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围绕职业教育如何高效服务地方经济这一主题,归纳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理论基础,一边实践,一边总结,找到了实现学校与地方企业软硬件资源无缝对接从而助推地方经济腾飞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职业教育;地方经济;服务;实践
一、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理论基础
教育的发展是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在国家发展的不同时期,各个阶段的教育定位也不一样。我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工作者一定要认清新形势,找准职业教育的新定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即为服务至上和质量至上。服务至上要求职业教育坚持服务宗旨,强化服务意识,履行服务职能,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主动贴近发展大局,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质量至上要求职业教育坚持科学发展、质量立校,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二、职业教育有效服务地方经济的几点具体想法
1.形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社会共识。整合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形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合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广大职校学生的成长,没有先进的办学条件,很难办出先进的职业教育。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改革,要不断凝练办学特色,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职业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打响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战役。
2.实现学校与地方企业的软硬件资源的无缝对接。职业教育能否有效地服务地方经济,不是“口号”工程,而是要将国家的相关政策坚实地贯彻下去,是学校的领导扎扎实实地做好相关调研、制定科学的校企对接渠道,是相关专业教师踏踏实实地进入企业进行所涉及专业领域的锻炼。具体来说,实现学校与地方企业的软硬件资源的无缝对接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1)如何实现学校与地方企业的硬件资源的无缝对接?有些人认为,所谓学校与企业的硬件资源,无非是指各类专业设备,例如机械专业领域的数控机床、农业专业领域的塑料大棚等。很多学校在硬件设备的数量和质量上,并不逊于一个中小型企业,这是不是意味着这样的学校就不需要和地方企业进行对接或者不要与那些规模小的企业对接?其实,学校与企业的硬件资源,不仅仅是指各类专业设备,还应该包括这些设备在企业生产中的有效“合作”,这恰恰是学校与企业的硬件资源实现无缝对接的核心。一个规模再小的“麻雀”企业,也是五脏俱全;一个条件再好的职业学校,也不可能拥有一个完全真实的企业。至少现状基本如此。明确了这一点,如何实现学校与地方企业的硬件资源的无缝对接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借鉴企业的经营模式,将学校的设备(部分或全部,视具体情况而定)打包挂牌,吸引有经验的企业家与学校合作,在满足学生实习要求的前提下办厂生产,营造出近乎真实的企业氛围。(2)如何实现学校与地方企业的软件资源的无缝对接?学校与地方企业的软件资源的无缝对接主要是指以学校的专业教师群体和企业的技术人员群体的技术与思想的充分交流。在我国师范生培养机制陈旧的现阶段,学校的专业教师对企业很陌生,在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压力下,他们与地方企业得不到好的接触。企业的技术人员,特别是年龄较大的师傅,虽不是正规专业毕业,但他们平时长期工作的经验积累尤其显得宝贵。给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充分接触的机会,才会让学校的教师不断地提升专业内涵。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两个:(1)教师派出去。让教师走访一些地方企业并下指定企业锻炼,学校要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一是给予教师下企业的机会与时间,学校与企业应主动合作,建立交流平台,为其锻炼创造好的机会,减轻教师的课务负担,让其能在下企业期间集中精力学习;二是给予教师下企业学习的工作酬劳,可进行绩效考核,教师下企业学习看似不上课,没有工作任务,但教师所学内容恰恰是明日学生需学知识,应该将其计入工作量。(2)师傅请进来。企业的技术人员是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也可以到学校来为专业教师或学生授课,进行特色教学,事半功倍。同时,他们能对三年后企业“接班人”有充分了解。
三、职业教育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实施时有待解决的问题
1.职业教育的投入问题。如今大家对举办职业教育具有很多误解,认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投入一样,其实差距很大。办学条件的要求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职业教育除要具备普通教育所有的办学条件以外,还需要具备足量、前沿的实验实训设备。没有这些设备,只能是“黑板上开机器”,书本上做实验,培养不出真正的技能人才。
2.职业教育的发展氛围问题。一是社会对职业教育还不够重视。长期以来,大家对教育的关注点大多集中在高考上,忽视了没有参加高考或者高考落榜的同龄孩子,虽然这批孩子的数量多于“金榜题名”的孩子。对于家长来说,也不愿意让孩子上职业学校,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二是用人单位对校企合作不够热心,他们更多地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愿承担培养职校学生的社会责任,学生进厂实习这一环节难以落实。
