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列霞》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mgx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生态女性主义是妇女解放运动和生态运动催生出的理论体系。它从性别角度切入生态问题,认为女性所遭受的压迫与自然生态所遭受的破坏存在某种关联。生态女性主义者赞美女性和自然,对父权制的社会结构等进行深入批判,他们主张伸张妇女权益、建立生态和谐。本文将从女性与自然的内在关系、女性意识的体现和和谐的生态女性观三个方面来分析亚历山大·库普林的作品《阿列霞》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关键词:生态女性  自然  和谐  父权制
   上世纪70年代,法国女性主义学者弗朗西丝娃·德·奥波妮在其著作《女性主义·毁灭》中首次提出了“生态女性主义”一词。她将女性主义阐述为:“对妇女的压迫与对自然的压迫有着重要联系,要想改变女性的地位,就需要依赖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反对各种形式的统治与压迫”。生态女性主义是妇女解放运动和生态运动相结合催生出的理论体系,它从性别的角度切入生态问题,认为社会上种种问题的根源是男性对于女性和自然的欺压,认为男性对女人的压迫和自然退化、环境恶化间有着某种联系。罗斯玛丽·帕特南·童如是说,“如果说男人是自然的君主,如果说他被赋予了统治自然的权力,那么他所控制的就不仅仅是自然,而且还控制着与之相似的女人,男人对自然可能采取的所有行动,都有可能同时施于妇女”。由此可以看出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父权制世界观统治了妇女和自然,他们反对人类中心论和男性中心论,批判父权制的价值观,探讨女性角色、女性价值,赞美女性和自然。这个概念不仅重新审视了当时西方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结构、社会结构,更重视了自然和女性的关系。生态女性主义不仅仅是女性主义理论,并且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理论。
   一  女性与自然的内在关系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和自然有着极大的亲近性,在生理上如女性的月经、怀孕、妊娠以及生产过程都与自然生态的周期性循环有着极大的亲近性。在文明与自然的二元对立里,女性是“自然的”“情感的”“原始的”,是如大自然一般美好、值得赞扬的。库普林在他的作品中不仅表达了对女性与自然命运的双重关注,也体现了他对于生态女性主义的独特理解——女性与自然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库普林短篇小说《阿列霞》中的故事发生在波勒西边界一个偏僻的小村里,文章开头作者这样描述主人公伊万的生活环境:
   “正月底的天气是那样糟,要打猎也不可能。白天总是刮大风……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听着怒吼的狂风不由得感到非常无聊。”
   遇到阿列霞之前伊万的生活是无趣的,天气也是糟糕、令人不愉快的。而当遇到阿列霞之后,大自然变为另一幅画面:
   “成群的麻雀散落在路旁的柳树上,啾啾地叫得那么响亮,那么激越……到处都感到生命的欢腾和快乐。”
   女性角色与自然形象相关联,阿列霞的出现使得伊万心境大变,由此大自然也彻底变为了另外一副模样。伊万已经悄悄喜欢上阿列霞,而此时的大自然是温暖、令人愉悦、纯净和不被玷污的,正如阿列霞在伊万心目中的形象一样。阿列霞从小就生活在森林中,她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平等地看待一切生命,体现了互相尊重的生态伦理思想。当伊万带着猎枪来到森林时,阿列霞说道,“我不喜欢武器……您为什么要杀鸟杀兔呢?他们并不伤害谁,他们也和您我一样愿意活着”。作者将阿列霞的喜怒哀乐形象地体现在了对大自然的描写中,在描写她的形象时与自然万物相联系、比较。她就像是大自然的女儿一样,正直、无拘无束、生机勃勃得如同春天努力生长的小树。当伊万渐渐意识到自己要失去阿列霞的时候,大自然酝酿的风暴“爆发了”,闪电使“房间玻璃窗震得摇来晃去地乱响”,冰雹打光了树上的树叶,打碎了房间的窗玻璃,“碎玻璃随着响亮的断裂声散落在室内地板上”。自然环境突如其来的变化造成了村庄和房屋的一片狼藉。天气的突变奠定了阿列霞与伊万间爱情与命运的悲剧结局。
   二  女性意识的体现
   生态女性主义者倡导推翻父权制世界观,解构二元论的统治,创建新的以女性经验为中心的政治秩序、经济秩序、社会秩序,创造新型的女性文化以激励人们来解放女性和自然界,激励女性主义意识的崛起。
