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黛玉的形象形神兼备,她的容貌、才情、品性中蕴涵的诗意美从曹雪芹对她的肖像描写之中便可看出,作者写出的是人物的意态风神。而文中寥寥几笔,虽笔简而意远,作者寄寓人物的丰富的内涵和超远的生活境界,借助文学的表达又呈现出了写意美的特质。
一、黛玉形象的意义
1.文学描写的典型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是曹雪芹对黛玉形象的描写。果戈理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黛玉的形象笔墨不多,诗意美和写意美的特征却巧妙地传达了人物的性格内涵、鲜明个性和悲剧命运,并融合了审美观照。理解探讨典型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既是推进作品深度阅读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并可运用到写作之中的范例,前提是教师的教学指导要让学生能够领略文学典型创作的精妙之处。
2.精神觉醒的标志
林黛玉的形象,是作者对人的自我塑造和人的生活一种至上的境界追求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作为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觉醒者,作者却无路可走,个体的理想必然与现实产生极大的冲击。因此,林黛玉的容貌、学识、智慧、品质、生存方式等形成了诗意美和写意美,并以悲剧的结局昭示着作者的思想追求和现实困境。可以说,黛玉这个形象既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又标志着高度的精神起点,是精神觉醒的标志。在曹雪芹生活的时代,作者借助文学的样式表达了对个体生命和自我价值的尊重,对平等崇尚的思想,显然具有文化启蒙的意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从研究黛玉形象来切入,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
二、黛玉形象的教学实践
1.教学价值
选择某一个文学典型作为名著鉴赏的切入口,以培养学生在语文能力、语文素养、文化积累等方面体现的语文教学价值为教学研究的视角。以黛玉形象为例,人性的黛玉、文学的黛玉、文化的黛玉,她的生存方式是诗意的生活,体现的是作者的审美理想。和雨果一样,曹雪芹不仅发现了美,而且创造了美。作者借黛玉表达了人类对爱的理想境界的追求:天下万物皆有情。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平等和爱惜,人类善待自然万物的博大情怀,借黛玉的大家风范和艺术才华表达出了人类在爱的追寻中的自我完善。从高中教学需要培养的读写能力上看,以黛玉为典型,联系到整个作品,这是丰富的学习资源。
2.教学角度
研究的视角决定了专题教学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角度。例一,可以用讲授法进行审美教学,譬如以黛玉为主线,比较宝黛,理解作品的基本思想。可以从 “ 木石前盟 ” 的故事看黛玉:用一生眼泪报灌溉之恩;从香菱学诗的故事看黛玉:热情大度和同情弱者;从宝钗吃冷香丸、扑蝶中看:黛玉的纯洁高尚;从黛玉创作的诗篇中看:诗人气质和悲剧命运。例二,可以诗社生活为专题,理解诗意生活的文学意义与“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悲剧意义。例三,可以运用提问式让学生掌握《红楼梦》中重要的人物、重要的情節,配合趣答的方式,帮助学生通过回读,更多的了解作品。例四,可以进行阅读比较教学。譬如可以从爱情主题看作者的思想境界,指导学生比较阅读《红楼梦》、《哈姆雷特》、《简·爱》、《飘》等作品,审视爱情背后的人性世界:以爱为灵魂的人类在自我完善中应该拥有的高贵的品质和美好的情感;也可以从女性主题品评作品的审美价值:尊重女性、彰显进步的现代民主平等的思想。
经过专题教学指导,学生把握了作品的精髓和基本阅读方法,再指导学生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在课外自主研读原著。然后精选学生的研读文章,编入读本,用于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的信心。
三、文学名著的教学实践
1.教学策略
文学名著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基于对作品教学价值的把握和对学情的分析,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研究兴趣,教给他们研读的方法,笔者确立了“鉴赏文学人生,审视现实人生,创造未来人生”的教学策略,以典型人物为研究线索,取得了良好的阅读效果。
比如吴荪甫形象的研究,对比当代民族工业和《子夜》呈现的30年代的民族工业,激发了学生为民族工业之崛起而奋斗的理想,有学生甚至还从中谈到了企业创新的重要性。
简·爱形象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具有现实意义,在教学过程中, “我希望生活中有更多的简·爱,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美貌,还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灵和充实的心胸,都能以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个性生活”的审美价值得到认同。
《家》的阅读,选择了鸣凤作为重点,学生从作品中人物被长辈安排的悲剧命运联系到现实生活,认识到“丧失独立人格,迷失自我的人生注定是一个失败的人生”。
