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中生劳动认知现状调查及思考

来源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97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劳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而开展好劳动教育应先了解学生的勞动认知状况。调查发现,接受调查的学生的劳动认知总体上符合社会期待,但显然存在颇多自相矛盾之处,这反映了学校劳动教育影响的弱化。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己任,学校必须加强正确的劳动观教育,建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使劳动教育教学和实践成为每位高中生的必修内容,最终达到养成终身劳动之习性。
  关键词: 上海市;高中生;劳动认知;劳动教育
  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是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规定的内容,也是“五育”并举教育体系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但就目前来看,“仍有一些地方存在不重视劳动、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劳动育人的价值也没有很好的体现或被重视”。1 有鉴于此,本文以调查问卷方式对当下学生的劳动认知状况进行调研,了解学生的劳动观,以期为制订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提供借鉴。
  一、调查设计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上海市五所普通高中学生为对象,涉及三个年级,人员选择均为随机。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80份,有效率96.67%,所得数据为调查研究有效范本。
  2.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分为三部分:(1)学生的基本情况调查。主要涉及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父母受教育情况、是否独生子女和生源地情况等。(2)学生的劳动认知状况调查。其中,劳动认知状况既有对劳动文化思想的认识,也有劳动与现实问题,如劳动与收获、劳动与就业、劳动与学习等,还有劳动观思想形成的原因,以期进一步了解学生劳动认知状况及其产生原因,为进一步分析提供帮助。(3)学生所在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情况调查。其中还包括学生对学校已开展劳动教育情况的认识,以及学生自己理想中的学校劳动教育课程。
  3.调查方法
  主要通过“对分易”教学平台进行。通过平台对所有调查对象发放问卷,调查对象在线填写问卷、提交问卷,再由“对分易”教学平台对所有提交的问卷进行自动数据统计,计算出各项比例。
  二、调查结果
  1.学生基本家庭背景情况
  综合第一部分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学生的基本家庭背景情况如表1所示。
  表1显示,接受调查的学生多数来自城市,自认为家庭经济条件一般者居多,自认为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和富裕的占总数的1/5以上。从中可见,参与调查者家庭富裕和贫困者占比均较少,这表明本次调查结果更具普遍性和代表性。
  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劳动认知产生的家庭背景情况,本问卷还设计了关于学生父母受教育状况的调查,结果发现,受教育程度为小学的,父亲占10.14%、母亲占15.94%;中学,父亲占51.45%、母亲占50.00%;大专,父亲占18.84%、母亲占18.12%;本科,父亲占18.12%、母亲占15.22%;研究生及以上,父亲占1.45%、母亲占0.72%。可见大多数学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并不高。
  2.学生劳动认知情况
  第二部分共设计了44个问题,其中前22个问题侧重调查学生劳动认知现状,后22个问题侧重调查影响学生劳动认知的因素。后22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社会因素最大的占72.7%,认为家庭因素最大的占18.2%,认为学校因素最大的占9.1%。学生劳动认知情况如下:
  (1)对劳动文化观念的认知情况
  对于社会所弘扬的正面劳动文化观念的认同情况,调查问卷的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学生对社会所弘扬的正面劳动文化观念持认同和比较认同的占比均较高。但是,在调查问卷中也发现,针对社会所摒弃的一些负面劳动文化观念,接受调查的学生表示认同的占比颇高。表3表明,仍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持有消极的劳动文化观念。这显然与前面对正面劳动文化观念持较高认同的情况互相矛盾。
  (2)对劳动就业观念的认知情况
  现实社会的劳动就业观念能够直接反映学生的劳动观念,两者紧密相连,调查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劳动只是分工的不同,以及劳动的无差别性,也能接受普通劳动工作,劳动就业观念基本符合社会的期待,但是有相当多的学生将劳动与赚钱紧密相连,这使得劳动就业观念呈现出认识上的复杂性。
  (3)对劳动与学习关系的认知情况
  对于学生来说,如何处理劳动与学习的关系,最能直观反映学生对于劳动的认知情况,故而,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与此有关的两道问题,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相当多的学生不清楚学习也是一种劳动行为,因而他们在认知上会出现选择的相对分化。调查显示,学生对劳动与学习的关系缺乏清晰的理解,与此同时,家庭对学生在处理劳动与学习关系方面的影响占绝对优势。
  3.学生所在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对学生所在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的调查发现,有89.85%的学生认为所在学校比较关注劳动教育,84.06%的学生认为初中阶段已开展过,高中阶段的劳动教育则是进一步的延续。但是,也有56.52%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劳动教育过于形式化而导致他们不愿意参加。
  三、调查分析及思考
  由调查结果可知,接受调查的学生的劳动认知总体上是符合社会所期待的,但显然也存在颇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源于多种因素,其中社会影响最大,家庭影响次之,学校影响最小。然而,为了扭转这种情况,学校责无旁贷。因此,学校加强劳动教育,促使学校对学生劳动认知的影响最大化,就成为势在必行的时代要求。鉴于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转变观念,建立大劳动教育思维。在劳动教育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究课程特点,使劳动教育内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具体课程中,既要体现课程特色,又要体现劳动教育效果。第二,提升认识,加强劳动观理论教育。由于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部分学生对负面劳动文化观念持赞同态度,他们不清楚劳动的本质、内涵和意义,对待一些社会现象也不能正确鉴别和取舍。因此,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加强劳动观理论教育,形成对负面劳动观念的批判性思考。第三,加强劳动实践。劳动教育过程中,劳动实践至关重要。课堂上学得再多,不如亲自实践一遍。亲自实践,学生可以在体验中提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享受劳动成果的快乐,塑造心智成熟的人格。因而,劳动教育的实践形式必须多样化和个性化。第四,承前启后,建立大中小劳动教育一体化体系。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劳动教育应根据每个阶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有所侧重,合理安排课程。同时,劳动教育内容还应与新技术新科技和就业相结合,使大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