   阿列霞是一个善良、纯净的大自然之子。阿列霞与姥姥因为被当地愚昧的村民认定是“女巫”而被迫隐居在森林深处的鸡脚小屋里,从此祖孙二人相依为命,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村民对祖孙二人有着极大的敌意,认为她们是“不祥”。所以阿列霞从小在森林中长大,对外界社会一无所知。而从彼得堡到这个偏僻小村庄出差的伊万的出现却扰乱了阿列霞与姥姥原本平静的隐居生活。
   阿列霞的形象是独立、高尚的,她在这个以男权主义为中心的村落里没有卑躬屈膝、委曲求全地生活,而是选择了远离纷扰的世故,独居于大自然中。当主人公问道她害怕猎枪吗,她说“我为什么害怕呢?我是什么都不怕的”。阿列霞有着对自己力量的自信,她“稳重而自尊”,没有对男权惟命是从,她面对男人的质问,不但没有感到不自在和卑微,反而在她身上散发着强大而独立的女性气质。
   同时作者也塑造了阿列霞的刚强、坚决的一面。当村里人殴打、辱骂阿列霞时,她没有屈服,没有软弱,而是“在愤恨、恐惧、绝望情绪的促使下,向着那些折磨她的人冲去”,并且她对威吓村民的话带着“那么强烈的愤恨,带着那么坚决的警告口气,以致整个人群一时都呆住了”。作者塑造的女性形象不同于人们印象中唯唯诺诺的传统女性形象,而是刚强的、已经诞生了反抗压迫和不公的意识的带有鲜明女性主义色彩的女性形象。她决绝、坚定、勇于反抗,甚至在暴力面前都努力争夺着本应属于自己的话语权和尊严。尽管她的悲剧抨击了当时的男权社会,但是阿列霞生活在这种男权社会下注定就要受压迫和控制,无法改变她的悲剧命运。然而阿列霞却开始了不屈的反击,从故事的一开始我们就能感受到她的反抗意识,随着故事的发展,这种反抗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她以自己独立自主的精神和坚强高尚的品格,来对抗男权社会的控制和压迫,表示自己渴望追求爱情和自由平等的意志。    作者最终安排了阿列霞与伊万的悲剧结局。阿列霞代表着自然,伊万代表着文明,他们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是自然和文明之间横亘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自然与文明相遇而无法相融。阿列霞曾试图让文明接受她,但文明排斥阿列霞;伊万则无法摆脱文明的制辖,在现实面前放弃了对自然的理想追求。在小说《阿列霞》中随处体现“二元论”之中的对立观点:人/自然,男性/女性,文明/自然,理智/情感……作者精心塑造的爱情悲剧,其实是对二元论变相的批判,以美的消亡呼唤善的回归,以悲剧的令人痛心而引发人们的深思。
   三  和谐的生态女性观
   生态女性主义者研究发现,二元对立是西方文化和哲学理论的基础和根源。二元论中的对立理论不仅把男性与女性、理智和情感对立起来,并且把男性置于女性和自然之上,认为男人优于女人。那么在这种以父权制和男权意识为中心文化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女性与自然都被称为“他者”,她们只能处于一种次要、附属的地位,她们必须为以男性为中心的发展观下的政治体系、社会体系服务。在这种父权制的社会中,女性和自然是一同被统治、被压迫的,女性和自然一样成为一种可划分、可侵占的资源。在生态女性主义者看来,正是由于西方父权制过度强调发展,才导致了原本和谐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本应相互依存的生命关系变得疏离,导致人与自然也变得互相对立起来。
   库普林于1898年创作《阿列霞》,此时正值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阶段。文明与自然发生冲突,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贫富差距依然明显。席卷而来的工业革命解放了资本却没有解放思想,急剧的资本扩张却带来环境的恶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物质化,正值世纪之交的人们思想混沌、迂腐,有些人被利益冲昏头脑,社会人的普遍人格发生着剧烈又微妙的变化。文学家们作为文化思想革新的先锋部队,更早并且更强烈地意识到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得到扩散和继承,文学家们希望人们能够意识到生态问题和女性问题的重要性。作者借阿列霞之口说道,“我就是惦念着树林,真想把什么都扔下,跑开,连头也不回一下”,他将女性主义思想与生态伦理思想有机融合,不仅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态环境的关心,更表现了对广大女性命运的关注,对伦理秩序更迭的呼唤。
