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普通民办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现状与成因,进而将民办高校的体育工作同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民办高校;体质健康;锻炼方式;保健知识
1.研究目的
据中国教育部发布的相关监测结果,中国7~22岁的城乡男女学生的体质健康在继续改善的同时,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肥胖学生明显增加,近视率仍高居不下,体能素质、肺活量水平持续下降等。本文就部分普通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研究,旨在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陕西省普通本科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上发布的调研数据和中国期刊网检索的有关体质研究的相关论文数篇。
2.2.2 问卷调查法
向陕西省普通民办高校的300名学生,30名体育教师发放了问卷。其中学生问卷回收288份,有效问卷269份,有效率93.4%;教师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达100%。
2.2.3 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体质健康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教育部体卫司司长杨贵仁对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做了详细的分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特别是耐力、柔韧、速度、力量及肺活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不足(时间和强度均不足)。
3.1 锻炼形式的局限性
2002年起国家体育总局、教育厅发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开始在高校进行体质测试工作,以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体质监测。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是体育的最主要功能,因此,普通民办高校通过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与竞赛、群体活动等方式实现体育的功能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然而,通过调查发现,我省只有个别院校在一、二年级开设公共体育课的同时又在三、四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这说明各院校只是将体育视为一门课程,而没有注意其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长远效益。另外,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方式虽然多样,但是学生的参与热情、参加人数以及所造成的影响却远不如学生自发的体育活动。调查发现,即使有些学校有各运动协会和俱乐部,但其组织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多是以竞赛形式出现,而能够参与的只是体育尖子生。作为普通学生只能是以其兴趣爱好等因素自发参与体育活动,即使是国家教委等相关单位所倡导的每天锻炼1小时和阳光体育活动在高校的落实也只是依赖于学生的自觉行为。
3.2 场地器材的限制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中明确要求,一个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生人均运动场地面积≥3平方米,学校应该为体育教学和学生锻炼提供充足的场地,在拥有室外运动场地的同时也应该具备室内体育场所,而且设备齐全。但是,调查发现不少普通民办高校并没有完全达到上述要求,或者只是保证了教学所用场地,导致学生闲暇时间锻炼和教学起了冲突。面对拥挤的锻炼环境,不少学生不得不放弃锻炼。
3.3 教师因素分析
调查发现,有少数普通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在教案书写中不涉及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还有的教师将教案的书写和运动负荷只作为一种形式,在体育课上根本不考虑运动负荷。运动负荷不加传授或者控制,学生的体育活动不规范、不科学,直接或间接导致学生养成不良体育活动习惯。调查还发现,教师对学生体质的关注程度不够: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内容中所安排的素质练习只是与所教授的专业有关,而不是素质练习贯穿于体育教学始终;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体质测试的关注程度不够。超过77%的教师只是将体质测试视为一种形式,不采取任何措施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可见,普通民办高校教师在体育教学上没有将教学与学生体质的增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体育课在知识、技能传授和学生体质增强方面存在着脱节现象。
3.4 学生因素分析
学生体质的好坏固然受学校和教师等因素的影响,但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是最主要的因素。其中学生的生活方式、体育活动、体育保健知识、意志品质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影响着学生的体质健康。
3.4.1 学生体育活动动机和行为分析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有效手段。在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调查中发现,有71.7%的学生选择了不固定、比较随机的体育活动方式。这一方面说明学生的计划性不强,没有养成体育活动的习惯;调查还发现,有89.9%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根本不考虑体育活动的强度、时间,只是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运动这一方面说明学生的体育活动不科学;另一方面也说明体育活动同体育锻炼在目的性、计划性、时间、强度和频率上有着本质的差异和区别。只有l9.4%的学生对自己的体质情况进行过关注,而高达90.2%的学生,根本不去关注自己的体质状况,更不用说根据自身测试的实际情况和所测试标准及所提供的运动处方来加强体质锻炼,只是将体质测试做为毕业的基本条件来看待。
