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在今年8月迎来40周年的日子,它是战后美国“婴儿潮”一代人的集体回忆,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盛事之一,弥散着理想主义和青春叛逆的气息。今年8月,伍德斯托克举行了多场纪念音乐会,当年参与者纷纷出书追忆,华人导演李安也推出了电影《制造伍德斯托克》来纪念那场有着特殊历史意义的音乐盛会。
在美国,二战后出现了一波生育高峰,被称为“婴儿潮”。这代人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和新文化,又被称为可口可乐的一代、人造卫星的一代、电视的一代和嬉皮士的一代。他们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可谓是“非主流”中的极致:他们对父辈们的传统有着深深的怀疑:他们渴望和平、自由,反主流、反越战、反种族歧视,崇尚自然的生活;他们的打扮奇异夸张,热爱离家出游、摇滚音乐和诗歌:他们的心中燃烧着青春的激情与理想主义,但也有着颓废和一丝焦虑。
在文学上,杰克·凯鲁亚克的著名小说《在路上》真实地描绘了这代人的情绪和生存状态,主人公萨尔和一群伙伴开车横贯美国,在东海岸与西海岸之间旅行,不停地追逐心中的自由——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而在音乐上,以披头士乐队、滚石乐队为代表的摇滚。深深地吸引着那一代年轻人的灵魂。1969年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则是一次群体性的爆发,在美国纽约的郊区,4个年轻人发起了一场音乐狂欢派对,本来预计几万人参与,却有50万人来到这泥泞的乡间。他们在摇滚乐的号召下,以“和平与爱”的名义,在三天的时间里,共享了一次音乐和文化的盛宴。
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完全是免费的,被邀请来的乐队马拉松式地接力演出,一刻也不停歇,年轻人在伍德斯托克搭起帐篷,和乐队一起疯狂,在泥泞里玩耍,或者大声朗读诗歌,呼吁反战、反种族歧视,要求平等和自由……尽管没有严密的组织,但三天的时间里,这些互不相识的年轻人却保持良好的秩序,当时的音乐节专职摄影师埃利奥特说:“我想,伍德斯托克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它的精神性,生命中一个很乌托邦式的时刻。它像要告诉全世界:嘿,看看,我们有近50万乐迷,来自不同背景,互不相识,但我们相处平和,大家分享所有,由食物到爱与和平的愿望。”《纽约时报》在伍德斯托克40年的纪念文章上也评论道:“(这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想。虽然很虚无,却又非常生动。”
转入上世纪70年代,随着社会的变化,这股思潮迅速退去,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算是战后一代人最后一次的“能量大爆发”,它既是青春激情也是一个时代的真实写照。类似伍德斯托克的大型音乐聚会在之前是没有的,为后来的摇滚演唱会提供了范本,自此以后,摇滚乐队们开始将舞台移到大型体育场。如今,几万人、几十万人的音乐节已屡见不鲜,不过都缺乏伍德斯托克音乐节那种叛逆精神、文化意蕴和理想色彩,更多的是商业操作下的消费狂欢。然而,伍德斯托克也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完全消失,它仍然是摇滚乐手们心中的圣地。
1 伍德斯托克是纽约郊区的一个小镇,一些艺术家和音乐人居住在这里。演出原定在伍德斯托克举行,但是由于当地的反对,使这次演出不得不转移到离纽约市西北70英里的亚斯格农场举行,但音乐节仍然采用了伍德斯托克这个名称。
2 音乐节的标志是艺术家阿诺德·斯科尔尼克于1969年设计的:鸽子和吉他,象征了用音乐呼唤和平。1984年一个名叫萨沃德的焊接工,用铸铁和混凝土在当年音乐节原址树立了纪念碑,这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伍德斯托克纪念碑。
3 图为迈克尔·朗,他和约翰·罗伯茨、乔尔·罗丝曼、阿蒂·科恩费尔德共同发起了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口号是“三天的和平和音乐”,以呼应当时的反越战气氛。今年,米歇尔写了一本书《The Road to Woodstock》,回忆当时的情景。
