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概念和图象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meteor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
  考点、易混易错点解读
  考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函数及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函数图象的分析及判断,
  易混易错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际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规律探索问题,这类问题不容易发现规律,确定点坐标时易出潜;二是静态情形下确定点的坐标问题,点的横、纵坐标易混淆.要区分点的坐标与线段的长,同时要正确理解实际问题中图象上点的横、纵坐标的意义.
  高频考点例题点拨
  高频考点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物征
  例1 (2019.菏泽)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一个智能机器人接到的指令是:从原点O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个单位长度,其移动路线如图1所示,第一次移动到点A1,第二次移动到点A2,…,第n次移动到点An,则点A2019的坐标是(     ).
  A. (1 010,0)
  B. (1 010,1)
  C. (1 009,0)
  D. (1 009,1)
  解析:由题意可得A.(0,1),A2(1,1),A3(1,0),A4(2,0),A5(2,1) ,A6(3,1)…
  ∵2019÷4=504-3.
  ∴A2019的坐标为(504x2+1,0),即(1009,0).
  ∴选C.
  点拨: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规律探索问题,根据图形中点的坐标的变化特点,可以将这类题概括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点的坐标是在同一象限内递推变化,另一种是点的坐标在坐标轴上或象限内循环递推变化.解决这类题首先作出正确判断,然后根据图形的变化规律分别求出起始几个点的坐标,看看后一个点的坐标与前一个点的坐标之间有没有倍数关系,或者点的坐标与序数之间有没有关系.如果属于第一种情况,只需根据倍数关系确定所求第n个点的坐标;如果属于第二种情况,只需找出循环“一周”的变换次数,然后确定点的坐标变化的规律,求出第n个点的坐标.
  例2(2019.绵阳)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为菱形,O点的坐标为(0,0),A点的坐标为(4,0),∠AOC=60°.则对角线交点E的坐标为(      ).
  A.(2,√3)
  B.(√3,2)
  C. (√3 ,3)
  D. (3 , √3)
  解析:过点E作ED⊥x轴,垂足为点D,如图3.
  因为四边形OABC为菱形.∠AOC=60°.所以∠AOE=30°.在Rt△OEA中.∠OEA=90°,OA =4,可得OE=2、√3,AE=2.
  根据面积法或解直角三角形,可得ED=√3.OD=3.故选D.
  点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静态情形下点的坐标,方法是利用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或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求线段的长.
  高频考点2 函数图象的分析
  例3 (2019.潍坊)如图4,在矩形ABCD中,AB=2,BC=3.动点P沿折线BCD从点B开始向点D运动(不与点D重合).设运动的路程为x,△ADP的面积为y,那么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解析方法1:动点P沿折线BCD从点B开始向点D运动(不与点D重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点P在BC上运动,S△APD=1/2x3x2=3.
  (2)点P在CD上运动,S△APD=1/2×3×(2+3一x)=一3/2x+15/2,此时自变量x的范围是3≤x<5.
  选D.
  方法2:从动点P的运动轨迹看,点C是一个分界点,此时自变量x的值为3,点P在BC上运动时△APD的面积不变,这样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为D.
  点拨:解答以几何图形中的动点为背景判断函数图象的题目,一般的思路有两种:(1)找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再找出相对应的函数图象,要注意分类讨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直接根据几何量的变化趋势(注意分界点)判断函数图象,
  分析函数图象的步骤是:(1)弄清楚图象中点的横、纵坐标代表的量及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找出分段函数的分界点,函数增减性发生变化的点,以及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根据这些特殊点的坐标求出动点运动到特殊位置上的几何量.
  中考命题预测
  1.如图5,在△OAB中,已知顶点0(0,0),A(-3,4),B(3,4).将△OAB与正方形ABCD组成的图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每次旋转90°,则第70次旋转结束时,点D的坐标为(      ).
  A.(10,3)
  B.(-3,10)
  C.(10,-3)
  D.(3.-10)
  2.如图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在第一象限,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AOB= ∠B=30°,OA =2.将△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OA’B’,点B的对应点B’的坐标是(    ).
  A.(-1,2+√3)
  B.(-√3,3)
  C.(-√3,2+√3)
  D.(-3,√3)
  3.如图7,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 cm,动点P,Q同时从点A出发,在正方形的边上,分别按A→D→C,A→B→C的方向,都以1 cm/s的速度运动,到达点C运动终止,连接PQ,设运动时间为xs,△APQ的面积为y,cm2,则下列图象中能大致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是(    ).
其他文献
电路图的连接与识别是电学的基础,“玩不转”电路就没有解题的思路。根据题目要求设计电路,是中考得分的“分水岭”,更是同学们的“心头大患”。为此我们安排三节内容来“破解”电路。  第1节  电路图的连接  重点考点  电路最基本的两种连接方式是串联和并联。为了便于控制电路,电路中会使用开关和滑动变阻器:为了便于测量,还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中考常见题型  电路图是每年中考必考内容,题型包括两种:已
期刊
中考重点难点  1.混合物和纯净物  从宏观上来说,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从微观上来说,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注意: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金刚石和石墨;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也不一定是混合物,如化合物的分子中就含有不同种的原子.  2.单质和化合物  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期刊
刘禹锡在《杂曲歌辞·浪淘沙》中写道:“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从这句诗中我们了解到,早在唐代,人们就掌握了将沙子和金子分离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分离物质,如用漏勺捞出肉汤中的丸子,用滤网除去中药里的药渣等.那么在实验室中,我们是如何对物质进行分离的呢?  考点1:实验操作步骤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分别是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l.溶解.  
期刊
中考重点难点  1.元素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核内质子数.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不同种元素,质子数不同.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因此元素的种类也不会发生改变.  2.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依次为氧、硅、铝、铁.注意: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
期刊
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速度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说靠爆发力和速度夺冠可以理解,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牵强,所以人们并不在意山田本一所说的话,记者还特地在报纸上挖苦他。  
期刊
本知识板块在近十年河南中考中的热门考点及对应题型如表1所示,  本知识板块的难点有两个:一是应用大气压强的概念解释简单的现象,二是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综合应用.  第1节 压强  重点考点  压强的公式p=詈,在中招考试中属于必考内容,同學们要理解压强的定义式,知道改变压强的方法,  中考常见题型  例1 (2019.内江)如图1所示,有两组同样的砖,A组一块.B组两块,每块砖平放时的长、
期刊
元素化合价是初中化学中的一项基本化学用语,是同学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历年各地化学中考,有关化合价考查已成为一种必然。
期刊
第一步:认识电流表
期刊
一、复习目标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利用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从而求得问题的解.会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求得的结果是否正确.  二、复习建议  1. 在解方程时,不必严格按照课本中所讲的基本步骤进行,可以根
期刊
1.2 整式与二次根式  考点、易混易错点解读  考点:(1)代数式的求值,考查点为分式或整式化简后的代人求值.(2)整式的运算,考查点为同底数幂的乘法、积的乘方、幂的乘方、合并同类项、因式分解等综合运算.(3)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运算.(4)二次根式的估值,  易混易错点:本节均为基础题型,但涉及公式较多,要注意以下五点:(1)要弄清楚合并同类项与同底数幂相乘的差异.(2)要弄清楚幂的乘方、积的乘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