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关键期。而许多学生进入青春期后, 心理活动也开始从依赖性向独立性过渡, 从“自我朦胧” 向“自知之明” 过渡, 从幼稚向成熟过渡, 由此而产生了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的矛盾、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这些矛盾必然会给青少年带来困惑和烦恼。而这也是为人父母者最艰难的一段时期, 以往的教育方式这时不仅起不了作用, 还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感。“我不知道该和孩子说什么” 和“孩子不愿意听我说话” 是每个家长最头痛的问题。我作为家长, 同时又是教师, 对此问题与同事们多次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在此就如何消除和青春期孩子之间的心理隔阂, 增进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 谈自己的一点儿体会。
首先,家长老师要用和蔼的态度对待子女(学生),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正如一位13 岁男孩的父亲的述说: “儿子长成小大人了, 但我在心里仍把他当作小不点儿。儿子常常会有自己的想法,对我说的话感到不服气,于是我们时常发生争执。儿子常对他妈妈说我从不考虑他的感受,很伤他的自尊。后来,我在学校上家长课时受到启发: 我在和成年人交往时,往往能控制自己, 让自己保持和蔼的态度,为什么不能以这种方式对待孩子呢?后来,当我平心静气地和儿子谈话时,儿子明显感到我像变了一个人, 他很感动。后来,我们从未发生争执, 我俩几乎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其次,要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使孩子与家长心心相印。父母对于孩子的言行嗤之以鼻,会极大地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如果孩子发现成年人能平等对待自己, 尊重自己, 他“回报” 的可能就是尊重父母和老师, 并严格要求自己。尊重孩子, 就應该把孩子看成是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活生生的人, 把孩子看成积极地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 尊重孩子就应该对孩子采取平等的方式, 不能因为孩子经常犯错而不尊重他们。理解和尊重孩子要承认孩子的个性, 承认此孩子非彼孩子(尤其不能把孩子的缺点和别的孩子的优点作比较, 这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要承认孩子是会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把目光放在孩子的优点上, 孩子犯错了, 父母要做真诚的忠告者, 而不是严厉的裁判者或惩罚者。让孩子轻轻松松地学习、快快乐乐地生活, 这更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 也有利于师长消除与他们的心理隔阂, 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
如一位14 岁女孩的母亲所说: “我女儿性格开朗、活泼好动, 就是经常和我们顶嘴。其实, 孩子慢慢长大了,很清楚自己要什么。我老把女儿看成不懂事的小孩子, 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于是, 我主动同她讲些单位、社区里的事情, 还有家里的一些事情, 能和她商量的都征求她的意见, 把她当成一个成年人看待。从那以后, 女儿明显感到我们对她的重视, 从她的脸上看得出来, 她有了以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不知不觉中, 女儿渐渐把学校的事情告诉我们了。最让我高兴的是, 有一次, 她告诉我她心中的小秘密: 有男生给她写约会信。要在以前, 她是绝对不会告诉我这些的。我真的很高兴, 女儿同我们的心贴近了。”
最后, 要运用好方法, 特别是注意变换一种表达方式,更能增进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情感, 加强沟通和理解。一位14 岁父亲说: “我女儿上初中后越来越任性、孤僻。我发现这既是孩子进入青春期的‘通病’, 也是我们溺爱她的后果。当我们采取措施补救时, 碰到的问题还真不少。一天晚上, 女儿说要去同学家给同学过生日, 同学家很远,我劝她不要去, 明天补上生日礼物也一样。但是女儿仍偷偷地去了。第二天, 我给女儿写了一封信, 信中希望她能够理解家长的种种苦衷和担心, 也在信中对女儿说, 我们所做的一切, 都是希望她能健康而安全地成长。后来, 女儿也没有提过这封信的事, 只是性格变得活泼、外向多了,偶尔也会用写信的方式讲讲她对家庭和学校的看法、意见等。坚持了一段时间, 我们和女儿的心理距离拉近了许多。”
像这样, 当有些事情父母无法说出口的时候, 或者与孩子冲突升级时, 父母给孩子写信交流, 能表达出父母心中对孩子最真挚的情意, 孩子在读信的时候也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父母对他的关爱。此外, 周末开个谈心会, 全家相互谈谈自己这一周哪做得好, 哪做得不好, 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大家相互关心、相互信任, 共同进步。还可以通过家庭庆祝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维系整个家庭的感情, 使家庭成员感到亲情融融, 这更有利于消除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隔阂, 使其敞开心扉。
我们作为教师, 特别是思想品德教师, 更应该注意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问题, 并给予正确引导, 帮助其达到身心的健康和谐。做到“明之以理、融之以情、适之以度、留之以余”, 有利于及时消除师生之间的某些误解、隔阂, 建立牢不可破的师生情感, 让学生形成愉悦的学习心境。
面对多元化的世界形势,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只有家长、老师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尊重和理解, 他们才愿意向家长、老师敞开心扉, 从而在亲子之间、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 促进学生(孩子) 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宋建文. 解放学生.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0.
