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瓷粉盒艺术特征及反映出的妆容文化窥探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sk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妆容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从原始时期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容貌护理追求,既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也代表着一种社会生活本能。不同时期、地域、人群对妆容文化有着差异性的认知,由此也形成了多样化的妆容文化产物,瓷粉盒作为两宋时期代表性的妆容器物,不仅艺术特征别具一格,也反馈映射出宋代独特的审美取向。文章立足宋代瓷粉盒兴盛归因分析,从造型、装饰、釉色三方面分析其艺术特征,全方位解读宋代瓷粉盒反映出的妆容文化,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瓷粉盒;妆容文化;艺术特征;宋代
  0 前言
  宋代以来,青白瓷器无以计数地销往海外,踏上了无边无际的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外销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粉盒是外销瓷的一个品种。今天,我们以出水的上万件陶瓷器文物中的瓷盒为例,从宋代瓷盒看宋代妇女妆容文化。顾名思义,所谓“瓷粉盒”即瓷质盛容胭脂水粉的盒子,其社会功能的表象即为“容器”,然而所容纳物品的特殊性(化妆品),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审美标准及文化艺术潮流,因此也属于赏玩珍品的范畴。①
  1 宋代瓷粉盒兴盛的归因分析
  1.1 技术发展推动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主导力量,对宋代瓷粉盒展开技术解构,其一为“制瓷技术”,其二为“制粉技术”。
  一方面瓷器技术发展主要得益于煤的运用,“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见庄绰《鸡肋编》),特别是焦炭炼制技术的成熟为瓷器烧制提供了更稳定能源。这不仅降低了制瓷成本,也提高了制瓷工艺,如“覆烧法”“火照术”等。
  另一方面制粉技术(即化妆品技术)因日常需求扩大得到快速发展。早期“粉”的成分非常单一,如米粉、铅粉等。隋唐时期通商西域,制作化妆品的原料增加,如各种香料、药材,两宋时期海外贸易更盛,北宋时期就专设了“香药库”,市井中从事化妆品相关产业的人不断增加,如《清明上河图》中“香铺”。
  瓷器是一种商品性生产,因此瓷窑的花式品种必须适应当地人民生活和社会习俗的需要。瓷盒除了盛装各种香料,还能盛装妇女化妆用品如敷脸用的粉、画眉用的黛、抹唇用的朱红等。
  1.2 文化繁荣驱使
  微观上看,妆容文化传承是宋代瓷粉盒兴起的直接原因。远至先秦时期就出现了盛放化妆品的妆奁,三国魏晋时期化妆风气已经十分浓厚,如“三曹”之一的曹植就非常注重妆容,《魏志·王粲传》中记载:“植因呼常从取水自澡讫,傅粉。”成语“傅粉何郎”指魏晋时期的何晏,用来形容面白的美男子。然而隋唐之前,古人用于盛放化妆品的妆奁多为漆器或金属材质。
  宏观上看,宋代文化发展极为繁荣,音乐、诗词、绘画等均达到历史发展顶峰时期,浓郁的人文氛围下衍生出相应的文化产业链,除了金石玉器之外,瓷器也成为重要的文玩珍品。与金石玉器相比,瓷器(如白瓷、青瓷)的优势在于资源丰富、可人工生产,且硬度似金、质地如玉,是胭脂水粉等化妆品的绝佳盛容器物;更为重要的是金属、玉石等材质成本很高,加工方面也存在很大难度。唐时就已经出现了以瓷器取代金石玉器的现象,但显然无法适应宋代庞大文化消费需求(尤其是市井文化)。瓷器生产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由此瓷粉盒逐渐取代了其他材质的地位。
  1.3 海上陶瓷之路
  瓷器作为中国历史上主要的贸易顺差产品,前有唐开辟陆地丝绸之路,至宋又出现了海上丝绸之路,其水路交通运输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根据《宋史》记载,内陆水运以汴梁(今开封)为中心,黄河、汴河、惠民河、广济河等相互连通,形成了发达的贸易运输线路,直至出海口。且宋王朝立国之初,加大了对海外贸易的重视度,设立管理对外贸易机构以监管其事,在东南沿海的广州、杭州、泉州等处先后设立了市舶司。鼓励海外贸易,“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货多为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见朱彧《萍洲可谈》),足可见宋代瓷器在对外贸易中占重要地位。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源自宋代士大夫阶层对理学的重视和商人阶层的形成,重商态度及富国强民的思想在宋代兴盛起来。宋朝中央封建政权为了进一步发展社会经济,加大对外贸易往来,通过征收船舶税利,扩大国家的财政收入。国家考虑到东南沿海地区港口具有较成熟的出海航运地理优势,利用海路输出数量巨大、昂贵易碎的瓷器更为安全可靠,也利于降低成本。这也是促成海上丝绸之路中陶瓷外销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之一。
