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独立学院是高校转型的重点,要实现转型发展的目标,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本文通过对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现状的分析,探讨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改革的发展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独立学院;转型发展;实践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多样化办学的主要实施者。教育部要求独立学院一定要坚持体制与机制创新,有新思想新举措,积极探索适合的人才培养目标来满足社会需求。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作为三本教育的独立学院处于本科的末端,高职的前端,应当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技术型人才”。这类人才的培养即要体现高等教育的属性,又兼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意味着“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必须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和完善的实践教学环节来实现,而实践环节在这过程中是尤为重要的。由于独立学院建立及发展的历程并不长,许多独立学院为构建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还在探索中。
一、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性及存在的不足
应用技术型人才最突出的特征是除了掌握基础知识外,必须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教学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上,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方向、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实践教学应成为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教育必须突出的教学环节。从目前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活动来看,存在办学定位与发展理念不匹配的情况,主要问题如下:
1.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对实践教学实施的规划、管理和质量评估体系构建不完整。这主要的原因在于大部分独立学院在进行专业建设时,都是在母体学校的强项专业、重点专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包括课程的教学模式基本都参照母体学校,仍是以理论性强的课程占比重大,而应用性的课程很难进入到人才培养方案里,导致独立学院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上都与母体学校相似。有部分独立学院盲目依据市场需求,参照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增开大量实训类课程,降低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两种人才培养模式,都不能突出独立学院独特的办学定位及办学优势,限制了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2.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匮乏
实践类课程,特别是理工类院校的实践课程安排涉及大量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课程,如机械类专业开设的《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数控车编程、操作实训》、《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汽车专业开设的《汽车维修初级实训》、《汽车维修中级实训》、电控专业开设的《单片机系统设计实训》、《单片级原理实验》等实践课程的开设需要固定的场所及配备大型设备、专业设备,这对建设发展时间短的独立学院意味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设备购买及场地建设,还需要资金用于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因此,大部分独立院校倾向于将学生送到母体学校已经建立健全的实习、实验、实训场所,或者是与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这两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独立学院在实践课程上的安排压力,但是容易出现与母体学院费用支付扯皮问题,也存在当母体学校相同专业需要使用同样的设备时,独立学院必须先满足母体学校自身的需求后再安排本校学生学习。此外,许多独立学院的实习基地合作尚存于初级阶段,基本是以满足认识实习为主,很多实习基地从自身可接收学生人数、学生安全、技术保密等因素考虑,无法接受大批量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或生产实习。更无法与企业实现“产学研”的合作,实习、实训基地未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3.实践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
由于实践课程教学灵活性大、学生相对比较自由,在实践课程进行中,尤其是外出实习、实训课程,指导教师并不是一直陪在学生旁边,也就意味着学生的实践过程并不是一一被学校或指导教师掌握。学生在实际的实习、实训过程中到底表现如何,指导教师只能通过走访、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进行了解。目前,实践教学特别是实习、实训课程的评价方法大多采取总结性评价。即学生的成绩考核主要是企业带班师傅或相关领导给出的评语和打分,然后由指导教师给出考核意见为最终成绩,这种考核方式无法体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力培养锻炼的情况,实际上无法对实践教学作出正确的评价,实践教学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
4.实践课程师资缺乏
高素质的实践教师队伍是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缺乏实践能力强与科研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人才,主要因为大多数青年任课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上岗教书,缺乏对企业整个生产运作、技术更新方面的了解。在实验、实习、实训等一线岗位上进行指导的教师必须要有“电工”、“焊工”、“钳工”等相关的上岗资格证,但由于这类教师大多数是技工类学校毕业或是企业退休师傅,没有考取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无法进行相关理论课程的指导。当课程既有理论课时又有实践课时,一般理论课为一名老师上,实践课为另外一名老师上,容易出现知识断节,理论与实践知识不能很好的进行衔接。
以上问题表明,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执行的实践教学体系不能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二、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及对策
要从根本上扭转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的被动局面,必须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首先要加强实践教学制度建设,健全的实践教学文件是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能确保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更加规范、系统。此外,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还应体现在学校才人培养的目标定位和规格要求上。
