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进行“快乐体育”,旨在通过实施,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确保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探索一种新的模式。努力达到学校体育的四个目标。
1. 是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被动练”为“主动练”,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 是变以往单调、枯燥的体育教学活动内容为多种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内容;
3. 是变少数人参与的体育活动为多数人参与的体育活动,达到了乐中健体、启智、培德的教育目的,在学校体育中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
4. 是变以往轻健身娱乐重竞技体育为两者相辅相成,使发展广大学生身心与运动能力协调发展。
一、情景激发兴趣
1. 兴趣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对认识和活动的需要的情绪表现。
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在体育教学方面很重要,对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很有好处。体育兴趣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学生参与具体活动的方式和态度,体育兴趣与体育学习活动效果常常是成正比的。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间的情景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来提高学习积极性。
3. 一节体育课的开始是热身活动,因此,在热身活动中要激起学生的兴趣是很重要的。老师可以利用情景教学给小朋友设计出他们感兴趣、喜欢的东西,例如模仿小狗、小兔、青蛙等动物的动作姿态。也可以让小朋友来想象,并由他们做一回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和老师进行模仿练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使课堂充满趣味性。
二、试用自主练习,合作学练来激发兴趣
1. 自主练习,合作学练是指学生自己独立学习,与同学老师一起讨论、练习、合作、交流,再练习,以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2. 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体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于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还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3. 通过师生间、生生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将被动学习变成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学习活动。结合教材实际,把教法和学法作为一个整体,也就是学生把尝试练,相互讨论,小组纠正和讲解作为一个整体,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是:
1)引导学生观察。如五年级教材分腿腾越教学中,我先提示观察要求,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示范的不同点,让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然后教师再做示范,提示学生观察重点。原地动作和助跑起跳一瞬间的动作,因为没有了教师的讲解,学生观察示范特别认真,正确的概念很快形成。
2)指导学生探索。在学生初步了解动作概念后,鼓励学生大胆体验动作,模仿练习,这时的模仿练习是让学生自主的练习,教师只需要对动作不正确的学生进行指导,而对于其他的学生让他通过观察思考来体验动作,从而达到熟悉动作。
3)创导学生交流。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动作基础后,开展趣味练习,以四人为一组,一人听教师口令练习,其余三人帮助指导。学生在指导练习的过程中熟悉动作要领,熟练了动作技能。通过一个课时互动合作学习,学生90%以上了解了动作要领,掌握了动作技术,当然教法和学法的设计必须结合教材实际,不同的教材可以设计不同的互动方式,但设计中必须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同一整体。
4)鼓励学生合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爱好、及学生的自身需求,尽量选择实用性、趣味性、健身性较强的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平等、民主、自由的环境下进行相互学习、合作,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
4. 成功激发兴趣?—角色转换,创新运用
1)角色转换:是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使者,学生成为知识的传播者。
2)创新运用:是教师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技能后鼓励学生体验、创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想象创造出新的东西,并加以运用。
3)角色转换,创新运用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个性的显现,创造性的解放,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闪光点,也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结论
1. 情景激发兴趣在体育课的准备部分运用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真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 试用自主练习,合作学练来激发兴趣,可以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任务,体现素质教育。
3.成功激发兴趣—转换角色、创新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体现双主体。
四、体育游戏是实现趣味体育的有效途径,但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游戏的作用,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游戏内容的选择,规则和制定要有针对性。
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故内容的选择必须与教材有紧密的联系,作为体育教师,并应紧密结合教材,进行游戏创编,以期提高教学质量。规则的制定,目的在于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在游戏中可以允许学生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创造性的活动。
2. 游戏的组织要注意科学性
游戏的组织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的训练水平,根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要区别对待,科学组织。游戏时要密切观察学生身体状况的变化,掌握运动密度和运动量。
3. 游戏的过程中注意强调组织性和纪律性。
游戏过程中必须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这是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如分组后,各自都要按指定的方法和规则进行游戏,特别是投掷项目及在跑动中进行的游戏和球类游戏等,更要注意有次序、有步骤,秩序井然的进行。
