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我讲了一节美术课,内容是《精美的瓷器》。为了能让学生设计出精美独特的图案,做到胸有成竹,我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前收集了很多瓷器资料,准备工作做得是相当充分。
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拿出自己的资料来与小组的同学进行展示汇报,看看谁的资料最系统、最独特。待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后,我说:“有哪位同学愿意到台上来与大家分享一下你搜集到的资料?”结果,一双双小手高举着图片、实物,争着抢着要发言。当时,首先映入我眼帘的便是那几本精美的画册和几个精致的瓷器,它们颜色鲜艳,图案精美,在孩子们晃动着的小手里格外显眼。于是,我便找了几个小朋友上台来介绍。他们绘声绘色地讲着,等他们介绍完了,全班同学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正想准备进行下一步的教学环节时,一个稚嫩的声音传来了:“老师我也有。”我巡视了一下,原来是坐在最南边的一个小男孩,双手捧着一个很旧、很粗糙,而且有很多裂痕的瓷碗,好像是破碎后又粘起来的,说完话他就捧着他的瓷碗站在座位上等待着我的提问。看着他脸上那迫不及待的样子,我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好,你来介绍吧。”那个小男孩满怀自信地说:“我的瓷碗上有一只美丽的大公鸡……虽然它很破旧了,但它真的很了不起……这是我太爷爷留下的遗物……我太爷爷……”我一看时间很紧,因为头脑中已经开始关注下一个教学环节了,所以也没有留心他说的话,让他讲了几句后也没等他说完,我便随意评价了一下他的瓷碗:“图案还不错,就是太粗糙了。”说完后,我就让他坐下,因为我当时觉得那个碗实在是没什么欣赏价值,并且和我们这节课的课题《精美的瓷器》还略有差距,让他给大家介绍,是出于我的教学本能,课堂中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当时的我因为更关注教学时间和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也就没有注意到那个孩子被我要求坐下后的表情。于是,一堂课很顺利地完成了,并且自我感觉很好。
下课时,我一边让学生收拾好自己的绘画用具和资料,一边环顾全班提示着学生小心保管好带来的实物瓷器,忽然我看见那个孩子用手捧着瓷碗不住地摸着,很失落的样子。于是我回想起课上的那一幕,我有些于心不忍,就绕过前面的座位走到他身边对他说:“课堂上时间太紧了,老师当时没让你讲完很抱歉,你还想说什么,现在还能给我讲讲吗?”孩子一听,来了兴致,大声说:“你看这个瓷碗,它曾经破碎了,后来是用小钉锔起来的,你看这里,这里,还有这里。”我这才仔细打量了这个碗,上面除了一眼可见的裂痕,的确有很多细小的铁钉,一看就有很多年头了,上面还有一个不太规则的窟窿。“这是古董吗?”我问。“不是,但它是我家的传家宝,本来应该陈列在博物馆里的。”他自豪地说。“有很多年了吧?”我摸着那只粗糙的碗又问了句。“它是我太爷爷留下的,他参加过解放战争,这只碗救了他一命,您看,这个窟窿就是子弹打的。要不是这只碗,子弹肯定会穿过我太爷爷的心脏,要了我太爷爷的命!”我的心一沉,没想到这样一只粗糙的碗,背后还隐藏着一个革命故事。我开始后悔了,课堂上应该让这个孩子把这只与众不同的“精美瓷器”介绍给大家,那样我的课堂将能提升一个新的高度,可惜我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于是我让全体学生安静下来,听这个孩子讲他太爷爷和这只碗的故事。孩子讲得绘声绘色,看来这个故事大人们不知给他讲了多少遍,他的脸上流露出无限自豪。同学们也听得入了神,以至于忘记了又上课的铃声。
多好的素材啊!这只粗糙破旧的瓷碗,因不寻常的经历而变成了最“精美”的一件瓷器,它破旧的背后,是一段英勇顽强的历史,它的裂纹,被鲜血染成最美丽的图案……
想不到我这节课最有价值的一部分,竟然出现在课间。
这节课久久地在我脑海中萦绕。当我静下心来反思,课堂上我忽略了那个孩子的感受,他把這样一只瓷碗拿来,就是想让同学们听到他的故事,关于这样特殊的一只碗的故事。这个故事能够让其他孩子了解到这只瓷碗背后的历史,那是这只碗的“特殊价值”。而当时的我只从课程环节的角度,从每件瓷器的外在工艺和纹饰方面来评价它,只看到事物的表面,只关注到课堂教学中重点、难点的落实与解决上的需求,差点就失去了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甚至差点就挫伤了一颗幼小的心灵。尽管这只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特例,但归根结底,还是我的教育意识存在问题,我太在意自己准备好的教学内容,太在意自己课前备好的教学环节及时间节点的把握,太在意自己对课堂完整性的认识。对课堂的生成没有做出足够的心理准备,没有做出更多的预设,对突发的课堂情景也没有做到灵活、智慧地处理,还好,这个精彩在课间补上了。
我想,每一节课的课前,孩子们积极投入、积极准备、积极参与的意识就是这节课的第一收获,他们认真且积极收集、整理到的课堂交流展示资料,就证明了他们的用心。他们的每一个素材都是精心挑选的,我们应该相信他们,重视他们,支持和鼓励他们,这样才能使教学更丰富多彩,更引人入胜。