3.4.2 学生的生活方式分析
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国内外学者均将生活方式列为影响健康的一个因素。在与教师和学生的交谈中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熬夜、逃课、逃寝上网现象;不按时吃早餐和不吃早餐现象;吸烟、喝酒现象。不规律的生活方式也是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因素。
3.4.3 学生体育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人类的健康长寿60%取决于人的自我保健。体育卫生健康知识的高度科学性、系统性以及健康行为习惯的长期性,不同程度地限定了学生体育行为的科学性。调查发现,学生对体育保健知识掌握的渠道绝大部分来源于体育教师10%左右的理论课。在对通过网络等渠道获取体育保健知识的调查中发现,只有7.8%的学生表示过关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普通民办高校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程度不够,无论是体育课程的开设时间、课程内容和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等方面均与学生体质健康的长远效益存在着脱节现象,缺少科学性、针对性、长远性。
4.1.2 受传统思想、教学理念和传统思维习惯影响,体育教师在教学态度、行为上不同程度存在着不科学现象,体育课在知识、技能传授和学生体质增强方面存在着脱节现象。
4.1.3 体育活动、学生的生活方式、体育卫生健康知识的高度科学性、系统性以及健康行为习惯的长期性不同程度地限定了学生体育行为的科学性。
4.2 建议
4.2.1 普通民办高校也是培养造就合格人才的重要场所,应将体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注重将体育课程与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长远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4.2.2 普通民办高校教师作为体育工作者同学生体质增强与否有着直接和重要的关系。应该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将教学、课外活动、运动训练等与学生的健康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体育知识、技能传授为学生提供健身平台,从而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
参考文献
[1]杨晗. 专项成绩与身体素质训练关系研究[U].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谢佩娜.对我省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教育内容的改革与设计[D]硕士学位论文,2001.
[3]赵建英. 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J]. 中国学校体育,2001(6).
[4]刘逵. 重庆市普通高校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学校体育,2o07(4).
[5]顾渊彦. 体育课运动负荷测定有待完善加. 体育教学,2007(2).
[6]姜千秋,陈志军 .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分析 辽宁体育科技 2008年8月
关键词:民办高校;体质健康;锻炼方式;保健知识
1.研究目的
据中国教育部发布的相关监测结果,中国7~22岁的城乡男女学生的体质健康在继续改善的同时,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肥胖学生明显增加,近视率仍高居不下,体能素质、肺活量水平持续下降等。本文就部分普通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研究,旨在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陕西省普通本科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上发布的调研数据和中国期刊网检索的有关体质研究的相关论文数篇。
2.2.2 问卷调查法
向陕西省普通民办高校的300名学生,30名体育教师发放了问卷。其中学生问卷回收288份,有效问卷269份,有效率93.4%;教师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达100%。
2.2.3 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体质健康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教育部体卫司司长杨贵仁对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做了详细的分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特别是耐力、柔韧、速度、力量及肺活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不足(时间和强度均不足)。
3.1 锻炼形式的局限性
2002年起国家体育总局、教育厅发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开始在高校进行体质测试工作,以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体质监测。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是体育的最主要功能,因此,普通民办高校通过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与竞赛、群体活动等方式实现体育的功能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然而,通过调查发现,我省只有个别院校在一、二年级开设公共体育课的同时又在三、四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这说明各院校只是将体育视为一门课程,而没有注意其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长远效益。另外,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方式虽然多样,但是学生的参与热情、参加人数以及所造成的影响却远不如学生自发的体育活动。调查发现,即使有些学校有各运动协会和俱乐部,但其组织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多是以竞赛形式出现,而能够参与的只是体育尖子生。作为普通学生只能是以其兴趣爱好等因素自发参与体育活动,即使是国家教委等相关单位所倡导的每天锻炼1小时和阳光体育活动在高校的落实也只是依赖于学生的自觉行为。
