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中越边境“四寨六团”行政建置变动始末

来源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tmesee_l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历年间,广西思明土府的官族为了争夺“四寨六团”归属权,不惜同室操戈.出于调停纷争的需要,明廷将“四寨六团”归思明土府同知所辖.在此过程中,“四寨六团”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辖区,有政区之实却无政区之名.又因同知久不驻该地,“四寨六团”在此后一直面临着行政治理的困难.清初,“四寨六团”的地方秩序已经失控,清廷付出惨痛的代价后才将“四寨六团”的叛乱平定,并实设宁明州知州对该地进行专治管理,然而在善后措施中又使原思明土府同知兼管上石西州事务,使得当地又出现一个畸形的辖区——明江厅,并影响了民间记忆与官方书写,以至于明江厅似无政区之实却存政区之名.
其他文献
永和三年,桓温平蜀之后,东晋系统调整了梁、益、荆三州政区边界:通过将巴西、梓潼、宕渠三郡“配隶”益州,设立晋寿郡,使梁、益二州政区边界符合“山川形便”之势;通过将巴东郡移属荆州,以“犬牙交错”原则重新厘定了荆、益二州边界.东晋对于梁、益、荆三州边界的重新调整,导源于“皇居南迁”之后“树根本于扬越,任推毂于荆楚”的政治地理形势.此次调整,在很大程度上,被同样定都建康、立国江左的南朝所继承.
地理标志产品出口在地区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恰当的商标翻译对于地理标志农产品走出国门,提高品牌竞争力,扩大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榆林地区真正意义上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商标译名却覆盖率极低.在对榆林地区地理标志农产品商标英译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榆林地区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商标翻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体的翻译优化方法,以期进一步打造地理标志农产品商标的国际品牌效益.
为进一步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切实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作为一种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的重要方式,已经纳入了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高校通过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训练体系,在培养本科生时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实现知识学习和科研能力培养一体化.通过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不断培养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本科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满足国家高等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元明时期的云南游历资料建构了完整的“多重镜像”边地形象,体现着边地认知的推进.“相似镜像”边地形象的形成是游历资料以客观的精神和态度书写边地的结果,反映着边地认知方式的转变和华夏空间的延伸.“相反镜像”边地形象则是游历资料受复杂情景影响和“想象的真实”塑造的产物,渗透着王朝国家边地治理和伦理建构需求.“多重镜像”边地形象及其知识生产,体现了游历资料的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空间建构意蕴.
1935年至1945年间,福建先后设有12处特种区,其设置始于国民政府在基层推行的“分区设署”政策,最初参考了江西特别区政治局的设置模式.1935年开始分设区署时,福建省府提高了部分普通区署的权责、经费,称为特种区,仍为县辖政区;1937年厘定职权、强化机构、划定边界,成为准县级政区;1940年后因推行新县制,或升县,或降普通区,仅周墩、柘洋二区作为预备设县单位予以保留,职掌已与县相仿,至1945年正式改县.随着基层分区制度不断调整,特种区规制逐渐向县制轨道靠近,但因区域小、人口少,内生设治动力有限,只有
中华民国都城是中国古都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1940-1948年发生了一场由知识阶层发起、被政界利用的关于都城选址问题的大讨论.它是近代建都问题争论时间最久、内容最复杂和保存资料最丰富的一次论战.有近20座城市或地区被选为未来都城所在,其诸多优势及不利条件均被提及并有所讨论.此次建都论战既有对中国古代建都经验的总结及对中国战后国防战略部署的思考,亦有对国外首都区位特征的借鉴,蕴含了近代都城空间生产的新动向.将都城选址问题作为国家战略问题,置入历史、未来和世界这样的时空框架中分析与研究,拓展了中国古都学研究
唐末时期,湖南地方势力以州为单位纷纷自立,或以观察使治所州为核心开始扩张,或以各自所在州为基础自我防卫.至马楚政权,渐次吞并各州势力,并开始通过马氏子弟掌控节度使治所州,亲信将领分领治下州的模式来掌控整个湖南.马楚亡后,朗州政权依然利用亲信将领统治各州,但逐渐用文人取代武将,并派兵更戍各州.随着各州的地方势力逐渐削弱,北宋才能在灭亡朗州政权后,将北方的文人知州制迅速移植到湖南地区.
在西安城市历史地理和黄土高原历史地理问题上,前辈学者已经作了大量研究,提出系列真知灼见.20世纪90年代,史念海据西安郊区出土唐人墓志探讨了唐长安城外龙首原上和邻近地区小原分布及其与长安城址之关系,辑补唐长安城外龙首原及邻近小原32处以上.21世纪新出唐代墓志数量巨大,其中所见小原资料是进一步了解长安古代自然地理环境的一手材料.本文在既有研究基础上,以新出碑志为主考察唐长安城周边小原27处,同时探讨碑志所载原的资料价值,以及使用此类资料时应注意的问题.
以谭其骧先生悉心指导研究生学习和论文写作、以及鼓励探索新学科引进发展创新的两个具体事例,纪念谭其骧先生冥诞110周年.具体事例一为指导《徐霞客疑论》的写作,另一为鼓励引进并建立中国的考古地理学学科的过程.
侯仁之(1911-2013),中国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创始人.原籍山东恩县,1911年12月6日出生于河北枣强.1932年入燕京大学历史系学习,1936年获学士学位,1940年获硕士学位.1946年赴英国利物浦大学物理系,师从历史地理学家达比(H.C.Darby)教授学习.1949年夏,获哲学博士学位后立即归国.任燕京大学副教授、教授,兼任清华大学营建系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后,历任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主任、地理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教务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