   在库普林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用他那细腻的文笔来刻画女性形象与自然形象,他们都是那么的纯洁、美好、惹人喜爱。而故事情节发展急转而下,由最初的“温暖”、“可喜”、“令人销魂”发展为“苦闷”、“恐惧”、“ 怪诞可怖”。由于村民的无知、冷漠、麻木,阿列霞惨遭村民殴打并被逐出村落。作者通过阿列霞一前一后的形象的鲜明对比凸显了人性的冷漠,表达了作者对世纪之交的俄罗斯人精神状态、生存环境的深深的疑虑和对人性、人的情感和尊严的确认的追求。阿列霞的精神和肉体由于这种父权制文化而备受摧残,尽管自始至终她一直坚韧不屈地为自己的命运和爱情抗争,甚至最后几乎失去生命和尊严,但最终还是被遏制在父权制的社会统治之下。自然始终没能融入文明,而是被文明驱赶、压制。作者安排了阿列霞的悲剧命运深深地刺痛人心令人深思,更是发起了对父权制社会伦理制度的挑战,表达了对力图建立男性、女性与自然和谐社会的愿望。生态女性主义者反对二元论,反对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他们追求的不仅是女性与自然的解放,更是一切被欺压者的解放,他们主张消除一切歧视观念、等级观念,主张建立一个平等共生、和谐共处、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
   库普林的小说侧重于探讨人、自然、环境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在小说中,他把自然作为事件发生的背景,自然被人格化了,并和人联系在一起。他强调的是打破权利的压抑,男性应该与女性及自然和谐共生。本文将库普林的生态女性观和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结合起来,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阿列霞和自然的形象以及男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库普林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在小说中得以体现和深化,他关注弱势群体及在社会中被边缘化的“他者”的命运,主张消除一切不平等的剥削、压迫关系,主张人与自然、人与人、男人与女人和谐平等地共同存在。
  注:本文系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万比洛夫戏剧研究》(Y121109W)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库普林,李林译:《阿列霞》,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2] 罗斯玛丽·帕特南·童,艾晓明译:《女性主义思潮导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F·d·Eaudbonne.Le Feminisme ou La Mort[J] Pierre Horay.1974.
  [4] 米兰达·弗里克等,肖巍等译:《女性主义哲学指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 郑湘萍:《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中的女性与自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6] 凌晨光:《当代文学批评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 西蒙娜·德·波伏娃,郑克鲁译:《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年版。
  [8] 肖巍:《生态女性主义及其伦理文化》,《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第4期。
  [9] 陈小红:《什么是文学的生态批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孙大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教授;张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级在读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 作为当代著名小说女作家典型代表人物之一,王安忆的生活阅历十分丰富,文学创作造诣深厚,笔下的小说作品风格迥异,活力四射,不但体现出小说的艺术气息,而且传递出文学题材中深厚的意蕴。在其他作家选择喜剧题材写作的时候,王安忆却表现出异类的文学创作思维,她从悲剧层面出发,深层次阐述了人类的悲剧意识和悲剧生活,并展开一系列具备反抗意义的小说创作活动。  关键词:王安忆 小说 悲剧意识   20世纪8
期刊
该不该对妻子讲抢劫面包店的事,至今我也无法确定。大概那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地用正确与否这一标准来衡量的问题。现实生活往往如此,不当的选择会带来正确的结果,正确选择反而会导致不好的结果。要规避这样的歪理邪说——我想这样说也无所谓——,我们就应该在实际生活中不做任何选择。我也基本上是这样生活的。发生的事情就是已经发生的,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就是还没有发生的。  按此逻辑一想,管它三七二十一呢,反正已经把抢劫面
