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物“圈”

来源 :早期教育(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u2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離中秋节还有几天,小兔子们都翘首企盼节日快快到来。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在外工作的爸爸会回来过节,另一个是爸爸答应要送给每人一个礼物。

  “是啊,爸爸,你怎么不送个礼物圈给自己?”兔姐姐和兔弟弟都觉得遗憾起来。 “谁说我没有礼物了?你们不是送了好几个礼物圈给我吗?”
  “在哪呢?我们怎么不知道呢?” 小兔子们都奇怪地叫起来。
其他文献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体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阅读教学应把自主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呢?  一、多元品读,发展个性  实现个性化阅读,需要教师具有个性化的教学艺术,以此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读出自己的理解和风格
寓言作为文学形式之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言说某个道理或教训。“寓”即有所寄托,“言”即寄托的话,合起来即为寓言。“寓”与“言”的关系是神与形的关系,“言”是载体,“寓”是目的。寓言的这一特征决定了教学应该在感知语言形象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寓意,教学的预设和生成应该以揭示寓意为目的。  一、寓言教学错位分析  在寓言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各种教学错位的现象,有的形象与寓意背离,南辕北辙;有的形象感知模糊,无法
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当前虽然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对话的重要性,但由于认识的局限,对其作用理解不深,导致课堂教学中呈现一种虚浮与无效的现象,而学生对文本理解仍停留在浅层次上。这种对话是形而上学的。笔者以《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教学为例,进行如下分析与思考。  【教学片段】  师:雅鲁藏布大峡谷具体在什么地方?  生:在青藏高原。  师:那青藏高原还有一个别
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字能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这些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字就可以称之为“印象文字”。印象文字是低年级学生主动识字、动脑识字的切点。在识字教学中,教者如能以此为教学生字的起点,不仅能使学生乐于识字、主动识字,还能实现文字向词语、句子的有效迁移。  一、分析:“印象文字”形成的问题因素  学生对于“印象文字”的选择既有集体的重叠,又有明显的个性流露。为什么学生会选择这个字而不是
面膜  豆豆:妈妈,你为什么把白白的纸头贴脸上啊?  豆妈:这是面膜,女孩子用的东西。  豆豆:为什么要用这个呀?  豆妈:用了这个,妈妈才会变得漂亮呀!  豆豆:妈妈,你别用了。  豆妈:为什么呀?  豆豆:你已经很漂亮了呀!  上海市宝山区红星幼儿园  幼儿:肖智杰口述 妈妈:左琳记录  女士优先  女儿:妈妈,什么是女士优先?  妈妈:女士优先就是男士要让着女士,很多事情先让女士来。  女儿
呆呆鸭想要一辆红色的玩具车。但是妈妈不想买。  “你可以读读故事书。”妈妈建议他。  呆呆鸭不想读什么故事书,他只想要玩具车。  呆呆鸭去书房找爸爸。  “我小的时候,我的妈妈也不会总给我买玩具。”爸爸说。  “不过,我会找一个会魔法的朋友来帮忙。”爸爸又说。  “一个会魔法的朋友?”呆呆鸭瞪大了眼睛。  爸爸清了清嗓子,继续说:“这个会魔法的朋友是一个爱听故事的书架。如果你给它读好听的故事,它就
近来,职业教育身处产业转型、技術升级、教育变革、理念更新的大时代,着力于类型确立、体系建设、内涵丰厚、质量提升的大事件,利好政策、举措、模式层出不穷,职教人备受鼓舞之余,更需要关注如何让宏大叙事落实为微观红利的转化操作问题。在这个具体实践过程中,职校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专业水平成为关键制约因素,对改革举措的最终成效具有决定性作用,探索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和效益成为当务之急。本期专题刊出对于
您带孩子去過儿童剧场或是在电视上看過儿童剧表演吗?你看到孩子当时是什么表情吗?您是否发现孩子们眼中闪過的光亮?对,没错,孩子对于这种艺术形式的喜爱总是超出成人的想象,因为戏剧除了为孩子提供美的享受之外,还为孩子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思考的源泉。而我们在剧院里看到的儿童剧表演是戏剧成品,孩子并不能亲自参与其中,对于角色的理解短暂而又仅仅停留在表面。如何将这种孩子喜爱同时又富有教育意义和趣味性的活动搬回
小鸡捉迷藏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请你帮助鸡妈妈找找看,小鸡们都躲在哪里呢?
俗话说:“画山画水难画人,描风描景难描心。”可见把人物写“活”是何其难。小学阶段的教材会经常涉及到写人的作文,到了五六年级,也许是因为学生以前写多了这类作文,难免会出现“新瓶装老酒”“换汤不换药”等情况。笔者以“我最喜欢或崇拜的人”教学为例,从学生的作文入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用“逆推分析”的方法,对这一节课 “怎么教”进行“把脉”。  【教学案例】  一、交流素材,确定主题  师:你喜欢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