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功能性单心室合并中重度房室瓣反流外科治疗的早中期结果及再干预的预后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外科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功能性单心室合并房室瓣中重度反流接受房室瓣干预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5例,女性15例。初次干预时年龄为4.5~204.0个月[M(QR):42.5(59.7)个月],体重为6.0~55.4 kg[M(QR):13.8(8.1)kg]。房室瓣形态特征包括共同房室瓣21例,单组二尖瓣7例,单组三尖瓣3例,两组房室瓣9例。初次干预前房室瓣重度反流者15例,中度反流者25例。干预时机:第一期姑息手术或Glenn术前5例,第二期Glenn手术同期23例,Glenn术后Fontan术前间隔期4例,Fontan手术同期8例。干预方法:房室瓣成形术31例,房室瓣置换术9例。采用Kaplan-Meier法估算生存时间,采用Cox回归探讨再干预的预后因素。
结果早期死亡6例,病死率为15%。随访1~117个月[M(QR):44(34)个月]。术后1、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5.0%(95% CI:74.0%~95.9%)、79.3%(95% CI:66.6%~92.0%)和79.3%(95% CI:66.6%~92.0%)。13例患者完成Fontan手术。6例患者进行8次再干预,包括房室瓣置换5例,房室瓣再次成形3例。初次术后1、5年免于房室瓣再干预率为89.8%(95% CI:78.8%~100%)、79.4%(95% CI:64.7%~94.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共同房室瓣(HR=3.53,95% CI:1.63~7.67,P=0.020)是初次干预术后再干预的预后因素。
结论功能性单心室合并中重度房室瓣反流外科治疗的早中期结果欠佳,手术病死率和再干预率高。合并共同房室瓣是远期房室瓣再干预的预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