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园地处彝族自治县,入园的幼儿85%以上是彝族幼儿,彝族幼儿入园后,面临的不仅是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改变,同时也面临着语言环境的改变,孩子在初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由于与家人分离,心理上会产生焦虑情绪,加之语言上的不通阻碍了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理解和交往,幼儿会表现出害怕、退缩、冷淡、被动、自卑等不自信的反应,教师如果不重视幼儿自信心的培养,长期下去会使许多幼儿变得胆小、懦弱、缺乏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应对每件事情所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质,是走向成功的起点,是经过后天的努力培养所得的。因此从幼儿一入园起就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充满自信地走向未来,是我们幼儿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和任务。
怎样培养彝族幼儿的自信心呢?在教学中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了解本班幼儿的自信心状况,对缺乏自信心的幼儿多加关注
每个幼儿由于教育环境不同,他们的性格、能力、智力等方面也是各不相同的,有些孩子会因为未及时得到家人的正确引导,而导致自信心不足,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教师首先要多观察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各种表现情况、性格特点、情绪等,如:幼儿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活泼,抑或是害怕、被动、彝族幼儿对汉语的理解能力、会话能力等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教师对幼儿的自信心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适时适宜的关注、鼓励幼儿,对缺乏自信心的幼儿要有针对性的引导,一步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二、帮助幼儿过语言关,使幼儿首先建立与人交往的自信心
在一日活动中,常常是教师或者身边的幼儿讲了什么,不懂汉话的幼儿都会很茫然的看着,无动于衷,因为他们根本就理解不了说的是什么意思,也就没有要和小朋友交往的积极性,有个别彝族幼儿甚至每天都是一个人默默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跟其他小朋友说话、玩耍、游戏,独来独往。要培养彝族幼儿与人交往的自信心,教师必须从培养他们的汉语表达能力入手,使幼儿能听、会说汉语,他们才能在各种活动中无障碍的与教师、同伴、小朋友交流,才能充满信心地愉快地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体验和同伴共处的乐趣、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三、以正面、积极的情绪去影响幼儿,对孩子给予更多的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
幼儿期正是幼儿个性最初的形成时期,幼儿自我意识还未发展起来,缺乏自我评判的能力,必须从老师和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中才能认识自己,但这种评价也是处在对老师的评价依赖之中的,也就是说幼儿的独立评价能力还很差,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对自己的认识,教师的言行对幼儿自信心的树立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抚摸、点头、一个善意的微笑、肯定的目光、亲切慈祥的安慰的话语,都会使幼儿感到安全、舒心、快乐、满足;教师的冷漠、忽视、拒绝会给幼儿带来恐惧和不安全感。因此,我们不能以简单、粗暴、命令、指责、严厉的态度对待幼儿,不能使用“你真笨、你什么都不行、你听得懂话不?你看你做得是什么啊?……”等等带有打击幼儿自尊心的定性的语言指责和呵斥幼儿,而应该全心关心孩子、理解孩子、爱护孩子,称赞幼儿的每一次点点滴滴的进步、欣赏幼儿通过努力取得的小成功、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身的感受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接纳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特别要关注胆小、懦弱,表现退缩、冷淡、被动、自卑的幼儿,以教师的爱心、耐心、细心去呵护、鼓励他们,真正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这个集体中得到温暖、安全、愉快、轻松、自由,幼儿也会在老师信任的目光下、支持的话语中,重新树立起自信。
四、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自信心发展的环境。
这里的环境侧重于心理环境,为幼儿创设一种自然和谐的气氛。同时教师要处处以尊重幼儿、爱护幼儿为前提,让幼儿处于一个平等的环境中,这将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1、注重实践,因材施教,激发其自信心
自信心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因此幼儿无论在家或在幼儿园,我们都应该为其创设一些自我锻炼的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平时,要多给孩子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如:在语言区开展“我做什么最棒”的活动,让幼儿互相交流,向同伴介绍自己喜欢做什么,做什么最好,内容包括学习、生活两个方面。该活动不但使幼儿明确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更激发了幼儿的自信,使幼儿懂得取长补短的道理。在注重实践的同时,我们还应注重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如:在折纸活动中,对待能力差的幼儿,教师可以先折出印痕来;对待能力一般的幼儿,只需在难点上加以指导;对待能力强的幼儿,可先引导看示意图学习折纸。这样,在活动中,教师针对不同的幼儿给予不同的要求,并经过幼儿自身的努力,幼儿都完成了任务,看到自己的能力及作品。
2、体验成功,表扬鼓励,增强其自信心
幼儿的心理特点是,希望在完成每一件事以后能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赏,在愉悦中建立自己的自信,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故肯定、鼓励和赏识孩子,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孩子获得成功感,促使他努力进取,争当好孩子。当然肯定、鼓励和赏识孩子,也要把握好赏识教育的时机,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当孩子遇上失败时,当孩子不敢尝试新事物、缺乏信心时,当孩子在做一件似乎不可能做好的事时,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给他们一个拥抱,给他们一个微笑,给他们一个肯定、赞许的眼神,告诉他:“你行,我相信你……”、“做错了没关系,再重新做就是,你能行的…….”这样孩子做什么事都将会充满自信。
