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早期对西方社会进化论的反响:以受传教士影响的知识精英为考察对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yan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一开始就是在社会进化论意义上理解达尔文的进化学说的。社会进化论与中国传统的观念意识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事实上并不构成中国接受社会进化论的障碍。构成难以接受社会进化论障碍的是19世纪中国的时代精神和知识精英的人生态度。19世纪50年代在上海、19世纪60年代在香港,有过两次与社会进化论相关的“强弱论”问题的讨论。参与这两次讨论的王韬,主张以“用强”的立场应对西方的挑战,但他最终也
其他文献
从马克思的文本中思考价值的形成,从“现实的主体性把握”来看,价值具有三个层次:一是自然和社会作为对人的有用性的价值;二是作为人的欲求对象、目的和手段的价值;三是作为人的实践的理想、规范和理念的价值。此外,从人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中也可以认识和把握价值的层次性特点。人类史的三个阶段使价值呈现不同的社会属性,体现了价值的历史性特征。“自由个性”价值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有实现的可能。
本文通过对西方当代审美文化之现代性演变的历史考察,论述了其现代主义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文化在社会批判性上质的差异,由此而对F·杰姆逊的论点提出质疑。
《共产党宣言》中关于资本主义必须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诊断,是依据以唯物辩证法为核心的发展学说观察人类社会而得出的合乎历史规律的结论。由于苏东巨变,这一科学结论正受到愈来愈大的挑战。本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估计、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和条件等重要论述作了重新思考,并对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等重大理论问题作了富有新意的阐述。
由于王安石力倡改革,迫使朔党、洛党、蜀党成为他的对产面。蔡京出于权力斗争的需要而非富国强兵的策略,遥尊王安石,打击洛、朔、蜀三党,从而以虚构的新党、旧党之争成功地掩盖了历史真相。蔡京的倒行逆施引起世人的痛恨,而被他表面尊崇实质利用的王安石,也随之成为人们憎恨的牺牲品。本文通过推考王安石被小人化的过程,展示了权力参与建构历史人物形象塑造的可能限度。
史传文学对中国小说文体的影响在以往的论述中被奉为圭臬,因而小说文体本身的特性往往在这种强调下被悬置。本文以虚构性为前提界定《桃花源记》作为小说文本,论证其在传统叙事模式基础上,采用了独特的限知视角、倒错时间和诗意背景,从而构成不同于史传的小说审美特性:真实性、惊奇、双重语境、移步换景。这种创格出现在小说创作主体的群体尚未自觉的魏晋“前史时期”,体现了中国小说叙事多元性的潜在因子。
《安世房中歌》是汉代郊庙歌辞中最重要的作品,要全面地把握西汉礼乐文化的脉搏,就必须从读解《安》入手。《安》鼓吹“孝”、“德”、以“孝”为核心开出汉家的家法,“孝”、“德”的来源是多元的,其中有周文化、秦文化和儒文化。“孝”、“德”是功利性极强的伦理道德观念,它贯串于《安》的实质是高扬善的旗帜,突出西汉统治者安排的政治秩序。西汉是宗教神学盛行的时代,看重天的意志是西汉人的基本出发点。《安》全面地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