学生从骆驼祥子形象中体会到“只要在你的人生中曾为梦想奋斗过,拼搏过,那种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艰难困苦就是你莫大的幸福”。
从学生的阅读体会和对人生的感悟中,可以看到文学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具有丰富内涵的人物形象会让学生产生现实的联想,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重视文学名著的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
2.课程教学
要让学生把名著阅读作为一种阅读习惯,还必须借助课程教学,通过课堂的有效指导,让学生把握作品的精髓,以此促进课后的阅读。
而课程教学作为指导学生阅读鉴赏的重要途径,首先要有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比如在人格发展上,要以培养学生的信念、情操、情感、美感、心智等有益于终身发展的品质为目标;在学业发展上,应该培养学生自行读书、作文的习惯和有个人风格的有益于终身发展的语文自能学习的品质 ;在能力发展上,需要引导学生由文学到人生,从文本到生活,能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植根现实的土壤,在设计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中,培养自己的语文能力、文学能力和文化能力。其次,要制定课程纲要,编写教材和读本,有计划的指导阅读。第三,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具体运用审美式教学策略、问题式教学策略、对话式教学策略和体验式教学策略,选择主题对话式、质疑研讨式、写作交流式、表演体验式等多种课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在教学模式上可以人物为主线,通过典型情节和比较阅读,理解作品的基本思想;也可以给学生一个阅读的主题,让学生阅读质疑,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产生研讨的中心问题,以作品为印证,对作品内涵和人物进行评析;还可以辅助趣答、诵读、表演、写作竞赛等方式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海燕. 花魂诗魄女儿心—林黛玉新论[M].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2]赫·马尔库塞等. 现代美学析疑[M].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3] 桑哲.语文教育:人文化的过程——访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曹明海教授[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6(9).
(责任编辑 刘宇帆)
一、黛玉形象的意义
1.文学描写的典型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是曹雪芹对黛玉形象的描写。果戈理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黛玉的形象笔墨不多,诗意美和写意美的特征却巧妙地传达了人物的性格内涵、鲜明个性和悲剧命运,并融合了审美观照。理解探讨典型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既是推进作品深度阅读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并可运用到写作之中的范例,前提是教师的教学指导要让学生能够领略文学典型创作的精妙之处。
2.精神觉醒的标志
林黛玉的形象,是作者对人的自我塑造和人的生活一种至上的境界追求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作为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觉醒者,作者却无路可走,个体的理想必然与现实产生极大的冲击。因此,林黛玉的容貌、学识、智慧、品质、生存方式等形成了诗意美和写意美,并以悲剧的结局昭示着作者的思想追求和现实困境。可以说,黛玉这个形象既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又标志着高度的精神起点,是精神觉醒的标志。在曹雪芹生活的时代,作者借助文学的样式表达了对个体生命和自我价值的尊重,对平等崇尚的思想,显然具有文化启蒙的意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从研究黛玉形象来切入,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
二、黛玉形象的教学实践
1.教学价值
选择某一个文学典型作为名著鉴赏的切入口,以培养学生在语文能力、语文素养、文化积累等方面体现的语文教学价值为教学研究的视角。以黛玉形象为例,人性的黛玉、文学的黛玉、文化的黛玉,她的生存方式是诗意的生活,体现的是作者的审美理想。和雨果一样,曹雪芹不仅发现了美,而且创造了美。作者借黛玉表达了人类对爱的理想境界的追求:天下万物皆有情。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平等和爱惜,人类善待自然万物的博大情怀,借黛玉的大家风范和艺术才华表达出了人类在爱的追寻中的自我完善。从高中教学需要培养的读写能力上看,以黛玉为典型,联系到整个作品,这是丰富的学习资源。
2.教学角度