  Investigation and Reflection on Labor Cognition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Shanghai
  SHEN Shuyong
  (School of Marxism, Shanghai Jianqiao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Abstract: The findings have showed that the labor cognition of the students who had been surveyed generally meets social expectations but obviously there exist quite many contradictions, which reflects the decline of the influence of labor education at school. As senior high schools, it is their dutie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Thus they should offer more education for the students’ correct attitude about labor, establish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labor education and make labor teaching and practice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every high school student so that they can form a lifelong habit of labor.
  Key words: Shanghai,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abor cognition, labor education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教育领域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人工智能可以助力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差异,可以作为“教学代理”,亦可用于教学评估。但其也存在局限性,无法取代人类教师。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 “输入假说”与“互动假说”,提出构建人工智能系统的方案:评估学生语言水平,制订分级学习目标;为学生创造一个可实景模拟训练的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提高中小学生的外语能力,教师需正确认识人工智能技术与自我身份,
摘 要: 教师发展研究范式在主体性不断确证的过程中由“预设论”转向“生成论”,教师的主体性从对象化的实体转向生成性的主体,并以主体间性超越主体性,从而实现了教师发展研究范式的主体性转向。这种转向是主体间性哲学之于主体性哲学的超越在教师发展层面的延续和升华,它不仅完善了以技术理性为核心的主体性发展,同时也确证了主体间意义的教师主体性,澄清了教师发展的复杂性、过程性和生成性,对教师主体性的回归具有本
摘 要: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指的是在高中语文学科中,教师根据课标要求,依据学情和教材特点,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能引发学生积极实践的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情境教學能够增强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体验度,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容易将情境教学等同于情感教育,脱离文本语境,误解真实情境。针对此类问题,可以运用开拓学习空间的体验式、注重文本语境的实践型、融合读写演的多样化的策略,
摘 要: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和合”,它深深影响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将和合文化融入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其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文化自信。融入的路径主要有:挖掘相关素材,整合素材,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  关键词: 和合文化;道德与法治学科;文化自信  和合思想与和合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范型、政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理念与实践顺应时代的要求,进一步认知传统村落的"活态性",强调如何协同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生态及文化等多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但传统村落"活态化"的方式、内容、目标及运作机制又因中国的特殊国情而有差异.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因群山峻岭的自然屏障,西南侗寨传统村落得以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获得有别于其他传统村落的"活态"特征及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因此,西南侗寨传统村落的"活态化"能基于其独特的历史、社会和空间背景,生成自我运行的内在发展机制,于日常生产生活中达成.要做到
摘 要: 借助数字技术的丰富功能,为音乐单元学习创设接近真实的活动情境,能够实现有限学习时间里的多角度音乐体验。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教师需要转变学习方式,为音乐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提供支持。单元学习活动的开展应遵循三大原则:基于课程标准,体现课程的普及性;依托教材内容,体现课程的规范性;融入实践情境,体现能力培养的渐进性。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数字技术支持;单元学习  现行小学音乐教材以“人文主
随着国际数字贸易的快速增长,我国企业在境外上市或从事经营活动的过程中面临国内及国际的双重数据合规挑战,数据跨境流动的治理困境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利益冲突,亟待构建法治化治理路径予以纾解。我国数据跨境流动治理体系存在的具体问题包括国内治理机制单一、可操作性不强,国际合作的推动相对滞后、应对冲突较为被动,以及跨国企业合规工作困难、潜力待激活等。基于此,需要在夯实数据安全保障的基础上,加紧优化数据跨境流动法治体系和行业监管机制,畅通国际合作和执法渠道,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引导和激励跨国企业合规工作的开展,以此完善
侯 伟  作者:侯偉,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尘埃系列·灯》作品是作者独特的绘画语言。画面中落满尘埃的老油灯,以“一沙一世界”的虚拟空间,来诠释物是人非、生命短暂,以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禅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