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辞格和成语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gua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语是语言的再创造,是二次符号系统,是语言集体利用语言的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资源在言语运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再生语言单位。创造成语的过程中,语言集体还调动了语言中的修辞资源,或者说成语中包含了各种修辞手段——辞格。刘叶秋先生等说得好:成语的“意义亦往往不限于字面,而多引申,比喻,借代,夸张,形容等等手法”。所以,探讨成语中蕴藏的辞格,对我们深刻地揭示成语的结构特点,准确认识和理解成语的意义,进而正确地运用成语都具有重要意义。
  辞格,修辞学术语,指积极修辞的各种修辞格式。黄民裕在《辞格汇编》前言指出:(辞格是)汉语在长期的使用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些讲究美妙,讲究技巧的比较固定的修辞格式。本文选取经常出现的比喻、借代、夸张、比拟辞格来探讨成语中蕴藏的这些辞格,以便使我们更深刻地揭示成语的结构特点,准确认识和理解成语的意义,进而能够正确地运用成语。下面我们将一一进行分析。
  一、比喻
  比喻,也称譬喻或打比方。即利用一种事物来说明描绘与其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另一事物。比喻是一种认识上的沟通,是架在已知与未知、熟悉和陌生之间的一座桥梁。与其他比喻相比,成语比喻在结构形式上最明显的特点是“四字格”。由于受“四字格”的制约,成语比喻便呈现出形式多样又颇具自身特点的比喻格式。
  1.本体、喻体、喻词同时出现
  A.人生如梦势如破竹 口若悬河门庭若市 侯门似海归心似箭情同手足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非草木 身非木石
  A组比喻十分简练,本体、喻体均为一二个词,喻词为“如”、“若”、“似”、“同”、“为”等单音节书面词。B组用否定形式构成比喻,为反喻。
  2.只出现喻体和喻词
  A.如雷贯耳 如坐针毡
  B.如火如荼 如狼似虎 如花似锦 如胶似漆
  B组为博喻,即多方面设喻去说明描绘同一个本体,也称作莎士比亚喻。
  这种比喻格式是成语中所特有的,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未曾论及。因为成语比喻是“语言的”,而非“言语的”,因此,它可以省去本体,作语言材料供人们使用。
  3.只出现本体和喻体
  A.车水马龙 唇枪舌剑 风刀霜剑 血海尸山
  B.破竹之势药石之言 鼎足之势 斗筲之徒
  C.风烛残年豆蔻年华
  A组每条成语中有两个比喻相对联合,省去了喻词;B组喻体在前,本体在后,结构上借“之”满足了四字格的需要。C组喻体在前,本体在后,为倒喻。
  4.只出现喻体
  A.鸡毛蒜皮 一盘散沙 雨后春笋 百孔千疮
  B.盲人摸象 乱点鸳鸯 愚公移山 琴瑟相调
  上面两组不分本体和喻词,直接用成语作喻体,按陈望道先生分析,这是借喻。A组是名词性的,在使用时,一般作比喻中的喻体,本身独立性较差;B组是动词性或主谓式,有较强独立性,本身可成一个比喻,往往说明一个道理。
  比喻是成语构成方式中运用的较为普遍的一种。由比喻构成的成语,用来摹人状物,可以收到形象生动的效果,如“人生如梦”、“风烛残年”等。用来说明事理,可以使之具体形象,通俗易懂,如“愚公移山”、“盲人摸象”等等。不管是写人状物,还是说明事理,都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二、借代
  借代是在相关事物之间借此代彼而形成的一种修辞方式。汉语中有一部分成语在构造特征和表义方式上都和借代辞格有关。其中,有的是拿整个成语作借体来指称客观事物,如用“黄发垂髫”代老人和儿童,用“桑间濮上”代男女幽会之所,用“阳春白雪”代高深的文学艺术。也有的只是用成语中部分构成成分作借体来表现本体事物,如“星霜荏苒”中的“星霜”,指的是岁月;“承欢膝下”的“膝下”,指的是父母,等等。
  无论是整体借代还是局部借代,都可以根据借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予以分类。汉语成语中的借代用法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
  1.特征代本体
  A.以人的某一方面的突出特征来称代该类人物,如:红颜薄命,布衣之交,纨绔子弟,朱颜粉面。
  B.以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突出特征来称代该类事物,如:绿肥红瘦不说“叶”和“花”,而借其特征称之为“绿”和“红”。“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此类成语有:青黄不接,烽火连天,狼烟四起。
  2.工具代本体
  A.借事物的使用工具、器械等来指代事物,如:箕帚之使,指洒扫之事,以使用工具(箕帚)代事,并进而代从事洒扫之人,所以旧时以“箕帚之使”谦称自己的妻子。此类成语有:杯中之物,大动干戈,旗鼓相当。
  B.借事物的构成原料、材料来指代事物,如:行将就木将要入棺材了,谓人临近死亡。因棺材是木材所制,故以“木”代“棺”。此类成语有:手无寸铁,信口雌黄,大兴土木。
  3.部分代整体
  如:目不识丁。“丁”字是最易识之字,尚不能认,形容人一字不识。这是以“丁”代所有的字。此类成语有:一日三秋,兵不血刃,孤掌难鸣。
  4.特殊代一般
  如:助纣为虐。“纣”是商末代君主,相传是一个暴君,“虐”,残暴。“助纣为虐”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这里以“纣王”这个暴君代残暴者,是借特殊代一般。此类成语有:月下老人,牛郎织女,秦晋之好。
  5.具体代抽象
  如:逐鹿中原。群雄并起,争夺天下。《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以“鹿”代政权。此类成语有:没齿难忘,投笔从戎,清茶淡饭。
  6.作者代作品
  如:岛瘦郊寒。“岛”、“郊”代唐代诗人贾岛和孟郊。二人诗中多凄苦之词,故以“岛瘦郊寒”指代他们的诗歌风格。这里的“岛”、“郊”实际上指他们的诗歌。此类成语有:颜筋柳骨,苏海韩潮。
