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管斌出版了一部《成德之道》,很多知名专家参加了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召集的座谈会和新书发行会。管斌何许人也,得到如此重视?新书到底写的什么呢?
网上搜索,得知,管斌,山东人也,《经济日报》高级记者、济南记者站站长。先于大学习中文,后在研究生阶段学管理。喜欢新闻,乐此不疲。业余演习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乐在其中。出版有《黑色的魅力》、《家政谋略》、《有感而发》等专著,与人合作《山东古代书法论》、《沂蒙山》、《和谐管理之道》等书。
“乐此不倦和乐在其中”,让我看到管斌对新闻事业的敬业精神和对中国文化的痴迷陶醉。他的座右铭“新闻道可道,非常道;记者名可名,非常名。职责所在,不敢懈怠,文以载道,道法自然。”则道出了管斌为文为人之道的义理。
作为《经济日报》驻站记者的管斌,他采写了大量值得可圈可点的经济新闻报道,这也是他的本职所在。而管斌又是对中国传统美德文化心向往之,力所能及之的推动者。在对物质无限追求,连最基本的道德也需要不断讨论,甚至得到嘲讽的当下,包括现实版的和春晚版的面对老人摔倒扶与不扶的层出不尽的尴尬,管斌的新书《成德之道》,给出了一个响亮的回答。
一路追随英模的足迹
管斌这部于近期完成的纪实体长篇散文力作《成德之道》(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12月),就是一本关注道德建设,弘扬正能量的图书。它以当代学雷锋标兵刘成德老人的事迹为主干,为我们描绘了新时期精神楷模的光辉形象。
本书的主人公刘成德是雷锋的战友,是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薛庄村的退休返乡工人。1962年2月22日,在一次英模会上,雷锋为他写下赠言,那句“您是我永远学习的好榜样”,成为激励刘成德一辈子做好事的动力之源。他50多年如一日,学雷锋不懈,由“雷锋学习的好榜样”成为全国“学习雷锋的好榜样”。阅读这样的作品,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次精神洗礼。
管斌是在济南和长清区的采访中不断地听人提起过刘成德的事迹。积溪成河,积河成海,也许是刘成德做的看似一件件不起眼好事的总结,最后却达到了积善成德的人生境界。管斌突然想写写这个有口皆碑的雷锋的战友。在新书发行会上,这个朴实无华,带着山东口音的老乡坦白地说,当时想能写六七千字的一篇报道就足够了。
没想到,一两年下来,10多次采访刘成德,吃住在一起。这个平凡而又非凡的退休还乡老人,深深地感动了管斌。他通过几十次深入采访百余人,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他不仅去了刘成德工作过的所有地方,而且还去了抚顺雷锋纪念馆,采访了他的一些战友和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为我们全面展示了刘成德以及榜样们的风采。
从部队到矿山,从农机厂到退休返乡,刘成德在每一个岗位上都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1961年3月,刘成德和战友分乘两艘机帆船出海执行任务。夜间返航时,随行的1号船因雾大不幸触礁,船上14名战友危在旦夕,刘成德主动请缨前去救人。当时,天黑雾大,风高浪急。他脱去棉衣,腰系大绳,义无反顾地纵身跳入冰冷刺骨的海水,游过100多米,把大绳送到1号船上,14名战友得救了,他却患上终身腰腿疼的毛病。因为这次救人的壮举,他参加了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代表大会,并与雷锋同台受奖。雷锋亲笔给他写下赠言:“亲爱的刘成德战友,您是优秀的共青团员,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为了共同完成党的事业,我给您留下几句话。我觉得一个革命者,就应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
50年来,刘成德牢记雷锋的嘱托,处处以雷锋为榜样,走到哪儿就把好事做到哪儿。在部队,他忘我工作、热心助人,积极帮助困难群众和战友,先后荣记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获得“五好战士”等荣誉称号。在企业,他立足平凡岗位,干一行爱一行,以钉子的“挤”劲和“钻”劲搞技术创新,为企业创收20余万元,并热心帮助困难职工,受到企业干部职工的广泛好评。退休后回村,他坚持28年做村里的“义务清洁工”,连续7年在村子拐角处当“义务交警”,连续十几年为五保老人孟庆泉送菜送饭,接济和帮助过村里10多名困难群众。50年来,无论在部队、企业、农村,刘成德都默默学雷锋、做好事,被赞为“当代雷锋”。2013年,刘成德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一开始管斌是想着只写刘成德。随着采访的深入,深感50年雷锋精神薪火相传,需要写成以雷锋和刘成德为主线的群体。这部书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全文以刘成德为轴心,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线,以辐辏式的结构,为我们展示了当代道德楷模的群像。
