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世界性教育改革的趋势看,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育改革的成败影响至关重要。当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毫无疑问已成为我国教育界观念变革的共识。因此,我们课堂教学的着眼点,不能仅仅只为了传授知识,而要追求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应成为评价课堂教学绩效的重要标杆。本文试图从阐明我们倡导的新教育观入手,探讨怎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问题。
一、我们倡导什么样的教育观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即在教育活动中,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或手段,把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唤醒、激活;不但要重视学生应对终身学习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传授,而且更要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注重激发学生对某个学科或某个领域的学习、研究兴趣,而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现成的书本结论。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把单纯的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同样应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培养灵活的知识迁移能力作为主要任务,如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言:教学“同时完成两项任务:既要在掌握知识上达到高质量,又要在学生的发展上达到重大进展”。
2.树立以学生为发展主体的观念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学生应是主动的学习者、发展者,而不是教育活动中消极被动的适应者。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条件和环境,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参与、主动学习,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这样的教学中,教为主导、学为主动,由于学生是以积极主动的学习参与并推动教学活动,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便构成了与教师的教并行且相互依存的另一活动体系。教育理论家曾提出“发展性教学”“教会学生学习”“为迁移而教”等一系列教学主张,但是尽管提法各异,其核心观点还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且这种发展不只是认知因素的发展,还包括非认知因素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说,尊重学生发展的主体性,教师就必须认识到,教育的任务是创造条件构建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去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3.树立师生平等、民主、合作的观念
师生民主、个性发展是教育史上的永恒主题。教育民主是现代教师人格特征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尊严。前苏联教育革新家阿莫纳什维利曾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和学生合作,这是使学生乐于学习的奥秘所在。特别是面对信息化的社会,学习方式是以创新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在视听环境中长大的学生,可能与教师处在同一起跑线,甚至可能比教师跑得更快。教师将被学生问倒,用我们的行话说,教师被学生“挂”在黑板上的现象经常发生。不要因此认为师道尊严受到了挑战。这时,对老师而言,建立一种民主化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来扶持。”教师要有“雏凤清于老凤声”的境界和胸怀。教师不仅应成为学生猎取知识、信息的引导者,教会学生如何去选择信息,把有用的信息变成有用的知识,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某些方面教师甚至也要向学生学习,从学生身上吸取新的智慧。
当然,我们要树立的新教育观尚不止这些,我们还应该树立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教育社会功能观、着眼于未来的教育先行观;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发展新知识的能力的教育质量观;让课堂充满活力、师生都得到发展的和谐教学观;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多元化、发展性的教育主人观以及依法治校的教育法制观等。
二、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四种关系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认为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四种关系:
1.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发展的关系
教师的主导要体现在导向、导疑、导思、导规律上,一方面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力求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去探索、发现、尝试、分析,以获得对基本知识的领悟和技能技巧的习得;另一方面,当学生的“脑机器”开动后,教师就要为学生进一步丰富知识和提高技能“启发”“导航”,让学生能自主地达到教学目标的“彼岸”。
2.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课堂教学,统一要求是必要的,但这个要求不能太易,也不能太难,适度的要求是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不能要求学生“一刀切”“齐步走”。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教师要注意教育的差异性,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使用,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技巧的运用方面,教师还要善于利用预习、巡视、练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3.“教”的形式和“学”的效果相统一的关系
一定的教学内容总要用相应的教学形式来体现,课堂结构、教学设计和临场操作,应是诸种教学形式的有机统一、完备结合。那种一味追求形式的“花架子”,对学生的发展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的具体方式、方法时,要把教学一般的任务具体化,要把教学的一般任务落实到课程、教材、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乃至学业成绩的考查上。特别是教学过程的安排要生动和谐忌机械呆板,重实用忌花哨。
4.教师的“讲导”和学生的“学思”和谐共进的关系
教师的“讲导”是为学生的“学思”服务的,“学思”又需要“讲导”的点拨,通过这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教学活动,共同完成教师的“目标教学”与学生的“目标学习”双边发展过程。按照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观点,必须把教的最优化和学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例如对教学任务,教师不仅要做综合的规划,还要在研究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的基础上,把教学任务具体化。另一方面,学生应当“在教师影响下,了解向他们提出的各种基本任务,接受这些任务来指导活动,并且考虑自己的可能来拟定‘响应’的任务”。当教师制定的教学任务变成了学生自己的任务之后,学生就在它的指导之下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其中包括学生“经常努力调整自己的活动,发挥自己实际学习能力的长处,克服其短处”。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四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策略:
1.构建“点—线—面”严密的知识框架
主线串牢知识点,支线结密知识网。也就是说:“低起点、稳步走、严要求、网络化。”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及时检测和评析,检查是否夯实基础,是否牢固掌握主干知识、是否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及时跟踪补救,示标、达标、验标、反馈补标的教学全过程,面对实际、目标实在、方法实用、确有实效。
2.寻求“教—学—会”均佳的教与学的方法
要“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研究教法,重在学法”。对于不同的知识内容,要选择恰当的教法,力求充分展示其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学会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充分体现巧分析、巧设计、巧安排。
3.精选“量—质—效”都好的教学练习题
大量知识的累积、各种能力的提高,没有一定的练习训练是不行的。只靠题海战术,不重视练习的质量和效率,同样不行。因此,课堂练习题的布置要做到“量要适度,质在其中,精心选择,效率当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认真对待练习的课堂讲评,务求语言简洁,抓住要点,分析透彻,充分体现概念、理论解释的精确,问题阐述的精辟,重点、难点处理的精当,从而达到整个课堂教学的精彩。
4.采取变式训练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尽可能地采用“换说法,改条件”等变式训练的方法,把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呈现给学生,从知识到问题,从问题到方法,再从方法到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要采取多种途径获取学生中典型性的问题,分析其成因,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有效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评价。教师点拨到位,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气氛活跃,充满活力,师生互动。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把知识教学、方法点拨、能力训练、情操陶冶有机地揉和起来,形成立体的、多功能的教学效益,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三个意识(即目标意识、过程意识、反馈意识),注意三个密度(即知识密度、训练密度、思维密度)。这样的教学,一定是能够获得最大效率的教学,是能够让学生、教师都得到更好发展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是师生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和沟通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中,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完美的教态、合理的教学手段,充分展示教学艺术的魅力,在教学美的感受中激起学生的共鸣和求知欲,师生共同奏出一首和谐的课堂教学交响曲。
总之,更新教育观念,要加强学习和交流,通过自学、讲座、读书会、报告会和系统进修等形式,组织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改经验,并且联系实际,展开研讨,逐步内化。要动员广大教师投身于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的实践中去,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提高课堂教育效益,把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一、我们倡导什么样的教育观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即在教育活动中,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或手段,把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唤醒、激活;不但要重视学生应对终身学习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传授,而且更要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注重激发学生对某个学科或某个领域的学习、研究兴趣,而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现成的书本结论。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把单纯的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同样应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培养灵活的知识迁移能力作为主要任务,如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言:教学“同时完成两项任务:既要在掌握知识上达到高质量,又要在学生的发展上达到重大进展”。
2.树立以学生为发展主体的观念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学生应是主动的学习者、发展者,而不是教育活动中消极被动的适应者。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条件和环境,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参与、主动学习,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这样的教学中,教为主导、学为主动,由于学生是以积极主动的学习参与并推动教学活动,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便构成了与教师的教并行且相互依存的另一活动体系。教育理论家曾提出“发展性教学”“教会学生学习”“为迁移而教”等一系列教学主张,但是尽管提法各异,其核心观点还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且这种发展不只是认知因素的发展,还包括非认知因素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说,尊重学生发展的主体性,教师就必须认识到,教育的任务是创造条件构建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去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3.树立师生平等、民主、合作的观念
师生民主、个性发展是教育史上的永恒主题。教育民主是现代教师人格特征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尊严。前苏联教育革新家阿莫纳什维利曾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和学生合作,这是使学生乐于学习的奥秘所在。特别是面对信息化的社会,学习方式是以创新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在视听环境中长大的学生,可能与教师处在同一起跑线,甚至可能比教师跑得更快。教师将被学生问倒,用我们的行话说,教师被学生“挂”在黑板上的现象经常发生。不要因此认为师道尊严受到了挑战。这时,对老师而言,建立一种民主化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来扶持。”教师要有“雏凤清于老凤声”的境界和胸怀。教师不仅应成为学生猎取知识、信息的引导者,教会学生如何去选择信息,把有用的信息变成有用的知识,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某些方面教师甚至也要向学生学习,从学生身上吸取新的智慧。
