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斯腾伯格提出的成功智力理论认为成功智力就是用以达成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成功智力理论对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对我国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成功智力 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35-02
成功智力理论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斯腾伯格(R.J.Sternberg)在对传统的IQ测试大加批驳的基础上于1996年提出的。成功智力理论提出后,对美国乃至世界的教育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功智力理论对我国的传统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学习这一理论,有利于我们从理论的层面深刻、准确地把握我国新课改的理念,也有助于我们从实践层面推进课堂教学的完善。
一、成功智力理论的内涵
在斯腾伯格提出成功智力理论之前,我们所了解的智力只涉及了内涵宽广,结构复杂的智力中的极小一部分,也是非常不重要的一部分,斯腾伯格称之为“呆滞的智力”。 [1]事实上,在现实世界中真正起作用的不是凝固不变的智力,而是成功智力。
所谓成功智力,在斯腾伯格看来,就是“用以达成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能导致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2]斯腾伯格认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analytical intelligence)、创造性智力(creative intelligence)和实践性智力(practical intelligence)三个方面,或者说,它们是彼此相联系的三个关键所在。分析性智力用来解决问题和判定思维成果的质量,创造性智力可以帮助我们从一开始就形成好的问题和想法,实践性智力则可将思想及其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实施。[3]
二、成功智力理论对传统中小学课堂教学提出挑战
1.对教学目标提出挑战
对教学目标的分类,一般采用布鲁姆的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的三分法。成功智力的教学立足于一个全新的视角,区分出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三个目标领域,旨在促进学生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的协调和平衡发展。这种分类方法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的重新整合和拓展。在成功智力的教学目标中,情感领域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领域,而是渗透于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三个领域之中。[4]
2.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挑战
传统的课堂教学看重的仅仅是分析性能力,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让学生死记硬背,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仅仅是被动接受、记忆书本知识的过程。成功智力理论更强调创造性能力和实践性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教学应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训练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教学评价提出挑战
我国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过分重视考试成绩,把考试和评价等同起来,把复杂的评价简单化。这种以选拔和甄别为目的的评价是一种单一的评价模式,是一种注重量化的评价,明显的特点就是严格的选拔性,其弊端表现出来就是以一把尺子评价一切,以一个目标要求所有的学生。但正如成功智力所言,学业智力并不是智力的全部,学生的智力是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
三、成功智力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1.了解学生的智力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依据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智力,首先在于作为榜样的教师要有创造性,在于教师有创造性的思维和做法。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科研活动,教师都应表现出一些有价值的想法和做法,给学生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作业,允许他们大胆设想,教给他们一些创造技能;其次,给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环境;最后,要激发学生创造的动机。
2.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成功智力理论认为,个人成功智力的发展,特别是实践性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包括了大量个体缄默知识和技能的参与。因此,要想发展学生的成功智力,尤其是实践性智力,就必须在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质量的同时,重视具有“学徒制”形式的实践教学。[5]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应仅仅流于形式,走过场,而是要把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建立良好的教学评价体系
现行的考试科目设置、考试内容及考试方法的选择,基本上体现以“学业性智力”为中心的人才评价制度,而对于“成功智力”中的实践性智力和创造性智力则不够重视。事实上,传统评价方式是静态的一次性操作方式,不利于将评价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尤其忽略了对学生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形成过程的考查。因此,教学评价必须多元化。采用学业评价、日常行为评价、活动产品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多种方法并举的多元评价方式,使教学评价激发学生成功智力的训练,从而更有效的推进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2][3]R.J.斯腾伯格著.吴国宏,钱文译.成功智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11,12
[4]唐芳贵.成功智力与教学改革[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2):22-24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全书课题组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4):930
【关键词】成功智力 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35-02
成功智力理论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斯腾伯格(R.J.Sternberg)在对传统的IQ测试大加批驳的基础上于1996年提出的。成功智力理论提出后,对美国乃至世界的教育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功智力理论对我国的传统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学习这一理论,有利于我们从理论的层面深刻、准确地把握我国新课改的理念,也有助于我们从实践层面推进课堂教学的完善。
一、成功智力理论的内涵
在斯腾伯格提出成功智力理论之前,我们所了解的智力只涉及了内涵宽广,结构复杂的智力中的极小一部分,也是非常不重要的一部分,斯腾伯格称之为“呆滞的智力”。 [1]事实上,在现实世界中真正起作用的不是凝固不变的智力,而是成功智力。
所谓成功智力,在斯腾伯格看来,就是“用以达成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能导致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2]斯腾伯格认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analytical intelligence)、创造性智力(creative intelligence)和实践性智力(practical intelligence)三个方面,或者说,它们是彼此相联系的三个关键所在。分析性智力用来解决问题和判定思维成果的质量,创造性智力可以帮助我们从一开始就形成好的问题和想法,实践性智力则可将思想及其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实施。[3]
二、成功智力理论对传统中小学课堂教学提出挑战
1.对教学目标提出挑战
对教学目标的分类,一般采用布鲁姆的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的三分法。成功智力的教学立足于一个全新的视角,区分出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三个目标领域,旨在促进学生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的协调和平衡发展。这种分类方法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的重新整合和拓展。在成功智力的教学目标中,情感领域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领域,而是渗透于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三个领域之中。[4]
2.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挑战
传统的课堂教学看重的仅仅是分析性能力,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让学生死记硬背,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仅仅是被动接受、记忆书本知识的过程。成功智力理论更强调创造性能力和实践性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教学应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训练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教学评价提出挑战
我国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过分重视考试成绩,把考试和评价等同起来,把复杂的评价简单化。这种以选拔和甄别为目的的评价是一种单一的评价模式,是一种注重量化的评价,明显的特点就是严格的选拔性,其弊端表现出来就是以一把尺子评价一切,以一个目标要求所有的学生。但正如成功智力所言,学业智力并不是智力的全部,学生的智力是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
三、成功智力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1.了解学生的智力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依据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智力,首先在于作为榜样的教师要有创造性,在于教师有创造性的思维和做法。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科研活动,教师都应表现出一些有价值的想法和做法,给学生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作业,允许他们大胆设想,教给他们一些创造技能;其次,给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环境;最后,要激发学生创造的动机。
2.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成功智力理论认为,个人成功智力的发展,特别是实践性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包括了大量个体缄默知识和技能的参与。因此,要想发展学生的成功智力,尤其是实践性智力,就必须在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质量的同时,重视具有“学徒制”形式的实践教学。[5]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应仅仅流于形式,走过场,而是要把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建立良好的教学评价体系
现行的考试科目设置、考试内容及考试方法的选择,基本上体现以“学业性智力”为中心的人才评价制度,而对于“成功智力”中的实践性智力和创造性智力则不够重视。事实上,传统评价方式是静态的一次性操作方式,不利于将评价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尤其忽略了对学生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形成过程的考查。因此,教学评价必须多元化。采用学业评价、日常行为评价、活动产品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多种方法并举的多元评价方式,使教学评价激发学生成功智力的训练,从而更有效的推进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2][3]R.J.斯腾伯格著.吴国宏,钱文译.成功智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11,12
[4]唐芳贵.成功智力与教学改革[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2):22-24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全书课题组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