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放下“师道尊严”的权威架子,“蹲下来和学生做朋友”,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角色,从学生出发,从学生学习音乐的角度出发,研究解决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等一系列问题,让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
【关键词】音乐教师 角色转变 师生合作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既能建立起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一、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变“指挥棒”为“引路石”
音乐艺术有着其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由于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知识层次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们对音乐的喜好千差万别。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将音乐教育只局限于在“知识”“学科”等狭窄的范畴内来理解,而应把“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丢掉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绝对权威,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势利导,将手中的“指挥棒”变成引领学生去探索美妙的音乐世界的“引路石”。
二、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居高临下”为“平等相交”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的确,真挚的情感是不应有什么贵贱之分的,学生与老师一样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鉴于这种平等,鉴于音乐艺术情感表达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对音乐艺术的感受与理解就不应该是绝对的,不应该只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相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乐于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每一分情感,倾听他们的心灵,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多一些探讨,少一些灌输。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参与,我们的音乐课堂也才会成为一个充满情趣的、平等和谐的课堂。
三、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变“技巧性传授”为“艺术性指导”
审美是完美人性的闪光,审美活动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爱人类、爱自然、爱自己、爱生活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爱心,比培养学生技术上的才能更重要。音乐教育首先并不完全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为了培养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的、繁难的技巧技能性训练,而应从学生出发,多为他们营造一些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以激发起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从而使美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四、师生合作的方法
(一)平等参与
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在音乐课堂上,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师。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环节,积极主动地做学生的朋友,要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的《小雨沙沙》时,就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我扮演一粒“种子”,有很多扮演“小雨”的学生纷纷来把我这粒“种子”浇灌。此时学生们都感到老师能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觉得很开心、很高兴。同时,我又在表扬的话语中做了些改革。比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节奏练习时,我把它设计成“找朋友”的游戏,模仿老师的节奏念歌词。念对的学生我就表扬他:“你真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握握手,拥抱一下。”简单的一个握手、一个拥抱,使学生的兴趣骤然提高。
(二)合作—互补式学习
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学习,能够让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同时又可以互相弥补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所不能单独完成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与教师一起学习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例如我在新歌教学时,经常需要范唱歌曲。在以前我会说:“下面请听老师唱一遍,同学们仔细听,并为老师打节奏。”学生只会照着我的意思做,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无心来欣赏。而现在我改说成:“我觉得大家表现真好,所以我要为大家献上一首歌曲。但我还需要一个乐队、几个伴舞的演员。有哪几位愿意与我合作?”话音刚落,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求与我一起合作表演。同样的教学环节用不同的方法来尝试,效果截然不同。这种合作弥补了教师在范唱时有一些所不能顾及的表演。师生之间亲密的合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使学生感到与老师更加的亲密。
(三)探究—研讨式学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社会所需要的更高的自学能力、技术能力。例如我在教学西洋乐器欣赏课时,有些学生经常把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搞混淆。于是我就组织一个讨论会,让大家谈谈根据自己的理解怎样来区分这两种乐器。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了很多自己的见解,然后我又把学生的这些想法总结、综合起来。经过这样的讨论学习,学生们对中西乐器的区别就有很深的印象了。
通过这几种学习方法的尝试,我觉得现在在课堂上学生们更加勇于提问、善于表现,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了。我还经常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设计他们喜欢的活动,使学生们能在愉快中接受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参考文献】
[1]施云斌.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音乐教师角色的转变[J].理论导报,2008(11).
[2]鄒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师角色的转变[J].科学中国人,2014(23):255-256.
【关键词】音乐教师 角色转变 师生合作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既能建立起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一、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变“指挥棒”为“引路石”
音乐艺术有着其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由于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知识层次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们对音乐的喜好千差万别。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将音乐教育只局限于在“知识”“学科”等狭窄的范畴内来理解,而应把“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丢掉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绝对权威,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势利导,将手中的“指挥棒”变成引领学生去探索美妙的音乐世界的“引路石”。
二、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居高临下”为“平等相交”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的确,真挚的情感是不应有什么贵贱之分的,学生与老师一样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鉴于这种平等,鉴于音乐艺术情感表达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对音乐艺术的感受与理解就不应该是绝对的,不应该只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相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乐于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每一分情感,倾听他们的心灵,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多一些探讨,少一些灌输。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参与,我们的音乐课堂也才会成为一个充满情趣的、平等和谐的课堂。
三、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变“技巧性传授”为“艺术性指导”
审美是完美人性的闪光,审美活动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爱人类、爱自然、爱自己、爱生活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爱心,比培养学生技术上的才能更重要。音乐教育首先并不完全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为了培养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的、繁难的技巧技能性训练,而应从学生出发,多为他们营造一些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以激发起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从而使美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四、师生合作的方法
(一)平等参与
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在音乐课堂上,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师。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环节,积极主动地做学生的朋友,要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的《小雨沙沙》时,就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我扮演一粒“种子”,有很多扮演“小雨”的学生纷纷来把我这粒“种子”浇灌。此时学生们都感到老师能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觉得很开心、很高兴。同时,我又在表扬的话语中做了些改革。比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节奏练习时,我把它设计成“找朋友”的游戏,模仿老师的节奏念歌词。念对的学生我就表扬他:“你真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握握手,拥抱一下。”简单的一个握手、一个拥抱,使学生的兴趣骤然提高。
(二)合作—互补式学习
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学习,能够让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同时又可以互相弥补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所不能单独完成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与教师一起学习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例如我在新歌教学时,经常需要范唱歌曲。在以前我会说:“下面请听老师唱一遍,同学们仔细听,并为老师打节奏。”学生只会照着我的意思做,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无心来欣赏。而现在我改说成:“我觉得大家表现真好,所以我要为大家献上一首歌曲。但我还需要一个乐队、几个伴舞的演员。有哪几位愿意与我合作?”话音刚落,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求与我一起合作表演。同样的教学环节用不同的方法来尝试,效果截然不同。这种合作弥补了教师在范唱时有一些所不能顾及的表演。师生之间亲密的合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使学生感到与老师更加的亲密。
(三)探究—研讨式学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社会所需要的更高的自学能力、技术能力。例如我在教学西洋乐器欣赏课时,有些学生经常把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搞混淆。于是我就组织一个讨论会,让大家谈谈根据自己的理解怎样来区分这两种乐器。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了很多自己的见解,然后我又把学生的这些想法总结、综合起来。经过这样的讨论学习,学生们对中西乐器的区别就有很深的印象了。
通过这几种学习方法的尝试,我觉得现在在课堂上学生们更加勇于提问、善于表现,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了。我还经常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设计他们喜欢的活动,使学生们能在愉快中接受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参考文献】
[1]施云斌.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音乐教师角色的转变[J].理论导报,2008(11).
[2]鄒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师角色的转变[J].科学中国人,2014(23):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