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庭医生制服务作为近年来一项新型的卫生改革重点工作,在整个服务流程中的各个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目的是为了给家庭成员提供更加可靠有效的基本卫生服务。笔者围绕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实践与思考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的政策与建议。
关键词:家庭医生 卫生服务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627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74-02
随着医疗卫生制度的不断建立,新型医改方案逐渐健全,且形成了以基础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建立了家庭医生制服务,从而加强了社会居民的健康管理。家庭医生作为卫生服务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可被称作全科医生。现本文通过对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现况、机制建设、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总结完善对策,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工作现况
1.1 国外现况。国外较为发达的国家及地区已经开始实施了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在其管理范围内成功建立了家庭医生与居民之间的契约式、固定式的医患关系。在给予家庭医生制服务之前,全部的家庭医生均通过了规范的培训与考核,依靠了家庭医生诊所来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并由家庭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审核后随后开展转诊服务,并对居民的医疗费用进行控制,以加强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 [1]。
1.2 国内现况。目前我国已有城市开展了家庭医生的试点工作,此项工作为一类围绕基本卫生医疗展开的工作,不仅能够提供家庭医疗服务,同时还可为居民提供一定的健康管理。但我国现实施的家庭制医生与居民之间签约的服务关系未能明确,同时由于缺乏政府支持,使得家庭医生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作用较差。因此,我国的社会家庭医生制服务应进一步完善。
2 家庭医生制服务的目标任务
家庭医生制服务主要是通过稳定的推进家庭医生工作的服务,建立起家庭医生与居民之间的契约服务关系,并形成良好的健康管理模式。另外,针对不同类型的服务人群,给予对应的服务措施,以满足其不同需求的基本医疗服务 [2]。
3 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机制建设
3.1 政府支持机制。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卫生有关单位部门在人事及物力方面为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实施给予了专项支持,包括提供费用以完善家庭医生制服务的信息化配置、交通通讯等方面,同时鼓励了对全科医师的培养与引进,以充实服务团队。
3.2 人员构成机制。全科医生作为家庭医生制服务中的主体部分,是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为此,我国目前部分城市所实施的家庭医生制服务团队的基础上配备了专职的护理人员,以对人员配置进行优化。不仅能够完善相关签约工作的进行与开展,同时提升了基本卫生服务质量。
3.3 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在推进家庭医生制服务过程中需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主要内容是针对有效签约人数及预约的门诊质量等提供绩效奖励,同时对于患者的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调查,将结果定期反馈给家庭医生。
4 家庭医生服务内容
4.1 完成签约。目前所完成的签约数量基本由全科门诊来完成,我们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门诊签约系统,以简化工作流程,确保全科医生与居民的充分沟通,并将签约信息与电子健康档案融为一体,以方便对签约居民的动态管理,提升健康管理质量 [3]。
4.2 预约门诊及首诊制。完成签约后的居民可享受预约门诊服务,在实施信息化手段的基础上,可帮助居民在提前预约的时间进行就诊,享受优先服务政策,不仅有效减少了患者的就诊时间,同时提高了居民就诊依从性。另外,通过预约门诊的引导,逐渐建立并完善首诊制。
4.3 双向转诊。所谓双向转诊即将我中心与综合性的医疗机构进行联合,从而开展双向转诊制度。由全科医生根据居民病情的具体情况与需求,与上级医疗机构取得联系后开出转诊单,便于患者直接就诊,并实施有效的治疗防范,但需要将处理意见等说明后回馈给全科医生。
4.4 健康咨询与管理。全科医师对于已经完成签约的居民给予更加健全的健康咨询服务,同时对于像高血压、糖尿病的慢性疾病给予健康管理,可借助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以帮助健康管理的顺利开展。
5 成效及思考
5.1 保障机制到位。无论卫生改革措施还是家庭医生制服务均需要配套的政策支持,相关卫生单位及部门应提供专项的补贴,以对全科医生的培养及工作环境完成优化,从而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全科医生在社会中的地位。由于目前我国全科医生缺口较大,这就更需要卫生有关部门能够对家庭医生制的建立与完善给予支持。
5.2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目前由于我国全科医生与居民的比例存在失衡,为了能够使得家庭医生制服务能够稳定的推进,这就需要对社区居民进行合理的划分与界定,以根据不同的人群来提供对应的基本卫生服务,从而发挥全科医生及护理人员的服务作用 [4]。
5.3 服务内容适合居民需求。对居民实施家庭医生制服务不仅需满足居民的卫生需求,同时还需体现出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目的是为了由流程及管理上为居民提供便利,同时以提高居民对诊疗过程的依从性。而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项目包括双向转诊、健康管理及咨询等工作,这就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完善与融合。
5.4 加强监管过程。目前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数量逐渐增大,这就需要家庭医生的数量逐渐增加,但需注意的是不应盲目苛求数量的增加,还应对医患服务关系进行稳定。当居民完成签约后,还要加强绩效考核制度以从根本上加强监管过程,同时提高居民对全科医生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Tom Bailey著,李井泉译.家庭医生使命[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6):1346-1347
[2] 陈惠.上海:逐步实行家庭医生首诊制[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7):4-5
[3] 赖光强,王跃平,陈建,等.深圳新型社区首诊制实施效果分析与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02):202-203.