4. 裁判在工作过程中,要严肃、认真、公正、准确。裁判员通常是由教师担任,也可以由游戏者担任,以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教师要全面观察整个游戏的过程,保证游戏顺利进行。
1. 是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被动练”为“主动练”,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 是变以往单调、枯燥的体育教学活动内容为多种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内容;
3. 是变少数人参与的体育活动为多数人参与的体育活动,达到了乐中健体、启智、培德的教育目的,在学校体育中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
4. 是变以往轻健身娱乐重竞技体育为两者相辅相成,使发展广大学生身心与运动能力协调发展。
一、情景激发兴趣
1. 兴趣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对认识和活动的需要的情绪表现。
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在体育教学方面很重要,对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很有好处。体育兴趣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学生参与具体活动的方式和态度,体育兴趣与体育学习活动效果常常是成正比的。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间的情景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来提高学习积极性。
3. 一节体育课的开始是热身活动,因此,在热身活动中要激起学生的兴趣是很重要的。老师可以利用情景教学给小朋友设计出他们感兴趣、喜欢的东西,例如模仿小狗、小兔、青蛙等动物的动作姿态。也可以让小朋友来想象,并由他们做一回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和老师进行模仿练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使课堂充满趣味性。
二、试用自主练习,合作学练来激发兴趣
1. 自主练习,合作学练是指学生自己独立学习,与同学老师一起讨论、练习、合作、交流,再练习,以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2. 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体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于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还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3. 通过师生间、生生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将被动学习变成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学习活动。结合教材实际,把教法和学法作为一个整体,也就是学生把尝试练,相互讨论,小组纠正和讲解作为一个整体,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是:
1)引导学生观察。如五年级教材分腿腾越教学中,我先提示观察要求,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示范的不同点,让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然后教师再做示范,提示学生观察重点。原地动作和助跑起跳一瞬间的动作,因为没有了教师的讲解,学生观察示范特别认真,正确的概念很快形成。
2)指导学生探索。在学生初步了解动作概念后,鼓励学生大胆体验动作,模仿练习,这时的模仿练习是让学生自主的练习,教师只需要对动作不正确的学生进行指导,而对于其他的学生让他通过观察思考来体验动作,从而达到熟悉动作。
3)创导学生交流。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动作基础后,开展趣味练习,以四人为一组,一人听教师口令练习,其余三人帮助指导。学生在指导练习的过程中熟悉动作要领,熟练了动作技能。通过一个课时互动合作学习,学生90%以上了解了动作要领,掌握了动作技术,当然教法和学法的设计必须结合教材实际,不同的教材可以设计不同的互动方式,但设计中必须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同一整体。
4)鼓励学生合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爱好、及学生的自身需求,尽量选择实用性、趣味性、健身性较强的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平等、民主、自由的环境下进行相互学习、合作,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
4. 成功激发兴趣?—角色转换,创新运用
1)角色转换:是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使者,学生成为知识的传播者。
2)创新运用:是教师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技能后鼓励学生体验、创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想象创造出新的东西,并加以运用。
3)角色转换,创新运用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个性的显现,创造性的解放,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闪光点,也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结论
1. 情景激发兴趣在体育课的准备部分运用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真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 试用自主练习,合作学练来激发兴趣,可以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任务,体现素质教育。
3.成功激发兴趣—转换角色、创新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体现双主体。
四、体育游戏是实现趣味体育的有效途径,但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游戏的作用,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游戏内容的选择,规则和制定要有针对性。
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故内容的选择必须与教材有紧密的联系,作为体育教师,并应紧密结合教材,进行游戏创编,以期提高教学质量。规则的制定,目的在于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在游戏中可以允许学生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创造性的活动。
2. 游戏的组织要注意科学性
游戏的组织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的训练水平,根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要区别对待,科学组织。游戏时要密切观察学生身体状况的变化,掌握运动密度和运动量。
3. 游戏的过程中注意强调组织性和纪律性。
游戏过程中必须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这是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如分组后,各自都要按指定的方法和规则进行游戏,特别是投掷项目及在跑动中进行的游戏和球类游戏等,更要注意有次序、有步骤,秩序井然的进行。
4. 裁判在工作过程中,要严肃、认真、公正、准确。裁判员通常是由教师担任,也可以由游戏者担任,以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教师要全面观察整个游戏的过程,保证游戏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