如:每天给幼儿一个成功感。其实,孩子的成功感很容易得到满足,每天跟他说一句话,给他一个微笑,奖一朵小红花或是幼儿喜欢的卡通图片......,孩子的心里就满足了,就有了成功感,自信心也得到发展。
在折纸课上,色聪小朋友很快学会了折风琴,折了一个并不漂亮的风琴,一直低着头难过,我发现后轻轻的走过去对他说:“你这么快就学会了,老师很高兴,再折一个好吗?”不一会儿,风琴折好了,并且比第一个好多了,孩子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教师适时给予幼儿表扬和鼓励时要注意一点:那就是不要滥用鼓励和表扬,这会使孩子感到你不真诚,对他期望过低。给予的表扬要与孩子付出的努力相一致,根据孩子的具体行为,在表扬的程度上要予以区分,不能任何时候都对孩子说:“好极了!”或“太棒了!”同时,多用具体、准确的描述,少用笼统含糊的语言,如“我看到你已经学会了系鞋带,真不错。”这比笼统地说“真不错”要好。在表扬幼儿的时候,注意比较他的过去和现在,如“你的这幅画色彩很漂亮,比上个星期画的好多了。”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
五、针对幼儿实际情况确定目标、制定矫正措施,有针对性的进行自信心的培养
观察幼儿在园时参加活动的情况,会发现个别幼儿特别没有自信心,在组织全体幼儿户外游戏或是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时,他们的表现或是胆怯、或是害怕、或是退缩,不会主动跟小朋友交往、不会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融入不到集体生活中来,但眼神里却对小朋友们参与活动的热乎劲表现出羡慕和向往。对这些个别的幼儿,教师应该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在家时的表现,与本班教师、家长达成共识,制定出目标、措施,一日活动中多注意这些幼儿的表现,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家园合力,逐步改变幼儿的自卑、焦虑、敏感的性格,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六、家园联系,共同配合,对家长提出具体要求
幼儿缺乏自信心,过分自卑,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教育、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家园配合、协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要经常与家长们(特别是那些缺乏自信幼儿的父母)取得联系,了解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及时针对问题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如:在与家长交流的时候,教师了解到,很多彝族家长在孩子回到家后,就用彝语跟孩子交流、说话,这使得教师在幼儿园所做的语言教育方面的努力变得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非常不利于幼儿学习汉语,因此教师与家长沟通,对家长提出要求,请家长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带幼儿外出玩耍时,有意识的坚持用汉语和幼儿说话,有了幼儿园和家庭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彝族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更见成效。
总之,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爱护尊重每一个幼儿,肯定幼儿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在对幼儿评价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可能多地积极评价幼儿。同时要给孩子锻炼和发展的空间,鼓励、尊重幼儿,使他们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
怎样培养彝族幼儿的自信心呢?在教学中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了解本班幼儿的自信心状况,对缺乏自信心的幼儿多加关注
每个幼儿由于教育环境不同,他们的性格、能力、智力等方面也是各不相同的,有些孩子会因为未及时得到家人的正确引导,而导致自信心不足,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教师首先要多观察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各种表现情况、性格特点、情绪等,如:幼儿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活泼,抑或是害怕、被动、彝族幼儿对汉语的理解能力、会话能力等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教师对幼儿的自信心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适时适宜的关注、鼓励幼儿,对缺乏自信心的幼儿要有针对性的引导,一步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二、帮助幼儿过语言关,使幼儿首先建立与人交往的自信心
在一日活动中,常常是教师或者身边的幼儿讲了什么,不懂汉话的幼儿都会很茫然的看着,无动于衷,因为他们根本就理解不了说的是什么意思,也就没有要和小朋友交往的积极性,有个别彝族幼儿甚至每天都是一个人默默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跟其他小朋友说话、玩耍、游戏,独来独往。要培养彝族幼儿与人交往的自信心,教师必须从培养他们的汉语表达能力入手,使幼儿能听、会说汉语,他们才能在各种活动中无障碍的与教师、同伴、小朋友交流,才能充满信心地愉快地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体验和同伴共处的乐趣、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三、以正面、积极的情绪去影响幼儿,对孩子给予更多的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
幼儿期正是幼儿个性最初的形成时期,幼儿自我意识还未发展起来,缺乏自我评判的能力,必须从老师和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中才能认识自己,但这种评价也是处在对老师的评价依赖之中的,也就是说幼儿的独立评价能力还很差,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对自己的认识,教师的言行对幼儿自信心的树立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抚摸、点头、一个善意的微笑、肯定的目光、亲切慈祥的安慰的话语,都会使幼儿感到安全、舒心、快乐、满足;教师的冷漠、忽视、拒绝会给幼儿带来恐惧和不安全感。因此,我们不能以简单、粗暴、命令、指责、严厉的态度对待幼儿,不能使用“你真笨、你什么都不行、你听得懂话不?你看你做得是什么啊?……”等等带有打击幼儿自尊心的定性的语言指责和呵斥幼儿,而应该全心关心孩子、理解孩子、爱护孩子,称赞幼儿的每一次点点滴滴的进步、欣赏幼儿通过努力取得的小成功、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身的感受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接纳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特别要关注胆小、懦弱,表现退缩、冷淡、被动、自卑的幼儿,以教师的爱心、耐心、细心去呵护、鼓励他们,真正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这个集体中得到温暖、安全、愉快、轻松、自由,幼儿也会在老师信任的目光下、支持的话语中,重新树立起自信。