[4] 杜兆辉,储霄英.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现况与展望[J].中华全科医学,2010,8(07):909-911
关键词:家庭医生 卫生服务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627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74-02
随着医疗卫生制度的不断建立,新型医改方案逐渐健全,且形成了以基础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建立了家庭医生制服务,从而加强了社会居民的健康管理。家庭医生作为卫生服务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可被称作全科医生。现本文通过对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现况、机制建设、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总结完善对策,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工作现况
1.1 国外现况。国外较为发达的国家及地区已经开始实施了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在其管理范围内成功建立了家庭医生与居民之间的契约式、固定式的医患关系。在给予家庭医生制服务之前,全部的家庭医生均通过了规范的培训与考核,依靠了家庭医生诊所来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并由家庭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审核后随后开展转诊服务,并对居民的医疗费用进行控制,以加强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 [1]。
1.2 国内现况。目前我国已有城市开展了家庭医生的试点工作,此项工作为一类围绕基本卫生医疗展开的工作,不仅能够提供家庭医疗服务,同时还可为居民提供一定的健康管理。但我国现实施的家庭制医生与居民之间签约的服务关系未能明确,同时由于缺乏政府支持,使得家庭医生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作用较差。因此,我国的社会家庭医生制服务应进一步完善。
2 家庭医生制服务的目标任务
家庭医生制服务主要是通过稳定的推进家庭医生工作的服务,建立起家庭医生与居民之间的契约服务关系,并形成良好的健康管理模式。另外,针对不同类型的服务人群,给予对应的服务措施,以满足其不同需求的基本医疗服务 [2]。
3 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机制建设
3.1 政府支持机制。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卫生有关单位部门在人事及物力方面为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实施给予了专项支持,包括提供费用以完善家庭医生制服务的信息化配置、交通通讯等方面,同时鼓励了对全科医师的培养与引进,以充实服务团队。
3.2 人员构成机制。全科医生作为家庭医生制服务中的主体部分,是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为此,我国目前部分城市所实施的家庭医生制服务团队的基础上配备了专职的护理人员,以对人员配置进行优化。不仅能够完善相关签约工作的进行与开展,同时提升了基本卫生服务质量。
3.3 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在推进家庭医生制服务过程中需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主要内容是针对有效签约人数及预约的门诊质量等提供绩效奖励,同时对于患者的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调查,将结果定期反馈给家庭医生。
4 家庭医生服务内容
4.1 完成签约。目前所完成的签约数量基本由全科门诊来完成,我们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门诊签约系统,以简化工作流程,确保全科医生与居民的充分沟通,并将签约信息与电子健康档案融为一体,以方便对签约居民的动态管理,提升健康管理质量 [3]。
4.2 预约门诊及首诊制。完成签约后的居民可享受预约门诊服务,在实施信息化手段的基础上,可帮助居民在提前预约的时间进行就诊,享受优先服务政策,不仅有效减少了患者的就诊时间,同时提高了居民就诊依从性。另外,通过预约门诊的引导,逐渐建立并完善首诊制。
4.3 双向转诊。所谓双向转诊即将我中心与综合性的医疗机构进行联合,从而开展双向转诊制度。由全科医生根据居民病情的具体情况与需求,与上级医疗机构取得联系后开出转诊单,便于患者直接就诊,并实施有效的治疗防范,但需要将处理意见等说明后回馈给全科医生。
4.4 健康咨询与管理。全科医师对于已经完成签约的居民给予更加健全的健康咨询服务,同时对于像高血压、糖尿病的慢性疾病给予健康管理,可借助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以帮助健康管理的顺利开展。
5 成效及思考
5.1 保障机制到位。无论卫生改革措施还是家庭医生制服务均需要配套的政策支持,相关卫生单位及部门应提供专项的补贴,以对全科医生的培养及工作环境完成优化,从而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全科医生在社会中的地位。由于目前我国全科医生缺口较大,这就更需要卫生有关部门能够对家庭医生制的建立与完善给予支持。
5.2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目前由于我国全科医生与居民的比例存在失衡,为了能够使得家庭医生制服务能够稳定的推进,这就需要对社区居民进行合理的划分与界定,以根据不同的人群来提供对应的基本卫生服务,从而发挥全科医生及护理人员的服务作用 [4]。
5.3 服务内容适合居民需求。对居民实施家庭医生制服务不仅需满足居民的卫生需求,同时还需体现出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目的是为了由流程及管理上为居民提供便利,同时以提高居民对诊疗过程的依从性。而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项目包括双向转诊、健康管理及咨询等工作,这就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完善与融合。
5.4 加强监管过程。目前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数量逐渐增大,这就需要家庭医生的数量逐渐增加,但需注意的是不应盲目苛求数量的增加,还应对医患服务关系进行稳定。当居民完成签约后,还要加强绩效考核制度以从根本上加强监管过程,同时提高居民对全科医生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Tom Bailey著,李井泉译.家庭医生使命[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6):1346-1347
[2] 陈惠.上海:逐步实行家庭医生首诊制[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7):4-5
[3] 赖光强,王跃平,陈建,等.深圳新型社区首诊制实施效果分析与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02):202-203.
[4] 杜兆辉,储霄英.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现况与展望[J].中华全科医学,2010,8(07):90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