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若只教不研,就会成为教死书的教书匠;若只研不教,就会成为纸上谈兵的空谈者。只有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边教边总结,边教边反思,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所以教师养成反思习惯是提高和走向成功的基础,我们应关注教学后记。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后记;成长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4-012-1
一、提高老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以历史课来说,“编演历史剧”是新课程提倡的多样化教学形式之一,这种教学形式被证明对促进学生理解历史有一定帮助,许多老师进行过实践探索,有些取得良好的结果,有些并未获得预期的结果。曾经某位老师开展了一节以“学生编演课本剧”为主的历史课。课前,虽然做了充分的备课和精心的课堂设计,但结果那堂课上得乱七八糟,课堂秩序混乱不堪,课本剧的节目还没上演就草草收场,课后她请教班上的几位同学,他们告诉她说:“老师,分组讨论可有学问了。首先,你得选一个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组长;其次,不能自由结组,平时混得不错的哥们儿姐们儿坐在一起,可不就只剩下谈天说地了!”那位老师恍然大悟,此后,在课堂组织的问题上,她更加注意细节问题,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想周全,后来的历史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可见,教学后记是教师成长的必需,它能提高老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使从教者能达到大教师、好教师的层次,即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从而推动教学事业的发展,使老师们进入教学的自由王国的境界。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
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学生,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懂得历史,但因为历史是一门内容庞大、内涵深远的学科体系,其中有生动的、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情节,也有平实的、枯燥的分析和总结,学生往往容易记住前者,对后者缺乏理解和掌握,对于课堂学生的不良反应,老师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所学知识。
本人在教学实践和总结中,总结了下面一些方法,如讲历史事迹时,发现同学们注意力分散,适当补充一些有趣史料;发现学生对民俗产生疑问时,适时地给予解释;让知道某个历史故事的学生自己讲这个故事,然后再补充,从而调动了同学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人物角度和阶级立场上分析问题,增加理解的深度……总之,通过教学后记,发现并记录所有合理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于学生来说,实施这些经验和手段,他们的学习和理解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三、推动教学改革,完善教育体制
历史教师使用的教材具有开放性,并且要求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充分展现主动性,要求历史课堂具有生活化倾向。历史教学后记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你保持可持续性教学效应,并弥补历史课堂上留下的遗憾。
虽然我们现在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教材的重要性还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度创作的同时,应根据教学实际,针对其不足,提出一些合理化的改革建议,以完善教材。如人教版在写完“分封制、宗法制”之后,没有写“礼乐制度”,而岳麓版却写了,通过提意见,后来,人教版也增加了这一内容。通过一点一点的经验积累,不断改善教学方式、改变教学体制,最终使我们的教育体系更加完美,适应时代需求。
既然“教学后记”如此重要,写“教学后记”有哪些注意事项呢?总体原则:篇幅不宜太长,一定要抓住重点,有感而发,切忌面面俱到,具有指导性、实用性、具体性、借鉴性等特点,根据历史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记成功的方法
历史课堂教学中,凡是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做法就是成功的做法,把这些做法记录下来,加以归纳总结。在教学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精彩的片段。如:新颖精彩的导言、恰当的比喻、简明的板书、巧妙的设问、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成功的临场发挥、瞬间产生的灵感、直观教具的合理使用、现代化电教手段的运用以及具有典型性、生动性和富有说服力的教学事例等等,这些也是可记录的成功方法和案例。例如,我在上必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这一节时,按照教学常规写好教案,先在高一(1)班进行课堂教学。尽管我讲得口干舌燥,该班仍有一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不深,记不住。考虑到本节内容较容易把握,于是,我重新设计教案,改教师讲授为学生自己来讲授,即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集体讨论备课,每组推选一位代表讲授。在高一(2)班历史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
二、记失误之处
对于教学中的失误,教师要正视,并及时如实地记录、分析、改正,从反面督促自己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改进教法。如我在讲“太平天国运动”时,有学生问“《天朝田亩制度》为什么实行不下去呢?”我强调了“平均主义”弊端,而实事应该强调“绝对平均主义”弊端。事后,我向学生做了说明,讲清了这个问题。教学中的失误之处,有的是自己觉察到的,有的是学生提及后觉察到的。
三、记学生反馈的问题
有些疑难问题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遇到的,有些是通过课堂提问、练习等形式反馈出来的。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提出的问题可拓宽师生的思路,促使顿悟的发现,有的问题甚至可以把其引向纵深,这就是教学相长。另一方面,由学生的提问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学生提出的疑问往往是教师没有讲清楚或被忽略的问题。
四、归纳总结