  随着陶瓷外销规模日趋扩大和迅速发展,物美价廉的瓷盒迅速席卷了大片海外市場,普通日用瓷成为整个输出的主要商品。“以华光礁1号沉船文物为例,该沉船文物遗址中包含有青瓷、青白瓷、黑釉瓷等不同品种;器形包括碗、瓶、碟、盘、壶、罐、瓮、粉盒等。这些瓷器的产地绝大部分来自中国福建一带的各个窑址,另有小量的属于江西景德镇产品,它们所属年代一般为南宋晚期。”“粉盒的数量很大,可分为大、小两种。制造方式与形式基本相同,底部略凹,子母口;盒盖有不同的印花花卉装饰,大致可定为德化窑的作品(见《西沙水下考古(1998-1999)》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根据国外考古发现,已证实德化的瓷器在宋元时代已经大批进入国际市场,畅销国外。“在印度尼西亚西里伯岛(现称苏拉威西)南部出土了一个白瓷盒,有细线样的花纹,就照片来看确实是德化的白釉器(见陈万里:《调查闽南古代窑址小记》)。”“在沙捞越曾发现一件德化窑白釉印花小瓷盒(见郑德坤:《沙捞越考古》)。”“在我国西沙群岛的北礁也发现与宋代德化窑相同的瓷盒(见徐本章、叶文程:《德化瓷史与德化窑》)。”
  2 宋代瓷粉盒艺术特征归纳
  从器物属性角度分析,宋代瓷粉盒与唐代瓷粉盒有一定的继承关系。隋唐更替之后,唐朝统治者通过社会改革,有力地保障了政治稳定与经济繁荣,尤其对外贸易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促进文化交流、思想解放,唐代女性身份地位有所提升。但整体上,女性仍然是男性社会活动中的附属品,这驱使着女性寻求身份认同的渠道,妆容修颜就成了弥补性别权力不足的一种有效形式,即女性构成了化妆的主要群体,①且从“女为悦己者容”的社会性认知来看,女性化妆主要是为了保障自身在家庭中的地位。②由此,唐代开启了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时代—妆容时代。化妆不再局限于皇室及贵族女性,寻常人家的女子也将化妆视为生活仪式化的行为,包括部分男性群体也参与其中。化妆潮流形成后,与之相应的产业自然兴起,瓷粉盒在唐代已经成为常见物品,辗转流传,为宋代瓷粉盒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但又因时代、社会背景差异,在艺术特征上别具一格。   2.1 瓷粉盒造型特征
  造型属于瓷粉盒的结构特征,具有明显的直观性。从传承角度说,唐代奠定了其“子母扣”的二元结构,整体造型十分简洁,缺少形态变化,盒盖及盒底两部分较平坦,且盒腹转角的弧度较小、与盒底保持近似垂直的状态。“五代十國”是一个动荡时期,瓷粉盒造型延续了唐代的基本特征,较明显的变化是盒底增加了“圈足”,显得更加厚重。在继承的基础上,宋代瓷粉盒造型更为丰富、工艺也更为精巧,根据外形特征③可划分为圆形、花果形等。
  2.1.1 圆形瓷粉盒
  宋代圆形瓷粉盒最为普遍、变化多样,包括:
  ①圆形直腹。其特征是底部平坦,盒腹与盒底保持近似垂直状态,类似于圆柱体,此外还有一种“下部折收”的造型,即盒腹直径较大、盒盖及盒底直径较小,呈现两端突出造型。
  ②圆形斜腹。多为平底,一种是盒腹内壁向外鼓出,一种是盒盖的顶部存在向上凸起的弧度,整体上较为扁平。
  ③圆形折腹。此类瓷粉盒的盒腹向上倾斜(直),下部折收(硬),一般保留五代时期的圈足,外形类似于有底座的“茶盅”。
  2.1.2 花果形瓷粉盒
  顾名思义,花果形状瓷粉盒在造型上借鉴花瓣、瓜果,较常见的取材花卉如牡丹形、菊花形、六棱花形等,造型更加别致,相对于隋唐、五代时期瓷粉盒单一造型而言,是一个不小的突破。
  瓜果形状瓷粉盒的造型相对多样,包括:
  ①瓜瓣形状,以“南瓜”类比,盒盖的顶部向下凹陷,盒腹有五个向外突出的边形、俯瞰呈现喇叭花形状,底部向内凹陷,以盒腹突出的变形充当圈足。
  ②瓜果并蒂。外形与瓜瓣形状类似,但在盒盖顶部增加了一个“蒂”,作为拿起盒盖的把手。
  ③瓜果并蒂无棱。浑圆一体,上部有一个乳纽,圈足直径较小、矮。
  ④瓜果弧腹,上下两部分区分较明显,上部为瓜果或花叶并蒂完整造型,下部半圆光滑,采用子母扣结构,上下连接处装饰花纹。
  横向比较,宋代瓷粉盒造型以直腹、折腹较多见,轮廓柔美、变化灵活、装饰性强,从侧面反映出瓷器技术的进步,同时审美上也从厚重、大气变得婉约、清秀。
  2.2 装饰特征
  ①结合出土文物分析,隋唐五代瓷粉盒大多“素面朝天”,装饰要素不多、相对简约,宋朝瓷器制造过程中出现了“划花”“刻花”“模印”等工艺,由此瓷粉盒的装饰题材、手法、形式等更多样化。尤其菊花、牡丹、莲花三类较为流行,其中菊花象征多子,受到古代广大女性的喜爱,且菊花象征“恬淡无争”,与宋代文人治国氛围下的社会情绪比较契合,因此流传广泛。
  盖面(图1)为菊瓣纹,花枝缠绕,形象生动活泼。
  ②用于瓷粉盒装饰的动物图案、纹样多以特殊寓意,如龙凤、麒麟等神兽寓意前程,蝴蝶、鸳鸯、二鱼戏莲、双喜登枝等寓意婚姻美满。
  盖边(图2)模印一周菊瓣纹,盖顶模印一小鹿纹,造型颇生动。
  2.3 釉色特征
  基于横向对比,唐代瓷粉盒多为通体青、白釉,①外观上简朴无华,宋代虽然也具有类似表征,但整体上更偏向单纯雅致,两类瓷粉盒在釉色感知上也是不同的。
