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生活中的透镜”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zxjzxjzxjzxjzx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填空题
  1.如图1所示的四块玻璃制成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对透过的光线有____作用;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对透过的光线有:作用。
  2.____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叫作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有____个,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叫____,把光源放在凸透镜的____处,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会成为一束平行光线,如图2是某同学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桌面上得到一个亮点F,并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情况,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cm,
  3.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____镜,要得火,应把“艾”放在镜的____位置。
  4.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镜,照相时在底片上形成一个像,为了使远近不同的景物在底片上形成清晰的像,需要旋转镜头上的____(填“光圈”“快门”或“旋钮”),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拍摄远的景物时,需要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____(填“近”或“远”)一些。
  二、选择题
  5.如图3,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奶奶的老花眼镜、爷爷度数更深的老花眼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则奶奶的眼镜是图3中的( )。
  6.王同学想制作一个平行光源,班里的同学提出了以下的做法,你认为可行的是( )。
  A.选用凸透镜并把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B.选用凹透镜把灯泡放在焦点上
  C.选用凸透镜并把灯泡放在离凸透镜的焦点比较近的地方
  D.选用凸透镜并把灯泡放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
  7.以下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
  A.凹面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8.凸透镜可以成的像是( )。
  A.放大实像
  B.缩小实像
  C.虚像
  D.以上三种均可
  9.使用投影仪投影时,为了让屏幕上的像变大一些,正确的操作是( )。
  A.同时增大胶片和屏幕到镜头的距离
  B.同时减小胶片和屏幕到镜头的距离
  C.减小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同时增大屏幕到镜头的距离
  D.增大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同时减小屏幕到镜头的距离
  三、作图题
  10.完成如图4所示的各光路。
  11.根据射入透镜和从透镜射出的光线的传播方向,在图5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四、实验探究题
  12。小宇最喜爱的玩具是叔叔送给他的生日礼物。那是三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分别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现在小宇想要探究大小、形状相同的凸透镜的焦距与制作材料是否有关,请你帮助他设计这次探究的全过程,完成如下的工作:
  (1)这次探究所需要的器材有哪些?请你写出来。
  (2)请你写出探究的主要步骤。
  (3)请你设计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13.学完“生活中的透镜”后。了解到凸透镜既可成实像也可成虚像。小洛和小冰想研究一下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1)根据上课时做的小实验,他们猜测成实像和成虚像的条件可能与____到透镜光心的距离有关。
  (2)根据猜测,除了需要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之外,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
  (3)小洛记录的数据如表1所示。
  根据数据可以分析出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____,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除此之外,还可以发现距离为20cm是____像和____像的分界点。
  (4)小冰回家后,又用自己家中的凸透镜做了一次,数据如表2所示。
  小冰看了看这两组数据,为什么同样的距离,成的像不太一样呢?她仔细地想了想,这两次实验中,____发生了改变,导致成像情况发生了改变,这说明:成实像虚像的条件可能还与透镜的____有关。
  (参考答案见第42页)
  责任编辑:林洋
其他文献
把一块玻璃竖直放在桌上,我们通过玻璃可以清晰地看到前后都有一支“点燃’’的蜡烛,在玻璃后面“点燃”的蜡烛处放一个杯子,往杯中倒水,发现烛焰并不能被水熄灭,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认识这些奇妙的光现象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生活中,有人用眼睛看,更有人用耳朵“看”,因为声音能向我们传递很多信息呢!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能源问题目前是关注度非常高的一个话题,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在研究某些物理问题时。因为实验环境无法理想化。某些现象或结论将无法直接验证。例如,老师说“如果没有摩擦力,我们走路会……”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没有摩擦力的,所以,老师只能引领着你在头脑中进行“实验”。推理想象出在“没有摩擦力”的理想化环境中的实验现象和结论。这样的实验我们称为理想实验。  理想实验具有真实实验的特点。但又不是真实的实验。它同真实的实验是有区别的。真实的实验是一种实践活动。而理想实验则
小编有话说:  屠呦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女性。关于屠呦呦和青蒿素的故事在本刊2012年9月号《青蒿素与抗疟药》中曾有介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一看!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大村智以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屠呦呦的获奖成果是:她发现的青蒿素应用在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第50页的图2.4—9是一幅海市蜃楼的成因图(如图1)。夏天,在平静无风的海面上、在沙漠里、在炎热的柏油马路上,有时能看到美丽迷人的“蜃景”。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柯尔、理查得·斯莫利和英国科学家哈罗德,克罗特因发现碳元素的第三种存在形式C60(分子结构模型如图1),共同荣获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皇家科学院评委们说,他们的研究成就开创了一个新的化学分支,对于诸如天体化学、超导、材料化学和物理学等不同领域都具有重大意义。  1985年,三位科学家在一次太空碳分子实验中,偶然发现了碳元素的新结构即由60个以上碳原子组成的空心笼状,三位获奖者称
折叠问题是操作与运算相结合的问题,它可以产生许多美丽的图案.通过这类问题还可以探究图形存在的某些内在的规律,并进行有关计算.解决折叠问题的关键,是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弄清折叠前后哪些量变化了、哪些量没有变,弄清折叠前后哪些条件可以利用.本文将以中考题为例,谈谈平行四边形折叠问题的类型和解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平行四边形的折叠]    例1(2007年·长春)如图1,将平行四边形纸条ABC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科学家在真空中捕获到了不断出现和消失的光子,成功地将虚拟光子转变成真实光子,制成了可测量的光,首次观测到40多年前就曾被预言的动力学卡西米尔效应,即平行金属板在辐射场真空态中存在吸引力的现象,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
在医院里.我们经常会看到病人静脉输液生理盐水。医用生理盐水(如图1)的标签上都显示其浓度为0.9%,即医用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为什么生理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必须为0.9%呢?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