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历史教学中的史料选择与运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kon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历史材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不应该仅仅限于为教材作注脚,历史材料在历史教学中应当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综合探究的思维能力。
  
  [摘要]史料教学 历史思维
   梁启超先生曾云:“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可言。对于历史学科而言,要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当然不能仅靠一些现成的结论,史料是历史学科研究与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新课标对此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在这里,存储“历史信息”的载体无疑是指史料,即白寿彝先生所说的“亦即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痕迹”或如曹大伟所说的,“一切存储着有关过去信息的资料”,它“是我们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
  
  一、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的应用既是教科书知识内容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认识的有效手段,既可以增加历史信息的真实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树立“论从史出”的史学观念,从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与学科索养。
  (一)合理运用史料进行情景刨设,可引人入胜,使课堂生色。教师适当地补充一些历史人物的经历或轶闻趣事,揭示一些历史事件的精彩细节,往往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如讲到周恩来总理时,可补充总理去世时联合国降半旗的事,能让学生了解周总理高尚的人格和非凡的魅力,油然而生敬仰之情,并能影响他们的文化人格形成。
  (二)利用史料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科素养。在讲授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时,可运用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陈独秀《青年杂志》、袁世凯颁布《祭孔告令》中的三组材料设计下面这个问题:“请结合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经过简短的讨论,学生很快得出自己的见解:三组材料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阐释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一个看似复杂的问题,在史料阅读的帮助下,轻松解决。
  (三)通过史料论证一些史学观念,可以加强学生对于史学观念的理解与认识。比如在解决地理环境对于文明的影响时。可以运用以下材料:黑格尔的:“我们不应该把自然界估量的太高或者太低:爱奥尼亚明媚的天空固然有助于荷马诗的优美,但是這个明媚的天空绝不能单独产生荷马。在土耳其的统治下,就没出过诗人”,汤因比的:“文明的起源不是生物因素或地理环境单独发生作用的结果”,文明是“一种遭遇的结果,”是“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挑战”和“应战”中诞生的。学生通过对于这些史料的解读,很容易获得正确的史学观念:地区文明与地理环境之间并非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优越的地理环境有助于文明的产生,但这并非决定因素。
  (四)补充经典史料论证教材观点,可深化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认识。为了说明中国四大发明对于欧洲产生的影响,可给学生提供马克思的原文:“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经过史料的解读,学生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古代发明对于西方近代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用历史资料时应注意的问题
  
  1、史料教学要科学
  史料只是一种间接性的媒介,因此运用史料以重建过去所涉及的问题也较为复杂。面对史料时,除了判定真伪的基本问题外,更牵涉到如何获得有效信息,以及有效信息如何诠释的问题。落实在教学中,教师选择史料时一定要真实,在指导学生搜集史料时要教会学生鉴定真伪,使用史料时要尝试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2、选取历史材料应适度灵活
  由于课时等方面的限制,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都要求运用,对历史材料的取合应保持适度性。选用的历史资料应围绕本章节的重点或难点,要以学生的知识起点为依据,选用那些最有论证性和说服力的材料,而不能搞材料的简单罗列和堆砌。
  
  3、把握历史资料应层次一致
  首先,教师在选用历史资料时,应充分考虑面对的具体对象和学生的实际能力。例如普通中学与重点中学学生相比,后者在分析历史材料的综合能力方面肯定优于前者,所选用的历史材料也应略难于前者所使用的。其次,教师在选用历史资料时,要充分注意把握历史材料的使用和学生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层次相一致。
  
  4、使用历史资料要防止“舍本逐耒”
  课本和课外提供给我们的历史资料是如此的丰富,在运用过程中一定要把握提纲挈领的原则。即历史资料的选用是为课本中心内容服务的,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服务的,切忌为使用历史资料而用历史资料。如果一节课大部分时间被历史资料分析所占用,学生在课后难以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和体系。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是我们在运用历史资料时应注意防止的。
  