每上完一节课,我们应该静下心来静心沉思,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是否合理;教学手段运用是否充分,讲授内容是否清晰,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是否达到预定目标;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轻松、高效;教师教得是否愉快、是否感受到了成功,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想明白,进行归纳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后记;成长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4-012-1
一、提高老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以历史课来说,“编演历史剧”是新课程提倡的多样化教学形式之一,这种教学形式被证明对促进学生理解历史有一定帮助,许多老师进行过实践探索,有些取得良好的结果,有些并未获得预期的结果。曾经某位老师开展了一节以“学生编演课本剧”为主的历史课。课前,虽然做了充分的备课和精心的课堂设计,但结果那堂课上得乱七八糟,课堂秩序混乱不堪,课本剧的节目还没上演就草草收场,课后她请教班上的几位同学,他们告诉她说:“老师,分组讨论可有学问了。首先,你得选一个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组长;其次,不能自由结组,平时混得不错的哥们儿姐们儿坐在一起,可不就只剩下谈天说地了!”那位老师恍然大悟,此后,在课堂组织的问题上,她更加注意细节问题,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想周全,后来的历史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可见,教学后记是教师成长的必需,它能提高老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使从教者能达到大教师、好教师的层次,即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从而推动教学事业的发展,使老师们进入教学的自由王国的境界。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
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学生,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懂得历史,但因为历史是一门内容庞大、内涵深远的学科体系,其中有生动的、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情节,也有平实的、枯燥的分析和总结,学生往往容易记住前者,对后者缺乏理解和掌握,对于课堂学生的不良反应,老师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所学知识。
本人在教学实践和总结中,总结了下面一些方法,如讲历史事迹时,发现同学们注意力分散,适当补充一些有趣史料;发现学生对民俗产生疑问时,适时地给予解释;让知道某个历史故事的学生自己讲这个故事,然后再补充,从而调动了同学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人物角度和阶级立场上分析问题,增加理解的深度……总之,通过教学后记,发现并记录所有合理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于学生来说,实施这些经验和手段,他们的学习和理解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三、推动教学改革,完善教育体制
历史教师使用的教材具有开放性,并且要求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充分展现主动性,要求历史课堂具有生活化倾向。历史教学后记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你保持可持续性教学效应,并弥补历史课堂上留下的遗憾。
虽然我们现在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教材的重要性还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度创作的同时,应根据教学实际,针对其不足,提出一些合理化的改革建议,以完善教材。如人教版在写完“分封制、宗法制”之后,没有写“礼乐制度”,而岳麓版却写了,通过提意见,后来,人教版也增加了这一内容。通过一点一点的经验积累,不断改善教学方式、改变教学体制,最终使我们的教育体系更加完美,适应时代需求。
既然“教学后记”如此重要,写“教学后记”有哪些注意事项呢?总体原则:篇幅不宜太长,一定要抓住重点,有感而发,切忌面面俱到,具有指导性、实用性、具体性、借鉴性等特点,根据历史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记成功的方法
历史课堂教学中,凡是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做法就是成功的做法,把这些做法记录下来,加以归纳总结。在教学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精彩的片段。如:新颖精彩的导言、恰当的比喻、简明的板书、巧妙的设问、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成功的临场发挥、瞬间产生的灵感、直观教具的合理使用、现代化电教手段的运用以及具有典型性、生动性和富有说服力的教学事例等等,这些也是可记录的成功方法和案例。例如,我在上必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这一节时,按照教学常规写好教案,先在高一(1)班进行课堂教学。尽管我讲得口干舌燥,该班仍有一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不深,记不住。考虑到本节内容较容易把握,于是,我重新设计教案,改教师讲授为学生自己来讲授,即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集体讨论备课,每组推选一位代表讲授。在高一(2)班历史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
二、记失误之处
对于教学中的失误,教师要正视,并及时如实地记录、分析、改正,从反面督促自己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改进教法。如我在讲“太平天国运动”时,有学生问“《天朝田亩制度》为什么实行不下去呢?”我强调了“平均主义”弊端,而实事应该强调“绝对平均主义”弊端。事后,我向学生做了说明,讲清了这个问题。教学中的失误之处,有的是自己觉察到的,有的是学生提及后觉察到的。
三、记学生反馈的问题
有些疑难问题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遇到的,有些是通过课堂提问、练习等形式反馈出来的。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提出的问题可拓宽师生的思路,促使顿悟的发现,有的问题甚至可以把其引向纵深,这就是教学相长。另一方面,由学生的提问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学生提出的疑问往往是教师没有讲清楚或被忽略的问题。
四、归纳总结
每上完一节课,我们应该静下心来静心沉思,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是否合理;教学手段运用是否充分,讲授内容是否清晰,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是否达到预定目标;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轻松、高效;教师教得是否愉快、是否感受到了成功,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想明白,进行归纳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