4 主办方预计音乐节参与人数为5万人,但实际提前售票侣6万张,有超过40万人前来参加,还有100万人因为交通问题不得不半道回家。这个集会一度阻断了纽约州的高速公路。引发了美国最严重的交通阻塞。
5 美国伯特利伍兹艺术中心举行了名为“60年代和伍德斯托克的故事”的展览,展示了1969年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照片、物品和多媒体展品。图中的大篷车是当年嬉皮士们旅行的最爱。他们习惯在车上绘满绚丽、迷幻的图案。
6 为期三天的音乐盛会终于在1969年8月15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5点7分开始了。黑文斯一直坚持演唱了三个小时,当他正在演唱事先准备的最后一首歌曲<自由>时,一架军用直升飞机运来了被拥堵在路上的其他歌手,他才得以下台休息。
7 摇滚史上最伟大的电吉他天才之一,吉米,亨德里克斯参加该音乐节,他演唱《The Star-Spangled Banner》的4分钟被誉为“1960年最伟大的瞬间”。
8 参加1969年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时,santana不过只是一支刚刚成立两三年的小乐队,如今他们已成为最成功的拉丁摇滚乐队。近几年,Santana与Michelle Branch合作的歌曲《The Game af Love》红遍全球,并被NBA选为宣传歌曲。
9 有一点遗憾的是,尽管伍德斯托克被称为最大的摇滚盛会,可当年的摇滚领军者——披头土乐队、滚石乐队和鲍勃·迪伦都因故没能参加。
10 导演Mich8e1 Wadleigh不计报酬地接下了纪录片《Woodstock 3 Days of Peace&Musk;1969》的任务,后来华纳公司将该片搬上了大荧幕,这部制作成本仅60万的影片单在美国就创造了5000万美元的票房,并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大奖。
11 开幕那晚下起了暴雨,之后的三个小时里,降雨量达到了五英寸,整个地方变成了一片泽国。将近50万人在暴雨中的帐篷里躲避,他们在黑夜中亮起了烛光。第二天,阳光终于在厚厚的云层上穿了一个洞,但泥巴已经有两英寸深,睡袋上也糊满了泥水。
12 在伍德斯托克音乐节40周年之际。人们又组织起了纪念音乐会,新一代的年轻人们汇聚在这里,享受音乐的狂欢派对。
13 泥泞是伍德斯托克的特色,在这里的乡村,乐迷们在泥浆里玩耍。
14 摇滚依然是音乐节不变的主题,各个乐队来到伍德斯托克进行摇滚朝圣。
在美国,二战后出现了一波生育高峰,被称为“婴儿潮”。这代人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和新文化,又被称为可口可乐的一代、人造卫星的一代、电视的一代和嬉皮士的一代。他们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可谓是“非主流”中的极致:他们对父辈们的传统有着深深的怀疑:他们渴望和平、自由,反主流、反越战、反种族歧视,崇尚自然的生活;他们的打扮奇异夸张,热爱离家出游、摇滚音乐和诗歌:他们的心中燃烧着青春的激情与理想主义,但也有着颓废和一丝焦虑。
在文学上,杰克·凯鲁亚克的著名小说《在路上》真实地描绘了这代人的情绪和生存状态,主人公萨尔和一群伙伴开车横贯美国,在东海岸与西海岸之间旅行,不停地追逐心中的自由——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而在音乐上,以披头士乐队、滚石乐队为代表的摇滚。深深地吸引着那一代年轻人的灵魂。1969年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则是一次群体性的爆发,在美国纽约的郊区,4个年轻人发起了一场音乐狂欢派对,本来预计几万人参与,却有50万人来到这泥泞的乡间。他们在摇滚乐的号召下,以“和平与爱”的名义,在三天的时间里,共享了一次音乐和文化的盛宴。
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完全是免费的,被邀请来的乐队马拉松式地接力演出,一刻也不停歇,年轻人在伍德斯托克搭起帐篷,和乐队一起疯狂,在泥泞里玩耍,或者大声朗读诗歌,呼吁反战、反种族歧视,要求平等和自由……尽管没有严密的组织,但三天的时间里,这些互不相识的年轻人却保持良好的秩序,当时的音乐节专职摄影师埃利奥特说:“我想,伍德斯托克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它的精神性,生命中一个很乌托邦式的时刻。它像要告诉全世界:嘿,看看,我们有近50万乐迷,来自不同背景,互不相识,但我们相处平和,大家分享所有,由食物到爱与和平的愿望。”《纽约时报》在伍德斯托克40年的纪念文章上也评论道:“(这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想。虽然很虚无,却又非常生动。”