  究其原因,宋代之后“程朱理学”得到较大发展,并逐渐演变成一种主流哲学,在“心即理也”的观点引导下,“去人欲、存天理”的认知对瓷粉盒艺术风格产生了明显影响—宋人反对矫揉造作、过度雕饰,追求浑然天成、自然清新的气质。而瓷器烧制技术的不断提高,也为达到这种釉色需求提供了条件,如青白釉的化学成分属于高石灰釉,成分中钙的含量较高,烧制后呈现出水绿色,被称之为“饶玉”。
  3 宋代瓷粉盒反映出的妆容文化解读
  宋代瓷粉盒产业的高度繁荣,直接反映出这一时代妆容文化的盛行。尤其宋代女性在经济方面保持着相对独立状态,但在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的状态下,“妆容消费”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自我彰显途径。如《梦粱录》中有关“胭脂铺”的记载很多,有“中瓦前豆儿水”“修义坊北张古老”“染红王家”等,可见彼时化妆品已经形成了规模化市场。
  当然,宋代作为“文尊武卑”的典型政权,妆容文化的审美导向与隋唐简约大气不同,尤其朱熹、程颢、陆九渊等宋代理学大家强调“礼教”,出于对社会伦理纲常的维护需要,对女性妆容产生巨大影响。程朱理学构建的哲学体系中,“理性”是最重要的成分,由此衍生的美学理论反对浓妆艳抹,女性妆容刻意地表现出温润婉约。如宋代女性的“娥眉”以纤细秀丽为标准,面部则以“素雅薄妆”为主②。
  宋代的女性备受文人士大夫和社会人士的精神压迫,但越是这样,女性为争取自己地位的坚持不懈精神就越加激烈,长期压迫宋代女性身心的绳索已禁锢不住她们顽强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渴望,从简约的粉盒纹饰看出女性的自我觉醒,对美的重新认识,也表现出渴望追求两性地位平等的心理。仅从一个小小的瓷粉盒就可以看出,它不仅仅是实用之物,也是古人生活中悦情的审美之物。宋代南北地域的差异在审美,不在意趣。北宋粉盒形体较高,棱角分明,规格不一,盒盖上的花纹较繁缛,线条流畅飞动,充分显现繁荣的社会背景下的自信和大度。南宋渐趋简约,纹饰或仅以竹篾随意画上几笔,潇洒自如。北人的粗狂,南人的细腻,落实到一个小小的瓷粉盒之上,也可以看出宋人的生活一贯强调情趣,不论是香盒,还是粉盒,还是油盒,宋人只为自己不为他人装点生活,维护品质。
  沈芯屿认为“女性之美”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高度相关的要素凝结成一种文化意象之后,可以通过进一步的表象解构来辨识背后的文化特质。以唐宋女性妆容文化对比来看,双方具有鲜明的主观、客观“弥补性”。唐代瓷粉盒简约、质朴,但女性以鲜艳浓烈的妆容来弥补器物表达力的不足;而宋代瓷粉盒工艺先进、表现力强,女性则选择了婉约清秀的妆容风格。由妆容文化可以进一步窥探整个宋代社会文化,均处于一种安定、闲适、淡泊的状态,包括为人称道的市井繁荣,隐隐流露出一种“南人孱弱”的印象。如苏轼《蝶恋花》中描写道:“蝶懒莺慵春过半”“云鬓蓬松眉黛浅”,这种妆容给人一种慵懒、愁闷的情绪。
  整体而言,宋代瓷粉盒艺术特征反馈出彼时科技、文化、经济等繁荣的景象,而妆容文化则反其道而行之,其背后映射出封建礼教的严苛、思想的禁锢,反馈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协调的缺陷。
其他文献
摘 要: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是对金属胎掐丝珐琅工艺及其制品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金属胎掐丝珐琅制品传入我国之初,在《格古要论》中被称为“大食窑器”“鬼国窑器”和“佛朗嵌”。景泰年间其名为“景泰蓝”,景泰蓝中的“蓝”并非专指颜色,而是对其所用珐琅釉料的指代。珐琅又称“佛琅”,是以硅铅丹、硼砂、石英等矿物质原料按照适当的比例混合,再加入各种呈色剂制成的金属氧化物。广义的掐丝珐琅工艺包括其發展过程中
通过对太原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结果综合分析,对文物保存环境中的温湿度、空气污染物、甲醛含量等做了客观分析和评价,并对博物馆藏品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提出几点建议,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摘 要:革命文物蕴含着革命精神,记录着历史进程,承载着革命文化。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保护好革命文物的历史原貌,挖掘好革命文物的价值内涵,发挥好革命文物的教育作用,是做好革命文物工作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革命文物;太岳革命根据地;党史教育;红色基因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安泽县位于
摘 要:契约文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重要的特种文献。文章简要分析了其定义、历史沿革、载体、内容结构等,并以中国书店古籍修复中心近年所承接、修复的纸质契约文书为例,介绍了契约文书的破损情况、修复难点、修复中的特殊性、修复过程以及修复经验,仅供方家参考。  关键词:契约文书;契约修复;历史沿革;形式内容  中国书店古籍修复中心近些年陆续承接、修复了不少契约文书,其中有社会藏家送修的,有公藏单位