当然,我们要树立的新教育观尚不止这些,我们还应该树立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教育社会功能观、着眼于未来的教育先行观;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发展新知识的能力的教育质量观;让课堂充满活力、师生都得到发展的和谐教学观;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多元化、发展性的教育主人观以及依法治校的教育法制观等。
二、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四种关系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认为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四种关系:
1.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发展的关系
教师的主导要体现在导向、导疑、导思、导规律上,一方面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力求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去探索、发现、尝试、分析,以获得对基本知识的领悟和技能技巧的习得;另一方面,当学生的“脑机器”开动后,教师就要为学生进一步丰富知识和提高技能“启发”“导航”,让学生能自主地达到教学目标的“彼岸”。
2.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课堂教学,统一要求是必要的,但这个要求不能太易,也不能太难,适度的要求是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不能要求学生“一刀切”“齐步走”。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教师要注意教育的差异性,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使用,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技巧的运用方面,教师还要善于利用预习、巡视、练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3.“教”的形式和“学”的效果相统一的关系
一定的教学内容总要用相应的教学形式来体现,课堂结构、教学设计和临场操作,应是诸种教学形式的有机统一、完备结合。那种一味追求形式的“花架子”,对学生的发展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的具体方式、方法时,要把教学一般的任务具体化,要把教学的一般任务落实到课程、教材、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乃至学业成绩的考查上。特别是教学过程的安排要生动和谐忌机械呆板,重实用忌花哨。
4.教师的“讲导”和学生的“学思”和谐共进的关系
教师的“讲导”是为学生的“学思”服务的,“学思”又需要“讲导”的点拨,通过这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教学活动,共同完成教师的“目标教学”与学生的“目标学习”双边发展过程。按照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观点,必须把教的最优化和学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例如对教学任务,教师不仅要做综合的规划,还要在研究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的基础上,把教学任务具体化。另一方面,学生应当“在教师影响下,了解向他们提出的各种基本任务,接受这些任务来指导活动,并且考虑自己的可能来拟定‘响应’的任务”。当教师制定的教学任务变成了学生自己的任务之后,学生就在它的指导之下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其中包括学生“经常努力调整自己的活动,发挥自己实际学习能力的长处,克服其短处”。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四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策略:
1.构建“点—线—面”严密的知识框架
主线串牢知识点,支线结密知识网。也就是说:“低起点、稳步走、严要求、网络化。”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及时检测和评析,检查是否夯实基础,是否牢固掌握主干知识、是否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及时跟踪补救,示标、达标、验标、反馈补标的教学全过程,面对实际、目标实在、方法实用、确有实效。
2.寻求“教—学—会”均佳的教与学的方法
要“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研究教法,重在学法”。对于不同的知识内容,要选择恰当的教法,力求充分展示其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学会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充分体现巧分析、巧设计、巧安排。
3.精选“量—质—效”都好的教学练习题
大量知识的累积、各种能力的提高,没有一定的练习训练是不行的。只靠题海战术,不重视练习的质量和效率,同样不行。因此,课堂练习题的布置要做到“量要适度,质在其中,精心选择,效率当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认真对待练习的课堂讲评,务求语言简洁,抓住要点,分析透彻,充分体现概念、理论解释的精确,问题阐述的精辟,重点、难点处理的精当,从而达到整个课堂教学的精彩。
4.采取变式训练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尽可能地采用“换说法,改条件”等变式训练的方法,把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呈现给学生,从知识到问题,从问题到方法,再从方法到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要采取多种途径获取学生中典型性的问题,分析其成因,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有效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评价。教师点拨到位,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气氛活跃,充满活力,师生互动。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把知识教学、方法点拨、能力训练、情操陶冶有机地揉和起来,形成立体的、多功能的教学效益,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三个意识(即目标意识、过程意识、反馈意识),注意三个密度(即知识密度、训练密度、思维密度)。这样的教学,一定是能够获得最大效率的教学,是能够让学生、教师都得到更好发展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是师生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和沟通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中,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完美的教态、合理的教学手段,充分展示教学艺术的魅力,在教学美的感受中激起学生的共鸣和求知欲,师生共同奏出一首和谐的课堂教学交响曲。
总之,更新教育观念,要加强学习和交流,通过自学、讲座、读书会、报告会和系统进修等形式,组织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改经验,并且联系实际,展开研讨,逐步内化。要动员广大教师投身于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的实践中去,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提高课堂教育效益,把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