这些人中,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乔安山、郭明义、杨善洲、徐洪刚、焦裕禄、孔繁森,还包括与雷锋同时代的英雄模范,他们有毛主席著作学习标兵廖初江,战斗英雄常恩举、郅顺义,我国第一位远洋捕鱼女船长文淑珍等。
管斌还追寻着当代道德楷模的足迹,探寻他们的成德之道。其中,既有主动辞去领导职务,回乡务农无私救助乡亲的老红军甘祖昌和他的夫人龚全珍,也有感动中国的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罗阳;既有75岁的功勋科学家林俊德,也有92岁的“中国塑料之父”徐僖,以及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当代雷锋”称号的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等。
那些平凡的人们,也让管斌倾注着敬仰和感恩。他们中间,有年仅12岁留下“最美遗愿”的桂林少女何玥;有牺牲在援助玉树灾区路上的“最美新娘”李成环;有学雷锋四十年如一日的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副政委孙茂芳等等。
管斌说:“我到全国各地采访了雷锋班班长,采访了雷锋纪念馆馆长,采访了雷锋战友乔安山、冷宽,采访了当代雷锋郭明义,采访雷锋工友易秀珍,采访了雷锋辅导过的学生陈雅娟,采访了很多全国的学雷锋标兵……”正是管斌不辞辛苦的深入采访,真切理解了“走转改”的意义,思路在“走”中调整,主题在“转”中深化,文章在“改”中生色,才成就了这部文化传承和时代精神鲜明的大书。
令人震撼的心灵史诗
中国青年出版社在书的封腰上称《成德之道》是一部把雷锋精神放在8000年中华文化中关照的图书,是一部为实现中国梦提供道德支撑和正能量的图书,是一部包罗万象、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温暖人心、指引光明、澡雪精神、天马行空、打破教条、文体创新的图书,并赞扬这部书是诗意的道德华章、宏大的伦理巨制、震撼的心灵史诗。的确让人感到了这部书蕴含的魅力和力量。它形象地为我们揭示出成德之道就是成功之道、幸福之道、和谐之道和强国之道。
2012年6月9日,管斌写出了10万字的《成德之道》,没有马上推出去,想听听各方面的意见,修改后再发表。他请时任潍坊市委书记的许立全(现为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审读一遍,他看后给管斌发来短信:
“因故迟读大作,深有歉意!然一气呵读之后,又深受震撼!
历史,文化,诗书,哲理,自然,人类,巨匠,布衣皆在其中;天地,乾坤,上下,阳阴,古今,西东,大小,静动浑然一体。
此题材极难写,特别是在躁之社会。能以此体例及语言风格面世,已属凤麟。
校德行,校世风,长知识,开眼界,启心智,壮民族。受益自有人在,功德自在人中。”
得到如此激赏,使管斌大受鼓舞。他又下功夫采访,将中华道德几千年来的精华梳理总结,使这部书内容更加厚重,30万字洋洋洒洒的大书,让人耳目一新。
在管斌的笔下,古代典籍中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可谓层出不穷。他用魏征“善始者实繁,善终者盖寡”的名言,劝告人们要善始善终;他用明代大哲学家王阳明“君子戒惧之功,无时或间”的话,提醒人们谦虚谨慎;他引用清代袁枚的诗:“白日不到处,青春却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赞美微小的生命不卑不亢;他用清末民初大学者章太炎“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的名言,强调道德对于一个国家具有关乎生死存亡的重要意义。其他的,《论语》、《孟子》、《荀子》、《礼记》、《尚书》、《韩非子》、《诗经》、《列子》、《左传》、《管子》、《文心雕龙》、《资治通鉴》等古典名著中关于“成德之道”的格言在书中更是俯拾皆是。
管斌熟悉儒、释、道三家经典,在传统文化的海洋里自由遨游,随手采撷先哲智慧的浪花,使文本既厚重又不失灵动。更重要的是,如此行文,将刘成德们的动人事迹放在民族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关照,从而为他们无私奉献的行为提供了一条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加以解读的维度。
管斌不仅引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还引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英国的亚当·斯密、洛克、维特根斯坦,法国的爱尔维修、卢梭,德国的尼采、叔本华、海德格尔等欧洲著名思想家的观点,以表明“成德之道”实为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古今中外的经典论述与当下英模事迹的完美结合,从而使整部作品实现了宏观视野下的微观叙事,也使作品拥有了沉实厚重的文化底蕴。
本书的责任编辑侯群雄在后记中写道:“胸中藏宇宙,笔下起风雷。”当一个作家能置身宇宙之中,以博大之情怀,以宏阔之视野,以强烈之使命,放手挥毫,笔意纵横,文章之色彩、气韵、意向自然不同寻常,气象自然沛然流溢。
我相信这部《成德之道》,不仅会增加当前加强道德建设的自信,而且也为我们的纪实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方式。
