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依托水利行业,联合企业共建”的“工学结合”专业建设模式,按照“面向应用、项目导向、弹性选择”的原则,做中学、学中做,完成“学校—企业—学校—企业”双循环的工学交替学习过程。并利用在校三年间的两个暑假,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学生意愿,有组织的安排暑期实践锻炼,强化生产育人。依据专业岗位群及岗位工程能力需求分析,构建基于岗位工程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建立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三轮递进,两线融通” 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专业技术、工程思辨和职业发展等工程能力的水利一线专业人才。
【关键词】工程能力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 143188);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改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3011)。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220-02
1.引言
近年来,在全国水利发展形势良好的背景下,重庆的水利事业发展和水利行业人才培养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直辖市,在水利基础设施、“民生水利”和“三农”建设方面任务艰巨。为此,在重庆水利事业方兴未艾、蓬勃发展背景下,立项研究与实践一种能够切合实际、立足重庆、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回答和解决水利类高职院校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误区和问题,对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工程思辨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以及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现代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等工作,培养具备卓越工程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非常必要的。
2.构建基于岗位工程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2.1 专业岗位群及岗位工程能力需求分析
通过企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及基层水利管理等。其中,从事中小型水利工程水工建筑物设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岗位主要是设计辅助人员;从事水利工程施工的毕业生就业岗位是施工员、质检员、材料员、预算员、测量员等,主要从事水利工程施工组织和管理;从事水利工程施工监理的毕业生就业岗位是监理员,主要对施工进行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合同管理、造价管理和信息管理;从事中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毕业生就业岗位是科员。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核心岗位是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其核心工程能力包括:资料分析能力、简单的计算能力、绘图和报告编写能力、施工方案制定与施工组织管理能力、施工质量控制能力等。
2.2基于岗位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以职业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水利工程项目为载体,校企合作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把施工员、质检员、材料员、预算员、测量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内容融入课程。通过《水利工程识图与绘图》、《工程力学》、《水文水利计算与应用》、《水力计算与测试技术》、《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工建筑物设计技术》、《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等课程地学习及实训,培养学生的设计等工程能力;通过《水利工程测量》、《水工建筑材料》、《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水利工程监理》、《水利工程概预算》以及《施工组织与管理》等课程地学习及实训,培养学生的施工、监理及造价技能。
根据学生主要就业岗位和职业工程能力要求,确定专业核心课程:《水利工程识图与CAD》、《工程力学》、《水工建筑材料》、《水利工程测量》、《土力学》、《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工建筑物》、《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工程建设监理》、《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水电站》、《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与组织管理》。
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围绕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对应的岗位及其对应的工程能力要求,依托水利行业,联合企业共建与职业岗位能力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3.教材及教学资源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由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教材,将职业岗位要求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及行业科技发展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整合,使教材内容与企业的岗位技能紧密结合,保证教材开发具有鲜明的技术特性和较高的新技术含量。
校企合作,开展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面向学生、教师、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等四类用户,内容包含专业核心课程、拓展课程,三级素材资源(专业级资源、课程级资源、素材级资源)、五大资源中心(人才培养中心、职业中心、企业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和师资培养中心),以满足专业教学及水利行业、企业职工培训和社会相关人员学习需要。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专业的所有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优质核心课程均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情景教学法,其余课程采用实施启发、引导、研讨、参与、交互、自学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如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研讨法、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演示探究、操作示范等。重点应用“教、学、做”一体的情景教学法,创新团队教学法。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情景教学法,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步骤:(1)做好教学设计,是开展“一体化”教学的关键。(2)优选教学项目,加强“一体化”教学的针对性。(3)坚持结合实践,使“一体化”教学充满活力。总之,在实践教学中,一定要把握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的一致性,避免盲目的无针对性的参观;其次在教学内容中要尽量渗透新技术、新工艺,使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再就是在实践方式上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5.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改革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一方面与企业专家共同研讨实训室建设方案,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对实训室建设方案进行论证,实训室建设和管理融入企业元素,学校教师和企业能工巧匠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制订操作规程和考核标准,编写实训指导书,完善实训基地管理一系列制度,共同完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优越的师资和实验实训设备资源,主动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使校企双方受益。 6.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培养专业学生工程职业能力的同时,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能适应艰苦行业、岗位要求的综合素质。在进行专业教学时,校企合作,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手段,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做出正确决断的能力和自控力。学生在提高岗位技能、加强安全作业意识的同时,通过学习优秀的企业文化,强化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把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全过程。
