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类书稿常见编校差错辨析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3377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年鉴是以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上年度事物运动、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资料性工具书,年鉴中的编校差错会影响年鉴的准确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年鉴容易在地图、机构名称、国家政策、数据等方面出现问题。编校人员了解年鉴常见编校差错后,就可做到有的放矢,轻松应对。
  关键词:年鉴 编校 差错
  年鉴主要是向人们提供一年内全面、真实、系统的事实资料,便于人们了解事物现状和发展趋势。年鉴所收集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当年的政府公报、国家重要报刊的报道和统计部门的数据。[1]
  年鉴类书稿多采用说明体或记叙体,故年鉴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开门见山、不拐弯抹角;没有议论、描写、抒情等成分;用客观、准确、简明、严谨、平实的语体记叙内容;实话实说,平铺直叙。
  基于以上特征,年鉴类书稿中语言方面差错相对其他图书来说不突出,故本文不展开论述。笔者基于自身编校经验并参阅其他编校人员资料,得出年鉴类书稿中常见差错,包括地图差错、机构名称差错、数据差错、标点符号差错、人称使用差错,等等。编校人员只有了解这些差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轻松应对编校问题,提高年鉴类书稿编校质量。
  一、地图差错
  年鉴类书稿中地图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地图常见差错是缺少审图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64号)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地图审核制度。向社会公开的地图,应当报送有审核权的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公开地图一般需经审核批准,取得审图号,才具有合法性,才可以进入市场。
  二、机构名称差错
  机构名称差错主要为机构名称不规范,机构名称前后不一致。
  (一)机构名称不规范
  机构名称不规范主要表现为:机构名称该用全称的不用全称;用习惯简称的不在“编辑说明”中说明或第一次出现时不用全称加括号注明;全称、简称混用。
  (二)机构名称前后不一致
  年鉴类书稿中涉及的机构较多,机构名称常会出现使用不规范的现象。有时同一机构会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简称。例如,在同一本书中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简称不一致。
  前文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为“国家发改委”,后文则简称为“国家发展改革委”,这样可能会误导读者。此时,基于约定俗成的习惯,后文应改为“国家发改委”,同前文保持一致。
  三、数据差错
  年鉴类书稿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量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当年的政府公报、其他重要文献以及相关统计部门。数据在前后文中的口径不一致等是年鉴编校中常见的错误。[2]具体差错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计算类差错
  此类差错主要表现为:总数与各分项之和不一致,各分项百分比之和不等于百分之百,前后比例计算有误,等等。
  比如,一本年鉴类书稿中,“不动产登记中心受理不动产登记案件14.4万宗,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初始确权3.42万宗,二手房业务量3763宗,各类抵押权登记案件4.66万宗,涉及历史遗留问题案件1451宗”。各分项之和,与前文总数14.4不一致。
  此类差错中,总数与各分项之和不一致,此时应重点核实。
  因此,遇到年鉴中数据时,编校人员应勤动手、勤动脑,重新核算,切忌敷衍塞責。
  (二)不一致差错
  此类差错表现为:同一事物的统计数据在前后文出现时不一致,同一事物的统计数据在表中与正文不一致,等等。比如在一本年鉴中,谈到同一石排村的常住人口时,正文表述为“2019年有常住人口8089人”,表中“常住人口”那一栏为“7870”,两处数据不一致。
  此类问题,会给读者造成较大的困扰。因此,编校人员应留心,编校时不能孤立地看某一处数据和文字,应注意前后文相联系。
  (三)数字用法不规范
  数字用法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类:
  1.应使用阿拉伯数字的地方使用了汉字
  如表述“四G手机比三G手机频带利用率更高”,这种表述就是错误的。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 15835—2011)规定:“现代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事物、现象、事件,其名称的书写形式中包含阿拉伯数字,已经广泛使用而稳定下来,应采用阿拉伯数字。”[3]3G手机和4G手机属于广泛使用而稳定下来的名称,因此,上述表述中“四G”应改为“4G”,“三G”应改为“3G”。
  2.应使用汉字数字形式的使用了阿拉伯数字