研究的视角决定了专题教学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角度。例一,可以用讲授法进行审美教学,譬如以黛玉为主线,比较宝黛,理解作品的基本思想。可以从 “ 木石前盟 ” 的故事看黛玉:用一生眼泪报灌溉之恩;从香菱学诗的故事看黛玉:热情大度和同情弱者;从宝钗吃冷香丸、扑蝶中看:黛玉的纯洁高尚;从黛玉创作的诗篇中看:诗人气质和悲剧命运。例二,可以诗社生活为专题,理解诗意生活的文学意义与“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悲剧意义。例三,可以运用提问式让学生掌握《红楼梦》中重要的人物、重要的情節,配合趣答的方式,帮助学生通过回读,更多的了解作品。例四,可以进行阅读比较教学。譬如可以从爱情主题看作者的思想境界,指导学生比较阅读《红楼梦》、《哈姆雷特》、《简·爱》、《飘》等作品,审视爱情背后的人性世界:以爱为灵魂的人类在自我完善中应该拥有的高贵的品质和美好的情感;也可以从女性主题品评作品的审美价值:尊重女性、彰显进步的现代民主平等的思想。
经过专题教学指导,学生把握了作品的精髓和基本阅读方法,再指导学生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在课外自主研读原著。然后精选学生的研读文章,编入读本,用于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的信心。
三、文学名著的教学实践
1.教学策略
文学名著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基于对作品教学价值的把握和对学情的分析,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研究兴趣,教给他们研读的方法,笔者确立了“鉴赏文学人生,审视现实人生,创造未来人生”的教学策略,以典型人物为研究线索,取得了良好的阅读效果。
比如吴荪甫形象的研究,对比当代民族工业和《子夜》呈现的30年代的民族工业,激发了学生为民族工业之崛起而奋斗的理想,有学生甚至还从中谈到了企业创新的重要性。
简·爱形象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具有现实意义,在教学过程中, “我希望生活中有更多的简·爱,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美貌,还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灵和充实的心胸,都能以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个性生活”的审美价值得到认同。
《家》的阅读,选择了鸣凤作为重点,学生从作品中人物被长辈安排的悲剧命运联系到现实生活,认识到“丧失独立人格,迷失自我的人生注定是一个失败的人生”。
学生从骆驼祥子形象中体会到“只要在你的人生中曾为梦想奋斗过,拼搏过,那种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艰难困苦就是你莫大的幸福”。
从学生的阅读体会和对人生的感悟中,可以看到文学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具有丰富内涵的人物形象会让学生产生现实的联想,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重视文学名著的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
2.课程教学
要让学生把名著阅读作为一种阅读习惯,还必须借助课程教学,通过课堂的有效指导,让学生把握作品的精髓,以此促进课后的阅读。
而课程教学作为指导学生阅读鉴赏的重要途径,首先要有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比如在人格发展上,要以培养学生的信念、情操、情感、美感、心智等有益于终身发展的品质为目标;在学业发展上,应该培养学生自行读书、作文的习惯和有个人风格的有益于终身发展的语文自能学习的品质 ;在能力发展上,需要引导学生由文学到人生,从文本到生活,能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植根现实的土壤,在设计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中,培养自己的语文能力、文学能力和文化能力。其次,要制定课程纲要,编写教材和读本,有计划的指导阅读。第三,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具体运用审美式教学策略、问题式教学策略、对话式教学策略和体验式教学策略,选择主题对话式、质疑研讨式、写作交流式、表演体验式等多种课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在教学模式上可以人物为主线,通过典型情节和比较阅读,理解作品的基本思想;也可以给学生一个阅读的主题,让学生阅读质疑,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产生研讨的中心问题,以作品为印证,对作品内涵和人物进行评析;还可以辅助趣答、诵读、表演、写作竞赛等方式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海燕. 花魂诗魄女儿心—林黛玉新论[M].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2]赫·马尔库塞等. 现代美学析疑[M].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3] 桑哲.语文教育:人文化的过程——访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曹明海教授[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6(9).
(责任编辑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