编辑 孙玲娟
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拿出自己的资料来与小组的同学进行展示汇报,看看谁的资料最系统、最独特。待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后,我说:“有哪位同学愿意到台上来与大家分享一下你搜集到的资料?”结果,一双双小手高举着图片、实物,争着抢着要发言。当时,首先映入我眼帘的便是那几本精美的画册和几个精致的瓷器,它们颜色鲜艳,图案精美,在孩子们晃动着的小手里格外显眼。于是,我便找了几个小朋友上台来介绍。他们绘声绘色地讲着,等他们介绍完了,全班同学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正想准备进行下一步的教学环节时,一个稚嫩的声音传来了:“老师我也有。”我巡视了一下,原来是坐在最南边的一个小男孩,双手捧着一个很旧、很粗糙,而且有很多裂痕的瓷碗,好像是破碎后又粘起来的,说完话他就捧着他的瓷碗站在座位上等待着我的提问。看着他脸上那迫不及待的样子,我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好,你来介绍吧。”那个小男孩满怀自信地说:“我的瓷碗上有一只美丽的大公鸡……虽然它很破旧了,但它真的很了不起……这是我太爷爷留下的遗物……我太爷爷……”我一看时间很紧,因为头脑中已经开始关注下一个教学环节了,所以也没有留心他说的话,让他讲了几句后也没等他说完,我便随意评价了一下他的瓷碗:“图案还不错,就是太粗糙了。”说完后,我就让他坐下,因为我当时觉得那个碗实在是没什么欣赏价值,并且和我们这节课的课题《精美的瓷器》还略有差距,让他给大家介绍,是出于我的教学本能,课堂中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当时的我因为更关注教学时间和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也就没有注意到那个孩子被我要求坐下后的表情。于是,一堂课很顺利地完成了,并且自我感觉很好。
下课时,我一边让学生收拾好自己的绘画用具和资料,一边环顾全班提示着学生小心保管好带来的实物瓷器,忽然我看见那个孩子用手捧着瓷碗不住地摸着,很失落的样子。于是我回想起课上的那一幕,我有些于心不忍,就绕过前面的座位走到他身边对他说:“课堂上时间太紧了,老师当时没让你讲完很抱歉,你还想说什么,现在还能给我讲讲吗?”孩子一听,来了兴致,大声说:“你看这个瓷碗,它曾经破碎了,后来是用小钉锔起来的,你看这里,这里,还有这里。”我这才仔细打量了这个碗,上面除了一眼可见的裂痕,的确有很多细小的铁钉,一看就有很多年头了,上面还有一个不太规则的窟窿。“这是古董吗?”我问。“不是,但它是我家的传家宝,本来应该陈列在博物馆里的。”他自豪地说。“有很多年了吧?”我摸着那只粗糙的碗又问了句。“它是我太爷爷留下的,他参加过解放战争,这只碗救了他一命,您看,这个窟窿就是子弹打的。要不是这只碗,子弹肯定会穿过我太爷爷的心脏,要了我太爷爷的命!”我的心一沉,没想到这样一只粗糙的碗,背后还隐藏着一个革命故事。我开始后悔了,课堂上应该让这个孩子把这只与众不同的“精美瓷器”介绍给大家,那样我的课堂将能提升一个新的高度,可惜我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于是我让全体学生安静下来,听这个孩子讲他太爷爷和这只碗的故事。孩子讲得绘声绘色,看来这个故事大人们不知给他讲了多少遍,他的脸上流露出无限自豪。同学们也听得入了神,以至于忘记了又上课的铃声。
多好的素材啊!这只粗糙破旧的瓷碗,因不寻常的经历而变成了最“精美”的一件瓷器,它破旧的背后,是一段英勇顽强的历史,它的裂纹,被鲜血染成最美丽的图案……
想不到我这节课最有价值的一部分,竟然出现在课间。
这节课久久地在我脑海中萦绕。当我静下心来反思,课堂上我忽略了那个孩子的感受,他把這样一只瓷碗拿来,就是想让同学们听到他的故事,关于这样特殊的一只碗的故事。这个故事能够让其他孩子了解到这只瓷碗背后的历史,那是这只碗的“特殊价值”。而当时的我只从课程环节的角度,从每件瓷器的外在工艺和纹饰方面来评价它,只看到事物的表面,只关注到课堂教学中重点、难点的落实与解决上的需求,差点就失去了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甚至差点就挫伤了一颗幼小的心灵。尽管这只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特例,但归根结底,还是我的教育意识存在问题,我太在意自己准备好的教学内容,太在意自己课前备好的教学环节及时间节点的把握,太在意自己对课堂完整性的认识。对课堂的生成没有做出足够的心理准备,没有做出更多的预设,对突发的课堂情景也没有做到灵活、智慧地处理,还好,这个精彩在课间补上了。
我想,每一节课的课前,孩子们积极投入、积极准备、积极参与的意识就是这节课的第一收获,他们认真且积极收集、整理到的课堂交流展示资料,就证明了他们的用心。他们的每一个素材都是精心挑选的,我们应该相信他们,重视他们,支持和鼓励他们,这样才能使教学更丰富多彩,更引人入胜。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