  如“公司成立三年来,每个月都要新增10几名员工”,以及“50、60年代”。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 15835—2011)规定:“数字连用表示的概数、含‘几’的概数,应采用汉字数字。”此处应将“10几”改为“十几”,“50、60年代”应改为“五六十年代”。
  3.数值表达错误
  如“四年间价格下降了5倍”。
  此例在表达数量的减少时,错误地使用了倍数。表示减少时,应以比例表示,一般采用百分比或分数表示。所以,此处应改为“四年间价格下降了4/5”或“四年间价格下降到原来的1/5”。
  又如“总销售额由2001年的50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00亿元,15年增长了12倍”。
  本例有两处错:一是将2001年到2015年统计为“15年”,应为14年;二是“增长了12倍”计算有误。“增长了”是指增加的净值,应把原来的基数去掉,使其成为净增数,即(600-50)/50=11。因此,“15年增长了12倍”应改为“14年增长了11倍”。
  4.量值范围表达不当
  如“该公司每年矿石的消费量为1.5~1.8亿吨”。
  此例中的“1.5~1.8亿吨”可能被解读为“1.5吨~180 000 000吨”。《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 15835—2011)规定:“前后两个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相同时,在不造成歧义的情况下,前一个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可省略。如果省略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会造成歧义,则不应省略。”因此,此处应改为“1.5亿~1.8亿吨”。   5.概数表达错误
  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如“五六十年代”不能写作“50、60年代”。表示约数,如果前面用了“约”字,后面就不能用“多”“余”等。 如“约200人”不能表述为“约200多人”。
  6.阿拉伯数字和汉字组合使用差错
  如“太阳从1亿5千万公里外发射光线”。
  此例中,“1亿5千万”数值很大,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和汉字组合的形式,但写成“1亿5千万公里”不规范。《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 15835—2011)规定:“如果一个数值很大,数值中的‘万’‘亿’单位可以采用汉字数字,其余部分采用阿拉伯数字。”规范的写法是“1.5亿公里”。
  四、标点符号差错
  (一)书名号差错
  年鉴类书稿中标点符号差错表现最突出的是书名号的使用不当。书名号一般标示语句中出现的各种作品的名称,如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可是在一些年鉴类稿件中,一些不能视为作品的课程、课题、证照、会议、活动等也用书名号标示,如《市场营销》课、《采矿许可证》等等。
  还有一种表示组织机构的书名号用法差错,如《文史杂志社》,此处“文史杂志社”是单位名称,特指机构,不是指杂志,所以不能使用书名号。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该用书名号的没有用,如“新疆日报报道”中的“新疆日报”应用 书名号标示。
  (二)括号差错
  其他标点符号也有使用不正确的现象。如六角括号的用法经常会出错。标示公文发文字号中的发文年份时,一般用六角括号。但年鉴类书稿中常见到使用圆括号或方括号的情形,此时编校人员应注意辨别。
  (三)连接号差错
  连接号是标号的一种,标示某些相关联成分之间的连接。连接号的形式有短横线“-”、一字线“—”和浪纹线三种。连接号差错表现为:年份之间误用短横线或浪纹线;数值范围之间误用一字线或短横线。如“2001-2016”就有误,应改为“2001—2016”。如“北京-上海特别旅客快车”,此处标示相关项目(地域)的起止。根据《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标示相关项目(如时间、地域等)的起止一般用一字線”,因此,此处短横线应改为一字线,应改为“北京—上海特别旅客快车”。
  五、人称使用差错
  年鉴类书稿中人称使用差错主要表现为: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
  年鉴类书稿属于客观表述类稿件,为了表现客观性,书稿中不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表述。如:我省、我县、我局、贵处、 你单位等,应直书省(自治区、直辖市)名、县名、局名和单位名称。
  六、结语
  从上述分析可知,年鉴类书稿编校差错较多,有些差错也较为隐蔽,这对编校人员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笔者认为只要编校人员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消灭年鉴类书稿中的差错,提高年鉴类书稿的编校质量。
  第一,编辑部门要制订编校工作的规范和流程,完善三审三校流程。
  第二,编校人员应养成勤动手、动脑的习惯,遇到问题主动核查,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第三,编校人员应养成随时分析、总结的习惯,每编校完同一类型稿件,注意总结、归纳同类稿件的编校方法。此外,还应及时总结此类稿件编校工作中常见的差错。
  第四,出版企业应定期开展编校工作的培训和案例讨论,促进编校经验的分享与交流。
  参考文献:
  [1]武星斗.志书、年鉴常见编校差错辨析[J].新疆地方志,2007(01):17-21.
  [2]朱景芳.年鉴编校差错的常见原因及对策浅析[J].编辑出版,2008(03):65-66.