【关键词】 职业教育;地方经济;服务;实践
一、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理论基础
教育的发展是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在国家发展的不同时期,各个阶段的教育定位也不一样。我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工作者一定要认清新形势,找准职业教育的新定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即为服务至上和质量至上。服务至上要求职业教育坚持服务宗旨,强化服务意识,履行服务职能,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主动贴近发展大局,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质量至上要求职业教育坚持科学发展、质量立校,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二、职业教育有效服务地方经济的几点具体想法
1.形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社会共识。整合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形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合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广大职校学生的成长,没有先进的办学条件,很难办出先进的职业教育。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改革,要不断凝练办学特色,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职业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打响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战役。
2.实现学校与地方企业的软硬件资源的无缝对接。职业教育能否有效地服务地方经济,不是“口号”工程,而是要将国家的相关政策坚实地贯彻下去,是学校的领导扎扎实实地做好相关调研、制定科学的校企对接渠道,是相关专业教师踏踏实实地进入企业进行所涉及专业领域的锻炼。具体来说,实现学校与地方企业的软硬件资源的无缝对接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1)如何实现学校与地方企业的硬件资源的无缝对接?有些人认为,所谓学校与企业的硬件资源,无非是指各类专业设备,例如机械专业领域的数控机床、农业专业领域的塑料大棚等。很多学校在硬件设备的数量和质量上,并不逊于一个中小型企业,这是不是意味着这样的学校就不需要和地方企业进行对接或者不要与那些规模小的企业对接?其实,学校与企业的硬件资源,不仅仅是指各类专业设备,还应该包括这些设备在企业生产中的有效“合作”,这恰恰是学校与企业的硬件资源实现无缝对接的核心。一个规模再小的“麻雀”企业,也是五脏俱全;一个条件再好的职业学校,也不可能拥有一个完全真实的企业。至少现状基本如此。明确了这一点,如何实现学校与地方企业的硬件资源的无缝对接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借鉴企业的经营模式,将学校的设备(部分或全部,视具体情况而定)打包挂牌,吸引有经验的企业家与学校合作,在满足学生实习要求的前提下办厂生产,营造出近乎真实的企业氛围。(2)如何实现学校与地方企业的软件资源的无缝对接?学校与地方企业的软件资源的无缝对接主要是指以学校的专业教师群体和企业的技术人员群体的技术与思想的充分交流。在我国师范生培养机制陈旧的现阶段,学校的专业教师对企业很陌生,在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压力下,他们与地方企业得不到好的接触。企业的技术人员,特别是年龄较大的师傅,虽不是正规专业毕业,但他们平时长期工作的经验积累尤其显得宝贵。给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充分接触的机会,才会让学校的教师不断地提升专业内涵。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两个:(1)教师派出去。让教师走访一些地方企业并下指定企业锻炼,学校要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一是给予教师下企业的机会与时间,学校与企业应主动合作,建立交流平台,为其锻炼创造好的机会,减轻教师的课务负担,让其能在下企业期间集中精力学习;二是给予教师下企业学习的工作酬劳,可进行绩效考核,教师下企业学习看似不上课,没有工作任务,但教师所学内容恰恰是明日学生需学知识,应该将其计入工作量。(2)师傅请进来。企业的技术人员是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也可以到学校来为专业教师或学生授课,进行特色教学,事半功倍。同时,他们能对三年后企业“接班人”有充分了解。
三、职业教育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实施时有待解决的问题
1.职业教育的投入问题。如今大家对举办职业教育具有很多误解,认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投入一样,其实差距很大。办学条件的要求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职业教育除要具备普通教育所有的办学条件以外,还需要具备足量、前沿的实验实训设备。没有这些设备,只能是“黑板上开机器”,书本上做实验,培养不出真正的技能人才。
2.职业教育的发展氛围问题。一是社会对职业教育还不够重视。长期以来,大家对教育的关注点大多集中在高考上,忽视了没有参加高考或者高考落榜的同龄孩子,虽然这批孩子的数量多于“金榜题名”的孩子。对于家长来说,也不愿意让孩子上职业学校,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二是用人单位对校企合作不够热心,他们更多地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愿承担培养职校学生的社会责任,学生进厂实习这一环节难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