而形成大量的细小颗粒并产生扬析现象,使床料量减少、床压降低,影响正
茄子大量开花结果后,根系吸收功能下降,病虫害发生和危害不断加重,导致长势衰退,开花结果量减少,结果期缩短,果实变短、颜色变浅,商品性差,产量也大幅下降。此时需及时加强管理,采取措施控制或延缓植株衰退,减轻病虫危害,确保茄子连续开花结果,延长采收期,进一步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1.整枝摘叶 茄子结果盛期过后,需及时修整植株,剪去无效枝和过密枝,同时去除植株中下部病叶、老叶、黄叶,减少养分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攀升,创新精神的高低已然成为新时代衡量一个人才,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尺。在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全面创新型人才的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有着举足重轻的重要意义。一方面,与其他学科内容相比,信息技术有着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工具性,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载体;另一方面,在未来的世界发展格局中,信息技术还将是各个领域的技术核心,影响着
课程改革归根到底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评价无疑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实施新课程中,重构课堂教学评价,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具体化,从而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把课堂教学引上新一轮课程改革发展的正确轨道,是当前发展性教师评价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这样表述的新课程评价理念:“改革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
针对某实际工业装置,建立了甲苯歧化和C9芳烃烷基转移反应简化机理模型,用于反应过程的监控、优化及大型轴向流反应器内各物料组成分布的预测;采用四一五阶Runge-Kutta法对模型
【摘 要】好的素描学习课堂,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不仅专业绘画技巧可以得到提高,更能够提高学生审美综合素质。所以,在的素描教学实践中,既要注重素描本身技巧的训练,但也不能忘记有意识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找到每个学生学习素描的切入点;对素描进行实操技法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素描认识水平;采用多种训练手段,使他们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开展多种评价方法巩固学生学习成果;巧妙运用素描课堂等
期刊
1前言高一化学是继初三化学教育阶段后的高中高一层次的教育。高一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学生学得好坏,直接影响他们是否能继续深造。刚进入高中
【正】华人首富李嘉诚曾经说过:"商者无域、相融共生"。用这句话来形容当下的多媒体时代最为贴切不过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完美融合、互相依托,为受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畅享体
【摘 要】物理学科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应用性学科,物理学对于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是其他任何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对于人们生活的稳定和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学好物理学科,并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可以掌握相应的物理学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应用。初中物理教学作为学生接触物理学科的开始和启蒙阶段,其作用就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