1.构建与应用技术型人才目标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中,更要突出实践教学的开设,要注重与生活实际、就业需要密切相关的应用知识,如公共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该门理论课程后有12个实践课时,可考虑在实践课时内将增加职业礼仪、职业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或将各专业部分相近或相似课程进行整合删减。将学生在大三的实践课程课时相应减短,并将学生原来大四第一学期的专业任选课调整到大三进行,不仅保证理论课程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也让学生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可以按教学计划开展毕业实践各环节工作,鼓励学生根据所在实习企业实际生产来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及内容。 2.加大实践基地建设力度,缩短学生从学校到企业单位的距离
独立学院要加大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做好实践教学的硬件保障。引入市场投资机制,广开门路来完成实习基地建设。
(1)可以依托母体学校的成熟、优质的教学资源,要建立资源互惠共享的长效运行机制,达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
(2)可深化校企合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各个专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选择层次较高、设备优良、能满足较多学生同时进行实习实训的企业进行合作,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实习基地并挂牌。
(3)学校可与企业合作进行生产型培养,即学校及企业出资在校内办一些工厂,由学生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产品生产,聘请企业的一些有经验、有专长的人员到学校参与指导,这样不仅能为学生提供部分的实习、实训场地,还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企业也可借助学校的科技研究人员参与到企业的发展中,使得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3.实践教学评价方法的改变
实践教学考核时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强调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完成程度及与他人的协作程度来进行综合评价。要重视校外单位给出的学生实习、实训评价,其次,学校要加强科学合理的监管制度,指导教师应定时抽查学生的实习、实训日记和总结,综合给出学生实习、实训的成绩。
4.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独立学院的教师应具备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又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技术,即 “双师型”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也能对教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提供一定的保障。
(1)对于理论知识较强,但实践技术能力不足的教师,可以安排这类教师到专业对口单位,通过学习培训、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合作形式,到企业一线岗位上进行锻炼,鼓励有能力的教师考取执业资格证书,以此强化理论教师的实践技术能力。
(2)对于有实践技术能力但理论科研能力较弱的教师,学校要支持他们通过在职或脱产进行更高学历的学习,强化理论知识。还要鼓励他们考取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并评选相关的专业技术职称,以此加强实践指导教师的理论科研能力。
(3)还可出台鼓励政策,引进学术带头人或是企业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补充到教师队伍中,以此来充实和优化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陆迎霞.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思路研究.山西大学.科技与产业 2011.06.P95-97.
(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独立学院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机械类生产实习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JGB451))
关键词:独立学院;转型发展;实践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多样化办学的主要实施者。教育部要求独立学院一定要坚持体制与机制创新,有新思想新举措,积极探索适合的人才培养目标来满足社会需求。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作为三本教育的独立学院处于本科的末端,高职的前端,应当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技术型人才”。这类人才的培养即要体现高等教育的属性,又兼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意味着“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必须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和完善的实践教学环节来实现,而实践环节在这过程中是尤为重要的。由于独立学院建立及发展的历程并不长,许多独立学院为构建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还在探索中。
一、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性及存在的不足
应用技术型人才最突出的特征是除了掌握基础知识外,必须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教学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上,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方向、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实践教学应成为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教育必须突出的教学环节。从目前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活动来看,存在办学定位与发展理念不匹配的情况,主要问题如下:
1.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对实践教学实施的规划、管理和质量评估体系构建不完整。这主要的原因在于大部分独立学院在进行专业建设时,都是在母体学校的强项专业、重点专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包括课程的教学模式基本都参照母体学校,仍是以理论性强的课程占比重大,而应用性的课程很难进入到人才培养方案里,导致独立学院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上都与母体学校相似。有部分独立学院盲目依据市场需求,参照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增开大量实训类课程,降低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两种人才培养模式,都不能突出独立学院独特的办学定位及办学优势,限制了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2.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匮乏
