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高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法精准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依然突出。加强对大学生生活的指导,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激励约束与自我管理相结合,坚持宏观引领与微观关爱相结合,坚持广泛引导与个性指导相结合,坚持主题鲜明与形式多样相结合,并提出解决的策略。
【机 构】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生处学生生活指导中心
【基金项目】
:
2018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思政专项)立项课题“大学生生活指导机制研究”(L18DSZ02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高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法精准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依然突出。加强对大学生生活的指导,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激励约束与自我管理相结合,坚持宏观引领与微观关爱相结合,坚持广泛引导与个性指导相结合,坚持主题鲜明与形式多样相结合,并提出解决的策略。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也实现着内涵式发展。在高校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同时,高校学生思想宣传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文章通过阐述高校开展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分析新时期高校学生的思维特点,提出新时期学生开展思想宣传工作的可行性创新对策,即话语模式创新、传播形式创新和传播者创新。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改革和创新传统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基于雨课堂平台研究适应我国现代教育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手段,文章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从精准教学目标、个性化的教学过程和贯穿教学活动的精准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构建了智慧课堂精准教学模式。运用新兴信息技术对学生学情分析,进行线上线下实时互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提升教学质量。
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大学的某些学科普遍存在特色不够鲜明、竞争力不足、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俄语学科也不例外。教师队伍作为高校学科内涵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核心。因此,要实现应用型本科大学俄语学科的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必须进行教师队伍的转型。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大学特点、俄语学科内涵建设现状和加快教师队伍转型发展的迫切性,分别从思想、教学和科研等方面提出现阶段俄语教师转型发展的做法,以尽快适应学科内涵建设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幼儿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对幼儿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理念,将知识体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发挥课程的科学性和育人性.文章探讨了学前
后疫情时代,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常态,然而混合式教学评价的数据来源多样、数据结构各异、数据类型复杂,构建科学合理可靠的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尤其重要。文章在对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研究现状评述的基础上,从评价原则、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结果四方面提出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并设计评价指标、打分规则和量化方法,提出评价体系的应用策略,旨在为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然而,考虑其学生特点,如汉语能力欠佳、专业兴趣不强、基础层次参差不齐等,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商科专业培养模式需进一步结合培养目标,着重从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强化全英语教学和课程建设、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增进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四个方面着手。
文章阐述了成果导向理念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及其内在支撑关系,提出按照“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流程设计和完善工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工科专业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常态化防疫下,有效落实防疫措施,就要建立常态化的防疫秩序;有序推进复学复课,就要关注校园防疫安全和师生身心健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学复课的辩证关系,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思路,在疫情防控的科学宣传和防疫共同体的建立方面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自适性,为高校教育教学秩序的全面恢复发挥应有作用。
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高级应用技术的人才。应用型大学应当结合自身学校特色,体现学校优势学科和专业,制订适合学校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特色课程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技术应用能力,打造具有学校专业特色、适应高端技术岗位的应用型人才。
在新工科背景下,根据土木建筑行业科技跨越、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设计理念,打破专业壁垒,重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