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时代,孩子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很好奇,喜欢问问题,脑袋里总有十万个为什么。孩子们平时在家喜欢唱唱跳跳,而且还喜欢赶时髦,经常会听一些热门歌曲。有一次,姐弟俩选了一首他们爱听的歌,我刚一播放,两个人就跟我说不对,我一看歌手,原来是翻唱的,于是我顺嘴说道:“刚刚那首歌不是原唱的。”小宝瞪大了眼睛,先是看看我,再听听歌,然后奶声奶气地问我们:“姐姐,妈妈,那刚刚那首歌是方形唱的还是三角形唱的?”我和姐姐相互看了看,都笑了,弟弟太可爱了,他把我嘴里说的“原唱”理解为了“圆唱”。
这样的童言稚语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常出现,有时候大人不知道该怎样回答。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提的问题越来越少,难道真的是他们没有问题了吗?我进行了一些思考,下面结合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家长要引导孩子思考
孩子还小,事事需要家长引导。弟弟小时候对数字比较敏感,见人就会伸出手边比划边说:“快看,我三岁啦。”我觉得这时候需要对他进行数的启蒙了。
上午吃小饼干时,我会问他:“弟弟,你要吃几块饼干?”这时他的回答往往是很随意的,但是我会很认真地给他拿好对应数量的饼干,一边拿一边数:“一块饼干,两块饼干,三块饼干,四块饼干……”然后告诉他,这是你要的几块饼干。以后再吃饼干时,弟弟在自己拿的同时也会一个一个问我们:“妈妈,你要吃几块饼干?姐姐,你要吃几块饼干?”然后一边数一边拿给我们。
周末我要带姐弟俩到动物园去逛逛,我就会把到动物园去玩这件事写在日历本上对应的日期里,然后问弟弟:“我们还有几天就能去动物园玩啦?我们一起来数数好不好?”那天以后,总能看到弟弟拿着日历本问家人:“我们还有几天能到动物园去呀?我们一起来数数吧!”
在农村,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很热闹,不同的人住在不同的楼层,上下楼梯也可以很好地跟数字联系起来。弟弟还不会走路时,我是边抱着他上下楼,边数“1,2,3……”,大一点会自己走路了就我们一起上下楼一起数,我有时候故意漏掉一個数,他会很认真地跟我说:“妈妈,你数错了,让我们重新开始数吧!”
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
引导孩子的过程中可能会有诸多不顺,这时候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还是以数数为例,经常会听到很小的孩子嘴里在不停地念叨“1,2,3……”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只有当孩子掌握了“一一对应”和“基数原则”这两点后,才算是真正会数数了。一一对应,即孩子能够把数字和实物联系起来,比如桌上有3本书,孩子能够点数“1,2,3”。基数原则就是当孩子数完三本书后你问他:“一共几本书?”他能明白最后的那个数字代表的是总共有几本书。
家长是孩子最早也是最好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那么孩子做事情时也会不紧不慢,认真细致;如果你对人对事总是显得不耐烦,那么日后孩子也会表现得做事毛躁,急功近利。
生活经验很重要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他指出真正的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教育与生活实际上是同一过程,教育包含于生活之中。
我认为,学知识不必一定要拿着书正儿八经地学,跟平时的环境结合起来习得知识通常是孩子比较喜欢的。
比如,冬天风很大,可以先到屋外去感受一下冬风,接着可以迎风站立,告诉孩子风从我的前面刮过来,让孩子观察我的头发吹向哪里,他马上就能准确地说出来。慢慢地由易到难,从观察我们自身到观察周围的事物,如风中的旗帜、风中的小树都是往哪个方向倾倒的,积累这个经验对日后学习有关方向的知识点都是有帮助的。
再如,有一次由于抢修水管临时断水,水务部门提醒市民今天下午一点到四点断水。我先跟孩子们一起看了这个通知,姐姐对时间有点概念,于是我就问,“现在有水吗?”“没有了。”“为什么呀?”我继续追问。“现在差不多一点半了,超过一点了,已经断水了。”“那我什么时候可以洗衣服呢?”“四点钟水就会来了,那时候你就可以洗衣服啦!”“那我想晚一点洗,晚上有水吗?我想晚上洗。”“下午四点以后就有水了,妈妈,你想什么时候洗都可以。”通过断水一事,在日常的聊天中,姐姐对时间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这样的一幕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就看我们能不能好好地把握。现如今,电子产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应呼吁孩子远离手机、远离平板,也希望孩子的童年浸润在一个个美好的生活片段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铜罗小学)