7.创建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三轮递进,两线融通” 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依托水利行业,联合企业共建”的专业建设模式,施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面向应用、项目导向、弹性选择”的原则,做中学、学中做,完成“学校—企业—学校—企业”双循环的工学交替学习过程。并利用在校三年间的两个暑假,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学生意愿,有组织的安排暑期实践锻炼,强化生产育人。按照专业技能的特点与培养要求,创建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三轮递进,两线融通” 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是: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以培养学生工程职业能力为宗旨,以工程项目为载体,通过第二、三学期的识图与测量等第一轮单项工程实训,第五学期后五周施工、监理、招投标、预算等第二轮综合实训和第六学期第三轮校外顶岗实习等三轮递进式的工程能力培养,使学生工程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的两条主线融通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三个阶段递进式的顶岗实习,使学生的专业工程技能层层递进,职业素质全面提升,在生产中逐步实现学生向生产者的转变,实现工学交替、强化生产育人。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 [z],2014-05-13.
[2]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z],2006-11-03.
[3]水利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水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水人事〔2013〕121号)[z],2013-03-08.
[4]中共重庆市委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渝委发〔2012〕11号) [z],2012-05-11.
[5]重庆市委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发展的决定(渝委发〔2006〕50号)[z],206-12-27.
[6]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重庆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市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市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通知(渝教高〔2011〕53号)[z],2011-12-25.
[7]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实施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渝教高〔2010〕26号)[z],2010-6-16.
[8]重庆市财政局关于贯彻加快水利发展决定的通知(渝财农〔2007〕284号)[z],2007-11-15.
[9]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同意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市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方案的批复(渝教高〔2013〕47号)[z],2013-12-10.
[10]袁前胜,郭宁,钱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探析[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40-143.
作者简介:
张守平(1977年-),男,汉族,四川万源人,副教授,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带头人、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领域的科研及教学工作。
【关键词】工程能力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 143188);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改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3011)。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220-02
1.引言
近年来,在全国水利发展形势良好的背景下,重庆的水利事业发展和水利行业人才培养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直辖市,在水利基础设施、“民生水利”和“三农”建设方面任务艰巨。为此,在重庆水利事业方兴未艾、蓬勃发展背景下,立项研究与实践一种能够切合实际、立足重庆、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回答和解决水利类高职院校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误区和问题,对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工程思辨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以及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现代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等工作,培养具备卓越工程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非常必要的。
2.构建基于岗位工程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2.1 专业岗位群及岗位工程能力需求分析
通过企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及基层水利管理等。其中,从事中小型水利工程水工建筑物设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岗位主要是设计辅助人员;从事水利工程施工的毕业生就业岗位是施工员、质检员、材料员、预算员、测量员等,主要从事水利工程施工组织和管理;从事水利工程施工监理的毕业生就业岗位是监理员,主要对施工进行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合同管理、造价管理和信息管理;从事中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毕业生就业岗位是科员。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核心岗位是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其核心工程能力包括:资料分析能力、简单的计算能力、绘图和报告编写能力、施工方案制定与施工组织管理能力、施工质量控制能力等。
2.2基于岗位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以职业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水利工程项目为载体,校企合作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把施工员、质检员、材料员、预算员、测量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内容融入课程。通过《水利工程识图与绘图》、《工程力学》、《水文水利计算与应用》、《水力计算与测试技术》、《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工建筑物设计技术》、《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等课程地学习及实训,培养学生的设计等工程能力;通过《水利工程测量》、《水工建筑材料》、《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水利工程监理》、《水利工程概预算》以及《施工组织与管理》等课程地学习及实训,培养学生的施工、监理及造价技能。
根据学生主要就业岗位和职业工程能力要求,确定专业核心课程:《水利工程识图与CAD》、《工程力学》、《水工建筑材料》、《水利工程测量》、《土力学》、《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工建筑物》、《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工程建设监理》、《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水电站》、《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与组织管理》。