我们也对管斌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拭目以待。
网上搜索,得知,管斌,山东人也,《经济日报》高级记者、济南记者站站长。先于大学习中文,后在研究生阶段学管理。喜欢新闻,乐此不疲。业余演习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乐在其中。出版有《黑色的魅力》、《家政谋略》、《有感而发》等专著,与人合作《山东古代书法论》、《沂蒙山》、《和谐管理之道》等书。
“乐此不倦和乐在其中”,让我看到管斌对新闻事业的敬业精神和对中国文化的痴迷陶醉。他的座右铭“新闻道可道,非常道;记者名可名,非常名。职责所在,不敢懈怠,文以载道,道法自然。”则道出了管斌为文为人之道的义理。
作为《经济日报》驻站记者的管斌,他采写了大量值得可圈可点的经济新闻报道,这也是他的本职所在。而管斌又是对中国传统美德文化心向往之,力所能及之的推动者。在对物质无限追求,连最基本的道德也需要不断讨论,甚至得到嘲讽的当下,包括现实版的和春晚版的面对老人摔倒扶与不扶的层出不尽的尴尬,管斌的新书《成德之道》,给出了一个响亮的回答。
一路追随英模的足迹
管斌这部于近期完成的纪实体长篇散文力作《成德之道》(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12月),就是一本关注道德建设,弘扬正能量的图书。它以当代学雷锋标兵刘成德老人的事迹为主干,为我们描绘了新时期精神楷模的光辉形象。
本书的主人公刘成德是雷锋的战友,是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薛庄村的退休返乡工人。1962年2月22日,在一次英模会上,雷锋为他写下赠言,那句“您是我永远学习的好榜样”,成为激励刘成德一辈子做好事的动力之源。他50多年如一日,学雷锋不懈,由“雷锋学习的好榜样”成为全国“学习雷锋的好榜样”。阅读这样的作品,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次精神洗礼。
管斌是在济南和长清区的采访中不断地听人提起过刘成德的事迹。积溪成河,积河成海,也许是刘成德做的看似一件件不起眼好事的总结,最后却达到了积善成德的人生境界。管斌突然想写写这个有口皆碑的雷锋的战友。在新书发行会上,这个朴实无华,带着山东口音的老乡坦白地说,当时想能写六七千字的一篇报道就足够了。
没想到,一两年下来,10多次采访刘成德,吃住在一起。这个平凡而又非凡的退休还乡老人,深深地感动了管斌。他通过几十次深入采访百余人,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他不仅去了刘成德工作过的所有地方,而且还去了抚顺雷锋纪念馆,采访了他的一些战友和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为我们全面展示了刘成德以及榜样们的风采。
从部队到矿山,从农机厂到退休返乡,刘成德在每一个岗位上都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1961年3月,刘成德和战友分乘两艘机帆船出海执行任务。夜间返航时,随行的1号船因雾大不幸触礁,船上14名战友危在旦夕,刘成德主动请缨前去救人。当时,天黑雾大,风高浪急。他脱去棉衣,腰系大绳,义无反顾地纵身跳入冰冷刺骨的海水,游过100多米,把大绳送到1号船上,14名战友得救了,他却患上终身腰腿疼的毛病。因为这次救人的壮举,他参加了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代表大会,并与雷锋同台受奖。雷锋亲笔给他写下赠言:“亲爱的刘成德战友,您是优秀的共青团员,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为了共同完成党的事业,我给您留下几句话。我觉得一个革命者,就应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
50年来,刘成德牢记雷锋的嘱托,处处以雷锋为榜样,走到哪儿就把好事做到哪儿。在部队,他忘我工作、热心助人,积极帮助困难群众和战友,先后荣记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获得“五好战士”等荣誉称号。在企业,他立足平凡岗位,干一行爱一行,以钉子的“挤”劲和“钻”劲搞技术创新,为企业创收20余万元,并热心帮助困难职工,受到企业干部职工的广泛好评。退休后回村,他坚持28年做村里的“义务清洁工”,连续7年在村子拐角处当“义务交警”,连续十几年为五保老人孟庆泉送菜送饭,接济和帮助过村里10多名困难群众。50年来,无论在部队、企业、农村,刘成德都默默学雷锋、做好事,被赞为“当代雷锋”。2013年,刘成德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一开始管斌是想着只写刘成德。随着采访的深入,深感50年雷锋精神薪火相传,需要写成以雷锋和刘成德为主线的群体。这部书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全文以刘成德为轴心,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线,以辐辏式的结构,为我们展示了当代道德楷模的群像。
这些人中,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乔安山、郭明义、杨善洲、徐洪刚、焦裕禄、孔繁森,还包括与雷锋同时代的英雄模范,他们有毛主席著作学习标兵廖初江,战斗英雄常恩举、郅顺义,我国第一位远洋捕鱼女船长文淑珍等。