实践类课程,特别是理工类院校的实践课程安排涉及大量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课程,如机械类专业开设的《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数控车编程、操作实训》、《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汽车专业开设的《汽车维修初级实训》、《汽车维修中级实训》、电控专业开设的《单片机系统设计实训》、《单片级原理实验》等实践课程的开设需要固定的场所及配备大型设备、专业设备,这对建设发展时间短的独立学院意味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设备购买及场地建设,还需要资金用于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因此,大部分独立院校倾向于将学生送到母体学校已经建立健全的实习、实验、实训场所,或者是与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这两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独立学院在实践课程上的安排压力,但是容易出现与母体学院费用支付扯皮问题,也存在当母体学校相同专业需要使用同样的设备时,独立学院必须先满足母体学校自身的需求后再安排本校学生学习。此外,许多独立学院的实习基地合作尚存于初级阶段,基本是以满足认识实习为主,很多实习基地从自身可接收学生人数、学生安全、技术保密等因素考虑,无法接受大批量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或生产实习。更无法与企业实现“产学研”的合作,实习、实训基地未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3.实践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
由于实践课程教学灵活性大、学生相对比较自由,在实践课程进行中,尤其是外出实习、实训课程,指导教师并不是一直陪在学生旁边,也就意味着学生的实践过程并不是一一被学校或指导教师掌握。学生在实际的实习、实训过程中到底表现如何,指导教师只能通过走访、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进行了解。目前,实践教学特别是实习、实训课程的评价方法大多采取总结性评价。即学生的成绩考核主要是企业带班师傅或相关领导给出的评语和打分,然后由指导教师给出考核意见为最终成绩,这种考核方式无法体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力培养锻炼的情况,实际上无法对实践教学作出正确的评价,实践教学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
4.实践课程师资缺乏
高素质的实践教师队伍是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缺乏实践能力强与科研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人才,主要因为大多数青年任课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上岗教书,缺乏对企业整个生产运作、技术更新方面的了解。在实验、实习、实训等一线岗位上进行指导的教师必须要有“电工”、“焊工”、“钳工”等相关的上岗资格证,但由于这类教师大多数是技工类学校毕业或是企业退休师傅,没有考取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无法进行相关理论课程的指导。当课程既有理论课时又有实践课时,一般理论课为一名老师上,实践课为另外一名老师上,容易出现知识断节,理论与实践知识不能很好的进行衔接。
以上问题表明,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执行的实践教学体系不能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二、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及对策
要从根本上扭转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的被动局面,必须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首先要加强实践教学制度建设,健全的实践教学文件是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能确保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更加规范、系统。此外,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还应体现在学校才人培养的目标定位和规格要求上。
1.构建与应用技术型人才目标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中,更要突出实践教学的开设,要注重与生活实际、就业需要密切相关的应用知识,如公共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该门理论课程后有12个实践课时,可考虑在实践课时内将增加职业礼仪、职业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或将各专业部分相近或相似课程进行整合删减。将学生在大三的实践课程课时相应减短,并将学生原来大四第一学期的专业任选课调整到大三进行,不仅保证理论课程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也让学生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可以按教学计划开展毕业实践各环节工作,鼓励学生根据所在实习企业实际生产来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及内容。 2.加大实践基地建设力度,缩短学生从学校到企业单位的距离
独立学院要加大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做好实践教学的硬件保障。引入市场投资机制,广开门路来完成实习基地建设。
(1)可以依托母体学校的成熟、优质的教学资源,要建立资源互惠共享的长效运行机制,达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
(2)可深化校企合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各个专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选择层次较高、设备优良、能满足较多学生同时进行实习实训的企业进行合作,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实习基地并挂牌。
(3)学校可与企业合作进行生产型培养,即学校及企业出资在校内办一些工厂,由学生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产品生产,聘请企业的一些有经验、有专长的人员到学校参与指导,这样不仅能为学生提供部分的实习、实训场地,还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企业也可借助学校的科技研究人员参与到企业的发展中,使得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3.实践教学评价方法的改变
实践教学考核时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强调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完成程度及与他人的协作程度来进行综合评价。要重视校外单位给出的学生实习、实训评价,其次,学校要加强科学合理的监管制度,指导教师应定时抽查学生的实习、实训日记和总结,综合给出学生实习、实训的成绩。
4.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独立学院的教师应具备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又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技术,即 “双师型”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也能对教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提供一定的保障。
(1)对于理论知识较强,但实践技术能力不足的教师,可以安排这类教师到专业对口单位,通过学习培训、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合作形式,到企业一线岗位上进行锻炼,鼓励有能力的教师考取执业资格证书,以此强化理论教师的实践技术能力。
(2)对于有实践技术能力但理论科研能力较弱的教师,学校要支持他们通过在职或脱产进行更高学历的学习,强化理论知识。还要鼓励他们考取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并评选相关的专业技术职称,以此加强实践指导教师的理论科研能力。
(3)还可出台鼓励政策,引进学术带头人或是企业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补充到教师队伍中,以此来充实和优化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陆迎霞.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思路研究.山西大学.科技与产业 2011.06.P95-97.
(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独立学院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机械类生产实习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JGB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