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它除了具有思维的一般属性外,还有自己的特性,即主动思维性、求异性、发散性、独创性。科学技术人员的发明创造、文学家的创作、理论家的理论创新都是通过创造性思维来实现的。
关键词:求知欲 创新 探索精神 创造性
江泽民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面对经济知识的挑战,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培养创造型人才,已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更应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孕育和发展的。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来进行培养的,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强烈激发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索。比如小学生提出的最大的数是几?车轮为什么造成圆形的?自然数为什么从1开始等等,都是好奇心的表现。无论他们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要敢于、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逐渐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儿童的好奇心得不到成人的保护反而受到不合理的限制、耻笑、谴责,好奇心就会开始减弱或衰退。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就要善于提出难度适中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要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和找出答案。比如,用阴影部分表示一个正方形的1/4,通过学生的充分讨论、研究,最后总结出4种画法。再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找两名学生拿着计算器,让其余的学生随便说出一个数后,拿计算器的学生算出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同时老师说出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通过几次的练习,老师判断的结论要比拿计算器的学生算得快,学生感到很奇怪,急于要发现这个规律,从而产生强烈的兴趣,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起点。
二、鼓励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就是我们说的“灵感”。直觉思维不是真正的去思考,它是一种未经思考而突发得出结果或见解的思维。阿基米德解决“王冠之谜”不是在自觉思考的当时,而是在浴盆里出现浮想之际,这就是人的直觉思维在发明创造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生动例证。为了帮助学生发展直觉思维,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鼓励学生进行近似合理的猜想、假设和即兴的回答。数学的学习是一种复杂的、有规律的问题。猜想,首先使学生有提问题的机会,当学生初步发现问题后,让学生大胆说出答案。比如把3/10、67/100、49/1000化成小数,学生根据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发现有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些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那么,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呢?让学生根据计算想一想,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取决于分数的哪一部分,让学生把分母分解质因数,通过分析,最后提出分数化成小数的猜想:如果分数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反之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二)教师在解答问题时提出多种不带结论性的设想,给学生做发散思维的示范,引起模仿。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多角度、分层次思考问题。在一题多变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一题多变是学生通过联想,改变题中某个条件的叙述方法使其成为不同的应用题。在一题多问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一题多问,即不改变题中的已知知识,改变问题,使其成为不同的应用题。比如这样一道题。一班有70人,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4:3,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男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在一题多解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这样通过多角度、多方向的分析,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使学生懂得对问题的解决要抱有强烈的愿望、积极搜集或阅读有关资料和持续地思考是产生灵感的前提,而注意力集中,不因其他趣事分心,不受烦恼因素干扰是产生直觉思维的必要条件。
(四)当学生感到问题难以解决时,让他们适时地休息一下,这样才有较大的出现突破的可能性。
三、教会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遵循思维的规则,有步骤地对事实材料进行分析,或依据某些知识进行推理得出新判断、形成新思维的认识过程。进行创造性活动必须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活动不仅要发现问題,提出假设,而且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行分析,加以论证,没有周密的逻辑思维,就难以成功。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主要是在教学过程和课外活动中得到培养和提高的。为了帮助学生迅速而有效的形成逻辑思维并使它得到发展,首先教师讲课时要合乎逻辑,力求做出逻辑思维的示范;其次,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来理解概念和应用原理解决习题。例如,让高年级学生掌握直棱柱的概念,教师向学生提供足以概括的典型的具体材料,让学生自己区分异同,找出本质特点和明确意义(直棱柱是底面为任意多边形,两个底面的形状相同和大小相等,每一个侧面为长方形的棱柱),然后让他们通过图形辨认,懂得一些概括的逻辑法则,这种方法不仅在于能使学生较牢固地掌握和较广泛地迁移有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按逻辑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教师在教学中提倡首创精神
思考是创造的源泉,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会激起创造性的火花。我经常给学生讲一些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指出这种创造给人类带来的益处,这对于激发学生从小立志与尝试创造来说是有作用的。比如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有这样一道题,把7+7+7+7+7+7+3改写成乘法算式,有的学生改为7×6+3,也有的学生改为7×7-4,后一种方法带有独特性,这就是一种值得鼓励的求异思维。
五、培养学生“无中求有,有中求优”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中心要求,而且是社会需求的必然趋势。为学生创造探索思考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发现知识,并应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比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每行摆4个正方形,摆5行,先要求学生说出题意,再让学生列算式,求出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学生通过横着看、竖着看,可以列出5×4和4×5两个算式,这个设计,使学生动手、动脑,既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又促进了创造思维的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是教师施教、学生求学的主阵地,自然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主渠道。我们教师要根据客观规律,科学的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关键词:求知欲 创新 探索精神 创造性