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围绕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对应的岗位及其对应的工程能力要求,依托水利行业,联合企业共建与职业岗位能力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3.教材及教学资源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由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教材,将职业岗位要求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及行业科技发展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整合,使教材内容与企业的岗位技能紧密结合,保证教材开发具有鲜明的技术特性和较高的新技术含量。
校企合作,开展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面向学生、教师、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等四类用户,内容包含专业核心课程、拓展课程,三级素材资源(专业级资源、课程级资源、素材级资源)、五大资源中心(人才培养中心、职业中心、企业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和师资培养中心),以满足专业教学及水利行业、企业职工培训和社会相关人员学习需要。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专业的所有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优质核心课程均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情景教学法,其余课程采用实施启发、引导、研讨、参与、交互、自学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如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研讨法、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演示探究、操作示范等。重点应用“教、学、做”一体的情景教学法,创新团队教学法。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情景教学法,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步骤:(1)做好教学设计,是开展“一体化”教学的关键。(2)优选教学项目,加强“一体化”教学的针对性。(3)坚持结合实践,使“一体化”教学充满活力。总之,在实践教学中,一定要把握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的一致性,避免盲目的无针对性的参观;其次在教学内容中要尽量渗透新技术、新工艺,使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再就是在实践方式上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5.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改革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一方面与企业专家共同研讨实训室建设方案,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对实训室建设方案进行论证,实训室建设和管理融入企业元素,学校教师和企业能工巧匠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制订操作规程和考核标准,编写实训指导书,完善实训基地管理一系列制度,共同完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优越的师资和实验实训设备资源,主动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使校企双方受益。 6.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培养专业学生工程职业能力的同时,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能适应艰苦行业、岗位要求的综合素质。在进行专业教学时,校企合作,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手段,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做出正确决断的能力和自控力。学生在提高岗位技能、加强安全作业意识的同时,通过学习优秀的企业文化,强化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把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全过程。
7.创建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三轮递进,两线融通” 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依托水利行业,联合企业共建”的专业建设模式,施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面向应用、项目导向、弹性选择”的原则,做中学、学中做,完成“学校—企业—学校—企业”双循环的工学交替学习过程。并利用在校三年间的两个暑假,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学生意愿,有组织的安排暑期实践锻炼,强化生产育人。按照专业技能的特点与培养要求,创建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三轮递进,两线融通” 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是: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以培养学生工程职业能力为宗旨,以工程项目为载体,通过第二、三学期的识图与测量等第一轮单项工程实训,第五学期后五周施工、监理、招投标、预算等第二轮综合实训和第六学期第三轮校外顶岗实习等三轮递进式的工程能力培养,使学生工程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的两条主线融通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三个阶段递进式的顶岗实习,使学生的专业工程技能层层递进,职业素质全面提升,在生产中逐步实现学生向生产者的转变,实现工学交替、强化生产育人。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 [z],2014-05-13.
[2]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z],2006-11-03.
[3]水利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水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水人事〔2013〕121号)[z],2013-03-08.
[4]中共重庆市委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渝委发〔2012〕11号) [z],2012-05-11.
[5]重庆市委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发展的决定(渝委发〔2006〕50号)[z],206-12-27.
[6]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重庆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市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市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通知(渝教高〔2011〕53号)[z],2011-12-25.
[7]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实施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渝教高〔2010〕26号)[z],2010-6-16.
[8]重庆市财政局关于贯彻加快水利发展决定的通知(渝财农〔2007〕284号)[z],2007-11-15.
[9]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同意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市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方案的批复(渝教高〔2013〕47号)[z],2013-12-10.
[10]袁前胜,郭宁,钱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探析[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40-143.
作者简介:
张守平(1977年-),男,汉族,四川万源人,副教授,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带头人、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领域的科研及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