[2] 王文湛. 家长手册. 西藏人民出版社, 2009.77
首先,家长老师要用和蔼的态度对待子女(学生),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正如一位13 岁男孩的父亲的述说: “儿子长成小大人了, 但我在心里仍把他当作小不点儿。儿子常常会有自己的想法,对我说的话感到不服气,于是我们时常发生争执。儿子常对他妈妈说我从不考虑他的感受,很伤他的自尊。后来,我在学校上家长课时受到启发: 我在和成年人交往时,往往能控制自己, 让自己保持和蔼的态度,为什么不能以这种方式对待孩子呢?后来,当我平心静气地和儿子谈话时,儿子明显感到我像变了一个人, 他很感动。后来,我们从未发生争执, 我俩几乎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其次,要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使孩子与家长心心相印。父母对于孩子的言行嗤之以鼻,会极大地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如果孩子发现成年人能平等对待自己, 尊重自己, 他“回报” 的可能就是尊重父母和老师, 并严格要求自己。尊重孩子, 就應该把孩子看成是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活生生的人, 把孩子看成积极地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 尊重孩子就应该对孩子采取平等的方式, 不能因为孩子经常犯错而不尊重他们。理解和尊重孩子要承认孩子的个性, 承认此孩子非彼孩子(尤其不能把孩子的缺点和别的孩子的优点作比较, 这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要承认孩子是会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把目光放在孩子的优点上, 孩子犯错了, 父母要做真诚的忠告者, 而不是严厉的裁判者或惩罚者。让孩子轻轻松松地学习、快快乐乐地生活, 这更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 也有利于师长消除与他们的心理隔阂, 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
如一位14 岁女孩的母亲所说: “我女儿性格开朗、活泼好动, 就是经常和我们顶嘴。其实, 孩子慢慢长大了,很清楚自己要什么。我老把女儿看成不懂事的小孩子, 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于是, 我主动同她讲些单位、社区里的事情, 还有家里的一些事情, 能和她商量的都征求她的意见, 把她当成一个成年人看待。从那以后, 女儿明显感到我们对她的重视, 从她的脸上看得出来, 她有了以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不知不觉中, 女儿渐渐把学校的事情告诉我们了。最让我高兴的是, 有一次, 她告诉我她心中的小秘密: 有男生给她写约会信。要在以前, 她是绝对不会告诉我这些的。我真的很高兴, 女儿同我们的心贴近了。”
最后, 要运用好方法, 特别是注意变换一种表达方式,更能增进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情感, 加强沟通和理解。一位14 岁父亲说: “我女儿上初中后越来越任性、孤僻。我发现这既是孩子进入青春期的‘通病’, 也是我们溺爱她的后果。当我们采取措施补救时, 碰到的问题还真不少。一天晚上, 女儿说要去同学家给同学过生日, 同学家很远,我劝她不要去, 明天补上生日礼物也一样。但是女儿仍偷偷地去了。第二天, 我给女儿写了一封信, 信中希望她能够理解家长的种种苦衷和担心, 也在信中对女儿说, 我们所做的一切, 都是希望她能健康而安全地成长。后来, 女儿也没有提过这封信的事, 只是性格变得活泼、外向多了,偶尔也会用写信的方式讲讲她对家庭和学校的看法、意见等。坚持了一段时间, 我们和女儿的心理距离拉近了许多。”
像这样, 当有些事情父母无法说出口的时候, 或者与孩子冲突升级时, 父母给孩子写信交流, 能表达出父母心中对孩子最真挚的情意, 孩子在读信的时候也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父母对他的关爱。此外, 周末开个谈心会, 全家相互谈谈自己这一周哪做得好, 哪做得不好, 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大家相互关心、相互信任, 共同进步。还可以通过家庭庆祝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维系整个家庭的感情, 使家庭成员感到亲情融融, 这更有利于消除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隔阂, 使其敞开心扉。
我们作为教师, 特别是思想品德教师, 更应该注意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问题, 并给予正确引导, 帮助其达到身心的健康和谐。做到“明之以理、融之以情、适之以度、留之以余”, 有利于及时消除师生之间的某些误解、隔阂, 建立牢不可破的师生情感, 让学生形成愉悦的学习心境。
面对多元化的世界形势,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只有家长、老师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尊重和理解, 他们才愿意向家长、老师敞开心扉, 从而在亲子之间、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 促进学生(孩子) 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宋建文. 解放学生.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0.
[2] 王文湛. 家长手册. 西藏人民出版社, 200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