四、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自信心发展的环境。
这里的环境侧重于心理环境,为幼儿创设一种自然和谐的气氛。同时教师要处处以尊重幼儿、爱护幼儿为前提,让幼儿处于一个平等的环境中,这将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1、注重实践,因材施教,激发其自信心
自信心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因此幼儿无论在家或在幼儿园,我们都应该为其创设一些自我锻炼的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平时,要多给孩子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如:在语言区开展“我做什么最棒”的活动,让幼儿互相交流,向同伴介绍自己喜欢做什么,做什么最好,内容包括学习、生活两个方面。该活动不但使幼儿明确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更激发了幼儿的自信,使幼儿懂得取长补短的道理。在注重实践的同时,我们还应注重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如:在折纸活动中,对待能力差的幼儿,教师可以先折出印痕来;对待能力一般的幼儿,只需在难点上加以指导;对待能力强的幼儿,可先引导看示意图学习折纸。这样,在活动中,教师针对不同的幼儿给予不同的要求,并经过幼儿自身的努力,幼儿都完成了任务,看到自己的能力及作品。
2、体验成功,表扬鼓励,增强其自信心
幼儿的心理特点是,希望在完成每一件事以后能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赏,在愉悦中建立自己的自信,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故肯定、鼓励和赏识孩子,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孩子获得成功感,促使他努力进取,争当好孩子。当然肯定、鼓励和赏识孩子,也要把握好赏识教育的时机,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当孩子遇上失败时,当孩子不敢尝试新事物、缺乏信心时,当孩子在做一件似乎不可能做好的事时,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给他们一个拥抱,给他们一个微笑,给他们一个肯定、赞许的眼神,告诉他:“你行,我相信你……”、“做错了没关系,再重新做就是,你能行的…….”这样孩子做什么事都将会充满自信。
如:每天给幼儿一个成功感。其实,孩子的成功感很容易得到满足,每天跟他说一句话,给他一个微笑,奖一朵小红花或是幼儿喜欢的卡通图片......,孩子的心里就满足了,就有了成功感,自信心也得到发展。
在折纸课上,色聪小朋友很快学会了折风琴,折了一个并不漂亮的风琴,一直低着头难过,我发现后轻轻的走过去对他说:“你这么快就学会了,老师很高兴,再折一个好吗?”不一会儿,风琴折好了,并且比第一个好多了,孩子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教师适时给予幼儿表扬和鼓励时要注意一点:那就是不要滥用鼓励和表扬,这会使孩子感到你不真诚,对他期望过低。给予的表扬要与孩子付出的努力相一致,根据孩子的具体行为,在表扬的程度上要予以区分,不能任何时候都对孩子说:“好极了!”或“太棒了!”同时,多用具体、准确的描述,少用笼统含糊的语言,如“我看到你已经学会了系鞋带,真不错。”这比笼统地说“真不错”要好。在表扬幼儿的时候,注意比较他的过去和现在,如“你的这幅画色彩很漂亮,比上个星期画的好多了。”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
五、针对幼儿实际情况确定目标、制定矫正措施,有针对性的进行自信心的培养
观察幼儿在园时参加活动的情况,会发现个别幼儿特别没有自信心,在组织全体幼儿户外游戏或是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时,他们的表现或是胆怯、或是害怕、或是退缩,不会主动跟小朋友交往、不会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融入不到集体生活中来,但眼神里却对小朋友们参与活动的热乎劲表现出羡慕和向往。对这些个别的幼儿,教师应该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在家时的表现,与本班教师、家长达成共识,制定出目标、措施,一日活动中多注意这些幼儿的表现,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家园合力,逐步改变幼儿的自卑、焦虑、敏感的性格,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六、家园联系,共同配合,对家长提出具体要求
幼儿缺乏自信心,过分自卑,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教育、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家园配合、协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要经常与家长们(特别是那些缺乏自信幼儿的父母)取得联系,了解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及时针对问题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如:在与家长交流的时候,教师了解到,很多彝族家长在孩子回到家后,就用彝语跟孩子交流、说话,这使得教师在幼儿园所做的语言教育方面的努力变得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非常不利于幼儿学习汉语,因此教师与家长沟通,对家长提出要求,请家长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带幼儿外出玩耍时,有意识的坚持用汉语和幼儿说话,有了幼儿园和家庭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彝族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更见成效。
总之,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爱护尊重每一个幼儿,肯定幼儿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在对幼儿评价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可能多地积极评价幼儿。同时要给孩子锻炼和发展的空间,鼓励、尊重幼儿,使他们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