管斌还追寻着当代道德楷模的足迹,探寻他们的成德之道。其中,既有主动辞去领导职务,回乡务农无私救助乡亲的老红军甘祖昌和他的夫人龚全珍,也有感动中国的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罗阳;既有75岁的功勋科学家林俊德,也有92岁的“中国塑料之父”徐僖,以及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当代雷锋”称号的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等。
那些平凡的人们,也让管斌倾注着敬仰和感恩。他们中间,有年仅12岁留下“最美遗愿”的桂林少女何玥;有牺牲在援助玉树灾区路上的“最美新娘”李成环;有学雷锋四十年如一日的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副政委孙茂芳等等。
管斌说:“我到全国各地采访了雷锋班班长,采访了雷锋纪念馆馆长,采访了雷锋战友乔安山、冷宽,采访了当代雷锋郭明义,采访雷锋工友易秀珍,采访了雷锋辅导过的学生陈雅娟,采访了很多全国的学雷锋标兵……”正是管斌不辞辛苦的深入采访,真切理解了“走转改”的意义,思路在“走”中调整,主题在“转”中深化,文章在“改”中生色,才成就了这部文化传承和时代精神鲜明的大书。
令人震撼的心灵史诗
中国青年出版社在书的封腰上称《成德之道》是一部把雷锋精神放在8000年中华文化中关照的图书,是一部为实现中国梦提供道德支撑和正能量的图书,是一部包罗万象、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温暖人心、指引光明、澡雪精神、天马行空、打破教条、文体创新的图书,并赞扬这部书是诗意的道德华章、宏大的伦理巨制、震撼的心灵史诗。的确让人感到了这部书蕴含的魅力和力量。它形象地为我们揭示出成德之道就是成功之道、幸福之道、和谐之道和强国之道。
2012年6月9日,管斌写出了10万字的《成德之道》,没有马上推出去,想听听各方面的意见,修改后再发表。他请时任潍坊市委书记的许立全(现为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审读一遍,他看后给管斌发来短信:
“因故迟读大作,深有歉意!然一气呵读之后,又深受震撼!
历史,文化,诗书,哲理,自然,人类,巨匠,布衣皆在其中;天地,乾坤,上下,阳阴,古今,西东,大小,静动浑然一体。
此题材极难写,特别是在躁之社会。能以此体例及语言风格面世,已属凤麟。
校德行,校世风,长知识,开眼界,启心智,壮民族。受益自有人在,功德自在人中。”
得到如此激赏,使管斌大受鼓舞。他又下功夫采访,将中华道德几千年来的精华梳理总结,使这部书内容更加厚重,30万字洋洋洒洒的大书,让人耳目一新。
在管斌的笔下,古代典籍中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可谓层出不穷。他用魏征“善始者实繁,善终者盖寡”的名言,劝告人们要善始善终;他用明代大哲学家王阳明“君子戒惧之功,无时或间”的话,提醒人们谦虚谨慎;他引用清代袁枚的诗:“白日不到处,青春却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赞美微小的生命不卑不亢;他用清末民初大学者章太炎“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的名言,强调道德对于一个国家具有关乎生死存亡的重要意义。其他的,《论语》、《孟子》、《荀子》、《礼记》、《尚书》、《韩非子》、《诗经》、《列子》、《左传》、《管子》、《文心雕龙》、《资治通鉴》等古典名著中关于“成德之道”的格言在书中更是俯拾皆是。
管斌熟悉儒、释、道三家经典,在传统文化的海洋里自由遨游,随手采撷先哲智慧的浪花,使文本既厚重又不失灵动。更重要的是,如此行文,将刘成德们的动人事迹放在民族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关照,从而为他们无私奉献的行为提供了一条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加以解读的维度。
管斌不仅引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还引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英国的亚当·斯密、洛克、维特根斯坦,法国的爱尔维修、卢梭,德国的尼采、叔本华、海德格尔等欧洲著名思想家的观点,以表明“成德之道”实为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古今中外的经典论述与当下英模事迹的完美结合,从而使整部作品实现了宏观视野下的微观叙事,也使作品拥有了沉实厚重的文化底蕴。
本书的责任编辑侯群雄在后记中写道:“胸中藏宇宙,笔下起风雷。”当一个作家能置身宇宙之中,以博大之情怀,以宏阔之视野,以强烈之使命,放手挥毫,笔意纵横,文章之色彩、气韵、意向自然不同寻常,气象自然沛然流溢。
我相信这部《成德之道》,不仅会增加当前加强道德建设的自信,而且也为我们的纪实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方式。
我们也对管斌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