  以上几类借代用法在汉语成语中是较为常见的。借代方式的多样性,为借代型成语的大量产生提供了构成条件,也使這些成语表义简洁精炼、生动形象,对丰富成语的意蕴、增强成语的表现力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三、夸张
  夸张也是构成成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指故意言过其实,对事物的形象、性质、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某一特征。夸张和客观实际是对立统一的:那就是要“失实”而又不能“失实”。“不失实”与客观实际没区别,不成其为夸张。夸张必定“失实”,但夸张又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要夸张而有据。在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上,不能失实。夸张与真实的辩证关系还表现在:言过其实是故意的。人们明确意识到是在夸张的时候,反而产生真实感。运用夸张的成语,从内容上主要有两种:
  1.夸大夸张
  A.形象夸张,如:血流漂杵。血流成河,连捶衣的木棒都漂浮了起来。这显然是夸大其词。诚如古人所说:“言血流漂杵,亦太过焉。死者血流,安能漂杵?”但它却将战场上死伤之众,流血之多的情景,形象而突出地表现了出来。
  此类成语有:气吞山河,响遏行云,怒发冲冠,挥汗如雨。
  B.数量夸张,如:罪该万死。罪恶重大到“万死”的程度。“万死”突出罪恶之深重。
  此类成语有:力敌千钧。
  2.缩小夸张
  A.形象夸张,如:易如反掌。形容事情非常容易办,就如同翻手掌一样简单。
  此类成语有:弹丸之地,弱不禁风。
  B.数量夸张,如:齐烟九点。俯瞰九州,小如九个烟点。唐代李贺《梦天》“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齐州,指代中国,而说成“九个烟点”,是缩小夸张。
  此类成语有:寸步不离。
  大体上讲,小数目表现的夸张是缩小夸张,大数目表现的夸张是夸大夸张。夸张构成的成语,可以突出事物和人的形象特征,生动深刻地揭示其本质。
  四、比拟
  比拟,作为一种辞格,即把物当人或把人当物以及把这种物当作那种物来写。成语中的比拟有拟人和拟物两种。
  1.拟人
  如:天愁地惨。天地愁苦、凄惨的样子。天地本无情,但人们却把它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感情和动作行为。
  此类成语有:天不绝人,天赐良机,水送山迎,柳啼花怒。
  2.拟物
  A.把人当物,如:含沙射影。暗中诽谤中伤别人,这是把人说成“蜮”。蜮,传说是一种水中怪物,听到人声,即含沙射人,被射中者即使皮肤不发疮,也要生病。
  此类成语有:张牙舞爪,双宿双飞,望风披靡。
  B.把这种物当作那种物,“龙飞凤舞”,形容书法生动俊逸。“虎踞龙盘”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拟人与拟物合称比拟。运用比拟方式构成的成语,有特有的情味,把事物写得身型毕现,栩栩如生,寄托抒发爱憎分明的情感。如“张牙舞爪”给人厌恶之感,而“双宿双飞”却使人倍感和谐、温馨。
  一个成语中,有时不仅仅存在一种辞格。而是有几种辞格共存的情况。
  比喻与夸张并存: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日月如梭。
  借代与夸张并存:魂飞胆丧,魂飞魄散。
  “魂飞胆丧”、“魂飞魄散”都是用来夸张表现描述对象惊恐万状或仓皇逃命的狼狈情状的。这里的“魂”、“魄”、“胆”指代精神意志,是借代手法。
  比拟与夸张并存: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披星戴月,飞针走线,地老天荒。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历来被用来形容女人之美,但再美的人也无法使月闭花羞,鱼沉雁落的,这是兼用拟人的夸张。
  “披星戴月”、“飞针走线”、“地老天荒”中,“星”、“月”非能披戴之物,“针”、“线”也不能“飞”、“走”,而“地”更不会“老”、“天”也不可能“荒”,这都是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可效果上又是夸张。
  对比与夸张并存:沧海一粟,九牛一毛,千钧一发。
  “沧海一粟”、“九牛一毛”、“千钧一发”中,“沧海”之博大和“一粟”之渺小,“九牛”(之毛)之量多和“一毛”之数少,“千钧”之沉重和“一发”之细微。分明是在对比,这是兼用对比的夸张。
  警句与夸张并存:咫尺天涯,寸步千里。
  “咫尺天涯”、“寸步千里”前者先说“咫尺”,后又讲“天涯”;后者则既谓“寸步”又道“千里”。看似矛盾,实是矛盾的统一体。这是兼用警句的夸张。
  通过以上对成语中蕴藏的比喻、借代、夸张、比拟辞格的分析,使我们对成语的结构特点、成语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对我们以后正确地运用成语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刘叶秋《成语熟语词典》[M],北京:商務印书馆,1995。
  2.郭绍虞《汉语语法修辞新探》[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其他文献
《红楼梦》的悲剧之所以特别震撼人心,就因为它不仅充分描绘出了被毁灭女性惊艳四众的外形美,更展示了她们超乎常人的睿智、才气及神韵。她们是天地酝酿的精灵,但她们最终的毁灭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方式交融的结晶,具有流畅性、突破性、新颖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在创造活动中起关键作用,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内容。因此,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对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谈谈在语文课改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些尝试。  首先,在课改中,教师应该解放思想,用创新思维指导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大凡有了一定教龄的教师,由于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