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庭经济困难生是大学生就业中的双弱势群体,其就业对于社会、家庭、高校都有着重要意义。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综合素质等因素形成了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的相对劣势,对其就业产生了严重阻碍。本文拟探讨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促进体系,将就业服务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家庭经济困难生充分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生 高校 就业促进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5-0078-02
随着近几年各高校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高校内的家庭经济困难生数量也逐年攀升。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的就业市场呈现疲软状态,尤其是大学生就业状况更令人担忧,其中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就业情况更不容乐观,然而他们却又是学生中最迫切需要就业以改变生活现状的。入党和政府将促进大学生就业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并且着重强调了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就业工作。高校是促进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工作中的基本环节,至关重要。
一、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的相对劣势及其原因
家庭经济困难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相对劣势,常表现为社会阅历少、各种就业等级证书少、就业信息匮乏、求职材料不精美、面试衣着不得体、缺乏求职指导等,这些相对劣势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尤其是文科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就业。这些相对劣势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社会原因、家庭经济原因、高校原因、个人原因。
1.社会原因
目前社会对于人脉和关系仍然很看重,大部分招聘单位的选拔机制无法忽略关系的影响,做到公正、公开、公平。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生而言,他们几乎没有任何社会人脉和关系。有可能笔试成绩非常高,而因为面试等原因被所谓的“关系户”挤下来,此类事例并不鲜见。另一方面,关系可能会带来很多的就业信息,家庭经济困难生因没有关系或者缺少关系,在就业信息获取方面也相对匮乏。
2.家庭经济原因
家庭经济困难生大多来自我国的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其家庭经济条件极差,绝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生都必须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者校内贷学金等方式完成学业,入学时就已经背负着债务,家庭无法提供就业启动金。因此,在求职准备工作上他们无法进行很大投入,所以会产生求职材料不够精美,没有得体的服装去参加面试,没有资金去参加面试辅导班等,使其在求职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另一方面,家庭经济困难生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在读书期间多数都会参与勤工助学,学习精力被迫分散,提高综合素质的时间相对紧张。
3.高校原因
就业本应是衡量高校培养学生的根本指标之一,然后高校越来越追求类似于科研基金数额,文章发表量,综合排名等指标,对就业工作重视不足。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是大学生就业的基本环节,它承担着就业引导,就业信息发布,就业教育等多项重要职能。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的重视不足,导致就业信息发布少,就业指导不周详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
4.个人原因
家庭经济困难生在就业选择上抱有很高期待,存在精英情结,立志只去大城市、国家机关、高薪企业,这个就业方向恰恰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因其非个人因素的相对劣势,远远达不到就业预期。绝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生在就业时都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因为他们是整个家庭改善经济状况的寄托,家人和自己都存在着很大的期待。在遇到不良竞争的情况后,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对就业失去信心,这也阻碍了家庭经济困难生充分就业。
二、建立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促进体系
1.院系成立就业促进委员会
院系就业促进委员会应包含专业教师、客座教授、实务导师、毕业生班主任、院系就业负责老师、院校友会委员。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毕业生就业进行专门的指导,制定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促进工作安排,联系校外单位来院招聘,与家庭经济困难生一对一结对,配合学校开展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能力培养课程,管理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准备基金,促进经济困难生就业。
2.开设就业能力培养课程
根据以上分析,高校应该以院系为单位针对不同专业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实际就业需求,开设就业基础技能培训(如计算机技能培训、英语面试口语等)、就业意向分析引导、求职准备专场讲座、公务员面试准备、企业求职礼仪等就业能力培养课程。具体设想如下:
(1)针对大一入学的家庭经济困难生,尤其是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对其计算机及英语口语水平进行简单调查,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进行集中培训,既可以方便其适应大学课程,同时也可以培养其就业能力,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