  [3]中国标准出版社.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第四版)[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刘小娟,女,硕士研究生,湖北开动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编辑,研究方向:编辑出版;郭芳,女,硕士研究生,湖北开动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编辑,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一台缝纫机,一棵柿子树,一只狗,一方鱼塘,一片菜园,是我对奶奶家为数不多的记忆。  三四岁的时候,爸妈工作忙,就把我放在乡下奶奶家小住了一段时间。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其间因为种种原因我都没有再去过。前几天听说老家房子要拆迁了,爸爸带我回去看看……  我的奶奶是个裁缝,留着很多奶奶都会留的短发。小巧的脸上有着浅浅的弯眉,大而忧伤的眼睛,圆圆的鼻子,以及微薄的嘴唇。“小宝,过来——”奶奶总是这样叫我,我
期刊
当您看到这封信,不知道是不是父亲节啦,不知道快递小哥有没有偷懒,不知道这封信是否在节日那天到达……不管在哪里,何时何地,都想大声说一句:老爸节日快乐!  安妮·塞尔顿说过,爸爸是什么样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心目中的爸爸是什么样的人。我认为在别人那里爸爸是优秀的,是让人赞不绝口的,在我心目中更是无所不能的。  有的时候我会感觉害怕,明明觉得刚过完自己十几岁的生日,却要奔二了!于是会忍不住地想到您,
期刊
摘要:虽然中国和泰国都是亚洲国家,但自古以来两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存在许多文化差异。通过对中泰两国文化的对比,了解两国的文化差异,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能够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中泰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 文化冲突  跨文化交际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普遍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越来越像一个大家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交际越来越频繁。[1]中国和泰国地处亚洲,两国交往已久。中泰文
那天  是六月十号  你穿着詹姆斯的白球衣  满头的锡纸烫  那天  我爱上了篮球  也是那天  不觉得寸头最酷了  那天  三十四度有风  你和其他朋友拥抱寒暄  而我站在旁边  那天  风吹乱了你的头发  也是那天  风吹动了我的衣襟  校门口那棵不知名字的树  垂落的綠枝  惊不起树上的麻雀  却编织了我们相视的借口  球场上投进的篮球  和你不经意的回眸  情绪推着不经意  肢体在吐露欢喜
期刊
暮色弯下腰,捡拾世界的背影。  夕阳坠山,红霞尽散,周遭一切就不明朗了,朦胧一片,极静人心。暮色,日落后的恬淡。  我一直喜欢暮色。  小时候贪玩,放学后必去疯跑。日不坠山,手不启笔。也有无奈的时候:被父亲提着脖领子拎回家。万般不悦地抱出两只凳子,一高一低,高者做桌,低者依旧为凳。把红的、黄的练习本铺上去,整个人笼罩在暮色中。  這是很好的黄昏。红日已经坠毕,白月还未升起,暮色蒙蒙,似置身时光之外
摘要:近年来,我国一直提倡文化自信、文化强国,其根本立足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现代社会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和作用。本文试从文化娱乐、经济、延续和创新等方面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从而找出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非遗 传承 保护 价值 路径  近年来,随着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理念的提出,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
在《登记》这一短篇小说中,别具一格的语言特色与风格很能体现出赵树理惯用的写法和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小说一开始,就出现了这样一句话,“诸位朋友们:今天让我们来说个新故事。这个故事题目叫《登记》,要从一个罗汉钱说起。”还有其他的如“闲话少说,我还是接着说吧”“这里就非交代一下不行了”等等,这种语言在其他的作品中很少出现。
摘要:本文主要在创一流科技期刊形势下,从不同侧面探索新创办科技期刊的策划、申请、筹办等流程,在明晰服务于科技创新责任和义务的同时,探索更适合科技期刊发展的道路,为科技期刊的创办和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技期刊 创新 新刊筹办  一、引言  作为科学研究成果的展现,科技论文服务于科技创新的发展,同时也是科技评价体系中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改进科技评价体系中以论文评断一切的局
摘要:当前,人们的经济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推动着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这样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本文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面临的问题,提出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式,以供相关人员借鉴、参考。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方式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摘要:“张”作为量词,在云南方言中使用较为广泛和特殊。有“一张车”“一张树叶”“一张犁”等说法。笔者试图从“张”作为量词的现象、来源产生、演变来分析云南方言中量词“张”与其他地方用法的区别。  关键词:“张” 量词 云南方言  “张”作为量词,在云南方言中使用较为广泛和特殊。例如,有外省的学生进入云南之后,经常会听到云南人口中“一张车”“一张树叶”等说法。这些现象令省外人感到惊讶无比:认为“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