转入上世纪70年代,随着社会的变化,这股思潮迅速退去,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算是战后一代人最后一次的“能量大爆发”,它既是青春激情也是一个时代的真实写照。类似伍德斯托克的大型音乐聚会在之前是没有的,为后来的摇滚演唱会提供了范本,自此以后,摇滚乐队们开始将舞台移到大型体育场。如今,几万人、几十万人的音乐节已屡见不鲜,不过都缺乏伍德斯托克音乐节那种叛逆精神、文化意蕴和理想色彩,更多的是商业操作下的消费狂欢。然而,伍德斯托克也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完全消失,它仍然是摇滚乐手们心中的圣地。
1 伍德斯托克是纽约郊区的一个小镇,一些艺术家和音乐人居住在这里。演出原定在伍德斯托克举行,但是由于当地的反对,使这次演出不得不转移到离纽约市西北70英里的亚斯格农场举行,但音乐节仍然采用了伍德斯托克这个名称。
2 音乐节的标志是艺术家阿诺德·斯科尔尼克于1969年设计的:鸽子和吉他,象征了用音乐呼唤和平。1984年一个名叫萨沃德的焊接工,用铸铁和混凝土在当年音乐节原址树立了纪念碑,这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伍德斯托克纪念碑。
3 图为迈克尔·朗,他和约翰·罗伯茨、乔尔·罗丝曼、阿蒂·科恩费尔德共同发起了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口号是“三天的和平和音乐”,以呼应当时的反越战气氛。今年,米歇尔写了一本书《The Road to Woodstock》,回忆当时的情景。
4 主办方预计音乐节参与人数为5万人,但实际提前售票侣6万张,有超过40万人前来参加,还有100万人因为交通问题不得不半道回家。这个集会一度阻断了纽约州的高速公路。引发了美国最严重的交通阻塞。
5 美国伯特利伍兹艺术中心举行了名为“60年代和伍德斯托克的故事”的展览,展示了1969年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照片、物品和多媒体展品。图中的大篷车是当年嬉皮士们旅行的最爱。他们习惯在车上绘满绚丽、迷幻的图案。
6 为期三天的音乐盛会终于在1969年8月15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5点7分开始了。黑文斯一直坚持演唱了三个小时,当他正在演唱事先准备的最后一首歌曲<自由>时,一架军用直升飞机运来了被拥堵在路上的其他歌手,他才得以下台休息。
7 摇滚史上最伟大的电吉他天才之一,吉米,亨德里克斯参加该音乐节,他演唱《The Star-Spangled Banner》的4分钟被誉为“1960年最伟大的瞬间”。
8 参加1969年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时,santana不过只是一支刚刚成立两三年的小乐队,如今他们已成为最成功的拉丁摇滚乐队。近几年,Santana与Michelle Branch合作的歌曲《The Game af Love》红遍全球,并被NBA选为宣传歌曲。
9 有一点遗憾的是,尽管伍德斯托克被称为最大的摇滚盛会,可当年的摇滚领军者——披头土乐队、滚石乐队和鲍勃·迪伦都因故没能参加。
10 导演Mich8e1 Wadleigh不计报酬地接下了纪录片《Woodstock 3 Days of Peace&Musk;1969》的任务,后来华纳公司将该片搬上了大荧幕,这部制作成本仅60万的影片单在美国就创造了5000万美元的票房,并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大奖。
11 开幕那晚下起了暴雨,之后的三个小时里,降雨量达到了五英寸,整个地方变成了一片泽国。将近50万人在暴雨中的帐篷里躲避,他们在黑夜中亮起了烛光。第二天,阳光终于在厚厚的云层上穿了一个洞,但泥巴已经有两英寸深,睡袋上也糊满了泥水。
12 在伍德斯托克音乐节40周年之际。人们又组织起了纪念音乐会,新一代的年轻人们汇聚在这里,享受音乐的狂欢派对。
13 泥泞是伍德斯托克的特色,在这里的乡村,乐迷们在泥浆里玩耍。
14 摇滚依然是音乐节不变的主题,各个乐队来到伍德斯托克进行摇滚朝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