3.2 场地器材的限制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中明确要求,一个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生人均运动场地面积≥3平方米,学校应该为体育教学和学生锻炼提供充足的场地,在拥有室外运动场地的同时也应该具备室内体育场所,而且设备齐全。但是,调查发现不少普通民办高校并没有完全达到上述要求,或者只是保证了教学所用场地,导致学生闲暇时间锻炼和教学起了冲突。面对拥挤的锻炼环境,不少学生不得不放弃锻炼。
3.3 教师因素分析
调查发现,有少数普通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在教案书写中不涉及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还有的教师将教案的书写和运动负荷只作为一种形式,在体育课上根本不考虑运动负荷。运动负荷不加传授或者控制,学生的体育活动不规范、不科学,直接或间接导致学生养成不良体育活动习惯。调查还发现,教师对学生体质的关注程度不够: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内容中所安排的素质练习只是与所教授的专业有关,而不是素质练习贯穿于体育教学始终;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体质测试的关注程度不够。超过77%的教师只是将体质测试视为一种形式,不采取任何措施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可见,普通民办高校教师在体育教学上没有将教学与学生体质的增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体育课在知识、技能传授和学生体质增强方面存在着脱节现象。
3.4 学生因素分析
学生体质的好坏固然受学校和教师等因素的影响,但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是最主要的因素。其中学生的生活方式、体育活动、体育保健知识、意志品质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影响着学生的体质健康。
3.4.1 学生体育活动动机和行为分析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有效手段。在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调查中发现,有71.7%的学生选择了不固定、比较随机的体育活动方式。这一方面说明学生的计划性不强,没有养成体育活动的习惯;调查还发现,有89.9%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根本不考虑体育活动的强度、时间,只是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运动这一方面说明学生的体育活动不科学;另一方面也说明体育活动同体育锻炼在目的性、计划性、时间、强度和频率上有着本质的差异和区别。只有l9.4%的学生对自己的体质情况进行过关注,而高达90.2%的学生,根本不去关注自己的体质状况,更不用说根据自身测试的实际情况和所测试标准及所提供的运动处方来加强体质锻炼,只是将体质测试做为毕业的基本条件来看待。
3.4.2 学生的生活方式分析
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国内外学者均将生活方式列为影响健康的一个因素。在与教师和学生的交谈中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熬夜、逃课、逃寝上网现象;不按时吃早餐和不吃早餐现象;吸烟、喝酒现象。不规律的生活方式也是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因素。
3.4.3 学生体育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人类的健康长寿60%取决于人的自我保健。体育卫生健康知识的高度科学性、系统性以及健康行为习惯的长期性,不同程度地限定了学生体育行为的科学性。调查发现,学生对体育保健知识掌握的渠道绝大部分来源于体育教师10%左右的理论课。在对通过网络等渠道获取体育保健知识的调查中发现,只有7.8%的学生表示过关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普通民办高校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程度不够,无论是体育课程的开设时间、课程内容和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等方面均与学生体质健康的长远效益存在着脱节现象,缺少科学性、针对性、长远性。
4.1.2 受传统思想、教学理念和传统思维习惯影响,体育教师在教学态度、行为上不同程度存在着不科学现象,体育课在知识、技能传授和学生体质增强方面存在着脱节现象。
4.1.3 体育活动、学生的生活方式、体育卫生健康知识的高度科学性、系统性以及健康行为习惯的长期性不同程度地限定了学生体育行为的科学性。
4.2 建议
4.2.1 普通民办高校也是培养造就合格人才的重要场所,应将体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注重将体育课程与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长远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4.2.2 普通民办高校教师作为体育工作者同学生体质增强与否有着直接和重要的关系。应该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将教学、课外活动、运动训练等与学生的健康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体育知识、技能传授为学生提供健身平台,从而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
参考文献
[1]杨晗. 专项成绩与身体素质训练关系研究[U].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谢佩娜.对我省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教育内容的改革与设计[D]硕士学位论文,2001.
[3]赵建英. 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J]. 中国学校体育,2001(6).
[4]刘逵. 重庆市普通高校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学校体育,2o07(4).
[5]顾渊彦. 体育课运动负荷测定有待完善加. 体育教学,2007(2).
[6]姜千秋,陈志军 .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分析 辽宁体育科技 200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