江泽民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面对经济知识的挑战,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培养创造型人才,已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更应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孕育和发展的。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来进行培养的,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强烈激发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索。比如小学生提出的最大的数是几?车轮为什么造成圆形的?自然数为什么从1开始等等,都是好奇心的表现。无论他们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要敢于、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逐渐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儿童的好奇心得不到成人的保护反而受到不合理的限制、耻笑、谴责,好奇心就会开始减弱或衰退。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就要善于提出难度适中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要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和找出答案。比如,用阴影部分表示一个正方形的1/4,通过学生的充分讨论、研究,最后总结出4种画法。再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找两名学生拿着计算器,让其余的学生随便说出一个数后,拿计算器的学生算出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同时老师说出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通过几次的练习,老师判断的结论要比拿计算器的学生算得快,学生感到很奇怪,急于要发现这个规律,从而产生强烈的兴趣,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起点。
二、鼓励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就是我们说的“灵感”。直觉思维不是真正的去思考,它是一种未经思考而突发得出结果或见解的思维。阿基米德解决“王冠之谜”不是在自觉思考的当时,而是在浴盆里出现浮想之际,这就是人的直觉思维在发明创造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生动例证。为了帮助学生发展直觉思维,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鼓励学生进行近似合理的猜想、假设和即兴的回答。数学的学习是一种复杂的、有规律的问题。猜想,首先使学生有提问题的机会,当学生初步发现问题后,让学生大胆说出答案。比如把3/10、67/100、49/1000化成小数,学生根据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发现有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些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那么,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呢?让学生根据计算想一想,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取决于分数的哪一部分,让学生把分母分解质因数,通过分析,最后提出分数化成小数的猜想:如果分数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反之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二)教师在解答问题时提出多种不带结论性的设想,给学生做发散思维的示范,引起模仿。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多角度、分层次思考问题。在一题多变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一题多变是学生通过联想,改变题中某个条件的叙述方法使其成为不同的应用题。在一题多问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一题多问,即不改变题中的已知知识,改变问题,使其成为不同的应用题。比如这样一道题。一班有70人,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4:3,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男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在一题多解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这样通过多角度、多方向的分析,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使学生懂得对问题的解决要抱有强烈的愿望、积极搜集或阅读有关资料和持续地思考是产生灵感的前提,而注意力集中,不因其他趣事分心,不受烦恼因素干扰是产生直觉思维的必要条件。
(四)当学生感到问题难以解决时,让他们适时地休息一下,这样才有较大的出现突破的可能性。
三、教会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遵循思维的规则,有步骤地对事实材料进行分析,或依据某些知识进行推理得出新判断、形成新思维的认识过程。进行创造性活动必须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活动不仅要发现问題,提出假设,而且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行分析,加以论证,没有周密的逻辑思维,就难以成功。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主要是在教学过程和课外活动中得到培养和提高的。为了帮助学生迅速而有效的形成逻辑思维并使它得到发展,首先教师讲课时要合乎逻辑,力求做出逻辑思维的示范;其次,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来理解概念和应用原理解决习题。例如,让高年级学生掌握直棱柱的概念,教师向学生提供足以概括的典型的具体材料,让学生自己区分异同,找出本质特点和明确意义(直棱柱是底面为任意多边形,两个底面的形状相同和大小相等,每一个侧面为长方形的棱柱),然后让他们通过图形辨认,懂得一些概括的逻辑法则,这种方法不仅在于能使学生较牢固地掌握和较广泛地迁移有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按逻辑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教师在教学中提倡首创精神
思考是创造的源泉,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会激起创造性的火花。我经常给学生讲一些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指出这种创造给人类带来的益处,这对于激发学生从小立志与尝试创造来说是有作用的。比如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有这样一道题,把7+7+7+7+7+7+3改写成乘法算式,有的学生改为7×6+3,也有的学生改为7×7-4,后一种方法带有独特性,这就是一种值得鼓励的求异思维。
五、培养学生“无中求有,有中求优”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中心要求,而且是社会需求的必然趋势。为学生创造探索思考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发现知识,并应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比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每行摆4个正方形,摆5行,先要求学生说出题意,再让学生列算式,求出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学生通过横着看、竖着看,可以列出5×4和4×5两个算式,这个设计,使学生动手、动脑,既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又促进了创造思维的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是教师施教、学生求学的主阵地,自然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主渠道。我们教师要根据客观规律,科学的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