这样的童言稚语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常出现,有时候大人不知道该怎样回答。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提的问题越来越少,难道真的是他们没有问题了吗?我进行了一些思考,下面结合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家长要引导孩子思考
孩子还小,事事需要家长引导。弟弟小时候对数字比较敏感,见人就会伸出手边比划边说:“快看,我三岁啦。”我觉得这时候需要对他进行数的启蒙了。
上午吃小饼干时,我会问他:“弟弟,你要吃几块饼干?”这时他的回答往往是很随意的,但是我会很认真地给他拿好对应数量的饼干,一边拿一边数:“一块饼干,两块饼干,三块饼干,四块饼干……”然后告诉他,这是你要的几块饼干。以后再吃饼干时,弟弟在自己拿的同时也会一个一个问我们:“妈妈,你要吃几块饼干?姐姐,你要吃几块饼干?”然后一边数一边拿给我们。
周末我要带姐弟俩到动物园去逛逛,我就会把到动物园去玩这件事写在日历本上对应的日期里,然后问弟弟:“我们还有几天就能去动物园玩啦?我们一起来数数好不好?”那天以后,总能看到弟弟拿着日历本问家人:“我们还有几天能到动物园去呀?我们一起来数数吧!”
在农村,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很热闹,不同的人住在不同的楼层,上下楼梯也可以很好地跟数字联系起来。弟弟还不会走路时,我是边抱着他上下楼,边数“1,2,3……”,大一点会自己走路了就我们一起上下楼一起数,我有时候故意漏掉一個数,他会很认真地跟我说:“妈妈,你数错了,让我们重新开始数吧!”
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
引导孩子的过程中可能会有诸多不顺,这时候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还是以数数为例,经常会听到很小的孩子嘴里在不停地念叨“1,2,3……”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只有当孩子掌握了“一一对应”和“基数原则”这两点后,才算是真正会数数了。一一对应,即孩子能够把数字和实物联系起来,比如桌上有3本书,孩子能够点数“1,2,3”。基数原则就是当孩子数完三本书后你问他:“一共几本书?”他能明白最后的那个数字代表的是总共有几本书。
家长是孩子最早也是最好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那么孩子做事情时也会不紧不慢,认真细致;如果你对人对事总是显得不耐烦,那么日后孩子也会表现得做事毛躁,急功近利。
生活经验很重要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他指出真正的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教育与生活实际上是同一过程,教育包含于生活之中。
我认为,学知识不必一定要拿着书正儿八经地学,跟平时的环境结合起来习得知识通常是孩子比较喜欢的。
比如,冬天风很大,可以先到屋外去感受一下冬风,接着可以迎风站立,告诉孩子风从我的前面刮过来,让孩子观察我的头发吹向哪里,他马上就能准确地说出来。慢慢地由易到难,从观察我们自身到观察周围的事物,如风中的旗帜、风中的小树都是往哪个方向倾倒的,积累这个经验对日后学习有关方向的知识点都是有帮助的。
再如,有一次由于抢修水管临时断水,水务部门提醒市民今天下午一点到四点断水。我先跟孩子们一起看了这个通知,姐姐对时间有点概念,于是我就问,“现在有水吗?”“没有了。”“为什么呀?”我继续追问。“现在差不多一点半了,超过一点了,已经断水了。”“那我什么时候可以洗衣服呢?”“四点钟水就会来了,那时候你就可以洗衣服啦!”“那我想晚一点洗,晚上有水吗?我想晚上洗。”“下午四点以后就有水了,妈妈,你想什么时候洗都可以。”通过断水一事,在日常的聊天中,姐姐对时间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这样的一幕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就看我们能不能好好地把握。现如今,电子产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应呼吁孩子远离手机、远离平板,也希望孩子的童年浸润在一个个美好的生活片段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铜罗小学)