摘 要:青铜器是文物藏品的重要门类,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青铜文物修复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馆藏文物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性工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内外青铜器保护技术也取得了新的进步,技术含量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保护技术体系,为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青铜;保护;技术;应用;研究  我国青铜器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经历了夏、商、周以来数
摘 要:在成都博物馆展出的出土竹木漆器出现病害后,持续开展针对该类文物展品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手段包括环境监测、环境交互调控、风险项目排除和管理规范的制定。随着治理工作的开展,展厅环境逐渐适宜、稳定,文物得到安全稳定的保存,效果理想。总结该项工作的实践经验,探讨馆藏出土竹木漆器保存环境的定性评估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该类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打下基础。  关键词:博物馆;竹木漆器;预防性保护  成都博物
摘 要:中国古建筑屋顶汉初即已形成雏形,经历了数千年发展变化,越来越规模化和成熟,具有多种形式,有的较为常见,有的较为特殊,有的则是几种不同形式的屋顶的组合形式。其优美的曲线和上扬的飞檐既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同时又具有强烈的艺术欣赏价值。文章试对中国古建筑屋顶样式进行整理分析,以探析古建筑文化。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  中国古建筑多为土木结构,构造方法一般是筑土台为基础,在台上安石础立
摘 要:万里长城—嘉峪关,在明朝洪武五年(1372)修建,从建成到现在就已经进行了多次维修,并且成为明长城沿线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嘉峪关不仅是明代西北边防极其重要的军事关隘,同时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嘉峪关也是其中一个。1987年,嘉峪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历经了几百年岁月的洗礼,其中风沙、雨雪、日照和急剧温湿度变化的冻
摘 要:坐落于关中平原的唐十八陵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巅峰时期遗存的精华,见证了唐王朝开国、发展、盛世和衰落的过程,是历史的缩影,更是文化的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而传统的保護方式效果有限,情况不容乐观。现如今数字化这一革新性技术的兴起,使文物保护工作有了新的技术支持,数字化技术逐渐成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文章针对唐十八陵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考察,以“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摘 要:古建筑文物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其本身历史悠久,蕴涵深厚的内涵,对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古建筑文物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并具有不可再生性。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科学、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古建筑文物进行修缮与保护,能够有效实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文章就江西景德镇浮梁县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工作做出一系列分析讨论。  关键词:古建筑;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