(2)针对大三的学生,进行就业意向分析引导,提前了解学生就业意向,重点关注家庭经济困难生的思想动态,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多要考虑家庭经济条件而产生较大的就业压力,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3)针对大四的家庭经济困难生,可以考虑全程跟踪辅导。邀请校内外就业指导专家来院系为家庭经济困难生量身打造就业辅导方案,从求职心理、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方面进行指导;邀请学校就业工作管理老师来院系宣讲签约注意事项以及违约办理等相关程序性问题。
3.就业准备基金
家庭经济困难生因为找工作期间,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勤工助学活动,同时又需要进行就业准备,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压力。毕业在即,学生一般不会主动向家里要更多的生活费,但是准备面试的服装以及参加面试的交通费等费用对家庭经济困难生来说并不是小数目,尤其是跨省考公务员的交通费用数额更高。因此,高校应该设立流动的就业准备基金,为家庭经济困难生提供服装采购费用和面试的交通费用等就业启动金。
(1)基金来源:学校根据院系的家庭经济困难生数量提供一定数额的就业补助金;院系可以进行适当配比;院系通过校友捐助等方式再争取一定的社会资助;曾享受就业准备金者的返还金,一起形成每年流动的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准备基金。
(2)基金管理:基金存入银行或者专门的经费折子,由院系就业促进委员会对基金进行统一管理,定期公开基金数额。
(3)基金使用:家庭经济困难生自愿提出申请,同时签署诚信回报承诺书,由班主任签署意见,最后经学院就业促进委员会审核并确定金额,发放就业准备金并将相关材料进行存档。
(4)基金回收:拟设立具有资助和贷学金双重性质的就业准备金。在申请者找到工作后,院系为其提供基金存储的账号,并告知其在经济有余力时应该根据诚信回报承诺书将一定比例的自己曾享受过的就业准备金注入院系就业准备基金,以促进下届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就业工作。
4.就业校友导师组
充分发挥校友资源,邀请就业去向较为乐观的校友,最好是家庭经济困难生,作为应届毕业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就业校友导师组,请校友结合其自身就业经验给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
5.就业促进工作反馈
高校应每年面向就业单位进行交流调查,了解家庭经济困难生在单位的工作情况以及工作中的不足,分析其基础技能的不足以及各种单位希望毕业生具备哪些条件,然后再对下一年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进行重点培训,增强其就业能力,促进家庭经济困难生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 周屹峰、闫海波.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贫困毕业生充分就业问题管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0)
2 褚惠萍.高校贫困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2)
3 张红鑫.贫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实现途径[J].湖北社会科学,2007(8)
4 黄建美、蒋 林.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与对策[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5)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生 高校 就业促进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5-0078-02
随着近几年各高校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高校内的家庭经济困难生数量也逐年攀升。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的就业市场呈现疲软状态,尤其是大学生就业状况更令人担忧,其中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就业情况更不容乐观,然而他们却又是学生中最迫切需要就业以改变生活现状的。入党和政府将促进大学生就业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并且着重强调了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就业工作。高校是促进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工作中的基本环节,至关重要。
一、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的相对劣势及其原因
家庭经济困难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相对劣势,常表现为社会阅历少、各种就业等级证书少、就业信息匮乏、求职材料不精美、面试衣着不得体、缺乏求职指导等,这些相对劣势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尤其是文科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就业。这些相对劣势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社会原因、家庭经济原因、高校原因、个人原因。
1.社会原因
目前社会对于人脉和关系仍然很看重,大部分招聘单位的选拔机制无法忽略关系的影响,做到公正、公开、公平。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生而言,他们几乎没有任何社会人脉和关系。有可能笔试成绩非常高,而因为面试等原因被所谓的“关系户”挤下来,此类事例并不鲜见。另一方面,关系可能会带来很多的就业信息,家庭经济困难生因没有关系或者缺少关系,在就业信息获取方面也相对匮乏。
2.家庭经济原因
家庭经济困难生大多来自我国的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其家庭经济条件极差,绝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生都必须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者校内贷学金等方式完成学业,入学时就已经背负着债务,家庭无法提供就业启动金。因此,在求职准备工作上他们无法进行很大投入,所以会产生求职材料不够精美,没有得体的服装去参加面试,没有资金去参加面试辅导班等,使其在求职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另一方面,家庭经济困难生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在读书期间多数都会参与勤工助学,学习精力被迫分散,提高综合素质的时间相对紧张。