  5、展示历史资料要多种手段
  虽然课本上已以文字、照片、图画等多种形式给学生展示多面的历史,但如果在教学中仅让学生读读看看,未免单调。随着现代教学技术引入课堂,我们可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历史”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看得见、听得懂、想得通。
  
  6、历史材料教学中教师要慎言或不言,给学生勇于表达发挥的机会
  学生讨论发言的广度、深度和高度都表现出学生对材料思考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扩散性。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到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情景中,看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情感体验。
  傅斯年先生曾经说过:“史学就是史料学”,历史研究、历史教学都必须首先从研究与分析史料开始,只有精心的研究史料、运用史料,才能达到历史教学的理想境界,提高历史课堂的品味与质量。
  
  参考文献
  [1]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2]白寿彝:《史学概论》.
  [3]曹大伟.赵世瑜:商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探索历史的奥秘》.
  [4]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
  [5]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曹末风等译).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培养创新性人才作为今后教育工作的核心。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埋头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真正实现语文的人文性。那么怎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在培养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在明确成员责任基础上进行的互助性的共同学习。为了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真正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必须想方设法来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结合自己的实践,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起:    一、效从科学组建的合作小组中来    在小组的组建方面应该让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学习背景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要有意识地把成绩
【摘要】很多数学教师往往为了追求备课时的省时省力,再加上数学教学内容的本身特点,对于数学问题常采用简单讲授法,这样,数学课就容易被老师上得很单调,并不能广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学起来不但理解困难,而且学过的知识很容易遗忘。笔者从理化课堂上和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数学课堂中如果也能让学生多动手实践,也会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动手实践;数学课堂;应用    最
[摘要]计算机病毒已经成为困扰大家日常使用网络及计算机的难题,如何应对他也成为大家重点关注的事情。但有些担心是不必要的,计算机病毒是可以通过对他的正确认识和积极防范中得到较好的避免的。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内容面临着比过去更多的威胁,病毒破坏、蠕虫攻击、木马控制、垃圾邮件侵害以及其它具有黑客性质的入侵行为,都造成信息内容的不安
【摘要】现有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正视并加以解决,本文通过对我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问题及改善意见进行集中阐述,试图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指导性意见。  【关键词】初中教育英语课堂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一)重知识灌输、学生积极性差。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很多学生都缺乏有足够的兴趣,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由于考试等原因才勉强学习英语的。教师只是系统的讲解单词、词组
【摘要】本文以优秀儿童图画书译本为研究对象,结合翻译实例,探讨其翻译语言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优秀的翻译语言具有以下特点:选词简单生动、图文呼应、符合儿童认知水平、文化差异小等。  【关键词】儿童图画书;翻译;语言特点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教育思想、方式也需要吸收西方成功之处。因此,儿童文学的引进就变得很有必要,并成为图书界的新亮点。这其中,由于图画书市场大,在价值规律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科学才会进步,技术才会得以发展,国家才能兴旺。激励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在于基础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把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小抓起。小学教师必须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这一理论充分体现了教育活动的功能和教育活动中教与学双方的“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教师的“主导”是为了让幼儿获得主动的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幼儿的主动发展首先受制于幼儿的自主意识,因此,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对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是极为重要的,本文根据作者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也就是说教育是关于人的教育,其重要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而終极目的是“培养人”。赫尔巴特也认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也就不成其为教育了。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着眼于培养既具有良好科学知识又具有良好人文素质、道德素质、心理品质的人,着眼于培养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兼美的现代文明人。语文是一门人
[摘要]新一轮新课程改革开启了对传统课程理论的反思,实现学生个体成长,尊重个体差异,促进个体个性发展已成为改革的侧重。生本课程作为此次课改的重要理念,其主张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生为本,协调个体差异,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实现个体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课程改革 生本课程 个体发展    生本教育作为贯穿当前课改的理念,是对教育现实的真切感受与反思传统教育种种弊端的结果。生本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