期刊
摘要: 语言,作为小说的灵魂,是能突出作者创作独特风格的关键要素,是小说的艺术魅力所在。欧内斯特·海明威,这位20世纪美国文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以其简洁、朴实、细腻、含蓄的语言风格创作了许多传世佳作,影响深远。本文将探讨海明威的语言艺术特色,以帮助大家了解其小说的深刻内涵,并为国人的文学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欧内斯特·海明威 语言 小说   引言   欧内斯特·海明威,这位创
期刊
午夜1点多,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从睡梦中唤醒。午夜里的电话铃声总是很急迫、刺耳,听起来好像有人用无比粗大的金属器械要砸碎这个世界似的。作为人类的一员,我必须予以阻止。于是,起身下床,走进客厅拿起了听筒。  耳旁传来一个男人低沉的声音。他告诉我:“一个女人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个声音低沉的男人就是她的老公。至少他这样自诩。接着他又说:“妻子在上周三自杀了。其它暂且不说,首先应把这消息通知给你”。“
期刊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福克纳是位多产的作家,著作颇丰。《押沙龙!押沙龙!》是福克纳的第九部长篇小说,同时也是他自己非常满意的作品,它讲述的是美国南方一个家庭从1860年到1910年左右所经历的激烈的分崩离析的故事,深刻地表现了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的种种冲突,触及与人类境遇有关的诸多带普遍性的问题。小说叙述方式独特,除了延续对美国南方小镇约克纳帕塔法县故事的描述,作者还特别为这部小说配上了大事记、
期刊
摘要: 小说改编成电影,是一种从视觉文字到视听图画的艺术转换,这种转换,既会受到小说电影本身内容与题材的影响,也会受到影视剧编剧和导演个人性格、价值观、个性追求以及社会时代背景等因素的制约。本文以国际知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的电影《紫色》为例,浅析从纯文字符号的小说到集视觉、听觉为一体的影视作品的艺术转换。  关键词:《紫色》 原著小说 电影 艺术转换   哲学上讲只有内容通过具体形式变现出来才更加容
期刊
摘要: 本文力图通过对《继续生存》和《迸涌的流泉》两部德语自传文学作品的时序与叙事策略进行分析和比较,来证明保罗·利科“包含自传在内的一切叙述最终都是当下叙事”的论断。  关键词:自传文学 时序 当下叙事   露特·克吕格,奥地利裔美国文学家、作家,1931年出生于维也纳富裕犹太家庭。1942年,克吕格随祖母及母亲被运往特莱西恩施塔特集中营,后成功逃脱。战后,克吕格进入雷根斯堡哲学与神学院学习,
期刊
摘要: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创作的小说《小妇人》向读者描绘了一幅由亲情、友情、爱情等人间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的温馨家庭画面,弥漫着爱的力量,充满着成长的快乐。它也由此获得了“美国最优秀家庭小说”的殊荣,并唤醒了深藏于人们心底的女性意识。因此,本文将着重于挖掘出该部小说作品中所蕴含的女性意识,主要分析了作品中女性所持有的新型的婚恋观,独立自主意识以及平等的家庭观,同时也指出了该部作品受到时代背景的局
期刊
摘要: 为了研究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中大量中国文化元素的意义,找寻中国文化在美国思想中的变化,因此本文从中国文化为出发点探讨女性主义的内涵,并通过三个女性的故事来表现作者的用意,从争取女性的话语权与写作权、彰显女性的权威、构建女性的主体地位等方面来表现作者宣泄其女权主义的价值观与政治思想的中心思想。  关键词:金斯顿 《女勇士》 中国文化 女权主义   在美国文学发展历程中,汤
期刊
摘要: 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的女性小说家,她在其喜剧小说《爱玛》中塑造了多个长者,这些身处不同社会环境的长者对主人公的成长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首先从刁钻自私的丘吉尔太太、神经质的伍德豪斯、年老无依的贝茨小姐等方面,全面解析了这部小说中的长者形象,又以此为基础综合阐述了传统社会瓦解时期的群体关系。  关键词:人际关系 《爱玛》 长者   简·奥斯汀作品中的女性多为“灰姑娘式”形象,她们通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