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教学指的是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其中,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所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使整个教学过程中各要素都得到有效发挥、各要素间得到优化组合,从而加深学生的学习知识。如何做好有效教学工作,加大课堂效率的提升呢?
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师需要提高,需要学习,需要加快专业化进程。因此,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采取参加职后培训、院校研修和自主学习等多种途径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以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在校本研修中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这需要指出的是在目标确定上要转变更新固有观念,重视学生学习的情感培养、态度转变和学生价值观教育,注意调整教学方式与内容的统一。注重加强学生主动性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持久热情。合理筛选教学内容,要“用教材教”,对教材作出准确的分类,在此基础上对教材知识梳理,进行适合自己学生的加工与改造。需要注意的是“教教材”不等于不钻研教材、不把握教材的编写目的。把主要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与自己所想传授的内容加以融合。高效的课堂是需要教师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通俗点说,就是我们教师在备课之前必须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的“底子”。要吃透教材,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对课堂教学有良好的掌控,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共同探讨,使课堂教学变得活跃。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学生有足够的热情来学习,就一直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姿态。、如今,中国社会的教育制度是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学习语文的重要关键。只有使学生对初中语文产生兴趣,才能让学生能够驾驭语文知识,成为语文的主人。综上,教师就必须不断改善教学策略,提高初中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兴趣。例如,根据初中生对网络信息的不断认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小说的特点,引导学生阅览世界名著,让学生在阅览名著的过程中体会语文生活。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在多媒体技术来增加教学趣味性;以《苏州园林》为例,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的学习相对枯燥,学生大多不感兴趣,况且对于一个偏远小县城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去过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美景也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了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有一句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见苏州之美;还有一句谚语“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足见苏州园林之美。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苏州园林,领略它的美景。然后播放苏州园林风光图片,学生群情激奋,边看边发出一阵阵惊呼:“真美啊!”于是我因势利导,让他们以“苏州园林真美,美在―”来说感受,学生情绪激动,踊跃发言,为下面的授课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优化教学过程,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1.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消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教育是一项不断开发的活动,教师必须要迎合时代的发展,摒弃不好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要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优化教学过程——有效提问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就是通过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启发学生自省,从而引起学生的活动。而现实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多半是老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所以,教师必须优化教学过程,做好提问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效提问的问题要深度适宜。如鲁迅的《风筝》是一篇发人深省的散文,文中写到的温馨的手足情,玩具对儿童的重要启蒙作用等内容,学生都不难理解,而文中蕴含的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麻木状况的思考,却是学生难以把握和理解的。处理教材时,教师先从浅处提出问:“我们看见风筝时都会感到高兴、快乐,但作者从小就不喜欢风筝,在他成人后看见风筝,内心涌起的情感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读书,略做思考,便得出结论:“我们是高兴、快乐,他却是惊异、悲哀。”老师接着问:“他为什么惊异呢?他悲哀的又是什么呢?”教师一边引导学生读书,一边梳理鲁迅“悲哀”的原因,教师由浅入深,一步步追问,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在故乡放风筝的时节,我干着虐杀兄弟精神的事,在那个封建教育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年代里,精神‘虐杀’者到处都有。被‘虐杀’的绝不仅仅是小弟一人的精神,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众多语文教育者关心的问题。它兼顾知识传授、情感交流、智慧培养和个性塑造的,是全面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有效课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成绩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曾敬.初中語文综合性学习现状调查与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8
[2]李光华.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2011(01)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使整个教学过程中各要素都得到有效发挥、各要素间得到优化组合,从而加深学生的学习知识。如何做好有效教学工作,加大课堂效率的提升呢?
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师需要提高,需要学习,需要加快专业化进程。因此,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采取参加职后培训、院校研修和自主学习等多种途径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以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在校本研修中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这需要指出的是在目标确定上要转变更新固有观念,重视学生学习的情感培养、态度转变和学生价值观教育,注意调整教学方式与内容的统一。注重加强学生主动性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持久热情。合理筛选教学内容,要“用教材教”,对教材作出准确的分类,在此基础上对教材知识梳理,进行适合自己学生的加工与改造。需要注意的是“教教材”不等于不钻研教材、不把握教材的编写目的。把主要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与自己所想传授的内容加以融合。高效的课堂是需要教师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通俗点说,就是我们教师在备课之前必须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的“底子”。要吃透教材,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对课堂教学有良好的掌控,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共同探讨,使课堂教学变得活跃。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学生有足够的热情来学习,就一直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姿态。、如今,中国社会的教育制度是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学习语文的重要关键。只有使学生对初中语文产生兴趣,才能让学生能够驾驭语文知识,成为语文的主人。综上,教师就必须不断改善教学策略,提高初中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兴趣。例如,根据初中生对网络信息的不断认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小说的特点,引导学生阅览世界名著,让学生在阅览名著的过程中体会语文生活。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在多媒体技术来增加教学趣味性;以《苏州园林》为例,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的学习相对枯燥,学生大多不感兴趣,况且对于一个偏远小县城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去过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美景也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了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有一句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见苏州之美;还有一句谚语“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足见苏州园林之美。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苏州园林,领略它的美景。然后播放苏州园林风光图片,学生群情激奋,边看边发出一阵阵惊呼:“真美啊!”于是我因势利导,让他们以“苏州园林真美,美在―”来说感受,学生情绪激动,踊跃发言,为下面的授课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优化教学过程,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1.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消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教育是一项不断开发的活动,教师必须要迎合时代的发展,摒弃不好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要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优化教学过程——有效提问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就是通过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启发学生自省,从而引起学生的活动。而现实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多半是老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所以,教师必须优化教学过程,做好提问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效提问的问题要深度适宜。如鲁迅的《风筝》是一篇发人深省的散文,文中写到的温馨的手足情,玩具对儿童的重要启蒙作用等内容,学生都不难理解,而文中蕴含的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麻木状况的思考,却是学生难以把握和理解的。处理教材时,教师先从浅处提出问:“我们看见风筝时都会感到高兴、快乐,但作者从小就不喜欢风筝,在他成人后看见风筝,内心涌起的情感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读书,略做思考,便得出结论:“我们是高兴、快乐,他却是惊异、悲哀。”老师接着问:“他为什么惊异呢?他悲哀的又是什么呢?”教师一边引导学生读书,一边梳理鲁迅“悲哀”的原因,教师由浅入深,一步步追问,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在故乡放风筝的时节,我干着虐杀兄弟精神的事,在那个封建教育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年代里,精神‘虐杀’者到处都有。被‘虐杀’的绝不仅仅是小弟一人的精神,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众多语文教育者关心的问题。它兼顾知识传授、情感交流、智慧培养和个性塑造的,是全面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有效课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成绩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曾敬.初中語文综合性学习现状调查与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8
[2]李光华.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