3.高校原因
就业本应是衡量高校培养学生的根本指标之一,然后高校越来越追求类似于科研基金数额,文章发表量,综合排名等指标,对就业工作重视不足。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是大学生就业的基本环节,它承担着就业引导,就业信息发布,就业教育等多项重要职能。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的重视不足,导致就业信息发布少,就业指导不周详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
4.个人原因
家庭经济困难生在就业选择上抱有很高期待,存在精英情结,立志只去大城市、国家机关、高薪企业,这个就业方向恰恰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因其非个人因素的相对劣势,远远达不到就业预期。绝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生在就业时都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因为他们是整个家庭改善经济状况的寄托,家人和自己都存在着很大的期待。在遇到不良竞争的情况后,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对就业失去信心,这也阻碍了家庭经济困难生充分就业。
二、建立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促进体系
1.院系成立就业促进委员会
院系就业促进委员会应包含专业教师、客座教授、实务导师、毕业生班主任、院系就业负责老师、院校友会委员。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毕业生就业进行专门的指导,制定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促进工作安排,联系校外单位来院招聘,与家庭经济困难生一对一结对,配合学校开展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能力培养课程,管理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准备基金,促进经济困难生就业。
2.开设就业能力培养课程
根据以上分析,高校应该以院系为单位针对不同专业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实际就业需求,开设就业基础技能培训(如计算机技能培训、英语面试口语等)、就业意向分析引导、求职准备专场讲座、公务员面试准备、企业求职礼仪等就业能力培养课程。具体设想如下:
(1)针对大一入学的家庭经济困难生,尤其是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对其计算机及英语口语水平进行简单调查,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进行集中培训,既可以方便其适应大学课程,同时也可以培养其就业能力,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
(2)针对大三的学生,进行就业意向分析引导,提前了解学生就业意向,重点关注家庭经济困难生的思想动态,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多要考虑家庭经济条件而产生较大的就业压力,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3)针对大四的家庭经济困难生,可以考虑全程跟踪辅导。邀请校内外就业指导专家来院系为家庭经济困难生量身打造就业辅导方案,从求职心理、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方面进行指导;邀请学校就业工作管理老师来院系宣讲签约注意事项以及违约办理等相关程序性问题。
3.就业准备基金
家庭经济困难生因为找工作期间,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勤工助学活动,同时又需要进行就业准备,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压力。毕业在即,学生一般不会主动向家里要更多的生活费,但是准备面试的服装以及参加面试的交通费等费用对家庭经济困难生来说并不是小数目,尤其是跨省考公务员的交通费用数额更高。因此,高校应该设立流动的就业准备基金,为家庭经济困难生提供服装采购费用和面试的交通费用等就业启动金。
(1)基金来源:学校根据院系的家庭经济困难生数量提供一定数额的就业补助金;院系可以进行适当配比;院系通过校友捐助等方式再争取一定的社会资助;曾享受就业准备金者的返还金,一起形成每年流动的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准备基金。
(2)基金管理:基金存入银行或者专门的经费折子,由院系就业促进委员会对基金进行统一管理,定期公开基金数额。
(3)基金使用:家庭经济困难生自愿提出申请,同时签署诚信回报承诺书,由班主任签署意见,最后经学院就业促进委员会审核并确定金额,发放就业准备金并将相关材料进行存档。
(4)基金回收:拟设立具有资助和贷学金双重性质的就业准备金。在申请者找到工作后,院系为其提供基金存储的账号,并告知其在经济有余力时应该根据诚信回报承诺书将一定比例的自己曾享受过的就业准备金注入院系就业准备基金,以促进下届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就业工作。
4.就业校友导师组
充分发挥校友资源,邀请就业去向较为乐观的校友,最好是家庭经济困难生,作为应届毕业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就业校友导师组,请校友结合其自身就业经验给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
5.就业促进工作反馈
高校应每年面向就业单位进行交流调查,了解家庭经济困难生在单位的工作情况以及工作中的不足,分析其基础技能的不足以及各种单位希望毕业生具备哪些条件,然后再对下一年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进行重点培训,增强其就业能力,促进家庭经济困难生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 周屹峰、闫海波.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贫困毕业生充分就业问题管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0)
2 褚惠萍.高校贫困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2)
3 张红鑫.贫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实现途径[J].湖北社会科学,2007(8)
4 黄建美、蒋 林.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与对策[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